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jié) 真正的女人當政——女皇武則天
-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這是從自主性上來說。其他坐過皇帝寶座的小女皇也有,但現(xiàn)在一般的觀點,都把武則天作為唯一的女皇來看待,因為她是憑借自己的實力登上皇帝寶座的,不是別人的傀儡。
(1)出身貧寒,走向皇后
武則天的出身與高貴無關(guān)。武家的祖籍在并州文水,也就是今山西文水。她的父親武士彟雖然也算是唐朝貴族,但祖上并沒有出過達官顯貴。在隋煬帝時期,武士彟還僅僅是個木材商,因為隋煬帝大興土木,木材生意便越做越大,成了一名富商。因而與權(quán)貴們有了交集。
后來,武士彟想過過官癮,就花錢買了一個下級軍職。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時,武士彟就在李淵的這支隊伍里任軍需官。打下長安后,李淵論功行賞,將武士彟列為十四名開國功臣之一,封為光祿大夫,太原郡公。從此,武家成為唐朝的新權(quán)貴。
武則天的母親是隋朝顯貴楊達的女兒,她嫁給武士彟做續(xù)弦時已經(jīng)四十歲了。她先后為武則天的父親生了三個女兒,武則天是她的第二個女兒,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的正月二十三。
有人認為,武則天之所以心狠手辣,和她的出身頗有關(guān)系。
因為從魏晉以來,就非常注重門第等級。唐朝也有法律禁止良民和奴隸通婚?梢婇T第等級觀念依然是很強的。即使同朝為官,同樣是貴族身份,但由于家世淵源不同,身份地位也就有了差距。
武氏家族的發(fā)達是從武則天的父親一輩才開始的,而她父親武士彟又曾經(jīng)是個木材商人。在那些“世代簪纓”、“輩輩公侯”者眼中,自然是備受歧視的。所以,武則天的童年很有可能就是在這種歧視中度過的。及至她登極為帝,不僅大力提拔、重用出身貧寒的官員,逐漸打破了階層、門第影響。還對歧視過自己的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另外,在父親病逝后,武則天母女三人曾受過同父異母兄長們的虐待,有過一段很艱難的生活。這也對她的心靈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為她日后的性格扭曲鋪下了陰影。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因病去世。第二年,只有十四歲武則天應召進宮被封嬪妃中級別很低的才人。太宗還賜名“武媚”,人稱“媚娘”。
少女時代生活的磨礪,使武媚性格倔強,不溫柔,更不會“媚上”,所以太宗并不喜歡她,因而很少臨幸她。進宮十二年,她也沒有生育,并且始終只是最低級的才人。
但是,寂寞深宮里的武媚也許并不在乎有沒有太宗的寵幸,因為,她有屬于她的愛情。那份愛情來自于太宗的兒子李治。
在太宗時期,武媚和李治是否真心相愛,究竟愛到了什么程度?在歷史典籍中我們沒有找到相關(guān)記載。雖然當下的一些文藝作品都對這些方面有所描繪,但文藝創(chuàng)作畢竟不完全等同于史實。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按舊制,無子女的嬪妃們要出家為尼,生有子女者則要入冷宮為先帝守節(jié)。
武媚當然也不能例外,她被送到感業(yè)寺做尼姑。但她可不想一生與青燈古佛相伴,而是挖空心思地想重入紅塵。入寺第二年,在太宗忌日那天,武媚知道高宗李治要到感業(yè)寺上香,就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與李治鴛夢重溫。李治從此與武則天一直藕斷絲連,只是苦于禮教束縛,無法把她接到身邊。
沒想到,李治的皇后王氏卻幫了這對苦命鴛鴦。
這倒不是因為王皇后有多賢惠,而是因為當時后宮有個蕭淑妃。李治即位后,就專寵蕭淑妃,使得王皇后將其視為眼中釘,必欲拔除而后快。所以,當王皇后得知了武媚娘與李治的曖昧事后,她便做主,讓武媚蓄了發(fā),隨后便把武媚娘召進了宮。
