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4節(jié) 精彩書摘

第五章:諸強雄起

16世紀到18世紀,是歐洲出現轉折、君主樹立權威、變革多發(fā)的時代。

英國內戰(zhàn)爆發(fā)、查理一世走上斷頭臺、克倫威爾獨裁統治、斯圖亞特王朝復辟……血雨腥風;法國亨利四世宣揚治國之道、黎塞留縱橫捭闔、路易十四叱咤風云……驚心動魄;俄國沙皇混亂爭奪,彼得大帝建立曠世偉業(yè)……風云江湖;荷蘭“風車”掀起三次英荷戰(zhàn)爭……

諸強雄起,刀光劍影、多姿多彩。

彼得大帝的偉業(yè)

當17世紀啟蒙運動的理性之光開始普照歐洲大地時,歐洲各國為權勢展開了激烈的角逐。不過這一時期的俄國似乎還處于冰封狀態(tài),依然那么的貧窮、落后。彼得一世的橫空出世,打破了種種枷鎖,將西方的理性之光引進了俄國境內。

西去取經

1672年6月9日,莫斯科的教堂鐘鼓齊鳴,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兒子彼得誕生了。但不幸的是,彼得4歲的時候,沙皇就去世了。從此,宮中上演了一幕幕爭權奪利的斗爭。而彼得就是在這種爾虞我詐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1696年,彼得成為俄國的君主,即彼得一世。

17世紀的俄國瀕臨太平洋和北冰洋,坐擁西伯利亞這片遼闊的領土,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這樣一個國家,卻落后封閉、偏安一隅。它沒有通向外界的出?,沒有一支正規(guī)軍,沒有一所像樣的學校,甚至許多達官顯貴都目不識丁。當理性的曙光照耀西歐大地的時候,當歐洲國家開始邁進現代社會的時候,擁有廣闊土地和眾多人口的俄國卻仍然生活在中世紀。登上王位的彼得決定改變這種困境,讓俄國搭上歐洲現代化的快車。

1697年3月,彼得決定去歐洲作一次長途旅行——這次旅行對俄國的未來影響巨大。西方的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讓彼得眼前一亮,他的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改革的藍圖。

彼得化名“炮手彼得·米哈伊洛夫”,出訪歐洲。他先后到過瑞典的里加、東普魯士、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海牙、英國的倫敦、奧地利和波蘭等地。彼得身體力行,用心感受歐洲的點點滴滴。訪問期間,他在東普魯士學習制炮,在荷蘭的薩爾單造船廠做木工,在阿姆斯特丹了解軍艦制造,在英國參觀海軍,甚至還在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當過船長。

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彼得不僅了解了西方,同時也在反省俄國的落后與衰敗,一種強烈的反差刺激著這位野心勃勃的君王。他決定向西方學習,因為只有這樣俄國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否則只能在與世隔絕中走向衰亡。

彼得剪須

當時的俄國男子有崇尚大胡子的習俗,他們認為胡子是上帝賜予他們的禮物,所以俄國男子一成年就開始蓄胡子,沒留胡須的男人會被人笑話,剪掉胡子還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墒牵瑥臍W洲回來的彼得,已經看不慣男人們留著長長的胡須——在他看來,這正是俄國保守落后的象征。

1698年,當幾位大臣問候遠途歸來的彼得大帝時,彼得大帝突然拿起剪子朝他們的胡子剪去。這些大臣們來不及躲閃,馬上失去了威風八面的胡須。這還不算完,沒過多久,彼得大帝將全民剪須作為命令頒布全國!都繇毩睢访鞔_規(guī)定剪胡須是所有俄國人的義務,若不履行該義務,則必須繳納保須稅。胡須沒有了,人們以為彼得可以放下剪刀了。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彼得又把剪刀伸向了他們的寬袍長袖。

在一次有許多貴族參加的宴會上,彼得手拿剪刀挨個兒給來賓剪掉袍袖。彼得還命人把更改服裝的敕令貼滿全國的各個角落,規(guī)定俄國男子統一穿著短上衣、長腿褲,戴法國式禮帽,穿長靴或皮鞋;女子則穿裙子,戴高莊帽,穿歐洲樣式的皮鞋。

在剪胡須換服裝之后,俄國人在精神面貌上與西歐人日益接近,也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漫長過程——他們不再故步自封,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西歐的艦船、槍炮還有隆隆作響的機器。

