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節(jié) 治理關中
-
1251年,由于邢州盜匪猖獗,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同為邢州人的劉秉忠與張文謙一起向忽必烈建議道:“今民生困敝,莫邢為甚。救焚拯溺,宜不可緩。盍擇人往治,要其成效,俾四方諸侯,取法于我,則天下均受賜矣!”忽必烈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先后派遣趙瑨、李惟簡(或名李簡)、劉肅、張耕、趙良弼等人前往整治,這些人多為忽必烈在金蓮川時所網(wǎng)羅而來的“宿儒俊造”。他們在忽必烈的全力支持下,積極推行新政,改變以往蒙古統(tǒng)治者竭澤而漁的掠奪政策,他們在邢州行楮幣以通民貨,興鐵冶以足公用,勸課農(nóng)桑,設置驛館,整頓糧倉。不到幾個月,邢州大治,戶口增加幾十倍,百姓樂業(yè),被稱為樂郡。邢州治理的成功,給周圍地區(qū)提供了樣板,于是其他郡縣爭相效仿。忽必烈大喜過望,開始在較大范圍內(nèi)推行漢法。治邢的成功為忽必烈日后統(tǒng)一全國、建立元朝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到了次年(1252年),蒙哥汗大封同姓,命忽必烈于南京關中,自擇一處,作為他的封地。忽必烈與姚樞商議,姚樞獻計道:“開封逼近黃河,水道遷徙無常,土薄水淺,不若關中深居腹地,險要可恃,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陸海。”忽必烈于是很希望選關中。蒙哥汗道:“關中雖好,但人戶寥落,所得財賦,你如何夠用呢?我瞧河南懷孟一帶地方,人煙很是稠密,如今也歸你掌管,方可以調(diào)劑得平。”因此忽必烈盡有南京關中之地。
當時的河南,與宋接壤,仍是交戰(zhàn)地區(qū),情形特別混亂。忽必烈有鑒于此,便請求蒙哥大汗允許他在河南、陜西“試治”,以圖挽救。“壬子……帝言之憲宗,立經(jīng)略司于汴,以忙哥、史天澤、楊惟中、趙璧為使;陳紀、楊果為參議;俾屯田唐、鄧等州,授之兵牛,敵至則御,敵去則耕,乃置屯田萬戶于鄧,守城以備之。”河南經(jīng)略司設置的意義和邢州安撫司不同,前者旨在開斥邊徼,后者意在爬梳蕪穢。所以他們在河南的主要措施,也具有軍事意義,但主要仍不外恢復漢法以代替擾民的習慣法。史天澤等人推行的漢法,其一是“選賢才舉幕府以清其源”,即對地方管理機構(gòu)的改革;其二是“置提領布郡縣以察奸弊”,通過設置監(jiān)察官員,對以權謀私、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整頓;其三是調(diào)整賦稅政策,減輕經(jīng)濟剝削,這是實行德治、仁政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四是推行紙幣制度,積極發(fā)展商業(yè),促進經(jīng)濟文化交流;其五是在西起鄧州、東連陳州、桃源的沿邊地區(qū)屯田守邊,設立糧倉,以保證軍隊糧食供應。“不一二年而河南大治。行于野民安其樂,出于途商免其露處,觀民俗則庶而有教,察軍志則又知夫怯私斗而勇公戰(zhàn)。威行惠布,陽開陰肅,內(nèi)外修治,略無遺策,河遠流潤,衛(wèi)亦復承平之舊,宋為墮其北門矣!”
