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第二章
-
一
藺且這段時間覺得老師經(jīng)常神龍見首不見尾,他們擔心莊子,害怕老師離開他們的視線,對他們而言,說不定哪天老師再一次的失蹤即是永別了。
莊子暗笑:生死自有定數(shù)。
那天課堂答難結(jié)束,藺且神情凝重似若有所思,莊子猜到他在想什么,便說:“且,你停一停,到我身邊來,明天去準備些竹簡吧,我要開始寫文章。”
藺且聽莊子終于答應要著書了,欣喜若狂,他嗚嗚嗚,涕淚滂沱,把幾個師弟都召集來,置辦了一些簡單的酒菜來歡慶這個好消息。莊子不忍掃他們興致,在一片喜泣聲中也喝了幾杯。
藺且看著秋風吹拂著莊子凌亂的白發(fā),已過古稀之年,他的牙齒也掉得所剩無幾,幾杯酒下肚,滿是皺褶的雙頰慢慢有了紅暈,嘴角也掛了幾分笑意:“二三子,聽我說。”
自從師娘走后,莊子除了授課答難及與人論道外,已經(jīng)很少說話了。弟子們都喜歡聽他說話,老師絕對是鄉(xiāng)野文化的代表,他的思想跟他人一樣充滿野味,那是一 種濕漉漉的水的韻味,生動鮮亮,搖曳多姿,F(xiàn)在看他借酒勁兒又要發(fā)表久違的莊氏演講了,一干人趕緊各處端來竹簡、筆墨,準備記錄。
“別家寫文章是為了王者納言,為了名滿天下,或為了爭強好勝,而莊周著書立說到底為了什么?”
莊子看著弟子們急于求知的神情,這樣自問著。
“隱居濮水,遠離亂世紛爭,是我自己的選擇。也許生來我就是這個世界的不合作者。”
莊子抬眼凝望深邃的天空,沉醉在自己遙遠的回憶中,思緒紛披。
二
70年前的一個秋日,母親懷胎十月產(chǎn)下了我,我是在孔丘、老聃死后大約200年來到這亂世的。我的出生平淡至極,實在不好意思和這二位相提并論。但人們總喜歡把我們?nèi)齻放在一起說事,我也沒辦法。
至今還記得上私學時啟蒙師賁先生對兩位圣賢的崇拜:“看我們孔圣人出生時,天上奏樂聲響起,同時有五個仙翁,從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個說道:‘天生圣 人,天降音樂。’地上混濁的黃河水,忽然清澈見底,那是‘圣人出而黃河清’。再看老聃先生,理氏夫人懷胎81年,生下一個白頭發(fā)、白眉毛、白胡子的男孩, 就感慨萬分取名為老子。老子一出生就會說話,他生在李樹下,老子指著樹說:‘好,我就以此樹為姓吧。’從此取姓李。圣人在母腹中就開始了思考,所以智慧, 看你們一個個笨頭笨腦、不求上進的樣子,告訴我誰出生時流星劃過長空了?”
我們面面相覷,無話可說。可我覺得自己確實長得不比他倆的畫像難看,別人都說我眼神酷酷的,皮膚也白凈,并且最重要的是:至少我是順產(chǎn),沒有一生下來就要了母親的命。
我的家在宋國濮水之濱的蒙邑(今山東東明縣境內(nèi)),離宋城(今河南商丘)不遠,屬于郊區(qū)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我爹死得早,留下母親帶著我還有兩位哥哥聊以度日。 母親疼我,日夜紡線織布攢些家私、十三歲時便把我送到離家不遠的賁先生學堂讀書學習,這讓大字不識,每日在地里刨食還要下河辛苦打魚的兩位兄長嫉妒不已。 但中原一代民風淳樸,他們二人雖恨得牙根癢癢,老母的話也不敢違背,只好背地里使壞,經(jīng)常合伙收拾我,暗中箕畚沒少往頭上扣了,蛇沒少往脖子里塞了。沒辦 法,放了學我為躲避兄長的收拾便使勁在外游蕩,不到天黑絕不回家。
蒙邑林間盤桓的小鳥、啄食的野雞,路邊的野草、閑花,濮水河中 的游魚都成了我飯后課余迷戀的東西。那時候蒙邑周邊美得很,尤其是一片盈綠的春夏季節(jié),有的可玩。我喜歡出神地蹲在清澈見底的濮水河邊,看一群群快樂的游 魚你追我趕游過來游過去,或者坐在河邊的草地上鼓琴而歌。
跟著賁先生學習禮樂六年有余。老先生是一儒生,滿腹經(jīng)綸,開口孔丘墨 翟,閉口堯舜文武,他的這所私學是宋國比較有名的一所學校,為宋國培養(yǎng)了很多知書達理的人才,這些學長畢業(yè)后相當一部分都走上了仕途。在一個戰(zhàn)火連天、牛 人輩出的時代,一般人都認為讀讀滿簡仁義禮智的圣人之書,學習學習禮樂經(jīng)典,求仕當官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很多家長都將子弟送到老先生的門下,希望將來撈 個一官半職。
我的記憶力不錯,老先生教的那些圣賢書,我大多能倒背如流,但是,老先生課堂上闡發(fā)的那些意思,我越來越覺得與現(xiàn)實風馬牛不相及。那些所謂滿腹經(jīng)綸的士,口口聲聲仁義道德,都是好的讀書人,可是他們當官以后所作所為怎么就與圣賢之道大相徑庭了呢?
我每每發(fā)問,老先生都面露不悅:自孔子以來,學者都是這么解釋的。要懷疑這些解釋,就是懷疑孔子;懷疑孔子,就是懷疑圣人;而懷疑圣人是大逆不道的。
他經(jīng)常替我母親教訓我:都快二十歲的人了,應該懂事了,做有理想有抱負將來成為一個有禮有節(jié)的士人,為你娘爭口氣。不要整天胡思亂想,迷戀魚呀、鳥呀的,像個長不大的童子似的。
我也知道自己的胡思亂想非常令老師失望,但我生來喜歡思考,討厭約束?於畾q了還有一顆童心有什么不好?兒童的心地就像湖水那樣清亮,不摻一點雜質(zhì)。 他們沒有任何憂慮,生活得自由自在。他們不懂得什么叫道德。他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餓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覺。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按照自然的本性而來。 看看我們周圍這些學習了仁義禮智的成年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受制于各種束縛。做士首先是為父母而活,然后是為了國君而活,然后是為了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條條 框框而活。學會了一切也就失掉了自我。
我的這些怪想法經(jīng)常招來賁老師的戒尺和唾罵:“蠢材,無用的幼稚之見,真是異端邪說。”同時也受到來自同學的恥笑和奚落。
我的同桌艾禮同學就經(jīng)常開導我:“我不敢茍同在下的觀點。的確,生逢亂世,人與人之間缺少溫暖,國與國之間缺乏信任,這都是事實。圣人所說的仁義禮智, 在大多數(shù)人們的心目中也已經(jīng)不是高尚的品質(zhì),而成為撈取功名的誘餌,這也是事實。但是從另一方面說,亂世出英雄,我們的任務在于投身天下,改造天下,創(chuàng)造 一個美好的新世界,而不應該一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