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jié) 第五章
-
五
公元384年秋,奧古斯丁動身前往米蘭。一到米蘭,他就去拜訪當時聞名于世的米蘭主教安布羅斯。這位主教絕非一般人物,他也是基督教圣賢級人物之一,號稱圣安布羅斯,作為一名宗教政治家,其最重要的貢獻,是將教會的實力急速擴大,達到了和世俗政權(quán)分庭抗禮的地位,是基督教屹立于權(quán)力之巔的大功臣。
奧古斯丁的這次拜訪,倒不是求教,也不是去尋求真理,更不是奉承拍馬,純粹只是出于禮貌。在迦太基的時候,奧古斯丁滿懷希望的去拜會摩尼教主福斯圖斯,得到的卻是徹底的失望,這次他沒有抱任何希望,卻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真乃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安布羅斯不僅形象好,而且談吐典雅,學識淵博,待人熱情,雖位高權(quán)重但十分謙虛,這一切給初來乍到的奧古斯丁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他心里甚至暗暗覺得,這不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父親應(yīng)該有的形象嗎?
出于對安布羅斯的好感,奧古斯丁決定去教堂聽他布道。
剛開始,對于奧古斯丁來說,去教堂是形式大于內(nèi)容,主要目的是去欣賞安布羅斯的風采,但在不久以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這就像女人開始都知道男人的情書和鮮花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但最后大多會被其打動,正所謂量變引起了質(zhì)變。
在安布羅斯的熱情關(guān)懷之下,奧古斯丁從純粹來打醬油變成了熱心觀眾,他積極研究圣經(jīng)內(nèi)容,思考生命的意義。沒過多久,奧古斯丁便宣布脫離摩爾教。照著常規(guī)劇情發(fā)展,奧古斯丁這就該投入基督的懷抱,成為上帝的忠實信徒了。但生活往往比電影更精彩,因為奧古斯丁什么決定也沒做。
那么這是為什么呢?你已經(jīng)拋棄了摩爾教,已經(jīng)相信了圣經(jīng)的內(nèi)容,而且還有一個親如父親的安布羅斯,你到底還在猶豫什么?
這個原因說出來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舍不得女人……
基督教義不允許同居,更不允許濫交,可奧古斯丁是個情欲高漲的男人,生活中絕對不能缺少女人,按照他自己的話說,“擔心沒有一個女子的擁抱,生活太痛苦了!”
所以奧古斯丁雖然已經(jīng)無限接近于基督教,但就這么放棄伴隨了他這么多年的愛好,實在是有點不忍心。
所謂由儉入奢易,有奢入儉難,已經(jīng)體會到了男歡女愛的妙處,已經(jīng)品嘗了新鮮刺激的快感,雖上帝在召喚我,真理的光輝在熠熠發(fā)光,但我怎么舍得就此放棄?
向往真理和沉溺肉欲之間的矛盾在這一刻達到了巔峰,奧古斯丁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個老冤家不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愈老彌堅,越戰(zhàn)越勇,越來越不把他放在眼里,輕蔑地沖著他冷笑“我就是要折磨你,你又能奈我何?”
一方面他內(nèi)心積極向往真理,一方面又擺脫不了肉體的誘惑,他的內(nèi)心變成了兩者的戰(zhàn)場,這兩個家伙勢均力敵,絲毫不顧忌奧古斯丁這個做主人的感受,肆意大打出手,弄得他內(nèi)心痛苦萬分,內(nèi)心浮躁,脾氣極壞。這就像清末日俄戰(zhàn)爭的主場在中國境內(nèi)一樣,日本俄國打完了戰(zhàn),拍拍屁股走人,給中國留下的是滿目蒼痍,是老百姓的痛苦和血淚。
女人?真理?女人?真理?到底是要女人,還是要真理?
正當這個關(guān)鍵的時刻,還是安布羅斯的一句話讓他醍醐灌頂,“如果你喪失了靈魂,那么縱使你得到了整個世界,對你又有何益處?!”
“是啊,多經(jīng)歷幾個女人又能怎樣?賺的多又能怎樣?吃的好住的好又能怎么樣?如果我連靈魂都沒有了,如果我淪落為了欲望的奴隸,如果我連自己的內(nèi)心都無法掌控,那么我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意義?”
