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龍師
-
一天,中原上空彩云飄飄。
那彩云化作一條長長巨龍盤旋飛舞。好多畜牧、務(wù)農(nóng)和行走的人看到巨龍以后,紛紛跪地,叩首不止。忽見巨龍化作一團祥云清氣掠空而下,驚奇的人們看到一位身穿青灰色長衫的老人現(xiàn)身中原。他的出現(xiàn)讓身披獸皮的男女老少們倍兒覺好奇。
老人天庭飽滿,長須垂胸,道風仙骨,氣度不凡。望著眾人獵奇的目光,徑直走向一座茅草棚前。
棚前立一童子,見老人來到身邊,禮貌地問道:“爺爺可是找人?”
老人微笑道:“路途口渴,小兄弟能否舀點水喝?”
童子望著老人,“好,你等著。”轉(zhuǎn)身跑進棚里,端出半瓢涼水遞給老人。老人咕咕咚咚一口氣喝完,還了水瓢,并無動身離開之意。
童子又問:“爺爺是否餓了?我去給您拿些烙餅吃。”
老人食餅后“呵呵”笑道:“孺子可教也。”遂問童子:“你叫什么?”
童子回答說:“我叫玄武。”
“你上學了沒有?”老人又問。
“上學?什么是上學?”
“上學就是到學堂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許多學問,如識字啦,算數(shù)啦等等。”
玄武羨慕地張大了瞳孔:“還有這樣的事情?可惜我們沒有學堂。”他臉上由憧憬變得有些落寞,忽又興奮道:“不過我也識字。”
“是嗎?你都認識些什么字?”老人驚訝地問。
“爺爺,你進里面來,我拿給你看、念給您聽好嗎?”
玄武把老人領(lǐng)進茅棚內(nèi)。
茅棚很大,共分九間,每間門口都有草簾遮擋,上面還懸掛有不少風干制品及石刀木箭棍棒之類防身與狩獵用的工具。
玄武放回水瓢,抱出一捆竹片,打開之后,讓老人看竹片上密密麻麻的鐫刻,對老人講:“爺爺,這是倉頡大哥創(chuàng)造的字,很多很多。有不少的字我都還沒有理解呢,也不知怎樣念,我就把我會的字念來給爺爺聽吧。”
老人微微一笑:“很好很好,讀來聽聽。”做出支耳恭聽狀。
玄武童聲稚氣的朗讀起來。
忽聽茅棚外傳來有人說話的聲音:
“倉頡,如果實在沒辦法,你就把造字的事兒往后放一放,先教一批人出來,之后就由他們再去教別人,騰出空來你再造字如何?反正我們平常也用不了這么多的字。”
“好,我聽大汗的。”
玄武對老人說:“我大回來啦。”
話語剛落,進來兩位身上裹著獸皮的壯漢。
兩壯漢見茅草棚里來了一位陌生的老人,穿著打扮與眾不同,不敢怠慢,急忙向老人躬身致敬:“老丈你好!”
老人也十分客氣:“大汗好。老夫路過此地,適得貴公子好客,得以進屋飲水食餅,未經(jīng)大汗允諾,還請鑒諒。”話鋒一轉(zhuǎn):“這位青年想必是創(chuàng)造漢字的功臣倉頡吧,真是后生可畏!大汗有如此賢德和遠見,實乃萬民之后福呀!”
大汗和倉頡同時謙恭道:“不敢,不敢,請問老丈尊姓大名、家住何方?”
老人道:“老朽姓風名太昊。四海云游,五洲為家。剛聽公子朗讀,又聞貴人講話,可以猜出大汗一定為了漢字傳世而發(fā)愁。若不蒙嫌棄,斗膽懇請大汗容我借住此地,代教孺子求學認字如何?”
大汗喜不自勝,但不知這位老丈到底認得幾個字,猶豫道:“漢字生癖古怪,一字多義,老丈能識得全嗎?”
