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節(jié) 第六章
-
改革開放,大寨煥發(fā)了新的青春活力。歷史證明,周恩來總結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大寨精神,不但過去有意義,而且今后仍然值得提倡
粉碎“四人幫”后,中國終于走上了實事求是,按照科學規(guī)律辦事的道路。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揭開了我國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的新篇章。
1980年11月,中央轉發(fā)了《山西省委關于農業(yè)學大寨運動經驗教訓的檢查報告》,并加了批語。這個“批語”實事求是地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了農業(yè)學大寨的經驗教訓。“批語”一方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以前,“大寨的確是農業(yè)戰(zhàn)線上的先進典型。周恩來同志所總結的大寨的基礎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在全國的推廣曾經起過積極的作用”;并且也肯定了“文化大革命”以來,“全國各地學大寨的農業(yè)先進典型絕大多數(shù)在生產上、建設上都是有成績、有貢獻的。同樣,大寨和昔陽縣的絕大多數(shù)干部和群眾,在農業(yè)戰(zhàn)線上也做過貢獻”。
另一方面又指出,“文化大革命”以來,“在山西省內推行大寨經驗的錯誤以及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山西省委已經承擔了責任。就全國范圍內來說主要的責任,在當時的黨中央”。“在大寨和昔陽縣推行‘左’傾路線以及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主要應由陳永貴同志負責。這樣,就分清了是非、功過和責任,不但有利于進一步肅清農業(yè)戰(zhàn)線上‘左’傾路線的影響,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制定的各項農村政策,而且也有利于保護廣大干部和群眾學習和貫徹執(zhí)行周恩來同志所總結的大寨基本經驗的積極性”。
應當指出,周恩來同志總結的大寨精神,特別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不但過去具有普通意義,而且在今年改革開放中仍然是值得提倡的。
這里還應當提到,偉大的已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同志,他生前曾先后三次去過大寨。他在1992年6月21日逝世前不久即1992年5月4日,在聽了中國扶貧基金會負責同志向他匯報說,一些貧困地區(qū)堅持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解決了溫飽問題時,李先念同志說,這個經驗很重要,過去大寨搞的“海綿田”是很對的,獲得了增產糧食的效果,不能把好的經驗丟了。但是后來變成學不學大寨是對毛主席的態(tài)度問題,這就過分了。不能說大寨什么都先進,什么都得學,但是大寨治山治水、搞農田基本建設的經驗還是對的。
李先念同志以上對大寨和農業(yè)學大寨的評說,言簡意賅,客觀公正,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1992年5月2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在山西省領導陪同下到大寨視察。在大寨旅行社三樓辦公室,朱镕基聽取了郭鳳蓮的匯報,并同有關人員進行了座談。
朱镕基說:“我這次是到山西煤礦進行調查,順便來大寨看一看。雖然看的時間很短,但給我的印象很深。大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治山改土、發(fā)展生產的精神,任何時候都是值得學習的,而且大寨應保持這種精神。大寨在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同時,要更好地貫徹小平同志南行談話的重要精神,把大寨的工作做得更好。”
朱镕基接著說:“我給大寨提點意見,供你們考慮。(一)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大寨的精神要發(fā)揚,但不可否認,大寨過去的一些‘左’的做法需要克服。(二)統(tǒng)籌安排,量力而行。鳳蓮同志到江蘇、浙江、上海看了一遍,就看花了眼。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都要從當時當?shù)氐木唧w情況出發(fā),實事求是。大寨就這么點家當,你所辦的事情也只是那么多,你搞得太多了,沒有一個重點,沒有一個計劃步驟,把攤子鋪開了,一件也辦不成,所以要統(tǒng)籌安排。你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多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特別是農民的素質如何,底子要清。所以,你不要全面鋪開去搞項目,先搞一二個就行了,這也要有個秩序,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把農田基本建設搞好。你大寨就是靠戰(zhàn)天斗地、治山改土起家的。(三)自力更生,眼睛向內。內因為主,靠你們自己的力量來干,典型從來不是樹起來的,是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外因給你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F(xiàn)在的形勢與當時的形勢不一樣。過去一個副總理到這里來,給你幾十萬、幾百萬是可以的。我現(xiàn)在一元錢也沒有,沒有這個權力。要靠自己來干,強調自力更生,靠自身積累發(fā)展起來。”
當郭鳳蓮談到大寨村辦企業(yè)的兩個項目,一個鐵合金、一個糠醛,目前遇到困難時,朱镕基說:“如何幫助你們搞那兩個項目,我們回去同省里研究,但是都很難救活你,救活了你,這不是經濟的辦法,是行政的辦法,那個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鐵合金全國滯銷,包括在國際市場也滯銷?啡┮彩欠e壓,這樣的東西不要去搞。這樣需要你們大寨的領導去研究新的情況,學習新知識,最主要的是市場。”
1992年10月,郭鳳蓮當選為中共十四大代表,來到了北京。
十四大會議期間,郭鳳蓮是記者們爭相采訪的新聞人物。原因很簡單,都聽說這位昔日農村搞計劃經濟的典型人物,如今又帶領大寨人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邁開了步子。
郭鳳蓮變了,變得“洋”起來:燙著短發(fā),身穿時髦的花條羊毛衫和很合體的毛料褲。她拿出名片,還是帶彩色照片的名片哩。上面寫著兩行頭銜:昔陽縣大寨黨支部書記;昔陽縣大寨經濟開發(fā)公司總經理。
郭鳳蓮變了,變得滿腦子是經濟:“我現(xiàn)在急著給大寨的羊毛衫找銷售市場,給‘鐵姑娘’們多賺些錢。這可是我們開發(fā)第三產業(yè)走向經濟富裕的第一炮!”
郭鳳蓮變了,變得盡說大實話:“我這個人并不守舊,可思想觀念真正走出計劃經濟的傳統(tǒng)束縛,眼光從黃土地擴展到商品經濟大市場,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應當說是改革開放的事實教育了我。”
郭鳳蓮坦誠相告:“十四年前,我參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頭回聽說要搞改革,我還真有點轉不過彎子,今后的路該怎么走,我感到渺!,F(xiàn)在回過頭來看看,鄧小平同志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實在太英明了,我們黨、我們國家這十四年來所進行的改革開放實踐確實是史無前例的。我常問自己:戰(zhàn)天斗地了多少年,大寨人為什么還是‘早晨玉米糊,中午玉米窩頭,晚上玉米面條’呢?這才幾年時間,大寨人就能一天三頓吃大米白面,穿起了不比城里人差的新衣,還看上了大彩電,用上了洗衣機,孩子們都玩起了游戲機。答案只有一個:改革開放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大寨人能因地制宜地搞經濟作物和多種經營,能把農副產品優(yōu)勢變成商品優(yōu)勢了。過去,農村在大家伙眼里是‘改造人’的地方,現(xiàn)在卻是知識分子施展才能、科學技術發(fā)揮威力的好天地,就連不少外國老板也看上了我們農村,把大把的錢投了進來,F(xiàn)在再講社會主義好,大家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
郭鳳蓮最后說:“這次我參加十四大,思想上又受到了很大震動。江澤民同志在報告里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農民說來,這又是一個大喜訊啊。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等于給了我們農民走向市場的權力和自由,可以按照客觀規(guī)律來發(fā)展自己了。大寨人現(xiàn)在和江蘇省的企業(yè)聯(lián)合搞羊毛衫廠,用賣農副產品積累的資金進行工業(yè)生產投資,我們用農業(yè)和工業(yè)‘兩條腿’走出了黃土地,走向了新市場。”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