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3節(jié) 銀行家的人生個性上篇

  我們當代人對前人總有這樣那樣想當然的猜測,說到銀行家,一般人總以為他們是難有人生個性的。辦錢莊的、開銀行的,在我們眼中幾乎是專業(yè)掮客的代名詞,至多不過以為他們有專業(yè)知識,刻薄一些的,則說他們鉆進錢眼里去了。但實際上,如本文主角陳光甫,不僅是我國金融史上的一位奇人,也被不少論者列為“民國百人”之一。一個銀行家經歷民國數次易代風云,而際會其中,國共勝負已分之時,他仍成為毛澤東、蔣介石都拉攏的對象,毛澤東把親筆簽名的《毛澤東選集》送給他,蔣介石則威逼他不得回大陸……這個人一定有我們今人尚未明認的能力、人格和人生豐富性。
  
  陳光甫的個性確實柔中有剛,看似弱小,其實剛硬,始終堅守自己。他對國民政府、抗戰(zhàn)建有奇功,但他拒絕蔣介石要他當官的要求。中共建國,急需他這樣的金融人才,但他除了回贈毛澤東禮物外,滯留海外別無表示。事實上,他不僅拒絕了毛澤東、蔣介石,早年還拒絕過孫中山。當孫中山要求他參加革命時,這個窮學生除了把5元美金傾囊捐出外,就是對他景仰的敢公然反對朝廷、“大逆不道”的孫中山表示自己仍要讀書。他的堅守得到了回報,當他開始創(chuàng)辦只有七八萬微薄資本的“小小銀行”時,流亡海外的孫中山仍托孔祥熙向他入股1萬元。


  
  一般人也容易想當然地以為清末民初的中國是亂世,是創(chuàng)業(yè)的天堂、實業(yè)救國的平臺、冒險家的樂園……這樣的理解失之偏頗。實際上,那時的社會對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同樣形格勢禁。僅上海就有幾十家極有規(guī)模的中外銀行以及更多的錢莊。“小小銀行”即1915年創(chuàng)辦的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又稱上海銀行,開業(yè)時都不好意思請同行吃飯。
  
  但陳光甫不畏艱難,他致力于銀行近代化,短短20年間,“小小銀行”就成長為中國第一大私人商業(yè)銀行,擁有幾十個分支機構,創(chuàng)造了中國金融史上的多個“第一”。首創(chuàng)“1元開戶”,深受市民歡迎;最早推出各種新型儲蓄方式,如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定活兩便等,這些方便客戶的舉措在中國金融史上都具有創(chuàng)新之功;首先在銀行中設立調查部;第一個開出旅行支票;第一家辦理鐵路押匯業(yè)務;還是最先從事外匯業(yè)務和農業(yè)貸款的私營銀行;也是最早使用機器記賬的銀行之一;銀兩與銀元并用也是其頗為得意的創(chuàng)新之舉。陳光甫的創(chuàng)新是多方面的。如儲金禮券,這種禮券可以在上海銀行各分支機構通兌現(xiàn)金,頗受市民的青睞;如學生服務處,一方面吸收學生儲蓄,一方面替學校收取學生的學費和食宿費。


  
  這個銀行家的成功雖然艱難,如他遭受過銀行擠兌風潮,如董事會不同意連續(xù)8年虧損的旅行社繼續(xù)運轉,如權勢人物宋子文等人一直刁難他……但他頑強生存下來了,而且活得舉世矚目。他在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被譽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議員銀行家”、“中國民營銀行家第一人”、“民國時期著名外交家”……直到今天,我們社會的財經類媒體中還不時會出現(xiàn)他的名字,專家們呼吁要整理陳光甫的遺產;甚至旅游行業(yè)的有識之士也感嘆像他那樣做旅游,中國旅游業(yè)何患無出路……
  
  實際上,陳光甫父子兩代均對銀行買辦的成功精英生活有向往,但陳光甫是極懂社會心理的。當時的銀行、錢莊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經營模式、對外形象,但他一反其他銀行追求豪華漂亮的做法,而講究簡樸實用。他還把存款柜改為柜員制,即由行員一人負責從驗票到付款的全過程,免得顧客東奔西跑。這完全是讀懂了中下層儲戶心理的做法。
  
  陳光甫還認為,中國社會跟西方社會有所不同,中國更有大家庭觀念。他主張“大我小我化為一體”。1930年10月,上海銀行增資到250萬元時,就把新股125萬元分配給行員認購,使“大家都是老板,銀行興衰,人人有份,勤勞儉約,守分知足”。他實行員工儲金制,即按每人薪水的10%,由銀行發(fā)工資時扣下,另由銀行照數提一份,一并儲蓄,到行員退職時發(fā)放。他提出“銀行是我、我是銀行”的口號,從機制到宣傳上加強了員工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這是深懂職工心理。
  
  陳光甫認為,中國人的柜臺上一定要熱鬧。中國人無論是辦飯店也好,辦其他商店也好,看見你這家飯店或者你這家銀行人很多,他就覺得這個肯定辦得好。所以他對銀行的要求是,要熱鬧不要冷清。這是深懂中國人的從眾心理。
  
  陳光甫的成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大的方面,他一生風云際會,跟清末以來的政治家、實業(yè)家、銀行家們幾乎都有過聯(lián)系。從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到孔祥熙、程德全、張謇、范旭東、盧作孚、張公權、胡適、程硯秋、陶希圣、章乃器等一大批近現(xiàn)代人物,他都打過交道,而且跟其中不少人成為好朋友。而在細小的方面,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服務社會”。他認為“本行所恃為命脈者,即為‘服務’二字”,主張“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繁瑣”。他把發(fā)展大眾儲蓄作為突破口,推出了“1元開戶”和多種儲蓄形式,并不避繁雜,為市民代收代付水電費、代發(fā)工資,開展多種形式的匯兌業(yè)務,使得上海銀行成為社會閑散資金的“蓄水池”。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他的創(chuàng)業(yè)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上層后盾。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