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登基60年,她從未踏錯過一只腳
-
到2012年,聯(lián)合王國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繼位60周年,王室傳記作家威廉•肖克羅斯(WilliamShawcross)由衷地說:“我想說,在這波瀾起伏的半個多世紀,伊麗莎白二世做了這個國家的元首,再好不過了。她的這份工作可不輕松。她是名義上的政府首腦,要和首相保持密切聯(lián)系,還要應付各種復雜的局面。這還是個孤獨的崗位,她送走了一個又一個至愛親朋,越來越孤獨。”10年前她繼位金禧紀念,在慶祝活動開始前的短短幾周內(nèi),母親和妹妹突然相繼去世。她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享年101歲,妹妹卻只有70出頭。她還來不及收拾好悲傷的情緒,就要迎合公眾的熱烈祝賀。她必須完美地扮演奉獻、正直、謹慎、堅定的明君形象,她也做到了。
威廉•肖克羅斯說,君主制度古老但并非過時,它蘊含著豐富的傷感情緒、信仰和想象力,比共和制更富有魔幻色彩。女王的繼位也如此,她在樹上還是公主,下了樹即成君主。1952年初,25歲的伊麗莎白公主和丈夫菲利普王子出訪英聯(lián)邦國家。2月5日晚,他們下榻于肯尼亞森林里一間修在大無花果樹上的樹屋里。頭天黃昏,公主在樹上拍攝野生動物;第二天黎明,她又爬到樹冠看日出,這時一只白色的鷹在晨光中飛來,在她頭頂盤旋。她的隨從侍官說:“后來,我才意識到,那一定是先王去世的時分。”
駕崩的國王喬治六世年僅56歲,已纏綿病榻數(shù)年,御醫(yī)向所有人包括王室,隱瞞了國王嚴重的病情:肺癌。喬治六世的去世令英國人悲痛不已。二戰(zhàn)期間,他和王后是英國國民抗戰(zhàn)的精神領(lǐng)袖,在德國空軍空襲倫敦時,他和家人沒有離開白金漢宮,選擇與民眾一起堅守。2011年頗受好評的電影《國王的演講》就講述了這位天生羞怯、本以為自己不適合做君主的人,如何戰(zhàn)勝先天不足和內(nèi)心恐懼,成為堅定的人。上年紀的民眾至今記得聽到國王去世的消息那瞬間的情形。肖克羅斯當時和媽媽正在花園里,他媽媽聽到廣播,忍不住抽泣起來。她和數(shù)百萬英國人在胳膊上戴了一個月的黑紗。
網(wǎng)絡時代很難想象60年前信息如何從倫敦傳到肯尼亞,英國媒體比伊麗莎白公主更早知道她繼位成了君主。公主一行從BBC的短波節(jié)目中確定了消息,立刻改變行程回國,兩個孩子的媽媽、年僅25歲的伊麗莎白成了女王。她很鎮(zhèn)定,反倒是菲利普王子的反應“好像天塌了一半”。他們飛回倫敦是晚上,丘吉爾和在野黨領(lǐng)袖艾德禮接的機。伊麗莎白出乎意料地努力展露出笑容,只有坐進轎車,她才躲進角落里。
2月6日清晨的丘吉爾,正在他第二任首相任期內(nèi)。國王去世的消息傳來時,他還躺在床上,一邊抽雪茄,一邊看報紙。他撥開身邊成堆的報紙,說:“這會兒,別的事都不重要了。”他的助手提醒他,要做好與新女王共處的準備,他恍然大悟:天哪,我?guī)缀醪涣私馑,我一直覺得她還是個小姑娘——之后,一段老騎士支持、呵護小公主的浪漫故事開始了。每周二是女王和丘吉爾首相例常會面的日子,經(jīng)歷了20世紀前半葉所有動蕩的丘吉爾教了她許多。后來女王曾說他們的會談“總是非常有趣”,丘吉爾也透露他們談的是“賽馬”。
1952年至今英國內(nèi)閣已換過11位首相,起初是她聽丘吉爾、艾德禮等年長者的建議,后來換了她給年輕的布萊爾、布朗、卡梅倫建議。沒有一個人泄露過女王對他們說過什么,會見時發(fā)生過什么。女王也從未接受過采訪,她和首相們都談了些什么,全部封存為秘密。1997年女王的金婚紀念午宴上,時任首相布萊爾——女王繼位時他甚至還沒有出生——說,這世上他只能向兩個人說他喜歡哪個內(nèi)閣成員,一個是老婆,一個是女王。