再次入宮,武則天已經(jīng)二十八歲,不再是當年純真得不會討好皇帝的少女了。她深知,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行差踏錯一步!于是,她不僅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曾經(jīng)的感情基礎緊緊地抓住高宗的心,還故意擺出一副感恩戴德、愿為奴為婢的姿態(tài)來哄得王皇后心花怒放。
武媚在這一階段對王皇后表現(xiàn)得非常尊敬,服侍得也很貼心。王皇后不住地對高宗夸獎武媚。得到了皇帝和皇后的雙重認可,武媚的地位自然也就升得很快,第二年便成了正二品的昭儀,成了九嬪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則天確實打敗了蕭淑妃!進宮之后,她就得到了高宗的專寵。在高宗的十二個子女中,排行在后面的四個皇子、兩個皇女,都是武則天所生。這是當初主張讓她蓄發(fā)進宮的王皇后所始料未及的。
然而,封昭儀、獲專寵,卻并不是武則天的終極目的。少女時代的艱難生活、尼姑閹的清苦日子,加上爭強好勝的性格,決定了她再不肯讓自己受制于人!所以,她的目標是皇后。
隨著地位的日益穩(wěn)固,武則天便開始活動了。她先用小恩小惠籠絡太監(jiān)、宮女,尤其是皇后、蕭淑妃看不上的人,她偏要暗中施以好處,讓對方成為自己的人,幫自己監(jiān)視皇后和淑妃的一舉一動。她先與王皇后聯(lián)手算計蕭淑妃,致使蕭淑妃被皇帝廢成庶人。然后,武則天就把矛頭指向了皇后。
武則天三十歲時產(chǎn)下了長女。王皇后從沒有生過子女,按宮中規(guī)矩,她應該前去探望。她逗弄這個才一個月大的小女嬰時,聽說高宗要來,便先走了。
皇后剛走,武則天就把手伸進襁褓將女兒掐死,然后又把襁褓包好,便去準備迎駕了。
高宗也是來看這個小女兒的,沒想到小女兒卻已經(jīng)死去!看著痛苦得幾近昏厥的武則天,他又驚又怒,當?shù)弥峭趸屎蟛烹x開時,他斷定是王皇后因嫉殺嬰,立即決定要廢后!
古人云:“虎毒不食子!”武則天正是利用自古流行的這一“常識性真理”,及人們善良的本性來嫁禍王皇后的。
在封建社會,皇后是要母儀天下的,所以皇后的廢立都必須由朝臣們共同拿主意。關(guān)于“廢王立武”這個“議題”,朝臣們分成了兩派。重臣李義府、許敬宗等人投的是支持票。而國舅長孫無忌和宰相褚遂良等人認為王皇后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什么大過失,不該廢。而武則天不僅出身微賤,還是先帝的才人,入宮為妃已經(jīng)不妥,怎么能再立為皇后呢!
有一次,高宗召集長孫無忌等反對廢王立武的大臣,一起商量廢立之事。武則天坐在珠簾后面,只聽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極力反對,連頭都磕出血了,褚遂良甚至以辭官回家來要挾皇上。武則天頓時火冒三丈,氣得要人把褚遂良拉出去打死!其他臣子見狀,趕忙求情,俁住了褚遂良的一條命,但卻革去了丞相職,貶到外地任都督去了。
就在雙方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開國功臣李勣說了一句話:“此陛下家事也,何必問外人!”這句話說到了武則天和高宗的心坎上。高宗永徽五年(654)十月十三日,王皇后和蕭淑妃正式被廢為庶人;六天后,武則天稱后!
稱后的武則天開始報復王皇后和蕭淑妃,當她聽說高宗又想念王皇后和蕭淑妃,還去冷宮看了她們,就氣得不得了,令人將這二人各打了一百杖,并殘忍地斬斷手腳,泡在酒壇里,還逼著高宗下詔賜死了二人。其報復心和殘忍性可見一斑。
(2)為皇位毒殺親子,為政治施展治國方略
武則天要報復的不僅僅是這兩個女人,她對長孫無忌阻止高宗立自己為后,并說自己出身貧寒的話念念不忘。于是,她指使許敬宗等人構(gòu)陷長孫無忌,制造了朋黨案,流放了長孫無忌,后來又逼得長孫無忌自殺。隨即,將與長孫無忌關(guān)系密切的人要么殺掉,要么流放,總之,武則天搬掉了這塊最大的絆腳石。
這時,武則天開始進行下一步,提長武姓宗族的地位!
