- 第2節(jié) 共工怒觸不周山
-
古史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指哪些人,說法有四種,最通行的說法認為,“五帝”分別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和虞舜。
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他繼承了祖先的領地,統(tǒng)治的地盤很大,但他在德行上不如他爺爺,做過一些壞事,是男人打女人和性別歧視的始作俑者。比如他曾制定了這么一條律令: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否則就要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不過,那時正處于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階段,廣大婦女還勉強撐起了半邊天,還有一定的威信,所以這條律令遭到了婦女們的怨恨。于是,那年頭的田頭路邊,到處都是拍著大腿咬牙切齒罵罵咧咧的婦女。
相比之下,這時候有一個叫共工氏的部族首領的所作所為更得人心。共工氏以農耕為主,尤其重視農田水利工作,他發(fā)明了筑堤蓄水的辦法。共工的兒子后土也跟隨父親,做了很多有利于農田水利的事,他的部族安居樂業(yè),年年豐收。
其他部落的人非常羨慕共工氏部族,尤其是顓頊部落的那些婦女。這回她們懶得罵顓頊了,而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論共工氏,意思無非是共工氏真好,是神農氏炎帝的后人,不愧是名門之后呀!有一個還說,那人長得也帥,人首蛇身,滿頭赤發(fā),胯下還騎著兩條巨龍,太酷了!
顓頊就嫉恨起了共工氏。他想,女人都愛上了共工氏,她們在枕頭上再給自己的丈夫一說,我這帝位可就不穩(wěn)了!所以必須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步驟,一切服從帝王。共工氏自作主張,另搞一套,這是搞分裂的危險動向!兩人政見不合,遂發(fā)生了激烈的政治斗爭。
后來顓頊見說服不了共工氏,有謀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說既然說服不了他,發(fā)動戰(zhàn)爭也未必能贏得了神勇無敵的共工氏,不如通過鬼神的話來鼓動百姓,告訴他們興修水利、平整土地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百姓都敬畏鬼神,這樣一來他們就都會背棄共工氏。
顓頊聽了非常高興,他想到爺爺黃帝跟鬼神關系挺好的,當年正是這些鬼神幫助爺爺奪得了天下,過了兩代,關系也沒疏遠,為什么不用一下呢?顓頊就按計行事。果然,天下百姓聽了他的話,都害怕了起來,不敢再相信共工氏了,顓頊部族里的那些婦女也閉嘴了。這回輪到共工氏部落的婦女整天哭喪著個臉了。
共工氏看到人民都背棄了他,悲憤不已。他是個好人,不想傷害別人,想來想去,唯有以死明志了。只見他來到不周山下,駕起飛龍,騰至半空,猛地撞向不周山。
讀到此處,讀者會說,前文說女媧補天時,不是說過共工撞過一次不周山了嗎?那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爭霸,怒觸不周山,撞斷了西方的擎天柱,導致天崩地裂,地理變化,使中華大地西高東低,百川到海,天上的銀河則向西傾斜,而且還破了個大洞,這才有圣母女媧補天的壯舉。
確實如此,共工這第二次撞不周山還是這個結果。區(qū)別在于,女媧補天時,共工是個恐怖分子,這一回則是個絕望而悲壯的英雄。為什么年代不同,共工及其撞山之舉出現(xiàn)了兩回?這事兒不太好說,筆者的看法是:如果歷史上真有“共工”這個人,真有“怒觸不周山”這件事,那么應該只發(fā)生過一次。但因為它是神話,所以為了使另一個故事能夠說得通,古人就不妨再利用一次,如此而已。