奧古斯丁突然之間醒悟了。他終于開始深刻反省自己的前半生,為自己曾經(jīng)縱情聲色、放浪形骸的生活感到羞愧,并決意改過自新。既然已經(jīng)真正覺悟,那馬上采取行動也就是理所當然了,奧古斯丁馬上做了三件事:
加入基督教,告別情婦,辭職。
這一年,奧古斯丁三十三歲。
內(nèi)心得到寧靜的奧古斯丁爆發(fā)出了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他首先借用新柏拉圖派普多提諾的理論,解決了困擾他自己,也是當時困擾基督教最大的難題:惡從何而來。
按照普羅提諾的理論,這個世界分為兩端,一端是光明,那兒全是真善美,另外一端是黑暗,是光明照不到的地方,所有惡的玩意都在那兒。要在黑暗這端尋找真理,那就好比在沙漠里面尋找美人魚,在海洋里尋找東北虎,在演藝圈尋找真情,在北京、上海尋找廉價房……
而黑暗與光明,正來源于創(chuàng)造世界的過程,這個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創(chuàng)造理性世界,第二階段是創(chuàng)造了靈魂,第三階段是創(chuàng)造了感官世界。理性最光明,感官最黑暗。
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就明白了,世界上之所以會有惡的種種現(xiàn)象,那是因為我們的靈魂還沒有感受到理性的光輝,依然在肉體的感官世界里沉睡。如果有一天靈魂覺醒了,開始向往理性的光明,那么這個惡就會漸漸消失。正如被陽光照到的角落,黑暗將無處遁形一樣。
到這里似乎善惡來源的問題已經(jīng)接近解決了,之所以說是接近,是因為還存在最后一個也是最為關(guān)鍵的一個問題,惡到底是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個問題不解決,對于基督教來說,前面一切的理論推理都是白搭。上帝要是會殺人放火,基督教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六
奧古斯丁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提出了融合新柏拉圖和基督教圣經(jīng)的全新三位一體理論:上帝、真理、萬物。
這部分內(nèi)容屬于宗教哲學,原文讀起來是枯燥無比,晦澀難懂,但可以歸納成相當簡單易懂的一句話:宇宙間存在的各種真理皆為上帝所創(chuàng)造,與上帝同在,而上帝他老人家又通過這些真理創(chuàng)造了世間萬物。
惡?對不起,這是什么玩意?根本就不存在!惡從來就沒有被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過!之所以有種種殺人放火的壞人存在,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到真理!惡只不過是善的缺乏而已!
奧古斯丁進一步解釋了圣經(jīng)的內(nèi)容,使之變得合理和容易讓人理解。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祖先,亞當。亞當因為吃了伊甸園中的蘋果,導致意識中惡的一面產(chǎn)生,然后這個惡遺傳到了后世的子子孫孫,因此每一個人一出生,意識里就帶有惡的成分(原罪),這個惡可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哦,完全是因為亞當饞嘴釀成的惡果!
因此作為世間萬物中的一分子,人類,只有通過信奉上帝,才能消除罪惡,追求到真理,得到真善美。
那么信奉上帝有什么好處呢?上帝總不會給我們吃,供我們穿,再出錢給我們買房吧?
這個當然是不會,但活著的時候沒什么實際好處(精神好處還是很多的),死后好處可是大大的有!
只要你信奉上帝,死了之后,就可以順利步入天國!天國是什么?那是一個充滿了幸?鞓罚杂勺栽诘暮玫胤桨!跟天國比起來,什么北京上海的私家別墅,什么馬爾代夫黃金海岸,什么瑪莎拉蒂郭美美,全都是浮云!徹底的浮云!
至于這個天國是真的有,還是可以有,我就不做回答了。
但奧古斯丁對此一定是堅信不疑的,相比較天國的無盡幸福來說,區(qū)區(qū)幾個或者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世俗女人的牽絆,算得了什么!
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信奉上帝,最終步入天國,這才叫人生的意義!
接著,奧古斯丁再接再厲,又解決了困擾基督教的另外一大難題:世界的起源。
按照《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的說法,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萬物,這就是世界的起源。單從字面上看,這種說法似乎找不到什么破綻,但其實這里隱含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那就是,上帝在創(chuàng)造萬物之前,他在干什么?
這其實也是科學上非常高深的一個問題,在宇宙萬物出現(xiàn)之前,時間是否存在?