唐太宗在位時,長孫皇后的親舅舅高士廉,曾修訂了一本《氏族志》。由于受到門第風氣的影響,這本《氏族志》是按太宗的意思“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修訂的,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同時,有些官職很低但曾經(jīng)門第顯赫的人的姓氏,也排在里面。但卻沒有“武”姓。
武則天對此一直非常不滿意。許敬宗當然揣摩出了武則天的心意,在長孫無忌被趕出京城后不到兩個月,他就上疏要修訂一本《姓氏錄》。修成之后的《姓氏錄》將武姓列為第一等,其他的則按照官職品位的高低順序來排列。
此時,高宗對武則天的專斷已經(jīng)開始不滿,他和宰相上官儀商量,要第二次廢后。上官儀也準備起草廢后的詔書。
武則天得知這一消息后,對高宗軟硬兼施,終于使得高宗打消了這個主意。武則天私下里授意許敬宗,說上官儀勾結(jié)廢太子李忠圖謀不軌,上官儀父子就此被殺死。
由此可見,高宗的耳朵根子太軟,行事過于軟弱,是武則天最終成為女皇的重要原因。
另外,武則天也是頗有才具的。她的“建言十二事”在歷史上非常有名,里面涵蓋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減輕賦稅、廣開言路”等,深受高宗贊賞,并下詔書在全國推行。
武則天能夠在朝里大展才華,和她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員有關(guān)。她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了一批批出身微寒的文人學士,將他們提拔成官員后,這些人懷著感恩之心,成為武則天的左右手。武則天利用他們的忠誠和才華,狠狠地打擊舊貴族,鞏固自己的地位。
前面說過,武則天生了四個兒子。做為皇后,她怎么能容忍皇太子不是自己的兒子呢?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廢后,按封建社會“立長”的說法,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皇太子。
李弘是個忠厚謙忍的君子,他的才學能力與性格十分出眾,在參與朝政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色。高宗和眾文武都對這個太子很滿意。
后來,高宗患了頭疼病,難受至極,便有了禪位給李弘的想法。但卻遭到了武則天的反對。此時的武則天已經(jīng)習慣了干攝朝政,嘗到了權(quán)力的甜頭。為了不讓兒子奪走自己干政的權(quán)力,在公元675年,即上元二年,武則天竟然給年僅二十四歲的兒子李弘下了毒藥,毒死了自己的親兒子。
愛子突然死去,高宗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刺激,頭疼病發(fā)作得更頻繁了,無法再處理朝政,就提出讓位讓給武后。武則天當然很高興,但大臣們的反應可想而知。武則天最終沒能如愿,但這件事的提出卻讓武則天眼前一亮,她仿佛看到了終將如愿的未來。
不久,高宗立了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同樣的個聰明能干的皇子,處理政務能力超強,在宰相們的輔佐下,把朝政處理得很好。
武則天從高宗和大臣的贊許聲中,又感到了危機!所以,她指使手下人上疏說太子貪酒戀色,覬覦皇位。于是,在調(diào)露二年(680)的八月,太子李賢被廢,并貶為庶人,隨后又被迫遷到巴州。
李賢被廢的第二天,高宗立了三兒子李顯為太子。三年后,高宗病死,太子李顯即位,他就是唐中宗,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后。同時,武則天臨朝稱制,李顯在朝政事務上還要以武則天的意見為主。這段時間的干政,為武則天專權(quán)甚至稱帝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
有人問,為什么武則天不肯讓前兩個兒子即位,要想方設法把他們拉下去,卻允許中宗李顯即位呢?那是因為李顯比他的兩個哥哥都軟弱,更容易被武則天擺布。但即使這樣,武則天也沒等中宗把皇帝位坐穩(wěn),就把他給廢了!