軍事革新

彼得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革新。為了獲得更多的兵員,1700年,彼得在全國實行征兵制,規(guī)定不分貧富貴賤,各個階層都有義務服兵役。經過53次征兵之后,幾十萬俄國熱血青年應征入伍。除此之外,彼得還著手培養(yǎng)自己的軍官團,將貴族青年派到西歐各國學習軍事技術、軍事理論,同時聘請西歐的軍事人才到俄國做軍事顧問,使西方的軍事理念能夠在俄國傳播。彼得還在國內建立了各種軍事院校,培養(yǎng)中下級軍官和各種專業(yè)人才。經過幾年的培訓和歷練,彼得軍隊的戰(zhàn)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彼得還發(fā)現,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除了要有先進的武器外,還要有各種制度和產業(yè)相配套。俄國軍隊的紀律性要比瑞典和普魯士軍隊差很多,于是彼得便起草軍事紀律,以鐵的紀律去規(guī)范官兵——《軍事法規(guī)》在1716年,應運而生。除此之外,彼得開辦了各種軍火工廠,生產槍炮、艦船,提高軍隊的裝備水平。當時英國駐俄國的外交官驚恐地發(fā)現俄國建造的軍艦,其技術水平不亞于歐洲任何國家。

經過彼得的一系列改革,俄國軍隊舊貌換新顏。在彼得之前,幾代沙皇都曾希望尋找一個通往外部世界的暖水港口,但是幾乎每次都是失望而歸。雖然彼得一世當政之初,俄國還是個閉塞的內陸國家,貿易幾乎都掌握在別國手中,但是彼得決心為俄國找到一扇通往西方的窗戶。他與南方的鄰居土耳其修好,集中全力對付瑞典。在長達21年的北方大戰(zhàn)結束后,彼得終于實現了幾代沙皇的夙愿,如愿得到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出?。而經過北方大戰(zhàn)的洗禮,俄國成功地取代了瑞典,成為北方的軍事大國。

修建新都

彼得的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招來了一片反對之聲。因為彼得在進行改革的同時,還削弱了貴族的權力,這引起了他們的不滿。面對改革過程中的反對聲音,彼得不為所動,反而決心鏟除這股勢力。

莫斯科是保守勢力的巢穴,為了推進改革,彼得決意遷都。其實,早在北方戰(zhàn)爭初期,俄軍攻陷了瑞典諾特堡要塞時,彼得一世便為芬蘭灣邊這片海水環(huán)繞的土地所迷醉。也許在那個時候,彼得內心就已經有了遷都的念想。在鎮(zhèn)壓了幾次貴族叛亂之后,彼得便延請設計師為俄國設計新都。

在一片低洼泥濘的土地上,修建一座全新的都城談何容易。不過,彼得絲毫不畏困難,他的主意已定。1703年5月16日,城市的修建工作正式開始,城市也被定名為圣彼得堡。此后,數十萬人在建筑工地上勞作,全國各地的石料也都被搬運到此,彼得也親自參與到這座城市的建設中。

經過數年的努力和勞作,一座新城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寬闊的涅瓦河從城市穿行而過,新城就好像建在水上一樣,高聳的教堂、富麗的宮殿,雄偉壯觀。除此之外,它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軍港,是俄國海軍的落腳點。之后從1711年到1714年,彼得大帝親自制定搬遷名單,派人按名單催促莫斯科的部分貴族、商戶等按期限遷移至圣彼得堡,不得有誤。

圣彼得堡的名字很值得人們玩味,它有多重含義,從它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它的文化意蘊和歷史使命。“圣”是神圣的意思;“彼得”是《圣經》所記載的使徒的名字;“堡”是城市的意思。圣彼得堡不僅是俄國向西方開放的窗口,也代表著俄國要恢復古羅馬帝國聲威的雄心壯志。

“向西看”是彼得改革的指導思想,他愿意用西方的思維方式修建新都,也愿意用西方的文明與理性改造俄國。他改革了文字,以簡潔明快的世俗字體代替了煩瑣的斯拉夫字體;建立了第一批世俗學校、第一個博物館、第一座公園、第一批劇院……在彼得的時代,俄國第一份報紙《新聞報》出爐,他甚至還親自擔任編輯。

