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講座是北大的一道風景線
-
近些年,社會上各種版本的“北大講座”系列圖書非常暢銷。
這一方面彰顯了北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彰顯了北大學術的魅力。向往北大的人,無不向往北大的講座,平日里,散布在各個教室的周末講座更是北大最別致的一道校園風景。
不敢想象,如果北大沒有講座,那么它將變成思想貧瘠、荒蕪人煙的戈壁灘;如果北大沒有講座,那么北大精神的百分之八十都將孱弱無力。
到底什么是“講座”呢?通常來說,就是學者臺上講,學子座下聽。
有人總結說,北大有“三多”:一是社團組織多,二是學術活動多,三是思想流派多。而“三多”的集中體現(xiàn),就是各種琳瑯滿目,豐富多彩的講座。接著有人會說:不聽講座,不算到北大;還有人說:在北大課可以不上,但講座決不能不聽。
一般來說,憑借它的聲望,被邀請者不管名氣多大,職位多高,都不會拒絕。于是,北大的學生有福了,可以見識到各個領域最優(yōu)秀的思想者。
尤其讓外人羨慕的是,北大學生一直有聽取世界頂級講座的運氣和機會,這也是北大學子開闊眼界的重要途徑。
現(xiàn)在,北大校園內每天還會在條幅上、BBS上、講座網(wǎng)上公布各種各樣的講座信息和一些熱門人物的熱門講座。
每次開講前,門前都會擠滿聽講的學生,座位更是被提前數(shù)小時“預訂”,桌面上滿是用于占座的物品。主講人帶來的是思想的盛宴,聽眾帶來的是問題、思索、感悟和辯論,好不愜意。
北大校園里至今還流傳著一個真實而經(jīng)典的段子。
20世紀90年代初,北大邀請一批著名專家學者組成講師團,在學校定期演講,一位畢業(yè)校友強烈要求加入。校方問:人家都是著名專家學者,你的身份是什么?他想了想說,我是著名本科生。
在北大聽講座,也是我汲取學術養(yǎng)料,豐富精神內涵的一個重要途徑。自從我進入北大當保安開始,工作之余我只做三件事:閱讀、蹭課、聽講座。
我通過在北大的學習,可以體味北大前校長許智宏稱講座為“知識快餐”的意思。
他說,講座可以讓學子們了解數(shù)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經(jīng)法諸學科的最為基本的東西,也可以讓他們深入研究與探討某一方面的學術前沿問題。
我正是通過閱讀和聽講座獲得了很多專業(yè)以外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啟發(fā)了思維。
在北大,大大小小的講座我聽了上百場。比如,我在光華管理學院聽過王石講他早年的創(chuàng)業(yè)史、馮侖講他的企業(yè)經(jīng)營戰(zhàn)略,還聽過俞敏洪、楊瀾、李開復、林毅夫、黃怒波、張亞勤等人講述他們的奮斗史。
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地產(chǎn)界思想家馮侖的講座。
記得有一次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聽他講“從野蠻生長到理想豐滿”,我覺得很有味道。
他說他曾經(jīng)和大陸一批企業(yè)家去拜訪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李先生專門到電梯口去迎接他們,和他們一一握手,同時李先生還看到旁邊有一位服務員站在那里,李先生又過去跟這位站崗的服務員握手。
李先生的做人品格給大陸企業(yè)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都想知道李嘉誠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李先生告訴他們八個字“擁有自我,建立無我”。
說簡單點,就是你既要把自己當回事,又別太把自己當回事。這給大陸企業(yè)家上了有益的一課。
馮侖還談到,李嘉誠先生雖是香港首富,可是在李先生之前一定有人比他更有錢,那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可是在他之前一定有人比他更有錢,那這些人又現(xiàn)在何處?
馮侖最后總結說這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偉大的理想,一開始就走正道,并用一生去經(jīng)營,所謂偉大都是熬出來的,守正才能出奇。
這給我們青年學子以很大在他的“理想豐滿”講座會場的人生啟迪,只要你堅持理想并為之奮斗,發(fā)財致富只是順便的事,它只是你事業(yè)的附屬品。
他也告誡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干任何事情都不能投機取巧,要腳踏實地,錢心跟著人心走。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一夜暴富、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彌漫在青年人中間,這也是很多人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錯了,后面也就全部錯了。所以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每天為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哪怕是每天進步1%,只要你堅持走下去,就算暫時沒有達成目標,其結果也是好的。
此外,中文系的名師如陳平原、溫儒敏、陳曉明、曹文軒等教授的學術講座和課程,我也認真聆聽和切身體驗過。
遺憾的是,錢理群教授和陸儉明教授已經(jīng)退休了,但有一次,我還是有幸聽到錢教授回校給同學們講學者的責任意識以及我們作為“后死者”的社會擔當。
此外,陸儉明教授也被邀請回校給研究生做學術報告,我有幸當場感受他的語言魅力。
一次,講座結束后,陸教授夫妻倆去給自己當年恩師的遺孀拜年,回來時,我們再次在校園內相遇,我主動問候陸老夫婦。他很好奇,問我怎么認識他的,我說我剛聽過您的講座,他顯得很高興。因這講座得來的緣分,我們互祝新年,小敘了會兒,他還主動詢問我在北大的生活學習情況,讓我好好利用北大豐富的教育資源,多充實提高自己。
從中文系畢業(yè)的著名作家劉震云,其作品《一句頂一萬句》獲得了2011年矛盾文學獎。那次在“中國作家北大行”的系列活動現(xiàn)場,我有幸聆聽了他談創(chuàng)作的感悟。
有意思的是,在中文系百年系慶論壇上,劉震云飽含深情地回憶了關于中文系一些老教授的故事,還說到當年自己的班主任程郁綴老師曾組織同班同學聚會,但聽說班上最漂亮的那個女生從美國回來了,因為自己當時還在河南的村里,所以沒來參加,其中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想把對這位女生的回憶永遠保持在20年前,當時全場轟動。
北大著名教授,美學家葉朗先生的課和講座我也有幸多次聆聽,他講課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引人入勝,他給人的感覺也是親切和善,所以頗受學生好評。我在校園里經(jīng)常能碰到他,但我并沒有和他說過話,我發(fā)現(xiàn)他總是低著頭走路,像在思考什么問題。
在北大的日子里,在一個又一個的講座現(xiàn)場,我常常為學者們的學術造詣所陶醉,也為他們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更為很多教授的無私分享所深深地感動。
我想北大正因為有了這些寶貴的講座,才讓學術薪火代代相傳,才日益凸顯出北大的核心競爭力。身處這樣的校園,我甘愿在學術的世界里一直聆聽下去。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