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后來又看見他在腰里掏出兩個京錢來,買了一個燒餅,在那里撕著吃,細細咀嚼,像很有味的光景。吃了一個多時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個指頭兒,蘸些唾沫,在桌上寫字,蘸一口,寫一筆。高升心中很以為奇,暗想這個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館里還背臨古帖呢!細細留心去看他寫甚么字。原來,他哪里是寫字,只因他吃燒餅時,雖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餅上的芝麻,總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頭舐了,拿手掃來吃了,恐怕叫人家看見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里假裝著寫字蘸來吃。
看他寫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顆也沒有了。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像想甚么似的。想了一會,忽然又像醒悟過來似的,把桌子狠狠的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寫字。你道為甚么呢?原來他吃燒餅的時候,有兩顆芝麻掉在桌子縫里,任憑他怎樣蘸唾沫寫字,總寫他不到嘴里,所以他故意做成忘記的樣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樣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來,他再做成寫字的樣子,自然就到了嘴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我們都會看到一些“死要面子活受罪”之人,他們極其要強,寧愿身受苦,也不讓臉面受損。面子關系著他們的身家性命,所以爭面子也叫爭臉,爭不到至少要保住,保不住就是丟臉。丟臉的事盡量要壓下去,這叫“家丑不可外揚”。
“面子”是中國人心理上的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有時卻有難言的苦衷。賽先生的經(jīng)歷就很有代表性:
一日,賽先生和侄兒去購物,見著需要的東西,大家都想買。侄兒剛參加工作,連吃飯尚緊張,自然沒錢可掏了,賽先生亦不想再做冤大頭,就沒有如往昔般積極付賬。售貨員機警:“一看您就是有錢、有地位的人,那點小錢您還在意……”一句話噎得賽先生半天喘不過氣來,盡管要花賽先生500多元錢,但為顯示自己有義氣,也只好把手緩緩地伸向錢包。
有時朋友相聚,賽先生一向不勝酒力,但朋友一句“這點面子也不給嗎”,他便一飲而盡。幾輪下來,稍有推辭就被說成是沒有酒品,這多失面子呀,于是乎,他牙一咬,心一橫,又是一個底朝天,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之勢,回家后卻頭重腳輕,痛苦不堪。
朋友有事相求,賽先生明知在自己能力之外,但朋友一句“咱倆什么交情,這點面子你能不給”,便頭昏腦漲,滿口答應。然后只能求爺爺、告奶奶,事一辦成,人也輕松大半。
中國人重視面子,有時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愛面子無可厚非,但是爭面子要通過正當?shù)氖址,否則只會遭人唾棄。魯迅說:“每一種身份,就是一種‘面子’,也就是所謂‘臉’。這‘臉’有一條界線,如果落到這線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做‘丟臉’。”
據(jù)說翻蓋式手機在中國流行的原因就與中國人愛面子有關系。歐美人直率坦誠,因此愛用“直來直去”的直板手機;而亞洲人喜歡“繞彎子”,喜歡做“背后功夫”,因此更喜歡折疊的翻蓋手機!肚嗄陞⒖肌返囊欢窝哉撘舱f:翻蓋式手機在開合時會發(fā)出一聲脆響,容易引起旁人的關注,所以更有面子。
面子不僅影響到人們的消費方式,還影響到了人們的理財,更重要的是,面子還影響到人們的職業(yè)生涯,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愛面子的人很奇妙,可以吃悶虧,可以吃暗虧,但就是不能吃“沒有面子”的虧。可是這種“死要面子”給人們帶來了什么?一個字——累!成功之路原本坎坷,何必再給自己套上面子的枷鎖負重而行?放下面子方是做人、做事的智慧選擇。
古語中有句話:士可殺不可辱。在古代戰(zhàn)爭中,每位將士被俘虜后遭到敵人的戲弄時最喜歡說的正是“士可殺不可辱”。如果你羞辱我,那么我活著沒面子,還不如死去。俘虜們?yōu)榱嗣孀佣x擇死亡,這種行為本是高貴的。
項羽在鴻門宴上礙于各方的“面子”,陶醉在“尊嚴”之中,最后在甕中捉鱉的條件下放掉了自己最危險的敵人;戰(zhàn)敗之后,他本可以乘坐漁船逃回江東的,但超強的“面子情結”,使他沒有勇氣去面對和重組往日的部下,脆弱的心理素質(zhì)使其失去了東山再起的信心,留下“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的千古之恨!
《水滸傳》中寫到武松上景陽岡打虎前有一段細節(jié)描寫:
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方知有虎。欲待發(fā)步再回酒店里來,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zhuǎn)去。”想了一回,說道:“怕甚么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因為他不怕死,只因他上山前跟店老板夸下?,礙于面子,他只好一條道走到黑了。但武松是幸運的,他僥幸把虎打死,從而一舉成名,既保住了面子,又獲得了名聲。
愛面子,往好的方面發(fā)展,乃是重視榮譽的表現(xiàn);若往壞的方面發(fā)展,則是愛慕虛榮;若是愛面子愛到了不要命的地步,那就是本末倒置。
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一書中認為,“講面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面子觀念的驅(qū)動,反映了中國人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情感需要,但過分地愛面子就會形成一種異化心理,如果任其演化下去,終將得不償失。
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杰”。這三個人皆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當時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齊國國君的統(tǒng)治,而田開疆正屬于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三杰”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愛惜勇士,一直沒有表態(tài)。
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zhí)禮儀,齊國由晏嬰執(zhí)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劍立于堂下,態(tài)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心腹之患。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桃子已經(jīng)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
片刻之后,晏嬰端著6個碩大新鮮、香氣撲鼻的桃子回來了。齊景公問:“就摘了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一個桃子。魯昭公邊吃邊夸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蠟謙讓道:“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nèi)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子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zhí)不下,便說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下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同意,于是傳令下去。話音剛落,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只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出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余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接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jīng)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桃子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nèi)私Y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兩人已死,我如何茍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是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shù)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xù)飲酒吧!”
