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本書的書名,來自波蘭作家米沃什的詩。他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這當然不是我喜歡這首詩的原因。如今,我們國家也有人獲此殊榮,所以,我說這話的時候,完全沒有羨慕嫉妒恨的味道。有一點我忘記說了,詩人寫下這些句子的時候,已經(jīng)九十高齡。
我的職業(yè)生涯是個讓人生氣的大圈子,時隔多年,我終于決定寫一本書。理由是,我發(fā)現(xiàn):如果我還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一件對自己來說完美的東西,那么,只能是一本書了。
人生何其短,不過繁花一季,在朝生暮死之間,奢談什么不朽的功名,太虛妄了吧?墒,曇花一現(xiàn)也未免太悲催。我常想,十年后,二十年后,我還能寫嗎,還有人讀嗎?這個時代的新陳代謝超快,曲未終,人已散;新生的速朽,老舊的淘汰。遙想未來,心有戚戚然。那時候,世界歸根結(jié)底掌握在孫子輩們的手里,我輩已老,文字再怎么接地氣,再爐火純青,也無法滿足新人類們的閱讀口味,所思所想肯定也格格不入。
由此看來,我輩注定要被無情地置于歷史的垃圾桶。不過,我又轉(zhuǎn)念一想:也許到了那時候,早已經(jīng)火星撞地球,山無棱,天地合了。我拍了拍自己,說:兄弟,你想多了。
人生注定是場不尋常的旅途,一路上有太多未知,但是,那又怎樣呢?人生如是,寫作亦如是——這不是無知無畏,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那一份執(zhí)拗的堅持。
據(jù)說,上帝曾請三個人建造房子。第一個人建的是草房子,第二個人建了木頭房子,他們很快就完工了;第三個人則畢其半生,建造了一所堅固無比的石頭房子。一場暴風雨之后,草房子和木房子沒了蹤影,石頭房子當然毫毛未損、巍然屹立。于是上帝問第三個人:你為什么會建如此牢固的房子?那個人回答:我建造的時候,始終在想,我是在建造自己的棲身之所。
我想,領(lǐng)悟了這個故事所蘊蓄的道理,就很容易創(chuàng)造出對自己來說完美的東西。寫作這件事與建房子并無二致,有人視之為功名利祿之源,你卻視之為棲身之所。我以此自勉,也希望自己能造出風雨如晦而等閑視之的堅固房子。
關(guān)于寫作,我以前不敢奢談,現(xiàn)在我覺得說說也無妨。這倒不是由于自己具備了什么了不起的資格,實在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其實,寫作這回事,壓根兒就沒什么了不起的。但凡是帶著紅領(lǐng)巾、長在陽光下的人,諸如我輩,多少對寫作懷有某些敬畏,總把它與道義、人生、社會這些大詞兒糾纏在一起,硬是把一件好玩兒的事情弄得不好玩兒,硬是把一件妙趣橫生的事情弄得索然寡味。
每位寫作者一定都想過“為什么寫作”這個問題,答案當然五花八門。就我而言,完全是由于好玩兒。王小波這家伙把寫作這件事比作登山,具體來說,就是要冒著腦殼被摔碎的危險,去做一件獲利極少的事情。我覺得這比喻很貼切,對大多數(shù)寫作者來說,這絕對是一件付出大于收益的事情。但是,誰在乎過收益?不過是因為山在那里,而登山這件事很好玩兒罷了。
我仔細想了想,然后認識到:寫作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我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像我這種不愛折騰的人,生活是很無聊的。事件的密度相當?shù)停粫r間匆匆逝去,我在小范圍的天地里匆匆來去,眼睛一睜一閉,一天就草草地過去了。要是就這么下去,這輩子算完了。好在還有寫作這回事。寫作的時候,我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不斷發(fā)現(xiàn)了亮點,就像在海灘上撿貝殼的孩子,見到這邊一個好看的貝殼,那邊又一個,那邊又是一個,驚喜不斷。我陡然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那么多有趣的人、事、物,值得我們停下來,看一看,想一想,握握手,說幾句話。于是,我相信,一個人對生活的認知深度,取決于他的眼睛,而不是眼前的景色;取決于他感受的豐富性,而不是事件的密度。寫作恰好給了我這雙眼睛,使我找到了通向豐富的捷徑。