女王很有技巧地處理了至高無上的君主和首相之間微妙的關(guān)系。維多利亞女王固執(zhí)己見,曾因為干涉政務受挫,就宣布要搬到澳大利亞去。從她之后,英國君主的政治權(quán)力體現(xiàn)在“向首相提出建議”,對首相的方案、部署,保有討論、建議、警告的權(quán)利,僅此而已。她父親對艾德禮首相的一些做法私下表示擔憂,但公開仍支持他。女王和撒切爾夫人的關(guān)系,眾說紛紜。撒切爾夫人強硬,決不妥協(xié),對煤礦工會的斗爭實行嚴酷鎮(zhèn)壓。她從媒體上得知女王不支持她,難過得以至絕望。女王是不是真的這么想,很難說。不過撒切爾夫人下臺后,女王對她非常友善。自認為激進的撒切爾夫人堅定地擁護君主制,有人諷刺她行屈膝禮時腳后跟都支到澳大利亞去了。
1953年6月,伊麗莎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女王登基時的英國,尚未從二戰(zhàn)陰影下走出來,倫敦等大城市遍布彈坑,食物匱乏,階級對立嚴重。那時候的政治人物還深得民眾愛戴,公眾對政治家沒有后來那么多的批評。丘吉爾帶領(lǐng)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后的第一任首相艾德禮(任期1945-1951年)開始創(chuàng)建福利制度。大英帝國雄風尚存,女王環(huán)游世界可以不出帝國的疆土。
傳媒也尚在起步階段,只有BBC一個電視頻道,為數(shù)不多的家庭才有電視機。BBC轉(zhuǎn)播了女王的加冕典禮。加冕儀式被視為國家團結(jié)的象征,涂圣油、宣誓,完全按照基督教教義的規(guī)定進行。而不列顛還是一個絕對的白人基督教社會,外來移民只有3.6萬名加勒比群島人。1/3的英國人認可女王的君主地位,認為君權(quán)神授,那些不相信上帝的孩子在學校會遭到公開的批評。
那個時代的道德觀非常強調(diào)責任和服務意識,提倡節(jié)儉、性克制,男孩子還要服兵役。這也是女王自小受到的教育!队^察家報》評論員瑪麗•里德爾說,伊麗莎白公主從生下來就很乖,她來到人間后吃的第一口食物除了牛奶還有“責任”。那個年代英國的等級觀念還很嚴重,但屬于特權(quán)階層的王室成員已經(jīng)具備“服務民眾”的思想。女王的祖父喬治五世得知英國最大的煤礦主達勒姆男爵克扣礦工工資,咆哮道:“換了你拿他們的工資生活試試看!”她的父母也教育她,社會給你的越多,對你的要求就越多。10歲,伊麗莎白公主收聽祖父登基銀禧紀念的廣播后,說:“我要獻身于為民眾服務。”1年后,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遜位,目睹到父母的焦慮,伊麗莎白公主后來一直認為這位登基一年的國王缺乏對國民的責任心。
那個時代的兒童們受到傳統(tǒng)的英格蘭教育:長大后要盡全力做事,不能怨天尤人,要忍耐寬容,要沉著冷靜、處變不驚。1940年,伊麗莎白公主在電臺“兒童時間”節(jié)目中發(fā)表演說:“我誠摯地對大家說,我們留在家中的兒童充滿了樂觀和勇氣。”這樣長大的伊麗莎白,用女王傳記作者薩拉•布拉弗德的話說:“她從來沒有錯出過一只腳。”
是的,女王從來沒有錯出過一只腳。她從來沒有在鏡頭前面露苦色,從來沒有博取過別人的同情,也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脆弱和疲態(tài)。她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被名利誘惑,從來沒有行為不軌甚至沒有過不妥,從來沒有流露出對物質(zhì)的欲望,也沒有任性地要求乘私人飛機去購物。她總是知道什么是正確的,而且也按照正確的在做。
她和菲利普親王是真正的金童玉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完美地實現(xiàn)了王子公主的童話婚姻,至今仍恩愛有加。女王是20世紀50、60年代的封面女郎、時代偶像,號召力不亞于30年后的戴安娜王妃。但你幾乎從媒體上找不到她的私生活。她得到過一個忠告:“過度曝光會扼殺君主制。”她的影像資料為數(shù)不多,其中一部電視系列紀錄片《女王和國家》是為配合女王登基金禧慶典由國家電視臺BBC拍攝的。但她仍然要求背景安排在蘇格蘭的行宮。片中,女王仍然沒有回答任何問題。肖克羅斯感慨,保守秘密是女王應付媒體的訣竅,也讓她成為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名人。她的克制、保密,歸因于個人訓練,在今天是稀缺的品質(zhì),名人們?yōu)槭裁床桓煤脤W學呢?