這件事,其實也怪中宗。是他自己輕視了武后的力量,沒擺正自己的位置。即位沒多久,中宗李顯想提拔岳父韋玄貞為宰相。但是高宗臨終時安排的顧命宰相裴炎卻認為不妥。中宗便犯了混勁,說:“我就是把天下都給了他,又能怎么樣?”裴炎一聽,馬上到武則天那里打了小報告,于是,中宗的帝位也就不保了。
中宗李顯被廢除后的第三天,武則天派人到巴州殺死了二兒子李賢。同時,把最后一個兒子李旦立為皇帝,是為睿宗。
睿宗雖然繼承了皇位,但武則天不讓他接觸朝政,朝野內(nèi)外軍國大事都由武太后來決斷。這一階段的為所欲為,使武則天做女皇的愿望更強烈了。
(3)真正的女人當政
在這一時期,武則天為將來稱皇做了許多準備。她先把洛陽命名為神都,還改變了文武百官的稱謂:尚書省改成文昌臺,左右仆射改為左、右丞相,門下省改為鸞臺,侍中改為納言,中書省改為鳳閣……這些名稱都帶有顯著的女性特征。如“同鳳閣鸞臺三品”即是原來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省下屬的六部中:吏部改稱“天官”,戶部成稱“地官”,禮部稱“春官”,兵部稱“夏官”,刑部稱“秋官”,工部稱“冬官”。御史臺分成了“左肅政”和“右肅政”兩臺,左臺負責監(jiān)察朝廷,右臺負責糾察地方郡縣。
武則天的居心被大臣們洞察。大臣們馬上強烈反對。唐初名將李績的孫子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
僅十余天,徐敬業(yè)旗下就聚集了十萬兵馬。徐敬業(yè)的僚屬、詩人駱賓王為共撰寫了一篇《討武曌檄》。筆鋒犀利,文采飛揚,歷數(shù)了武則天的多項罪狀。
武則天接到《討武曌檄》后,看了又看,感嘆道:“這是人才啊,可惜卻沒有為我所用!”可見,武則天還是有些政治家的胸懷的。
隨后,武則天就集中了三十萬兵馬,由李孝逸率領(lǐng)前去平叛。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徐敬業(yè)兵敗身亡,駱賓王不知所蹤。武則天平穩(wěn)度過了這次大危機。
叛亂平定之后,武則天又把目光對準了朝廷內(nèi)部。在徐敬業(yè)叛亂期間,宰相裴炎的表現(xiàn)讓武則天很不滿意,他不僅不幫助武則天對付叛軍,還乘人之危,要求武則天還政給皇帝,武則天一氣之下將他處死。然后,武則天罷免了另外幾個宰相,將韋方質(zhì)、武承嗣、韋思謙等三人任命為宰相。在以后的兩年時間里,武則天頻繁地調(diào)整宰相人選,逐步建立了完成效忠于自己的執(zhí)政班子。
與此同時,武則天還沒忘在輿論方面給自己稱帝造勢。她暗中指使侄子武承嗣制造了“洛河獻碑”的好戲碼。百姓還以為“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的白石碑,真的是洛神從洛水河底送上來的,便認為武后臨朝是天意。武則天趁機改年號為“永昌”。睿宗和文武大臣們?yōu)榱擞懳鋭t天的歡心,給武則天上了尊號“圣母神皇”。武則天欣然接受。打破了皇帝只有在死后才有尊號的舊制。
這時,又有人對武則天做女皇表示不滿了。這個不識時務的人,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一子李元嘉。但李元嘉的反抗很快就被武則天平定了。從此,再沒有人對武則天的做法提出過異議。
公元690年10月16日,六十六歲的武則天宣布建立武周王朝,自稱“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同時,將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為皇太孫。武則天尊周文王姬發(fā)為始祖文皇帝,尊父親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賞。
武則天做女皇,本已引來了許多封建禮制維護者的不滿;她還納了好幾個男寵,更讓衛(wèi)道士們無法釋懷。
