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下半葉,山海關虛掩的大門敞開了,大量山東、河北的流民帶著自己的淘金夢,涌進了這個大清國的龍興之地。拓荒、耕種,拉開了開發(fā)東北的序幕。張作霖的祖父張永貴也挑著擔子,懷揣著夢想來到了海城落戶。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在賭場被人打死,童年的張作霖受盡磨難,早早地品嘗了生活的艱辛,小小年紀便開始了艱難的謀生。
張作霖為父報仇,犯了人命案子,浪跡到營口的高坎鎮(zhèn)。營口是鴉片戰(zhàn)爭后東北開埠的港口,這里商業(yè)發(fā)達,店鋪林立,形形色色的人物魚龍混雜。張作霖孤身一人,流浪異鄉(xiāng),在這里度過了他的少年歲月,期間也發(fā)生了許多傳奇的故事……
1.張永貴闖關東
我們把鏡頭拉回滿人稱之為龍興之地的關外,這遙遠的苦寒之地。1875年3月19日,在奉天省海城縣小洼屯(今遼寧海城縣駕掌寺鄉(xiāng)馬家房村西小洼屯),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張作霖。
張作霖,字雨亭。后來,道上的綠林朋友都喊他“老疙瘩”。“老疙瘩”在東北的方言中是排行最小的意思。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鄉(xiāng)下家中最小的孩子大多都稱為老疙瘩。張家的祖先是直隸人,也就是今天河北廊坊大成縣;還有說是山東人,但張學良在他的口述歷史中稱祖籍為大成縣。道光年間移民關外,就是所謂的闖關東。
其實,清朝的移民政策也是幾經改變,移民大潮也是分幾撥的。說來話長,清朝入關之后,滿族人幾乎是傾族遷往關內。東北地廣人稀,一片荒蕪。為了吸引勤勞善耕的漢人,清朝的統(tǒng)治者推出了讓人眼紅的優(yōu)惠政策!相比今天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的優(yōu)惠條件有過而無不及,政府無條件提供土地、耕牛。只要在這里入戶,房子、土地都好商量。
筆者有一哥們兒酒席間和我神侃:“當年我家來東北,騎馬圈地,一眼望不著邊際!”后來讀了相關史料后才了解,的確是這樣。筆者也在小時候聽奶奶說過早先騎馬、射箭圈地的事情。吃飽三碗米飯,騎馬跑一圈,使出吃奶的力氣射箭,這地方就歸我了,就這么牛!然而,漢人的鄉(xiāng)土觀念很濃。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想拋棄鄉(xiāng)土和祖墳,到所謂“滿韃子”的地界去。
實際移民效果并不好,政府急了,甚至開出了誰能招募農民來東北開墾,科舉都不用就可以給個官做做。這下,清朝“招商局”的領導急了,猶如今天拆遷辦碰見了“釘子戶”一樣急得亂蹦。在官方的極力宣傳和號召下,這種好政策逐漸為人所熟知。
到了康熙年間,關內的饑民、流民紛紛到關外過把地主癮。隨著人潮的涌入,清朝統(tǒng)治者唯恐驚動了龍興之地的“龍脈”,于是趕緊廢除招民墾荒政策,嚴禁移民關外。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山東、河北等地連年災荒。不是洪水就是干旱,弄得民不聊生,河北、山東的饑民涌進關外,政府也無法禁止,這就是延續(xù)到后來的“闖關東”。
張作霖的先祖張永貴因為生活無著,挑著兒子張發(fā)闖關東從事農耕。張永貴挑著擔子,一邊是行李,一邊是兒子。一路上備嘗艱辛,最后終于來到海城駕掌寺安了家,從事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實踐證明,咱們的張老先生的目光是長遠的,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加上張老先生的勤勉,到了張作霖爺爺張發(fā)張小先生的時候,家里已經小有資財。除了大量農田,還兼做燒堿的副業(yè),生活漸漸地富裕起來,可以稱“素封”了,就是指雖然沒有封官,卻像封官一樣富有。
張發(fā)有四個兒子,第三個兒子就是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聽這名字,就知道張家人的文化水平的確不高。話說張有財這個人,用現(xiàn)代流行的話說就是比較不靠譜,東北鄉(xiāng)下話說便是“不正干”,不是一個正經人家。父死分家之后,他嫌種地辛苦,就沒有要一壟地,只要了三間土房,帶著他那份財產來到海城西小洼村落了戶,在村口開了間雜貨鋪。
