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榮耀
-
新出版的《縣志》“人物卷”中有一個叫“王大鍋”的傳主,生平非常簡短。全文如下:王大鍋(1931-2006),男,漢族,本縣碾子溝鄉(xiāng)人,著名人士。
能入地方志的,一定是所在地區(qū)的杰出人物,即所謂的“著名人士”。王大鍋作為著名人士想必在該縣有一定知名度,因為從生卒年代推斷,他是新近去世的,至少應是市級以上勞模或其他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代表,《縣志》編撰的入志標準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但這個人物辭條行文過于簡單,給出的信息語焉不詳,讓我心生蹊蹺。從名字分析,此人不可能出自書香門第,“大鍋”很具象,也很通俗日常。也許他生前是一位能工巧匠,以制鍋為業(yè),且做出了名堂。
我打聽縣史室的工作人員,他們也說不出更多的內容,都搖頭擺手,表示一無所知。編《縣志》的副主編老于,年前死于腦溢血。同事們說,若他活著,肯定會給出詳實的答案。
出于好奇,我專程去了趟碾子溝鄉(xiāng)。鄉(xiāng)里的領導也沒聽說過王大鍋這個人。我按照他們的指點,又拐到了王大鍋所在的村子。村里的干部和村民都認識我要查實的人。紛紛向我介紹,據(jù)他們說,王大鍋是個普通的村民,一個因子女不孝,老無所養(yǎng)的人。死前的若干年,他除了揀拾垃圾之外,就是挨門挨戶乞討,偶爾還小偷小摸,偷一些田里的瓜果蔬菜充饑果腹。他原先住的三間破平房,因年久失修倒塌了兩間。他最后死在東頭那間漏雨透風的西墻角,蜷縮著像狗一樣。村長還特意強調,老頭死后就運往縣城里的火葬場火化,而沒有埋在當?shù)亍.斎,從政策上講,村子里也不允許土葬了。他還說,王老頭有一個兒子在縣政府給領導開車,很有出息,但老頭活著的時基本沒回來看望過!班 ,這老頭可慘了,要不是我們村委會和鄰居們平時給弄點吃的穿的,他早就餓死凍死了,哪會活到七十多歲!贝彘L感嘆著。
沒費多大周折,我就找到了王大鍋的兒子。他確實在縣里工作,給電業(yè)局局長當司機。在我的反復追問下,他才支支吾吾地擠出了點牙膏:“因為我認識縣長的司機!
認識縣長的司機,便能把一個拾垃圾為生的普通莊稼漢列入縣志人物志?為什么?
“父親活著時我們做兒女的沒盡到孝心,心里很不踏實,就想把后事辦得體面排場一些!
“于是你就托人把你父親編進縣志了?”
“不、不,沒有,我不知道什么鳥縣志,是他們自己干的!
“他們是誰?”
“是那些編書的人吧!
“你沒去找,他們怎么會知道你父親?”
“因為縣長參加了我爸的遺體告別儀式,縣長參加的活動是大事情,要記下來!
“你跟縣長很熟悉!”
“不,我只認識他的司機。我托他的司機求的縣長,給了他兩千塊錢,還有兩條煙!
“縣長就去了?”
“縣長開始沒答應,后來聽說副省長送了花圈他就推掉了別的事情,去父親的遺體旁鞠了三個躬,又繞著尸體走了一圈,還跟我握了手。”
“副省長為什么送了花圈?”
“縣長的司機說認識副省長的司機,又送了他兩千塊錢。他就說可以以副省長的名義送個花圈。副省長送了花圈,縣長就二話沒說趕到火葬場了!
我終于大體上弄清楚了傳主變成著名人士的基本脈絡:一個叫王大鍋的窮苦老漢,在離開人世時其兒女為了挽回不孝的罵名而操辦了一場有縣長親自出席的遺體告別儀式。因托人求得了一個以副省長名義送的花圈而變成了著名人士,故被立傳,永載史冊。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