武則天的男寵中比較有名的是和尚薛懷義。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現(xiàn)在的陜西雩縣人。他身體強健,相貌英俊,三十多歲的時候,被太平公主偶然發(fā)現(xiàn),太平公主把他推薦給了寡居的母親武則天。馮小寶正值壯年,深得武則天的恩寵。為了掩人耳目,便于經(jīng)常入宮,太平公主又出主意,讓馮小寶改名薛懷義,落發(fā)為僧,做白馬寺住持。
薛懷義成為和尚后,與其他僧人合寫了一部《大云經(jīng)》,稱武則天為轉(zhuǎn)世彌勒,天意使其代唐朝稱帝,在佛教理論方面提供了依據(jù)。
除了薛懷義,武則天的男寵還有張易之、張昌宗、沈南等人。
薛懷義被冷落后,一怒之下火燒明堂。當時,武則天念舊情,沒有嚴懲他,但他此后更加驕橫無禮,最終死在武則天手里。
在薛懷義被殺只后,御醫(yī)沈南成了武則天的新男寵,但沈南已經(jīng)人過中年,難以滿足武則天旺盛的需求。武則天變得脾氣暴躁,動輒發(fā)火。太平公主便又替母親挖出了英俊少年張昌宗這個“活寶貝”。顛鸞倒鳳之后,武則天很滿意,張昌宗又引薦了哥哥張易之,兄弟一同侍奉武則天。
張氏兄弟即張易之和張昌宗,都是中山安國即現(xiàn)在的河北安國人,他們的祖上曾做過李唐的宰相,也是貴族出身。張氏兄弟對已步入老年的武則天照顧得很用心,因此武則天對他們兄弟倆也賜與了極大的恩寵。
(4)晚年終于清醒
在臨朝稱制時間,為了鞏固手中的權(quán)力,打擊反對派,也為了要調(diào)查民意,了解全社會的動向,武則天在朝堂上設置了四個銅匭,青匭名為“招恩”,放在朝堂東面;丹匭名為“招諫”,放在朝堂南面;素匭名為“神匭”,放在朝堂西面;玄匭叫作“通玄”放在北邊。四個匭接受的投訴內(nèi)容是不一樣的,每天晚上,武則天派專人打開,拿出來自全國的投訴文書,進行處理。
為了讓“民意直達天聽”,武則天詔令全國:凡有進京告密之人,沿途各地官府要像接待五品官那樣進行接待。對于進京告密者,不分身份等級,全都接見。如果所說是實情,還有獎勵,即使所告密的內(nèi)容不是真的,也不追究。
這樣一來,武則天接了“地氣”,在民生問題、民意問題是得到了許多好的建議。也為百姓解決了不少問題。與此同時,武則天也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潛在的政治敵人。為此,武則天提拔了一批酷吏。
最有名的是酷吏是周興、來俊臣等二十七人。這些人心狠手辣,手段殘忍,為了打擊李氏皇族等武則天的政治敵人,發(fā)明了很多的酷刑。
武則天的酷吏政治長達十多年時間,將反對她的李姓宗室和舊有的貴族勢力基本掃蕩得很干凈了。但武則天并不是瘋狂地嗜好殺,更不是毫無節(jié)制地屠殺?崂粽沃皇撬诜Q帝之初這一非常時期采取的統(tǒng)治手段而已。
武則天利用酷吏,卻并不完全信任他們,在時局平穩(wěn)后,武則天便利用民憤,將酷吏們先后處死,成語“請君入甕”就是發(fā)生在來俊臣和周興兩個酷吏身上的事。通過酷吏政治,武則天實現(xiàn)了鞏固了權(quán)勢和皇位的目的。
政權(quán)穩(wěn)定了,武則天本應該安下心來,但她又遇到了讓她犯難的問題,那就是皇位誰來繼承。武周王朝建立后,武則天封侄子們?yōu)樵紫、將軍等要職,掌握了朝政大?quán)。對有功之臣也賜給“武”姓,還免掉了“武”姓的田賦,把自己的出生地文水縣改為武興縣……這些跡象表明,武則天最初是想傳皇位給武姓子侄。
尤其是公元693年的祭典大禮,這一跡象更為明顯。武則天居然讓侄子武承嗣為亞獻,武三思為終獻,而正牌皇儲李旦卻無事可做,場面尷尬極了。武則天的這些做法無疑是傳遞了要立武姓為嗣的信號,因而,變相鼓勵了她的侄子們公開覬覦李旦的皇儲地位。
然而,宰相狄仁杰等對武則天的這一意圖強烈反對。武則天自身也很矛盾至極:如果立武氏子侄立為皇嗣,雖然大周政權(quán)可以延續(xù),但她做為武氏家族中嫁出去的女人,屬于“外人”,是沒有資格享受武氏宗廟的供奉的。而如果想要享受子孫供奉,就得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儲并繼承皇位,但是,那樣又要以高宗皇后的名義,回到已經(jīng)被她打破的舊軌中去,等于還政于李唐!