彼得創(chuàng)造了無數個第一,因為他想讓俄國崛起為世界第一。俄國在彼得的手中找到了崛起的支點,還有大國的夢想。以后的數個世紀,俄國人都在為了大國的夢想不倦地征伐著、擴張著。

第六章:殖民爭霸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上老的強國逐漸衰弱,明日黃花。而新的強者又不斷雄起,躍躍欲試。

美國爆發(fā)獨了立戰(zhàn)爭,法國“釀造”了大革命,拿破侖加冕稱帝,俾斯麥鐵血政策,普法戰(zhàn)爭廝殺,巴黎公社運動,日本明治維新,日俄戰(zhàn)爭爭食……各國對殖民地的搶掠愈演愈烈。殖民爭霸的劇目,在世界的舞臺上真正上演。

拿破侖加冕稱帝

雨果曾說:“人類命運中這個人物的重量過分,攪亂了平衡。他個人計算著他比整個宇宙都要重要。人類的過剩精力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大腦中,一個人的頭腦要決定全世界的命運,人類文明要延續(xù)的話,這將是一個致命的弱點!边@個人便是拿破侖。

科西嘉少年

從法國尼斯向南約170千米,地中海蔚藍色的海水中,矗立著一座傳說中因特洛伊王子科爾與提洛王后的孫女西嘉相愛而得名的島嶼——科西嘉島。這座島嶼原本是意大利的屬地。1768年,意大利國王將之轉賣給了波旁王朝治下的法國。一年之后,1769年8月15日,島嶼西岸阿雅克肖城中沒落的意大利舊貴族夏爾·波拿巴的次子,在略顯寒磣的客廳里匆匆降生。喜悅的父親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對這個新出生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因此為他取名拿破侖·波拿巴,即“荒野雄獅”的意思。

科西嘉的易手,使島上大部分居民一時難以適應新的國籍身份,因此島上的很多居民產生了強烈的科西嘉獨立主義情緒。無疑,這種情緒曾深深地影響了小拿破侖的成長。但是,夏爾·波拿巴顯然是位務實主義者,他作為阿雅克肖城薪水微薄的“皇家法官”,時刻關注著政治的風向,以期隨時掉轉船舵,改善自己的地位和生活。1779年,年僅10歲的拿破侖就被迫按照父親的安排,離開了從小一起嬉戲的伙伴和母親溫暖的懷抱,遠赴法蘭西布里埃納軍!谶@里他將要度過為期5年的軍事學習生涯。

初到布里埃納的拿破侖·波拿巴顯得十分與眾不同——他身材瘦小、單薄孱弱,操著濃重的科西嘉口音的法語,卻又十分兇狠好斗,個性孤僻古怪,以致在同學中極少結交到朋友。但是這個少年老成的孩子在心中已有自己明確而清晰的主張——科西嘉民族主義的激情充滿了他小小的胸膛,他的理想是要將科西嘉從法國的“奴役”下解放出來。純真堅定的熱情使這個少年有了足夠的毅力,在布里埃納的校園中汲取他所需要的一切知識營養(yǎng)。為此,他埋頭苦讀,沉溺于他最喜愛的歷史中,如饑似渴地閱讀——那些古代偉大的將軍每每令他心潮澎湃。另外,他的數學和地理成績也一樣在同學中名列前茅。

1784年,15歲的拿破侖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布里埃納畢業(yè),被巴黎高等軍事學校錄取,成了一名身穿銀條紋袖口紅色衣領軍裝的“軍官候補生”,開始真正接觸到軍事生活。

新學校的生活異常嚴格而有序,完全按軍事化管理。除了繁重的學習任務,學員還要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這令拿破侖覺得難以忍受,因此他常常遭到教官的處罰。但是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他是非常出類拔萃的,數學、防御工事構筑以及炮術成為他的長項。他對作戰(zhàn)的天賦和愛好在此時初露端倪,以致教授這些科目的教官都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1785年9月28日,他順利地通過畢業(yè)考試,提前完成了學業(yè)。11月6日,穿著有銀胸扣軍裝的拿破侖前往拉費爾炮兵團報到。作為法國皇家炮兵上尉,自此開始了他一生輝煌的軍事生涯。

