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什么是“情緒過載”
-
人類有六種接收信息的渠道: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內(nèi)感受性知覺(interoceptive sense,感知我們身體內(nèi)部變化,例如肚子在咕嚕咕嚕叫)。這些感覺為我們的大腦輸入信息。讓我們把它們想象成一組組將信息傳送到處理中心的管道。如果管道里的信息泛濫成災(zāi),有些信息就可能會丟失,無法被處理。要知道,孩子們的“信息管道”要比成人窄小得多,當(dāng)我們吼孩子或者不停說教、嘮叨的時候,就很容易使這些管道處于過載狀態(tài)。
設(shè)想一下,當(dāng)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都只有一定數(shù)量的管道來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這些管道也只能輸送一定數(shù)量的信息,比如噪音、氣憤、震驚、畏懼、視覺信息等。當(dāng)信息量過大或情緒太多時,系統(tǒng)就會因為過載而無法進一步處理信息。雖然每個人能夠承受的極限值都差不多,但在通常情況下,成人比孩子能處理更多的信息,而孩子的年齡越小,能夠處理的信息量就越少。
那么,讓我們進一步設(shè)想,假如每個人出生時由10根管道組成的系統(tǒng)來接收信息,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接收10根管道的信息。那么,如果信息量達到了15或20根管道數(shù)量級,我們就很難全部接收這些信息;加凶蚤]癥的兒童可能因為擁有更少或者更小的管道,處理信息的能力更加有限。
實際上,如果我們通過嘮叨、批評或發(fā)火來控制我們的孩子,他們的信息管道系統(tǒng)就會過載。當(dāng)人類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過載時,主要會出現(xiàn)四種反應(yīng):
(1)第一種情況,“情緒過載”的孩子可能會試圖反擊(正如我們在前面章節(jié)所看到的)!扒榫w過載”的孩子會和冒犯自己的人爭論,因為這種回擊方式有時可以奏效,讓他達到自己的目的。馬迪就很擅長此道,他知道如果爸爸吼他,他只要同樣也以吼的方式回擊,爸爸就不會再吼了。他也知道,如果他用同樣的方式與媽媽對抗,媽媽有時也會讓步。當(dāng)孩子習(xí)慣與父母爭辯時,他們就普遍很難抑制住想要反抗的沖動情緒。如果孩子形成了跟父母爭辯的模式,你就會發(fā)現(xiàn),只要這種模式可以讓他們有獲勝的可能,他們就會繼續(xù)下去。
(2)第二種情況,在“情緒過載”后,孩子可能會選擇逃離。近些年來,我常常驚訝地從其他專家那里了解到,當(dāng)父母企圖管教孩子時,越來越多的孩子會選擇逃離。這種情況同樣也會發(fā)生在成年人身上。也許這正在發(fā)展成為一種趨勢——沖動地選擇逃避,而不是學(xué)會容忍。你有沒有注意到,當(dāng)你跟伴侶或好朋友吵架時,如果情緒一團亂麻,就很難再繼續(xù)跟對方待在同一個房間了。如果情緒太過激烈,我們就很可能試圖逃離。
(3)第三種情況,孩子可能會選擇精神上的逃離,即所謂的分離(splitting)。這是“情緒過載”的孩子的一種常見反應(yīng)。孩子分離時的樣子,你可以想象下這樣的畫面:他們的身體還站在你面前,但給人的感覺就像一臺死機的電腦,在你眼前注銷一個個窗口和功能,直到完全關(guān)機。分離其實是心靈的一種自我防御和保護方式,以免遭受過多的信息沖擊,逃避過多負面情緒(如恐懼、憤怒或辱罵)帶來的壓力。
(4)最后一種情況是,一些孩子會因為“情緒過載”而變得呆滯。我們看到比較小的孩子會因為過于害怕或者茫然無措,而嚇得愣在原地動彈不得,就是人們常常說的“被嚇蒙了”。
我們從這四種情況可以預(yù)見,一旦我們讓孩子“情緒過載”,有一件事情是非?隙ǖ模核麄儫o法再注意或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了。他們將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我們以及我們的憤怒上,以至于無法覺察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學(xué)會自控,那么,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請記住,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正在遭受一連串的情緒困擾。如果他們想更好地做到自控的話,他們需要反省自己并學(xué)會應(yīng)對這些情緒。只有如此,他們才能控制強烈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如果你強迫孩子或者擺出成人的架子壓制孩子,讓他們“情緒過載”,只會削弱他們對于情緒的控制能力。
不過,不要害怕面對你那愛好爭辯的孩子!再漫長的黑暗隧道也有盡頭,終會見到光亮。在下一章以及第三部分,我們將具體關(guān)注如何改變這種模式,以及如何避免每一次的意見不合都激化成爭吵。希望這些方法最終可以幫助你學(xué)會避免讓你的孩子出現(xiàn)情緒過載。但現(xiàn)在,我們首先需要理解這些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意見分歧是如何被激化成一場沖突的。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