和女媧補天的年代不同,這一回老百姓不再痛恨共工氏給人們帶來的環(huán)境災難,卻對他普遍產生了尊敬之心。共工的撞死,確實使自己的行為被人們逐漸接受了。在他死后,人們奉他為水師(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土地神),世代供奉祭拜他們。后來人們發(fā)誓時說“皇天后土在上”,說的就是共工父子。
共
“共”字的對稱寫法古來有之。“共”下有個“八”,表示八方之腳,有象征意義。人既然同在天下,肯定會“共”在一起,像簡單的香爐架有很穩(wěn)的腳,古人造字只求有一個意思就行了。我們常說“公共關系”,既然共同了也就公共了,大家共同認同的便是常說的“共”,就是社會!吧纭迸c“共”有關。 “社”本與祭祀文化有關,本是土地公公,前面說到人們喜歡神,崇拜土地,大家一致認為土地公公是一個神,知道其威力,于是“社”字便初步形成了。大家一起在廟前起事做事,便稱為 “結社”,于是祭祀文化中的“社”也就形成了。由于結社的那幫人經(jīng)常會面,于是“社會”的概念也初步形成。后來,“社會”的概念越用越廣,就有了人類社會,也有了政治參與,有了“共”,才能形成社會,單一的東西是形成不了社會的。
工
“工”字是一個筆畫很簡單的字,而在古代“工”是指通曉天文地理的人,或是做事情精明的人。它與“王”有關聯(lián)性,但“王”是指具體的一個人,而“工”是指人所做的事情。“工人”原來是指很厲害的人,后來稱有技術的人,比如工筆畫就是指技術帶有工匠之氣的畫作。以前宮廷分職能特意有個部門稱為“工部”,里面都是掌握有專門技術的人,后來衍生為“工人”。“工”也反映技術標準、工作規(guī)程。“工于心計”很多人會以為是貶義詞,其實成語與其意思互為補充,說明要有縝密的心思才能成為“工”。工有技法,但工于心計要有度,不能過度,過了便成為鉆牛角尖了!按笄刹还ぁ本褪谴髿獾娜瞬灰^于工,也就是不要過于苛求小技巧。請一定牢記這個字,它還會出現(xiàn)在合體字中。寫“工”字先寫上下兩橫,中間一豎是很通靈的,要屏氣寫出,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簡扼三筆,卻寫出了天、地、人之間的默契。這個字真的太了不起了!
怒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漢字中以“心”字做底的字詞有不少,如“思想”、“感恩”、“忘”、“忐忑”等。看看字象便知道了其中的奧秘,所以“怒”就是“心奴”,心隸屬了魔鬼是需要解脫的!芭弊衷诠糯徽J為是卑女,故以“女”字為偏旁,“又”字只是配合。甲骨文中有許多“手勢”,最終在文字演變過程中全部變成了“攵”、“欠”、“又”或其他偏旁。“又”是表示重復的內容;“攵”是一種文化認知;“欠”字更有意味,是指一種不確定性,于是欠下了。文字演變的理由第一是需要規(guī)范,第二是防止訛傳,因為古時印刷術還很落后,經(jīng)常錯書錯傳。完善文字的都是有腦子的人,組合一個字需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靶摹弊值缀拓Q心旁“忄”分別代表心思和情緒。
觸(觸)
“角”是“解”的偏旁,而“蜀”是獨,與蟲有關。它們分別成為漢字的偏旁部首,參與了很多字的組合并改變了很多含義!坝|”的右邊部首“蜀”現(xiàn)在簡化為“蟲”,用“角”去觸碰,也是說用蟲的角去觸碰,這層意思并沒有錯,但“蜀”字沒有了,就體會不到“觸”原來的字義!笆瘛币馑紴槎阍谏蕉蠢镆材芸吹剑斜划敵醯乩憝h(huán)境所影響的意義。簡體字取消了很多字的字象,使之失去了原來的意思,從而影響了我們的理解。
山
以“山”為偏旁的字很多,不計其數(shù)。古人想把山的高、險、峻、奇,還有山的獨特面貌、形象、風水地理等,全部用文字形容出來,所以才出現(xiàn)那么多以“山”字為偏旁的字,只要有“山”旁的字,我們就可以說出它們的類屬。漢字以線條寫出來,而且寫出要領,這確實是中國文化散發(fā)出來的最大智性!吧健弊值娜Q立在一橫的大地上,讀音也近于“三”。中間一豎造成的山谷形狀實在太形象了。山谷里有兩個“幺”字便成了“幽”,有兩個“豕”字就成了“豳”!吧健痹诎素灾袨轸挢裕奘恰皝儭,是“根”,歷史悠久而又有根基。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