做小本買賣講究的是不辭辛勞,精心經營。這位張爸爸卻不務正業(yè),地里荒草三尺也懶得下鋤,終日與村中二流子、混混為伍?墒,開雜貨鋪那點收入怎么夠一家?guī)卓诘某源繌堄胸斚雭硐肴,想到了賺錢的“捷徑”。于是,他常年混在各處的賭場里,又到處“放局”,就是開設賭場抽紅。那個時候老百姓管這種人叫“耍清錢的”。十天半月不見他回家,家里人也習以為常了。因為經營不善,雜貨鋪很快關門大吉,宏偉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就此泡湯。
張先生本著“人挪活,樹挪死“的古訓,帶著老婆孩子先后搬了幾次家,曾到過葉家鋪、欒家堡子和駕掌寺村。這個駕掌寺村比較繁華,比西小洼村大了一倍,不但房子多、街道多、人口多,老百姓也富裕,張作霖一家在這里住的時間長一些。
東北的天氣,11月到來年的4月近半年的時間天寒地凍,村民無事可做,謂之“貓冬”。“貓冬”時候的娛樂,除了制造小孩,就是推牌九搖色子了。賭博之風久盛不衰,就是到了今天,冬天的鄉(xiāng)村仍然是麻將聲聲入耳。
張作霖十來歲就跟著不靠譜的張有財出入賭局,給局東跑腿打雜,逐漸養(yǎng)成了敢于孤注一擲的賭徒性格。
孟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人生活在過于驕奢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下并被嬌慣溺愛并非是一件好事情,上天是公平的。
我們可以推測,張老疙瘩如果按照這樣的生活軌跡走下去,是有希望到私塾讀圣賢書的,但私塾先生的戒尺是不會少挨的。夏天去小河摸魚抓蝦,冬天隨自己的賭場導師——張爸爸去賭場碰碰運氣,然后娶上鄰村的翠花姑娘,制造出未來賭場的后起之秀——小小張同志。
如果運氣好,不靠譜的張有財賭場走運,家道中興,咱們的張老疙瘩也可以去飆飆驢車,出了事后也可以大喊——我爸是有財!可是老天要降大任了,對于張作霖來說,災難厄運開始了。
2.張有財之死
張作霖十三歲那年,對于他來說,天塌下來了,因為他那不靠譜的老爸出事了。張有財這個人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早年結發(fā)妻子邵氏又氣又病早亡。后來又續(xù)娶本村寡婦王氏生了三子一女:長子張作泰,次子張作孚,三子張作霖,女兒秀英(一說張作泰為王氏帶來)。張作霖最小,所以大家都叫他老疙瘩。
張有財這個人除了好賭,脾氣也很大,通過一件事情可以看得出來。長子張作泰長大以后,青春騷動,雄性荷爾蒙分泌旺盛,而且長得比較帥。張作泰一不小心把別人的老婆搞上了床!——被戴了綠帽的哥們兒很郁悶,把此事告訴了張有財。張有財怒不可遏,心里蹦出了八個字:大義滅親,清理門戶!
那時候的東北都是土草房,用泥壘的墻,茅草屋頂,屋里分南炕、北炕。吃飯的時候把一尺高的矮桌子放在炕上,一家圍著一圈盤腿吃飯。張作泰正盤腿在炕沿上,背對著門吃飯,張有財進屋一棒子打在腰上,張作泰聲也沒吭就死了。
張有財?shù)乃酪驗槟甏眠h,有幾個版本。不過,都和他多年為之奮斗的事業(yè)——賭場有關。有說他因為賭輸欠錢被債主打死,張學良的口述中說他爺爺在賭場為人出頭,揭穿人家出老千而被打死?傊,張有財在賭場和人結了梁子,他從賭場回來,趁著夜色往家走,偏巧碰見了賭場上的仇家王太和,兩人言語不和就廝打起來。這張有財當時已經五十幾歲的人了,王太和才三十多歲,他怎么是年輕人的對手?王太和把張有財摔倒在地,順手拿起塊石頭,對著張有財?shù)哪X袋就是一下子。可憐的張有財,聲也沒吭就死于非命,永遠地告別了他熱愛的賭博事業(yè)。王太和一看出了人命,嚇得一身冷汗,連夜收拾行裝,跑到了東山的深山老林中躲了起來。
王氏見丈夫多日不回,四處尋找,終于在河灘上發(fā)現(xiàn)了張有財?shù)氖w。張有財被打死成為轟動鄉(xiāng)里的新聞事件,人命關天,鄉(xiāng)內里長欒鳳泰也不敢怠慢,趕緊封鎖現(xiàn)場,派人到海城縣衙報官?h衙派人又是驗尸,又是調查,忙活了半天,最后下令通緝兇手,捕拿人犯。開始時,海城縣衙還虛張聲勢地張榜緝拿,四處尋找。可是,張有財留下的孤兒寡母,沒錢沒勢,最后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鄉(xiāng)里人集資給張有財買了一口薄板棺材,這種棺材叫做“狗碰”。這一年是一八八八年,即光緒十四年。因為是橫死,按鄉(xiāng)里風俗,人非正常死亡是不能入祖墳的,就暫且把棺木放在別人家地頭。張有財死后也沒有消停,那一年夏天發(fā)洪水,棺木被水沖了好遠。退水后,張家兄弟就就地埋了。