女王誕生的1926年,當時英國正流行感冒,經(jīng)濟蕭條。王室添了小公主伊麗莎白,雖然不是王位繼承人,仍給尚未痊愈一戰(zhàn)傷痛的國家?guī)砹丝鞓。同年,喬?bull;格什溫的音樂劇新作《女士,乖點》在倫敦萊斯特廣場劇院演出,引起轟動。這部被評論家描述為“使用了新奇的、帶有激烈切分,節(jié)奏迷人復雜”的音樂劇準確表達出爵士樂時代的精神,似乎暗示著英國王室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據(jù)說小公主的愛稱是“麗麗貝特”,正好和劇中一個角色的名字一樣。
伊麗莎白“任職”女王的60年,大概是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變故、變化最為豐富的60年,每十年就是一個時代。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人們對王室還有極大的尊重恭敬,到了20世紀60年代女王就遭遇到第一次危機。60年代,整個社會處于激烈的變革時期,同性戀和流產(chǎn)合法化了,上教堂的人少了,搖滾樂、巴黎學潮、避孕藥、超短裙、安迪•沃霍爾、嬉皮士、性解放運動來了。帝國的輝煌逐漸褪色,原有的殖民地是否會以獨立國家的形式加入英聯(lián)邦,承認女王為他們的元首?上流階層不再享有特權(quán),那么王室是否有存在的必要?1964年,女王遇到了第一位左翼首相,工黨領(lǐng)袖哈羅德•威爾遜。王室充滿擔憂,女王則很泰然。威爾遜尊重女王,視她為可以在一起商討國是的元首,絲毫不在乎激進的內(nèi)閣大臣議論他可能對女王磕頭,恨不得在他背上捅一刀。傳媒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具備侵略性和監(jiān)督性。60年代末,也許是想讓王室顯得更親民,女王允許BBC派出一個攝制組跟拍一年她的公務和家庭生活,制作出1個小時的紀錄片。片中,有女王會見首相、各國使節(jié)的工作場景,也有常人家庭的天倫之樂,比如帶著最小的兒子去買糖果,舉辦家庭燒烤聚會,等等。這是王室第一次對公眾展示他們的生活。
20世紀70年代起,女王面對的情勢越發(fā)艱難起來。70年代,由于經(jīng)濟大滑坡,罷工此起彼伏,民眾對政府極為失望。1977年,女王在愁云慘霧中舉辦了登基25周年紀念典禮,工黨政府的大臣們極勉強同意了舉辦慶;顒印1981年,王儲查爾斯和斯賓塞家族的小姐戴安娜風風光光地結(jié)婚了,很快生下了王位繼承人。真正的危機開始降臨:王子公主們的婚姻開始破裂。進入90年代后情況更糟,女王的4個子女有3人離婚。1992年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獨女安妮公主率先離婚,查爾斯和卡米拉的“衛(wèi)生棉條”電話錄音被曝光,查爾斯和戴安娜分居。盡管民意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表明,女王的支持率仍然很高,但王室的威信搖搖欲墜。這一年,溫莎城堡失火,媒體牽頭引發(fā)一場“拒絕為王室支付修繕費用”的風暴。梅杰首相大發(fā)雷霆,批評公眾極端缺乏同情心。過了幾天,患了流感、發(fā)著高燒的女王發(fā)表了一個講話,說為了回報公眾,她將在夏天對公眾開放白金漢宮。她還說到,沒有一種制度包括君主制“可以逃脫給予它支持和忠誠的人的監(jiān)督”。她的謙卑和尊貴又一次贏得了公眾的歡迎。
