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迷途知返
-
行唐縣是當時冀西一帶比較富裕的縣份,當?shù)赜?ldquo;兩個阜平不如一個曲陽,兩個曲陽趕不上一個行唐”的說法。行唐本地盛產(chǎn)糧食和白土布(又稱“唐布”),所織土布質(zhì)地優(yōu)良、滴水不漏,在晉東北、雁北一代很出名,北部山區(qū)的大紅棗,越是旱年頭,產(chǎn)量越大,而且損耗越小。特別是豬多……因此,國民黨的雜牌軍就像蒼蠅似的,都朝行唐這塊肥肉上飛來。
那些國民黨雜牌軍的軍官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舊軍閥出身,主要目的就是搶地盤、搞割據(jù)、吸民膏、刮地皮。他們的士兵中,土匪、流氓、地痞、漢奸、特務(wù)、大煙鬼等等,無所不有,當時有所謂“八大司令”之稱。
一時間,行唐一帶鄉(xiāng)村里潰兵土匪亂如牛毛,百姓屢遭兵燹之苦。
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我國東北境內(nèi)的日本關(guān)東軍精心策劃,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fā)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zhàn)爭。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國民黨政府不準抵抗的訓(xùn)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介石的命令奮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戰(zhàn)而退,侵華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占領(lǐng)。
1932年春,聽說國民黨第106師師長沈克部在曲陽城招兵買馬,并揚言不日即開赴關(guān)東打日本,曲陽、行唐一帶人們轟動起來。
17歲的安仲琨胸懷報國之志,瞞著一家老小只身夜奔曲陽城參了軍。
其實,安仲琨參軍還有另一層原因,他曾經(jīng)對一個兒時拾柴禾的小伙伴許下諾言:將來我若成了一個人物,掙了錢,先修一座曲河橋,讓伙伴和鄉(xiāng)親們冬季不再踏冰過河,夏季不再受洪澇阻隔,再就是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由于武功底子好,安仲琨很快就當上了軍隊武術(shù)教習(xí)。因為有點兒文化基礎(chǔ),他還能看懂槍械操典,長槍短槍,練得百發(fā)百中;輕重機槍,練得爐火純青。很快,安仲琨就被提升為重機槍排排長。
其實,國民黨第106師師長沈克部根本無心抗日,只不過是打著“抗日救國”的旗號,招兵買馬、擴大地盤、擴充勢力而已,何談抗日救國?
平日里,那些長官們吃喝玩樂,打罵下級官兵,還拼命搜刮鄉(xiāng)里、擾民害民,所得錢財,明說充當軍費軍餉,實則揮霍無度、買通上司、以求升官發(fā)財。
安仲琨雖在紀律上約束重機槍排的士兵不要去擾民害民,但根本沒有用。他這種舉措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簡直是微不足道!
1935年春,安仲琨實在忍無可忍,借隊伍進駐行唐縣上碑鎮(zhèn)的時候,忿而辭職還鄉(xiāng);丶視r,安仲琨身無分文,只是隨身攜帶了一部完整的槍械操典。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