我沒有把這本書當作一本書去寫,而是出于撿貝殼的需要,還有就是為了好玩兒。因為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心境,這些文章呈現(xiàn)出不同的樣子,風格迥異。不過,我想到了王小波先生引用羅素的那句話:“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于是,我覺得也許這樣也挺好。
這些文章,我用在修改上的時間要遠遠多于把它們寫出來的時間。春天改,夏天改;白天改,晚上改;一字一句地改,三番五次地改。春花秋月何時了,我還在改稿;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改文稿;王師北定中原日,我也不忘改文稿;人生自古誰無死,反正我就改文稿;仰天大笑出門去,回來繼續(xù)改稿子……近乎于自虐了。我剛才還說自己不愛折騰來著,之所以在文字上如此這般不辭辛勞,倒不是因為自己多么嚴格要求,多么追求完美,多么一絲不茍,完全是出于喜歡。干脆這么說吧——我就是犯賤,喜歡打磨文字這種事情?傊,那是一種非常良好的感覺,讀自己的文章,有時候就像在閱讀另一個陌生人,然后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加進去一點兒,再加進去一點兒;終于感覺可以放下心來,了無牽掛地忘記過去了。因為舍不得放下,所以拼命要記住,又擔心記憶力有限。現(xiàn)在好了,我使出一招乾坤大挪移,把記憶都化成了紛紛揚揚的文字,留存在紙上,有朝一日,即便腦子被掏空,也無關(guān)緊要了。
修改文章這種事情,對我來說恐怕永無止盡,用一句熱血的話說,就是:生命不息,修改不止。事實上還真是這樣。不過,我覺得是時候適可而止了。
我是個蠻喜歡回憶的人,用樂此不疲來形容,大概也不為過。只是一個少年的時候,就常常憑欄而立,往事一幕一幕從眼前掠過,內(nèi)心被莫名其妙的惆悵填滿了,F(xiàn)在想來,在那個單薄的年齡就開始回憶,實在為時過早。
如今,我依然沒有膽量說自己有什么回憶的資格。生活中,我大致是一個小心翼翼又隨遇而安的人,沒經(jīng)歷過九九八十一難,當然,我也不希望這樣。我只有小歡喜,小悲傷。
走至現(xiàn)在這個讓人感覺艱難的年紀,我意識到了自己少年時的幼稚,這算不算一種成熟呢?我還不能確定。不過,我也不為那時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感到臉紅。那個憑欄而立的少年,雖然模樣有些可笑,但他是真誠的。我總覺得,一個人垂垂老矣,有一籮筐的閱世經(jīng)驗,這些其實也算不上是了不起的資格吧。如果以此自居,喋喋不休地教育后輩,恐怕還會遭人嫌棄的。
我們的一生中會經(jīng)歷不同的階段,竭盡全力而真誠地走過,那么,讓自己感到臉紅的理由就一個也沒有。我知道,你的心里有糾結(jié),有悲催,有迷惑,有惆悵,有向往,有歡欣,有各種柔軟的感情。如果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同感,那意味著你與身體里的另一個自己狹路相逢。你把這些情愫藏在心里,我把它們搬到了紙上,僅此而已。其實,我們大家都是一樣一樣的呢。
這本書,不是指南,也不是雞湯。我在萬丈紅塵里跌打滾爬,身心俱傷;更沒有一條萬能的紅塵擺渡船。我能做的就是與你抱團,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吐槽陪你領(lǐng)略風雨陽光。如果你覺得這是溫暖的慰藉,那就是我的無上榮光了。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值得你羨慕;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