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二,女生,19歲
D: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大三(成人教育),女生,22歲
G: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大四,女生,22歲
T:尚重生教授
B:很多同學大一時發(fā)現上課很無聊,于是就開始厭學。雖然荒廢的學業(yè)只有一年,但已足夠影響我們的整個大學生活甚至以后的人生,因為對學業(yè)的懈怠態(tài)度,會移植到其他事情上。比如我們每節(jié)課都心不在焉,應付了事,那么這種心理狀態(tài)可能會從一門課上帶到另外一門課,形成普遍的敷衍塞責,實則我們已經錯過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和知識。大學生出現這種懈怠狀態(tài),其原因也不完全是主觀的,我個人覺得當代大學生在現行教育體制中掙扎,還是很不易的。你看看我們有多少壓力需要扛,多少東西需要學啊!大學英語四六級要過,學分要夠才能畢業(yè),不能忤逆家長的愿望,要突破學分制的漏洞,要拼命擠時間看書來加強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所以,大家已經無力辨別誰是真正有思想的老師,什么課確實不值得聽,也就是說大多數同學在學習之路上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
我自己以前也有點浮躁,總是眼高手低。比如去自習我會帶很多書去,但到最后只能看很少一部分;我會將自己的時間表排滿,但是真正完成的卻很少。不得不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后我總是對自己很失望。但是現在已經靜下心了,我克服浮躁心理的方法就是閱讀,翻閱書籍,看著文字從腦海中掠過,這是一種舒緩情緒的過程,也是升華內心世界的過程。
D:對,其實只要你對學習傾注熱情和熱血,學習的技巧還是很多的。學習不需要走出校門找補習班,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我是行政管理專業(yè)的,要考法學碩士,跨學科考研難度很大,但是平時我通過公選課、專業(yè)課“蹭”課、結識學長溝通交流等方式,不僅學到了自己所需的知識,而且節(jié)省了一大筆教育經費。
G:大家抱怨自己的課沒有價值,我覺得有沒有價值是一個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之前我也煩惱一些老師講課不好,某些課程設置得也不好,對我們也沒有什么作用,比如說比較政治學,我當時學的時候就很不屑地想,我要知道其他各國的政治制度干嘛呢,對我以后工作根本就沒有一點用處嘛!但是現在站在一個“高度”再去審視這些課程,就會發(fā)現其實當初覺得無用的東西有大用處。在政治學中學到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不一定非得限制在政治領域,其中教的“橫向比較”“定性定量研究”等方法,為我日常生活和日后工作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
大家還會認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近代史”和“毛澤東思想概論”這些課,和以前的政治課一樣,無趣而無用,有些課本寫得很呆板,老師講課也很木。其實這恰好給你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驅動力,你可以去圖書館查資料,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看看近代史上的真實故事。
另外大家還抱怨和老師的交流,我剛進大學時也有點放不下“天之驕子”的架子,以前都是老師找我談話,現在大學老師不關心我了,不主動找我了,那我才不要找他呢!但是后來我發(fā)現,只要你主動跟老師交流,敞開心扉和他們傾吐你的困境,就會覺得原來老師如此了解我們,如此能勸導我們,他們的小小建議對我們是如此的醍醐灌頂!所以學會主動和老師溝通,不僅是我們交往的需要,也是我們學習的需要。
T:學習的真實是自己學習,別人都是環(huán)境,都是引導者或推動者。學習的過程是自學,一個人如果學會了自學,那他就是無敵的。大學生應該具備四個優(yōu)點,即健全的人格、公民的素質、國際化的視野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有了這些東西之后,就會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