在炮火中成長

早期的軍事生涯中,這位略帶稚嫩的年輕軍官并無太多建樹,當時拿破侖還一心沉浸在科西嘉光榮獨立的夢想中。為此,一有機會他就返回科西嘉,和故鄉(xiāng)志同道合的愛國志士積極籌劃科西嘉的自由和解放。

在軍中服役期間,他依然保持著特立獨行的性格,遠離社交,把一切可能的時間用來閱讀書籍,尋求救國之路。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啟蒙運動巨擘的著作深深吸引了他,使他手不釋卷。理性的光輝漸漸照亮了他一直過度狂熱盲目的內心,社會契約論、主權在民等主張為他打開了另一片天地的大門,他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科西嘉民族主義。拿破侖的信念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了改變,認識到科西嘉和所有法國人民的苦難來自于封建的專制制度,而非某一個國家或個人的統治。很快他就成了堅定的革命主義者,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曾熱切地為之歡呼。1792年,拿破侖第三次返回科西嘉,與科西嘉分離主義者發(fā)生了武力沖突,徹底拋棄了科西嘉獨立的想法。此后,拿破侖才完全把自己作為法國的一分子,開始積極參與到法國的歷史中。

1793年,24歲的拿破侖臨危受命,圍攻保王黨所控制的堡壘——土倫。這位年輕的炮兵少尉在戰(zhàn)斗中第一次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為這一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為此,他被提升為少校營長,不久又擢升為準將,在軍界嶄露頭角。

1795年,熱月黨督政府面對保王黨新一輪的武裝叛亂束手無策,便想到了拿破侖。拿破侖不負眾望,很快用大炮擊垮了保王黨人,穩(wěn)定了局勢。作為獎勵,督政府晉升他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wèi)戍司令。拿破侖在軍界和政界中一夜成名,成了巴黎家喻戶曉的大英雄。1796年3月2日,他又被任命為法國駐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6日,拿破侖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一時春風得意。

雖然拿破侖在意大利戰(zhàn)場上以其出色的指揮技巧和英勇的戰(zhàn)斗氣概所向披靡,屢次擊退奧地利和撒丁王國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的進攻,并最終迫使他們簽訂了議和條約,但督政府卻在醞釀對付他的辦法。因為隨著拿破侖的聲望日漸升高,督政府已經開始感受到一絲威脅。1798年,按照來自督政府的命令,拿破侖任東方遠征軍總司令,奉命離開土倫,遠征地中海的埃及。

從執(zhí)政官到皇帝

在埃及青尼羅河上,拿破侖遇到了首位令他在戰(zhàn)場遭受挫折的敵手——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將軍。他不僅在尼羅河上摧毀了拿破侖的艦隊,還將在未來更廣闊的海面上給拿破侖更沉重的打擊。面對海軍主帥戰(zhàn)死沙場,陸軍受困。心情大為沮喪的拿破侖,把氣全都出在了法老金字塔前巨大的獅身人面像身上——斯芬克斯的鼻子就是在此時被扭下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拿破侖從一張過期的報紙上獲悉法國本土內外交困,外部第二次反法同盟正在形成,內部保王黨人再次集結。1799年11月,察覺到良機在即的拿破侖秘密返回法國,發(fā)動了“霧月政變”,將權力從督政府手中奪取過來,隨即組織法蘭西共和國執(zhí)政府,并自任第一執(zhí)政,成為實際的獨裁者。

這位受到啟蒙思想洗禮的執(zhí)政官,終于有了機會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王國。除了繼續(xù)以軍事行動鞏固政權之外,拿破侖在國內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其中最有意義、他最為自豪的是他組織編纂了《拿破侖法典》,以立法的形式最終保全了大革命初期的革命果實。他曾自述道:“我的偉大不在于我曾經的勝利,滑鐵盧一戰(zhàn)已使它隨風而去,我的偉大在于我的法典,它將永遠庇護法蘭西的人民享受自由!

