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節(jié) 歐洲文學界的光輝旗幟———拜倫
-
拜倫是蘇格蘭貴族,1788年出生于倫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對此十分敏感。10歲時,他繼承了拜倫家庭的世襲爵位,成為拜倫第六世勛爵。哈羅公學畢業(yè)后,1805—1808年拜倫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歷史,他不是個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游泳、拳擊等各種活動。1809年 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fā)言的次數(shù)不多,但這些發(fā)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1809—1811年拜倫游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斗爭鼓舞,創(chuàng)作《恰爾德·哈羅德游記》。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游記》《唐璜》等。他在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們內(nèi)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視群小。1811~1816年,拜倫一直生活在不斷的感情漩渦中。在他處處受歡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場作戲的愛情俯拾即是,一個年青的貴族詩人的風流韻事自然更為人津津樂道。拜倫在 1813年向一位名叫安娜·密爾班克的小姐求婚,并于 1815年 1月和她結(jié)了婚。這是拜倫一生中所鑄就的最大錯誤。拜倫夫人見解狹隘,完全不能理解拜倫的事業(yè)和觀點,婚后一年,便帶著初生一個多月的女兒回到自己家中,拒絕與拜倫同居,從而使流言紛起。以此為契機,英國統(tǒng)治階級對它的叛逆者拜倫進行了最瘋狂的報復,以圖毀滅這個膽敢在政治上與它為敵的詩人。這時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寫出像《普羅米修斯》那樣的詩,充分表現(xiàn)出向他的壓迫者反抗到底的決心。
1816年,拜倫居住在瑞士,在日內(nèi)瓦結(jié)識了另一個流亡的詩人雪萊,對英國反動統(tǒng)治的憎恨和對詩歌的共同愛好使他們結(jié)成了密友。
1824年,拜倫忙于戰(zhàn)備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 19日逝世。
他的死使希臘人民深感悲痛,全國志哀 21天。
恰爾德·哈羅德是拜倫詩歌中第一個“拜倫式英雄”。拜倫詩中最具有代表性、戰(zhàn)斗性,也是最輝煌的作品是他的長詩《唐璜》,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游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丑惡、虛偽的一面,奏響了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爭的戰(zhàn)歌。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zhàn)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并成為領(lǐng)導人之一。
拜倫在旅居國外期間,陸續(xù)寫成《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故事詩《錫雍的囚徒》、悲劇《曼弗雷德》、長詩《青銅世紀》等。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