太昊會心一笑:“不妨試試。”
玄武在旁心中一樂,已知二人心思,迅速抱來幾捆竹片,放在地上。太昊老人手勢微動,竹片兒著魔似的一字排開,他看上一眼,便讀了起來,讀后又讓玄武和倉頡看著竹片上的字,自己背過身去,再默讀一遍。完畢,老人轉(zhuǎn)身,大汗、倉頡和玄武早已匍伏在地。
大汗激動地說:“請?zhí)簧先耸芪业纫话,今后教子傳承大事,全都仰仗您老人家啦?rdquo;
自此,太昊老人留在了中原部落傳授學業(yè)。
他編撰了一部以龍為主題解釋宇宙萬物變化規(guī)律的教科書《易經(jīng)》,在學堂上給孩子們授課時常常以龍作譬喻,激勵孩子們奮發(fā)向上,部落的人們都尊稱他為“龍師”。
此外,他還教人們筑建房屋,修造學堂,結(jié)網(wǎng)捕魚、鑄銅煉鐵,指導部落族人平街鋪路,沿途經(jīng)商。編出農(nóng)歷年表和四時節(jié)氣用來指導人們農(nóng)耕細作,又倡導和制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婚喪嫁娶禮俗。同時,太昊老人以龍為名、以東西南北中和四方相鄰域位設(shè)置了城建管理官職。
如主管教育的為飛龍,主管歷法的為潛龍,主管建筑的為居龍、主管民事的為降龍、主管水利的為應(yīng)龍等九龍職。居中的官職最高,以體現(xiàn)九五之尊。
萬分欽仰的中原人驚疑其乃真龍?zhí)熳酉路玻宸奈弩w投地,恭奉為先圣上皇。
遑論太昊是否真龍現(xiàn)世,至少是他把文字和其它文化傳給了后代,傳給了中原部落。
大汗德賢,雖贊賞倉頡造字開化子民,但也深知太昊上皇才是使自己的民族能夠真正發(fā)揚光大、世代傳承的文化始祖,因此部落中想望子成龍的人們便把有幸得到太昊上皇教誨的子民甚至中華民族都稱為龍的傳人。后來人有還把風太昊稱為伏羲上人,說是因為他曾制服了擾亂中原的罪魁禍首!
開學了。
大汗和長老們把自己和部落其他一部分人的孩子們歡歡喜喜地送進了學堂。
學堂是由人們燒制的土坯壘成的高大房屋。房間里并列著一排排整整齊齊的矮方桌,桌后下邊是一個個厚墩墩的草編蒲團。正堂墻壁上嵌著一方大大的被人工磨平的巖石板,板前下的地面上鋪了一拃高的平臺子,臺子上擺著一座半封閉的木桌。
太昊老人對孩子們微笑著說:“同學們,大家好。我叫風太昊。從今日開始擔任你們的授課老師,同學們今后也可以稱我為先生。”
說完,便拿起一塊削尖的化石轉(zhuǎn)身在后面墻壁的石板上寫出了先生、老師、后生、學生幾個白色的大字。隨后掂起桌上放的一支木桿,指著石板上的字,側(cè)身扭臉對孩子們解釋道:“什么是先生、老師、后生、學生呢?先生,就是先出生的人。后生呢?你們一齊回答好嗎?”
孩子們馬上明白過來,一齊嘹亮地回答:“后生就是后出生的人。”
“對,答得非常正確。后生就是比先生晚出生的人。我出生得比你們早,所以應(yīng)該叫先生。你們比我出生的晚,所以我把你們叫后生。今后走向了外面,見到年齡大的人或者年齡相仿的人,出于禮貌,我們都應(yīng)該把他們尊為先生。在學堂里,為什么先生要把你們稱為學生、同時讓你們給先生叫老師呢?”
太昊停頓了一下,繼續(xù)講解道:“道理也很簡單。后出生的人向先出生的人學習生活的常識和經(jīng)驗、知識與技藝,所以叫學生。老師呢?‘師’者,也就是先生言傳身教、給同學們起一個榜樣和表率的作用,把你們尚未知而想知的更多的東西親自師范并傳授開來,使得學生們能夠把這些知識和技能以及做人的道理接受過來并繼續(xù)傳承下去。當然,我的年歲比同學們大了不少,所以你們就可以把我叫老師,你們大家聚到一堂共同學習,自然就是同學了,對不對?”
“對!”滿堂有幸成為‘學生’的孩子們齊聲回答。
太昊笑道:“不過話又說回來,也不僅僅是年齡大的原因,凡是能夠在課堂上把過去的經(jīng)驗和總結(jié)等知識做傳承的人,我們都應(yīng)該尊敬地稱他為‘老師’。哪怕傳授者的年歲比我們還小。”
孩子們覺得太昊老人的開場白自然有趣,通俗易懂,又很新鮮,本來一顆忐忑、緊張、害怕、困惑的心情一下子全沒了,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應(yīng)有的自然、天真、活潑和好奇的神情。
看著孩子們不再拘束,太昊老人再次轉(zhuǎn)身在石板上寫下了一個‘課’字和兩行字句。站到講臺前對孩子們說:“好,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正式上課。”
他操起木條指了指‘課’字,說:“課,是什么意思呢?課,就是先生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給學生們解釋所傳授的知識類目和掌握它的要領(lǐng)的求解方法。換句話說,就是你們在此聽老師講解或以后跟老師實習操作過程中由‘不知道’變成‘知道’的學習方式,就叫‘課’。今天第一節(jié)課,我講兩個內(nèi)容,也是兩道思考題。”
他指著石板上兩行字:“第一題,人是怎樣產(chǎn)生的?第二題,人活著為了什么?”