這就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后來,景公按武士的葬禮安葬了他們,葬于都城南,墓稱“三士冢”。
王安石的《寄吳沖卿》詩中有一句“虛名終自誤”,發(fā)人深省。人追求榮譽,無可厚非,但應該分清是什么樣的榮譽,是名實相符的,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后者不僅徒累自身,還可能招致災禍。
在老百姓最日常的語言里,有很多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尖銳批評:“屎殼郎趴鐵軌——愣裝硬骨頭”“兔子拉磨——硬充大耳朵驢”“驢糞蛋子表面光”“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金玉在外,敗絮其中”……總之,死要面子的人看似很光鮮,其實那光鮮下邊卻是一層淺薄,讓他們活活受罪。因為他們的性格和心靈中,沒有那種需要長期積累沉淀下來的真正高貴的修養(yǎng)和品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一句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句話的意思是干什么事都得有點自知之明,如果不自量力硬要去干,把事情搞砸了不說,還把自己給搭了進去,劃不來。
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年輕的招娣捧著一只裝著餃子的青花瓷碗,狂奔十幾里追趕帶走駱老師的車子。人跌倒,碗破了,餃子散了,絕望的她在風中哭喊……
后來,招娣的母親請了位鋦碗匠,將那只破碗補好了。鋦碗匠用的那個小鉆頭,就是人們常說的“金剛鉆”。別看它小,那可是這個行當賴以生存的主要工具,是世上已知的最硬的物質(zhì),沒有它,不要說鉆孔,就是在瓷器上劃一道痕,你也休想。
笛安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每個月有600美元作為生活費。按照常理來說,這應該是綽綽有余了,可是對于笛安來說卻遠遠不夠,因為每次同學邀請她參加生日派對,她總是不好意思說“不”。
一天,笛安的姑媽來學校看望她,并邀請她去學校外面吃飯。實際上,可憐的笛安身上只剩下50美元,可是離月底還有好幾天呢,但是她怎樣也無法拒絕姑媽的好意。
笛安知道一家很合適的小快餐店,在那兒每人花上10美元就可以吃頓很豐盛的午飯,如果真能夠這樣的話,用剩下的錢她就可以勉強維持到月底了。
笛安領著姑媽朝那家快餐店的方向走去,突然姑媽指著馬路對面一家高檔的咖啡廳,很興奮地告訴笛安說:“那家咖啡廳相當不錯的,在那里享受午餐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好的,如果您比較喜歡這家咖啡廳的話,我也將會非常樂意。”笛安微笑著說。是的,她總不能對姑媽說“我的錢剩得不多了,咱們還是去那家檔次比較低的快餐店吧”。
漂亮的女侍者拿過來了一份制作精美的菜單,姑媽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說:“你認為這份菜怎么樣,好像是這家店的特色菜哦!”
笛安看了一眼,原來那是一道小牛肉配鵝肝,而且是菜單上最貴的:20美元。笛安點了點頭,隨即給自己點了一道這里最便宜的菜,只需要花上10美元就可以了。然后她在心里默默地念道:“還剩下20美元,不,19美元,因為還要給那個女侍者1美元的小費呢!但是,沒有關系,只要稍微借那么一點就可以堅持到月底了。”
“兩位女士,還需要點什么嗎?”侍者又一次走了過來,“給您推薦一道煙熏三文魚,這是我們店里的招牌菜,而且價錢也不貴, 20美元就可以了。”
“可以嗎?”姑媽看著笛安問道。笛安又一次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
結賬的時候,笛安在盤子里放上了她僅剩的50美元,已經(jīng)沒有多余的錢給侍者作為小費了。
“這是你全部的錢?”姑媽看了看盤子里零零碎碎的錢,又看了看笛安。
“是的,姑媽。”
“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啊,竟然用全部的錢來請我吃了這么一頓豐盛的午餐,我很感動,孩子。可是,你真是太傻了。”
笛安沒有說話。
“孩子,我問你,在所有的文字當中,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說?”
“我不知道。”
“是‘不’字!而當你慢慢長大,你必須學會說這個字。其實,我早就知道你已經(jīng)沒有足夠的錢來這家咖啡廳吃一餐了,可是,我還是來了,并且一直在點最貴的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一直在觀察你的表情——可憐的孩子啊,從始至終,你都不知道說一個‘不’字,應該長點教訓了啊,我的笛安!”不用說,最后這頓飯錢是姑媽付的,而且她還給了笛安60美元做禮物。
“知道嗎?笛安,今天的午餐差點要撐死你的姑媽了。”姑媽接著說,“其實,一般來說,我的午餐僅僅是一小塊面包而已,最多再加上一杯牛奶。”
每個人的收入水平不同,所以消費能力也不同。如果因為想要在別人面前不丟面子而硬攬“瓷器活”,那么,最后受委屈、遭尷尬的還是你自己,別人誰也替代不了的。
中國人最怕被人看不起,所以處處要爭面子,有時候明明一個月工資都不夠養(yǎng)活自己,還非得死要面子,勒緊褲腰帶與人比闊。其實,我們應該展現(xiàn)最真實的自己,對力不能及的事可以瀟灑地說一聲“不”,而不必戴著面具生活。如果只是一味地要面子,那么到頭來只能是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