曾經(jīng)有人試圖解釋這個問題,說上帝在創(chuàng)造萬物之前,在為那些懷疑他的人造地獄。這個解釋就實在是太無聊,太陰暗了。
奧古斯丁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上帝是永恒存在的,他根本不存在于時間的范疇之內(nèi),時間對人而言,是天地形成之后才開始的,可是上帝就一直存在著,無所謂過去和未來,永遠都是現(xiàn)在。”
如果我們拿今天的科學觀點去解釋,奧古斯丁的這個說法也有些道理,F(xiàn)在我們知道,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將死于最后的萎縮,這中間的過程,便是時間。那么在大爆炸之前,和萎縮之后,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
所以,天長地久真的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而已。
一千多年以后,一個性格靦腆、特愛琢磨的年輕宅男讀到了奧古斯丁的時間理論,大為嘆服,據(jù)此提出了一系列獨到的觀點,一舉成名。誰知日后這小子不但不懂知恩圖報,反而與人聯(lián)手,推翻了屹立千年不倒的基督教理論大廈,奧古斯丁多年的心血就此毀于一旦,活生生上演了一出“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這個沒良心的白眼狼便是一代宗師笛卡爾,而與他聯(lián)手的那位,是另外一位宗師,名叫培根。
奧古斯丁雖然之前也號稱教授,但他根本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泡妞上去了。反倒是在辭職之后,內(nèi)心被壓抑許久的天賦傾瀉而出,短短幾年時間,他就完成了一系列名垂千古的著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他的自傳體回憶錄《懺悔錄》和基督教的歷史巨著《上帝之城》。
《懺悔錄》寫的是奧古斯丁年少時種種上不了臺面的勾當,和各種各樣陰暗的想法?雌饋硭坪鹾芎唵,不就是把年少時那些偷雞摸狗的事寫出來嗎?實際上這事還真沒那么簡單。
大凡一個人成名之前,難免會做些上不得臺面的勾當,沒辦法,為了向上爬,不動用一些非常手段是不行的,所謂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嘛。這其實也無可厚非,但關(guān)鍵是看成名之后的表現(xiàn)。
八代貧農(nóng)出身的朱八八在當了皇帝之后,曾考慮認理學大師朱熹當祖宗。他的兒子朱棣也不甘落后,親娘都不要了,非說自己的親媽是馬皇后。
一個名人敢于坦白自己的丑惡,是一件極具勇氣的事(惡意炒作除外),對于一個名人來說,好與不好都會被放大無數(shù)倍,他會被放在大眾的聚光燈下,每根毫毛看起來都像大腿那么粗。
其實不光是名人,普通人同樣會掩飾自己,目的可能是怕別人不喜歡自己,也可能是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傊,為了在這個社會里生存,帶著面具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面具下的丑惡,只能讓自己知道,也只敢讓自己知道。
因此敢于寫《懺悔錄》的人實在是不算多,數(shù)來數(shù)去,也就只有法國的盧梭和俄國的托爾斯泰寥寥數(shù)人。而且還全是西方外籍人士,枉我泱泱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敢于剖析自己丑惡一面的,數(shù)目似乎是個零,粉飾太平,顛倒是非,把黑說成白的倒是數(shù)不勝數(shù)。
而奧古斯丁,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個。作為第一個有此勇氣敢吃螃蟹的人,我敬佩他,敬佩他的原因是我自己也做不到。
如果說《懺悔錄》主要體現(xiàn)的只是奧古斯丁個人的魅力,那《上帝之城》的對于社會的影響可就大得多了,日后教會勢力能在西方大大超過世俗政權(quán),這本書絕對是功不可沒。
在《上帝之城》這本書里,奧古斯丁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自從人類降生以后,上帝接著創(chuàng)造了兩座不同的城:上帝之城和人間之城。這兩座城在最后的審判日之前是重合在一起的,待到審判日之后就會分開。到那個時候,凡是被上帝選中的,那些虔誠善良的人們,會重新復(fù)活,進入上帝之城,這是一個充滿了幸福、快樂、自由的極樂天國,這些人會和上帝一起,過著永恒不變的幸福生活。
而那些被上帝拋棄的邪惡奸佞之徒呢,倒也會復(fù)活。但他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活著還不如死了好!因為他們會被發(fā)配到人間之城這個罪惡王國,和魔鬼一起遭受萬劫不復(fù)的懲罰!
基督教會作為上帝之城在人世間的代表,擁有發(fā)放進入天國通行證的特權(quán),因此,人們必須絕對服從教會!
國王的話不服從,最多也就是被砍頭吧?砍頭算個鳥啊!只要我聽從教會的號召,到時候我照樣可以復(fù)活,照樣進天堂,照樣長生不老,永享幸福安康!倒是你國王,哼哼,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今天的我們,特別是生活在社會主義無神論下的我們看這個故事似乎會覺得很荒謬可笑。但事實上,中世紀的教會正是依靠這個作為武器,一步一步打敗世俗政權(quán),最終攫取了權(quán)力的最高寶座。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公元430年,奧古斯丁帶著滿足的微笑,安然離開了這個世界。除了把自己的圖書贈給教會之外,沒有立任何遺囑,因為早已功成名就的他既沒有留下一男半女,也沒有給自己積攢一分錢的財產(chǎn)。
這一年,奧古斯丁七十六歲。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yīng)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