權力的疊加容易滋長個人的野心,獨裁者拿破侖漸漸不再滿足于第一執(zhí)政十年任期的限制。1802年,參議院在他的要求下進行了民意調查,最后修改了共和八年憲法,將執(zhí)政官任期改為終身制,拿破侖距離王冠上的那顆鉆石僅僅一步之遙了。

不論是出于真誠的追隨,還是純粹作為官僚阿諛奉承的本性,圍繞在拿破侖周圍的官員們很快察言觀色,明白了拿破侖這位無冕之王的意圖。1804年4月30日,議員巨雷向保民院上了一份奏章,建議將共和國改為帝國。5月3日,參議院議長康巴塞雷斯率領全體議員宣讀請愿書,懇求拿破侖接受人民的請求,為保護法國人民永遠的自由而成為他們的國王。這正中拿破侖下懷,他稍微推辭之后便欣然應允。15天之后,參議院便正式批準了新的憲法,拿破侖從法律上成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

作為歐洲的傳統,而且為了給皇冠加上更加神圣的光環(huán),拿破侖極為禮貌地邀請教廷教皇庇護七世前往巴黎為他加冕。教皇感到極大的震動和憤怒——那個小個子的法蘭西新皇帝竟然破壞規(guī)矩要教皇屈尊就駕。但是在槍炮的威懾下,庇護七世只能忍氣吞聲,滿足拿破侖所有的要求。1804年12月2日,教皇登上巴黎圣母院的祭臺,冗長復雜的儀式過后,準備將皇冠戴到拿破侖的頭上。沒想到,早已經等得不耐煩的皇帝伸手接過了皇冠,親自戴到自己頭上,然后又把一頂小皇冠戴到皇后約瑟芬的頭上。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為自己進行了神圣的加冕。

重回帝制下的法國,將在這位35歲皇帝的率領下橫掃歐洲大陸,整個歐洲舊世界的秩序將被這個新帝國攪得地覆天翻。歐洲歷史又掀開了新的一頁。

第七章:兩戰(zhàn)風云

戰(zhàn)爭從來是與文明相生相伴的。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掀開了一戰(zhàn)的序幕——馬恩河奇跡、索姆河決戰(zhàn)、日德蘭海戰(zhàn)……鮮血染紅了河水,浸透了大地。

一戰(zhàn)結束后的二十幾個年頭,二戰(zhàn)又走進了現實——不列顛之戰(zhàn)、偷襲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戰(zhàn)役、中途島海戰(zhàn)、諾曼底登陸……哀鴻遍野,滿目瘡痍。但法西斯軍國主義,最終在正義面前繳械投降。兩戰(zhàn)風云,已成為人們不愿提起的痛苦回憶。

日本上空升起蘑菇云

1945年7月27日,即在《波茨坦公告》發(fā)布后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做出“不予理會聲明”,決意與盟軍對抗到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對日實施原子彈打擊,因為“唯一能說服天皇及其軍事顧問們的辦法,就是證明我們有能力摧毀他們的帝國”。

原子核惡魔

納粹德國投降以后,日本成為美英兩國最后一個軸心對手。針對這一問題,1945年7月26日,美、英、蘇三國最終在打敗日本問題上達成一致,簽署了《波茨坦公告》。而在此之前,美國成功試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其產生的破壞力讓世界為之震驚。原子彈的成功誕生,讓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有了十足的底氣——即使蘇聯不向日本出兵,美國也可以用原子彈促使日本投降。正如杜魯門所說,原子彈是當時可以快速摧毀日本的唯一武器。

原子彈的研制最早起源于原子核物理學的研究,其奠基人是英國科學家盧瑟福。他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發(fā)表多篇有關原子核物理學的論文,但當時的盧瑟福不可能預料到他的這些研究成果會在日后成為殺傷力巨大的原子彈研制的奠基理論。進入20世紀二三十年代,意大利的費米、奧地利的梅特勒、法國的居里夫婦、英國的查德威克等人相繼獲得重大突破,使原子核物理研究進入應用實驗階段。1939年初,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fā)表有關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在隨后的幾個星期里,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驗證了這一巨大發(fā)現,并進一步提出有可能創(chuàng)造這種裂變反應持續(xù)進行的條件。這一重大科學發(fā)現本應為人類開發(fā)出一種高效的新能源,但卻首先被用于軍事目的。同年,納粹德國率先建立歸屬于德國陸軍的研制原子彈的機構,其代號為“U工程”。