3.苦難童年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氏先是讓老疙瘩賣包子,做走街串巷的小本生意,也好補貼家用。王氏到處求人,最后到村口郭家包子鋪賒欠了包子,給裝進小籃子里面,上面蓋上保溫的棉被,沿街叫賣賺些零用錢。一個月下來,老疙瘩賣的包子還沒有他吃的多。后來,郭家包子鋪關門倒閉了。
王氏沒有辦法,四處托人情說好話,打算讓十三歲的張作霖學習木匠。所謂家有千金不如身有一藝嘛,也算是有門手藝養(yǎng)家糊口。那個年代,在民間有四大手藝活,即木匠、瓦匠、棚匠、鐵匠。有了這手藝活在農村那可是高人一等的人,吃著、喝著東家的,東家還得客客氣氣地伺候好,不然給你來點偷工減料,整出個“豆腐渣工程”,讓東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爺?shù)氖炙嚭!要想學爺?shù)臇|西,沒有那么容易!所以,那時候認師傅得備好四色禮,還得給師傅行跪拜大禮,立下字據(jù)“不付工錢、任由師傅打罵、不服管教立刻趕回家去”等等。所謂學徒學徒,三年為奴,這老師傅當年也是這樣被虐待過來的,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這叫“虐他傾向”。
張作霖也不例外,早晨五更起來給師傅、師娘倒尿盆,接著燒水給師傅、木匠們洗臉、刷牙,然后是挑水、掃院子。老疙瘩忙活的是腳打后腦勺,一個不留神犯了點錯,師傅就會立刻破口大罵。張作霖哪里受過這種氣?回敬了師傅一句。這師傅哪里見過這樣的徒弟,愣了半天。大吼道:“給我滾!”看來這木匠也學不成了。
小小年紀的張作霖備嘗艱辛,賣過包子、學過木匠,竟然還上了三個月的私塾。按照當時張家的經濟情況,原本是無力讀書的。本村私塾先生楊景鎮(zhèn)一日發(fā)現(xiàn)窗外有一小個子男孩偷聽講課,一問才知是張有財?shù)暮⒆。喪父的孩子還有求學之心,憐憫之情不覺油然而生,楊老師熱心地贈與張作霖紙筆并免費教授。
張作霖粗通文墨就是那個時候在楊景鎮(zhèn)老先生私塾和說書的先生那里得到的。張作霖后來就憑著這點文化底子批閱公文,揮筆題字。別看他文化不高,因為工作應酬需要,不時也得練練書法。后來,老張的字寫得還真有那么點意思。他最愛寫的就是“天理良心”四個大字,奉天通用的紙幣“奉票”上還印著張作霖題寫的這四個字。
書念了三個月,老疙瘩又坐不住了,滿腦袋想的都是賭場牌九上的紅白點。那個時候,老師懲罰不聽話的學生可不是像今天,請到講臺前面罰罰站,或者凌空飛個粉筆條。那時候,老師是用木板做的戒尺,掄圓了打手板兒。張作霖生性頑劣,不愿受拘束。有一天,楊先生發(fā)現(xiàn)門后放著一個扎槍,這扎槍是那時候老百姓為了防備胡子搶東西,自己打造的鐵制的長矛,后面按上木桿,用來自衛(wèi)。
楊先生就問;“這是誰的東西?放這干啥?”張作霖說:“是我的。”楊先生很納悶,就問:“你上學堂拿這個東西干什么?”張作霖說:“我昨天看你拿板子打同學的手板兒,要是你今天打我,我就拿它給你兩下子!”楊先生一聽,驚出一身汗,趕緊找張作霖的母親王氏:“你這個孩子我可不敢教了,他要給我兩下子,我就完了!”張作霖這個人有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念舊報恩。他做了陸軍27師師長以后,特意從家鄉(xiāng)把楊景鎮(zhèn)請到奉天,在家里設立私塾,專門教授張學良、張學銘、張學英、張冠英還有侄子的功課。
中國古代一直到民國時期,其實社會是城鄉(xiāng)二元社會。政府只管理縣一級以上的事務,城鎮(zhèn)事務由各行商會及會長主持,農村事務則由血緣宗族及德高望重的地主管理。中國的百姓是最聰明的,沒有強制行政指令下形成的社會關系很符合科學和自然選擇,因為中國古代的社會矛盾沒有西方那么尖銳。西方是貴族世襲,爺爺是官,孫子的孫子還是官。孫子的孫子是個傻子,但他還是伯爵。社會各層積累的矛盾當然尖銳,做什么都沒有用。拼爹拼爺爺就行了,而中國有了一個最聰明的制度——科舉。
你不是想做官出人頭地嗎?給你個機會!你考吧,而且儒家經典是講究立德、立言、立行的。把人的道德修養(yǎng)融入到學習中,客觀上維持了社會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