太昊老人回過頭來,把木條放在桌子上,問孩子們:“下面,我想就第一個問題問大家,人是怎樣產(chǎn)生的?請同學們想一想后大膽舉手回答。”
孩子們樂了,輕松的氣氛中,有低頭或仰首沉思的,有互相交頭接耳的,稍后有位男生舉了手,被先生叫起。
男生道:“我是媽媽用泥團捏出來的。”當場引得哄堂大笑。
接著其它又被叫起的孩子紛紛道:
“我是爸爸撿來的。”
“人是從地里蹦出來的。”
“天上掉下了許多人。”
“我見過,我知道,人是媽媽生出來的!”
太昊老人笑著讓孩子們一一坐下,隨后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停止發(fā)言,微笑道:“有同學說人是母親生下來的,這話是事實。有同學說人是從土里蹦出來的等等,看似不對,但也含有一定的道理。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因為現(xiàn)在的人的確是當媽媽的人生出來的。但人之初,是什么樣子呢?它不可能一下子就蹦出來個媽媽吧?媽媽又是怎樣來的呢?就好比孩子們也不可能被生下來就是個大人的道理一樣。”
太昊老人轉(zhuǎn)身在石板上寫出一個大大的‘人’字,在字的旁邊畫了一個更大的圓,在圓的里面畫出一條S形曲線,這條曲線把那個圓平分成兩個規(guī)則的像是兩條同樣的魚的圖型,又在這兩個平分的魚形圖內(nèi)分別畫出一個小圓圈;氐阶腊盖袄^續(xù)講解:
“其實,大家都清楚,我們吃得、用得等一切東西都來自土里,而且一切生命幾乎都離不開土地。是土地賦予了一切生命的基礎(chǔ)。但是,僅有土地也是不可能蹦出人類的。我現(xiàn)在畫得這個圖,不是字,它是什么呢?它是小到事物生命、大到宇宙萬物的一切生命的雛形,是一個生命體誕生之前的基本形態(tài)。”
太昊老人邊說邊拿著化石走到黑板前把魚形圖上的一個小圓圈內(nèi)涂滿白色,把另一半規(guī)則的魚形圖的空間也給涂滿白色,由此整個圖形宛然像是一對虛和實的雙魚或大蝌蚪盤在一起。
“這是太極圖。”
填完了圖色,太昊講道:“太極圖就是用兩個陰陽相對又相等的事物符號組成的一個圖像。它表示了什么意思呢?它代表了生命之初的形態(tài),寓示著演變的道理。陰和陽能夠相互作用與轉(zhuǎn)換,這些相互轉(zhuǎn)換的事物之所以能夠形成生命,是因為它包涵了生命所需要的基本物質(zhì)和精神。生命的基本物質(zhì)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金木水火土。”
太昊把化石筆放在桌上:“物質(zhì)性的金木水火土遇到了合適的條件,會和非物質(zhì)的精神結(jié)合,產(chǎn)生出生命的意識,于是也相繼產(chǎn)生出生命的運動。有了運動的生命則具備了復制生命的能力,從而把陰陽結(jié)合轉(zhuǎn)換為培育下一代的生命基礎(chǔ),并形成了自然規(guī)律。因此,人也就產(chǎn)生了能夠自我生育的能力,生命得以延續(xù),人類得以壯大。所以說,人的產(chǎn)生就是從物質(zhì)與精神的運動組合中而來的,所有生命如動物、植物、昆蟲、魚類等等都是這樣產(chǎn)生的。”
“人的產(chǎn)生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又復雜的過程。它經(jīng)歷了長期的演化才漸漸從生物類中脫穎而出,想真正認識和了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它需要我們大家在學習與積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生命認識觀。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珍惜生命的來之不易。
于是我就想到了第二個問題,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呢?”
太昊停頓下來,慈愛地望著面前一個個睜大著眼睛、略帶迷惘而又聚精會神聽講課的孩子們,接著說:
“人活著,不能僅僅是為了去消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食物和財富吧?我們是否應(yīng)該去做一些對得起生命、對得起自然、對得起他人它物、對得起自己的有益事情呢?
一草一木一粒種子長大了還會為其它生命、為大自然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給人類等生命帶來食物和空氣,為什么我們?nèi)祟惒荒苋プ鲞@些能夠惠及他人它物和自然有益的事情呢?
人比許多動物聰明能干,比草木更具有主觀能動性,當然就應(yīng)該做出更多更好的貢獻來,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去改變不好的事物才對。如果人們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報、只會破壞而不會創(chuàng)造,人們不但連草木畜生不如,必將也會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把自己給葬送掉。”
太昊動情地說著:“同學們,既然你們已經(jīng)走進了學堂,就應(yīng)該懂得這將是告別無知過去的第一步,逐漸要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我希望,我也相信同學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悟出生命的真諦,為中原部落,為千萬百姓,為大千世界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就像這學堂里的棟梁一樣,承擔起庇佑天下百姓的重任。”說著太昊老人抬手指向?qū)W堂上方。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