曼哈頓工程

1939年9月1日,德軍對波蘭發(fā)動閃電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由此拉開帷幕。隨著納粹德國不斷擴張,歐洲大陸的一些第一流的核物理學家因不滿希特勒的獨裁統治而紛紛移居美國。此時德國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已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些客居美國的歐洲核物理學家對此深感憂慮,擔心德國會首先研制出原子彈,并投入到戰(zhàn)爭之中,到那時人類將會遭受滅頂之災。10月,西拉德等多位核物理學家聯名寫信給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希望能由他出面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向其闡明研制原子彈的重大意義以及美國應搶在德國之前研制成功原子彈的緊迫性。愛因斯坦隨即向羅斯福寫信,提請他注意德國在核物理研究方面的動向,希望美國能首先研制出原子彈,以避免戰(zhàn)爭的擴大化等。很快,羅斯福就復信同意愛因斯坦的建議,同時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專門委員會。

1941年12月6日,羅斯福批準一項研制原子彈的計劃,即“曼哈頓工程”,但當時下撥的科研經費只有6000萬美元。十分巧合的是,就在“曼哈頓工程”開始實施的第一天,日本聯合艦隊就發(fā)動對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的突然襲擊,導致美軍損失巨大。數年之后,“曼哈頓工程”研制出來的原子彈被投向日本本土,從而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當然這是后話。1942年6月,已經參戰(zhàn)的美國決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原子彈的研制工作中去。美國陸軍開始在田納西州的橡樹嶺(負責電力和熱力生產)、華盛頓州的漢福德(負責钚的生產)、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等地,秘密籌建龐大的原子彈研究和實驗基地,這些秘密機構被稱作“曼哈頓工程管理區(qū)”!奥D工程”由陸軍部的格羅夫斯少將領導,原子彈的設計與制造工作則由奧本海默(后來被稱作“原子彈之父”)全權負責。曼哈頓工程總部直屬總統,對國會議員甚至對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都嚴格保密。從1943年到1945年7月,美國總共為原子彈的研制投入10萬名科技人員和工人,耗資更是高達25億美元。

就在美國緊鑼密鼓研制原子彈的同時,納粹德國這邊的研制速度卻出人意料地降了下來。原因是希特勒在很短時間內占領整個西歐大陸之后,做出了很快就能結束戰(zhàn)爭的判斷,因而就沒有花大力氣去研制尚無十足把握的原子彈。1943年2月27日深夜,挪威抵抗組織成員秘密潛入挪威維莫爾克重水工廠(納粹德國唯一一家生產重水的工廠),使用爆炸裝置成功將該工廠中的1.5噸重水及部分設備炸毀,導致德國原子彈研制工作一度陷入停頓。1944年2月,盟軍轟炸機在汀斯約湖上炸沉一艘從維莫爾克重水工廠駛往德國本土的運輸船,上面載有德國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唯一一批重水。至此,德國制造原子彈的計劃徹底破產。

升騰的蘑菇云

1945年7月16日清晨5時30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爆炸成功。此時,美國手中還有兩顆原子彈,將它們投向哪座日本城市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美國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按照日本軍需生產中心的標準,根據重要程度篩選出4座目標城市,它們分別是廣島、小倉、長崎和新。隨后,杜魯門召集馬歇爾、史汀生等軍隊高級將領進行研究,最終確定將廣島列為第一顆原子彈的攻擊目標。7月27日至8月1日,美國飛機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散發(fā)了150萬張傳單和300萬張《波茨坦公告》,傳單警告日本市民他們所在的城市即將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

1945年8月6日凌晨,美國空軍第20航空隊第509混合大隊的蒂貝茨上校駕駛一架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攜帶一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自太平洋上的提尼安島起飛,前往廣島執(zhí)行原子彈投放任務。8時許,蒂貝茨飛臨廣島上空,簡單觀測了一下天氣狀況之后投下“小男孩”。這顆原子彈在降落傘的牽引下緩緩下降,在距離地面600米的地方被引爆。剎那間,爆炸點形成一個直徑100多米的巨大火球,并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隨后,這個巨大的火球升騰為一團巨大的蘑菇云,整個廣島被淹沒在恐怖的黑色煙塵之中。爆炸當天,這顆爆炸當量為2萬噸TNT炸藥的超級炸彈炸在片刻間殺死了約8萬人。8月9日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長崎投下名為“胖子”的原子彈,由于長崎多山,損失相對減少,但也有7萬人當即死亡,1.4萬人受輻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全國頒布停戰(zhàn)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時,在日本東京灣的美軍“密蘇里”號戰(zhàn)列艦上,盟國和日本代表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正式宣告結束。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