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序
-
“名家讀史筆記”叢書序
讀了幾十年文章,自己也寫了幾十年文章,說老實話,大部分文章都淡忘了,即使是自己寫的,雖曾嘔心瀝血,一筆筆寫,一鍵鍵敲,但是,也大都淡忘了。題目,自然記得;內(nèi)容,卻只記得大概,但是,兒時讀過的一些文章,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劉禹錫的《陋室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卻至今不忘,有的還能自頭至尾地背誦。為何?我想,其原因首在于小。人的記憶力都有限,誰記得下,背得住那動輒萬字的大文、長文!縱觀中國文化史,能夠流傳千古、傳誦不衰,刻入民族記憶的名文似乎都是小文,篇幅雖短,卻小中見大,精光獨具。
感謝東方出版社愿意再版我多年前的舊作《橫生斜長集》,而且希望我主編一套小文叢書,我覺得此意大佳,幸得邵燕祥、王學(xué)泰、陳丹晨、雷頤諸大家支持,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幾本書。
我雖然提倡小文,鐘情小文,但是,并不排斥大文、長文、大著、巨著。宇宙萬物,各有其長,也各有其用。古人云,“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此之謂乎?
楊天石
2016年7月于北京東城之書滿為患齋
序一
宋代極可敬愛的老詩人陸游,大約六十多歲時,在家鄉(xiāng)山陰鏡湖邊上建了兩間茅屋,起名叫“老學(xué)庵”,該是讀書寫作的地方吧。他在一首詩的注腳里說,“取師曠‘老而學(xué)如秉燭夜行’之語”。
說到秉燭,在我讀到關(guān)于“老學(xué)庵”這一則舊事之前,只曾讀過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開頭的話:“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蹦鞘钦湎A年、及時行樂的理由,一伙人前呼后擁,呼嘯歌吟,趁著酒興,直鬧到深宵夜半的光景。
這跟曠老師所說的秉燭夜行,完全是兩碼事。曠老師是從事音樂教育的,一定到老聽力不衰,但是盲人,腿腳也未必很利落了。這時讓他秉燭夜行,顫顫巍巍,怕風(fēng)吹燭滅,而短小蠟燭,光暈朦朧,聊以引路,一腳深,一腳淺,終不免深感迷茫,正好來形容“老而學(xué)”的困境。
我是“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年輕時坐不住,沒好好讀書。到了望六之年,一旦忽然放了讀書假。卻積習(xí)難改,還是東瞧瞧西看看,但總是做讀書狀了,而且做認真寫筆記狀了。幾乎逐日有所得,確是記給自己看的,按寫作順序編了號,也有自我督促之義。
此即我之一度“老而學(xué)”也,謹將當(dāng)年所存,題為《秉燭日札》。每一則寫的時候都是全心全意的,望今天的讀者勿以粗淺而笑之。
2012年2月21日
序二
四年前給這冊書稿命名《秉燭日札》,緣起已見小序一。這回正經(jīng)改題《閉門日札》了,為什么?
不是荷爾德林說過“詩意地棲居”嗎?在當(dāng)下,說詩意,往往指的是一些古意!氨鼱T”云云,就是如此。但語境完全不同了。除了停電,沒有什么人會“秉燭”夜行或夜讀了,這個話頭太老了。這像是改書名的理由,似乎又不成理由。
“雨打梨花深閉門”吧,那詩意確是古典的,寫的卻是“細雨濕流光”的早春,跟日札時當(dāng)初秋到隆冬的節(jié)候不搭界。
有了,從前的讀書人,把“雪夜閉門讀禁書”當(dāng)成一大快事。讀禁書,要關(guān)上門,非請莫入。雪夜,萬籟俱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什么明查暗訪的,巡邏放哨的,都歇著去了;這時就著旺旺的爐火,展開私藏的書卷,與禁書作者精神相接,仿佛促膝談心,那可是不自由中小自由,“不亦快哉”的事。——這是什么年代的事?我也不知道,什么年代中國開始有“禁書”?該是有了文字獄嚴緝作者,同時就必然地查禁書籍了。
我這里閉門是閉門了,但并非限于“雪夜”,則無閉門讀禁書的嫌疑;白天也可以安心在家里讀書,這就是“天上掉下讀書假”了。知我在“讀書假”中,朋友便很少來相訪;日報期刊的編者也不來約稿索債。難得的告別了心為形役、案牘勞神,簡直是陶淵明門前沒有“車馬喧”的日子。
這就跟陸游的“老而學(xué)”不同,不是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學(xué)”,而是讀書以“消遣”。歷來正統(tǒng)的人士是不以“消遣”為然的,好像只有沒出息的人才信奉“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我在這里沒有讀書計劃,隨手找些“人所常見之書”,少數(shù)被認為有用的,多數(shù)則是世俗所謂無用之書。
零零碎碎抄些片斷,記些心得,還有一些書內(nèi)書外引伸想象之詞。不為發(fā)表,只是自存以為一段歲月的紀念。編上號,證明日有所記,不是從早到晚吃閑飯看閑書,而“作讀書狀”,立此存照。
悠悠數(shù)十年過去了,古人嘆道“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其實世事非夢,是“硬碰硬”的,新涼也罷,春暖也罷,社會氣候與自然氣候同樣影響著人們的感覺。擾攘的、污染的現(xiàn)實生活中,詩意已經(jīng)渺茫難尋,只不知在忘情的讀寫中,能夠稍有超越否也。
2016年4月13日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