戴安娜之死使君主制度前所未有地敏感起來。戴安娜被視作王室的受害者,她的死激起了人們心中的共鳴:對英國王室的失望。戴安娜在巴黎身亡之際,女王、查爾斯、兩位王子正在蘇格蘭度假。女王沒有立即回到倫敦,引來了小報長篇累牘的指責、謾罵、猜疑。小報的情緒影響到戴安娜的弟弟,在葬禮上,斯賓塞伯爵毫不留情面地在悼詞里斥責女王和王室。
女王和愿意公開所有情感的戴安娜完全是兩種人。女王的一位朋友說,如果和女王談論悲傷的話題,她就不知所措,要么轉(zhuǎn)換話題要么逗狗玩。但這并非表示女王不關(guān)心對方的感情,只是她那代人接受的教育是,表露情感是失禮的,即便是對待子女。悲傷更是“下層的情感”。
戴安娜葬禮前一天,女王回到倫敦。白金漢宮門口聚集了很多人,她走下汽車,穿過人群,一邊和人們交談;氐綄m里,她發(fā)表了一個電視講話,贊揚戴安娜。葬禮上,她對著戴安娜的靈柩鞠了一個躬。葬禮之后,女王收到了數(shù)千封臣民的來信,表達對她遭受媒體攻擊的同情。2個月后,女王為慶祝金婚發(fā)表講話。她表示,她清楚君主政體是有生命的,必須經(jīng)常變化;“君主政體僅存在于人民的支持和擁護的基礎(chǔ)上”,人們對政治家的擁護反應在投票箱里,“然而對我們,王室,信息通常很難解讀,還會因為順從、花言巧語、與民眾流行的觀點相沖突而變得晦暗不明。但我們必須解讀清楚”。
女王繼位時,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英聯(lián)邦成員國只有8個,現(xiàn)在增加到54個,其中莫桑比克和喀麥隆并沒有做過英國殖民地。這其中,她的個人魅力起到很大作用。英國國內(nèi)的評論家們也表示,君主制得到人民的支持,最重要的原因是女王的勤心盡力。今年,女王86歲,她更老,被生活磨損得更厲害,當然也更有智慧了。英國人,不管會不會慶祝女王登基60年揮舞小米字旗,但對女王的尊重不會改變。她的臣民們稱她“親愛的烤黃豆”,意思是她像英式早餐少不了的茄汁黃豆,讓人暖融融的。女王代表了典型的英國人,代表了傳統(tǒng)的價值觀和家庭觀。經(jīng)過整整一個甲子的潮流回轉(zhuǎn),人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并非都要拋棄。
女王在位60年了。這期間,她養(yǎng)了30條威爾士矮腳狗,任命了5位坎特伯雷大主教(英國國教領(lǐng)袖),聽過11位首相匯報國事,聽到過無數(shù)次“退休”(意思等同于“退位”)的建議或呼吁。《王室》雜志認為:“正是由于有君主制,英國才覺得自己永不滅亡。讓位意味著國王的功能被貶低,君主制的地位被降低到歐洲其他小國的水平。不管是要求女王為查爾斯讓位,還是要求查爾斯為威廉讓位,如果讓位就是把國王看成了一個‘職業(yè)’,到年齡就要退休,在英國的福利制度下頤養(yǎng)天年。這是不能想象的。”
女王是會任職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因為加冕時她在上帝面前立下了誓言:“我的全部生命將為國民服務。”她要遵守自己的誓言。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