武則天真是矛盾重重!幸好,她的大臣中有聰明的狄仁杰。
有一次,武則天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一只斷了兩個翅膀的大鸚鵡。醒來后,她百思不得其解,便讓狄仁杰給她解夢。狄仁杰馬上對武則天說:“‘武’是陛下的姓氏,那鸚鵡自然是指陛下您。兩個翅膀就是陛下的兩個皇子。如果陛下重新起用兩位皇子,鸚鵡的兩個翅膀就會好起來的。”
這時候,宰相吉頊也在為皇儲的事想辦法。當時,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非常受寵。因此,吉頊對他們說:“你們兄弟因為受皇帝的寵愛,群臣已經(jīng)很嫉恨你們了!你們想要保住性命的話,就勸皇帝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將來新皇登基,你們有擁戴之功,不僅能保命,還能保住富貴!
張氏兄弟正當盛,武氏已古稀之人,他們當然要為自己想想以后的路。所以,他們聽從吉頊的指點,對李顯重新成為太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多方的勸導及多種利益的權(quán)衡下,武則天終于清醒了。她派人將李顯秘密接回了京城洛陽,太子李旦馬上請求自廢太子位,由哥哥為皇太子。武則天由此封李顯為太子,封李旦為相王。武承嗣一見繼續(xù)大統(tǒng)的機會沒有了,不僅就氣悶而死。
為了避免在自己百年后,子侄與和兒子們相互殘殺,武則天特意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姓的侄子們召集到明堂,祭告天地,立下“永不相犯,同存共榮”的誓文鐵券。從這時到武則天去世,武氏子侄倒還真安分了一段時間,沒有找太子的麻煩。
這一段時間,在武則天的寵愛下,張宗昌兄弟倆的權(quán)力欲望急劇膨脹,連武氏兄弟也得巴結(jié)他們才行。后來,他們又在武則天的默許下,開始干預朝政。這使得大臣們惶恐不安起來。
公元704年年末,武則天一病不起,連宰相都見不到她的面。張氏兄弟倆侍奉在病榻前,并趁機干涉朝政。大臣們本就對他們非常不滿,此時,不滿情緒更加強烈。經(jīng)過周密部署,宰相張柬之帶領(lǐng)大臣們在705年的正月里發(fā)動了兵變,張氏兄弟被殺,病中的武則天被迫讓位給中宗,天下重新成為李唐的天下,
被趕下皇帝寶座的武則天住進了上陽宮。中宗給她上了尊號“則天大圣皇帝”。但沒有了帝位的武則天,也沒有了精神支柱,身體迅速垮掉了。當年年底,八十二歲的武則天死于上陽宮的仙居殿。臨終時,她頭腦清醒地立了遺囑:去掉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合葬。只許立碑,不許立傳。
武則天死后,她的謚號多次改變,但李氏兒孫們一直很尊敬她。睿宗復位后,改稱她為“天后”,后來又稱為“大圣天后”,尊為“天后皇帝”,改為“圣后”。唐玄宗即位后,改為“則天皇后”,比較客觀。到了749年,把武則天的謚號定為“則天順圣皇后”。
(5)無字碑的之迷
武則天去世的第二年,朝廷派人將她的靈柩送到長安城西的梁山乾陵,和唐高宗合葬。
梁山山勢峭拔挺立,乾陵便是以山為陵,建整座山為一個巨大的陵園。
梁山共有三個山頭,北峰最高,南面二峰較低,東西對峙,形成天然門戶。遠遠望去,三峰聳立,猶如武則天仰臥于大地,北峰為頭部,南面雙峰恰似雙乳。有人說,遠望梁山,依稀能感受到武則天的威嚴。置身峰間,仿佛能感受到女皇的張揚與剛烈,讓你既肅然起敬,又有無限聯(lián)想。傳說武氏曾希望千秋后自己能“頭枕梁山,腳蹬渭河,臥望長安”,看來她的想法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
