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后記 青春是我們共同的名字
-
寫這本書之前,我曾有過一段很長的徘徊的日子。
這么多年離家在外,生活和漂泊給了我太多感觸,美好的、痛楚的、狂歡的、失落的,這些感覺與我不斷遇到的人、經(jīng)歷的事、走過的地方融合在一起,隨著時光荏苒而在我心中越積越滿,我甚至?xí)r常能感到它們沖撞著我,燃燒著我,讓我在人生中一些特定的感性時刻——比如燈火輝煌的異國夜晚、天涯旅途中的恍惚剎那,或是午夜夢回之時,真有沖動將其付諸筆端,一吐為快。
然而讓我痛苦的是,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始終止步于這個念頭前,而不知該如何去寫,因為我知道,一本書需要渾然一體的美感與和諧,需要一個深刻有力的靈魂來貫穿,而我所有的,都還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段和鏡頭。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在一本舊雜志上看到陳凱歌寫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說他們幾個當年的云南知青,在子女成人、年過半百的時候,打算結(jié)伴回當年插隊的地方看看,緬懷一下過去。到了以后,終于憑著記憶找到了自己當年曾住過的竹樓、開墾過的林地,還有那親手種下的橡膠樹。終年不散的云霧中,他們在兵團駐扎過的芭蕉林里漫步著,輕輕地說著話,克制著自己激動的情緒,突然,一個人一言不發(fā)地猛然間向前跑了起來,跑得那么快、那么急,但其余的人都沒有追趕,因為他們明白,他哭了。一個五十幾歲的老爺們兒咧嘴大哭起來是不想讓人看見的。
這讓我想起了大學(xué)時曾讀過的《血色黃昏》,作者老鬼在內(nèi)蒙古插隊時經(jīng)歷了那么多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慘烈”的折磨,但在八年后終于得以返城的前夕,卻在幾近瘋狂的醉酒和眼淚中明白了自己心底對這個地方的留戀。對于這個差點兒把他整死、痛苦死的老對頭,此時仍舍不得對它來個徹底否定。
這是為什么?
我不禁想起了我來美國前,那個一場接著一場離別的夏天,大學(xué)的同窗好友一夕而散;留下我獨自面對大洋彼岸完全未知的前方;而我將近四年的苦戀也在那同一個撕心裂肺的夏天畫上了句號,隨風(fēng)而逝?墒,現(xiàn)在我每每想起那段日子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仍有留戀。為什么?
在美國的時候,無數(shù)次經(jīng)歷了孤獨、迷茫、壓力、夜不能寐甚至信心的破滅,但在最終畢業(yè)離開時卻那樣依依不舍,難以離去……捫心自問,我究竟在眷戀著什么呢?這不是我此前生命中所經(jīng)歷的最困惑、最焦慮、最充斥著絕望和挑戰(zhàn)的時候嗎?
靜靜地想著這些,我終于明白了,不管這些歲月有多苦、有多難,它都與你最美好的青春相連,與你最純真的那段生命相連,這就是無論它把你折騰成什么樣,你都紀念它,并且永遠無法否定它的原因!有誰能忘記自己十八九歲、二十出頭的時候呢?又有誰會不記得在遙遠的異鄉(xiāng)一窮二白、只有自己影子做伴卻也依然對人生和愛情都滿懷著憧憬的時候呢?那是一段永遠回不來的歲月,一個永遠回不來的你。一個風(fēng)塵仆仆卻滿懷癡情的你。
忘了誰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雖然經(jīng)歷各不相同,但那其中的苦澀和迷惘代代相通。雖然我們沒當過“知青”,沒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但我們都曾共同經(jīng)歷過一件事情,那就是——青春!然而我們比他們幸運的是,他們是被歷史的浪潮拋到了遠方,而我們遠行則是為了心中的那些年輕的夢想。
至此,我想我終于可以下筆了,因為我已找到了那一個靈魂。而且那是一個不滅的靈魂。
——獻給青春,獻給夢想,獻給那些曾在青春夢想中熠熠生輝的遠方。
還有所有在路上和即將啟程的你們。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