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搭救金翠蓮之大英雄能本色,真名士自風流
-
魯達是有法眼的,能一眼識出英雄。而且他骨子里有大慈悲,能體察英雄的緩急。
魯達,我們大多數(shù)人叫他魯智深。魯達是他的姓和名,他原來是在渭州小種經(jīng)略相公手下做提轄官,所以,又稱魯提轄。“魯智深”是他后來到了五臺山當和尚,五臺山主持智真長老賜他法名叫“智深”,從此,就叫魯智深。
魯達的第一回出場在貫華堂本第二回。那一天,他先是碰上了兩個人,然后就遇到了一件事。
人是何人,事是何事呢?
史進在大鬧史家村后,辭別少華山(在陜西華陰縣西面)朱武等,去關西經(jīng)略府尋找他的師父王進,他對少華山的三位頭領說,“也要那里討個出身,求半世快樂。”于是他饑餐渴飲,夜住曉行,獨自一個行了半月之上,來到渭州(今甘肅平?jīng);蛘f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隆德縣東南)。
說到此處,順便說一個問題。少華山在陜西華陰縣西面,史進要去的地方延安府(今延安)幾乎在少華山的正北,而渭州,無論是平?jīng)鲞是隆德,都在少華山的西面,而且相距千里之遙。史進要去延安府,卻在半月之后來到渭州,他幾乎錯走了一千多里地。這當然不是史進錯了,而是《水滸傳》的作者錯了。但問題是,《水滸傳》的作者實際上并不在意這樣的錯誤,此類錯誤后面還有很多。有人說,這是《水滸傳》作者不懂地理,但是,問題是,如果《水滸傳》作者在地理上認真,很多事情就無法發(fā)生了。所以,我們的態(tài)度是,既然《水滸傳》的作者不認真,我們又何苦那么認真,它就是一部小說,只要其中的人物、事件符合藝術真實,不影響我們欣賞,就可以了。事實上,《水滸傳》流傳至今,深得普通百姓喜愛,老百姓從來不在這些問題上較真。
當史進在渭州的茶坊里打聽師父王進時,一個大漢大踏步走進店里來。這人就是魯達。
為了向魯達打聽王進的下落,史進趕緊起來向他施禮,而魯達見史進長大魁偉,像條好漢,也就走過來與他施禮,兩個坐下。
在魯達眼里,史進是“長大魁偉”,在史進眼里,魯達是什么樣的長相呢?
面闊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金圣嘆說魯達是上上人物,《水滸傳》把他寫得“心地厚實,體格寬大”。
于是二位英雄相惜,互通姓名。史進初出道,此前一直在家,江湖上的事情知道得少,對魯達,他并未聽聞過。但兩人一通姓名,魯達卻竟然知道“史家村甚么九紋龍史大郎”,令這個彷徨無措、初闖天下的小青年心中陡增一絲溫暖。這個所謂的史大郎年齡、資歷以及江湖上的功業(yè)與名望,不過一個“史小郎”吧了,而三十五六歲、頗有人生閱歷與傲人資本的魯達,竟有些夸張地說史進這個小兄弟“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讓年少的英雄陡增自信。這是他初涉江湖感受到的第一縷賞識的陽光。
魯達是有法眼的,能一眼識出英雄。
而且他骨子里有大慈悲,能體察英雄的緩急。他知道,此時的史進,找?guī)煾覆灰姡睦镆欢ㄊ腔炭值,是慌張的,是沒有著落的,所以,雖然是偶遇,且是初次見面,魯達表現(xiàn)出了十足的親熱:他挽了史進的手,“多聞你的好名字,你且和我上街去吃杯酒”。
他為什么對這個無論在年齡、資歷、地位上都比他有較大差距的史進表現(xiàn)出如此的敬意與關懷?因為,在魯達心中,上述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覺得史進“像條好漢”。魯達有很多優(yōu)秀品質,對人作判斷和評價時,不看外在的東西,不勢利,不看體制中的地位,注重內在的品質和才華,這是魯達眾多優(yōu)秀品質中的一種。要知道,大多數(shù)人做不到這一點啊。
當然,魯達欣賞史進,還因為,性格上,魯達、史進是屬于一個大類:遇事敢做,做后敢當;遇好人敢救,遇壞蛋敢殺;粗糙爽利,勇直英雄。
試想一想,一個十七八歲的懵懂青年,為了救人,一把火燒掉自家的莊園,燒掉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土地田宅全都不要了,燒掉自己本來的富足而安逸的生活,然后,背上行囊,獨闖天下,不是英雄,安能如此舍得?
古人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我也模仿一句:小人計較庸人貪,是大英雄真舍得。
因此,魯達對史進,有“后生可畏”之感。這樣浩浩落落的后生,當然值得敬畏。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