梁山三峰,由一條南北走向的高嶺相連。高嶺之巔便是長達700多米的墓道。墓道兩旁對稱排列著一百二十四件造型精美的石刻。在朱雀門的地勢寬闊處,西側(cè)是追記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記碑》。由武后撰文,中宗書寫。東側(cè)就是舉世聞名的無字碑,也就是武則天的紀念碑。碑頭盤繞著九條蟠龍,兩側(cè)線刻云龍紋。碑座的正面是一副獅馬圖,駿馬屈蹄俯首,雄師傲立威嚴。雕刻極為精細,為歷代墓碑罕見。
中國歷代的帝王碑,大多記述豐功偉績,也就是“有碑既有刻字”。而如武則天這般立無字碑,只字未刻的,在中國歷代以來是絕無僅有的。那么,武則天為什么一反傳統(tǒng),要給自己立無字碑呢?多年來,史學家一直為此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武則天這是在夸耀自己的政績,表示自己功德高大,已非文字所能概括。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武則天生前爭前好勝、好大喜功,她能給自己的丈夫立碑作傳,歌功頌德,卻不給自己作傳,很顯然不符合她的風格。她在晚年時,就立過“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碑來歌頌自己,為何在臨終前卻不認同這種方法了呢?
還有人說,武則天是自知罪孽滔天,沒臉為自己立傳,所以樹了碑不好意思寫字,以免死后落下話柄,被后人恥笑。持這種觀點的人,全盤否定了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的政策。他們認為,武則天是耍手段騙取了高宗信任,蒙蔽了高宗,才得以爬上皇后寶座,最后竊取了皇權(quán)。政權(quán)在握后,武則天大量培養(yǎng)黨羽,任用酷吏,鼓勵告密與濫殺,大量鏟除政治反對派。其執(zhí)政時期,唐朝的社會經(jīng)濟是處于馬鞍形曲線的底部。甚至有安西四鎮(zhèn)一度被奪,影響了國家統(tǒng)一,因此,武則天無顏為自己立傳,只好以無字碑人世。
不過這種說法被很多人駁斥,他們指出,如果武則天無顏立傳,又何必立碑勾人話題?他們的觀點是:武則天才具過人,極具智慧,她既不想自我吹噓,但又不甘心泯沒無聞,所以,她以一塊無字碑,讓后人評述自己的功過,她認為公道自在人心。
憑公而論,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創(chuàng)造了驕人的業(yè)績,從經(jīng)濟上說,承接了太宗時的發(fā)展勢頭,在用人上打破以了門閥判令,不拘一格,形成了新風氣。但與此同時,她濫殺無辜、奢侈浪費,酷吏統(tǒng)治等,確實是黑暗的一面。所以,有功有過,功過難以一概而論,也難以以一篇碑文做定論,干脆就立一塊無字的碑,任后世人心去衡量。
當然,還有第三種觀點。有少數(shù)人認為,無字碑是唐中宗李顯所立,但撰寫碑語時卻不知如何是好,稱武則天是“皇帝”還是“母后”?抑或直接稱“大圣則天皇后”?群臣意見也是各執(zhí)一詞,所以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但這種說法被很多人。他們認為這種觀點是臆斷而已。武則天死后,中宗就尊其謚號為“大圣則天皇后”,那么,用此號寫碑文可謂名正言順,所以他們認為此種說法不成立。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武則天權(quán)智過人,一向喜歡標新立異:造怪字、信佛教、養(yǎng)男寵……她做的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因此,她要在死后也標新立異,立一塊無字碑,以顯示高過常人的智慧。
究竟哪一種觀點更貼近真實?這真是一個千古之謎題!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