對關中的富庶,其他蒙古貴族也都垂涎已久。因而,在蒙金戰(zhàn)爭時期乃至金朝滅亡以后,他們爭相在關中進行搶掠、屠殺,并且舍不得關中這塊肥肉,都紛紛在這里搶奪土地,建筑豪華府邸,以各種手段搜刮民財民女,把一個關中搞得凋敝不堪,民不聊生。到忽必烈受封時,富饒的關中八州十三縣的戶口竟然還不到一萬,經(jīng)濟的破壞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
既然關中成為了忽必烈的封地,這個求賢若渴的藩王并非像別的親王、將領那樣目光短淺,把關中作為享受榮華富貴的安樂窩,而是從長治久安、建立鞏固的根據(jù)地這一目的出發(fā),對它進行了經(jīng)營、治理。他利用自己的權力,首先將不法的蒙古將領以釜底抽薪的辦法從京兆調(diào)到興元各州戍守,并在京兆設立了從宣府,派自己的得力助手、時任幕府尚書的姚樞出任京兆宣撫司長官,任命楊惟中為宣撫使、商挺為郎中,前往治理關中地區(qū),從此將自己的政治勢力深深地植根關中。但不久姚樞就隨忽必烈前往云南的前線,主持關中政務的實際上是楊惟中與商挺兩人,這兩位以儒道濟世的王府幕僚也沒有辜負忽必烈的期望。
楊惟中剛到關中,便對關中地區(qū)的政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治與改革。在訪察民情的時候,他看到駐守關中的將帥都驕橫貪婪,以各種手段盤剝百姓,其中有一位郭千戶,更是貪暴無比,不僅貪財而且貪色,竟然殺死人家的丈夫奪走了人家的妻子。楊惟中知道此事后,立即查辦,將這位郭千戶處死并示眾,從而震懾了將帥,使關中秩序肅然。商挺也發(fā)揮了自己的才能,他協(xié)助楊惟中選拔了一批賢明的官吏,同時罷黜了一批貪官污吏,再次申明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將長期積壓拖延的刑事案件果斷地處理干凈,印發(fā)幣布來促進商業(yè)貿(mào)易,又在民間鼓勵農(nóng)桑,減輕了百姓的賦稅,使治理取得很大的成效。
河南是蒙軍進攻襄樊一帶的根據(jù)地,關中則為進攻四川的大本營。當時關中混亂的情形一如河朔,“關中經(jīng)過戰(zhàn)亂,城鎮(zhèn)蕭條,不見人跡。沒有被殺的大部分難民都藏匿在山谷間,吃野果充饑,以延續(xù)朝不保夕的性命。強盜四起,伺隙搶掠難民”。1253年(元憲宗三年),蒙哥“以中州封同姓”,忽必烈受封關中。當時京兆八州十三縣戶不滿萬,而蒙古駐軍除殺人越貨、搶劫民女外,又在城內(nèi)大修府邸,經(jīng)營安樂窩。既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又削弱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忽必烈果斷地分派諸將到諸州去戍守,忽必烈向汗廷要求“割河東解州鹽池以供軍食”,即首先保證軍費來源,加強邊防守衛(wèi);“又設置屯田,以其收入供應軍食”。又命王府尚書姚樞設京兆宣撫司,先是任命有經(jīng)驗的孛蘭、楊惟中為宣撫使,后又任命年輕官員廉希憲為宣撫使,商挺為郎中。以姚樞為勸農(nóng)使,督民耕植;許衡為京兆提學,興辦教育。立行部于秦州以任轉(zhuǎn)漕,立交鈔提舉司,印鈔以佐經(jīng)用。同時廢除荼毒平民的羊羔利;貫徹解放儒生奴籍的命令;延訪耄宿,待以師友之禮。之后數(shù)年間,先后任用楊惟中、廉希憲,把城郭蕭條、不見人跡的關中,整頓得煥然一新,改善了政治,繁榮了經(jīng)濟,從此“關隴大治”。忽必烈對邢州、河南、關中地區(qū)的治理,既是他用漢法治漢地的開端,也為他將來治理全國提供了有益的經(jīng)驗;不僅使忽必烈的勢力與聲望與日俱增,而且對此后忽必烈戰(zhàn)勝蒙古保守勢力、統(tǒng)一中國,起到了重大作用。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