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第一章
-
我最初的愛、我主要的人生目標,就是做電影。電影就是我全部的人生,其他所有一切都是次要的。現(xiàn)在我同時需要電影經(jīng)驗和教育,我兩者都要。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1967年
1
雖然他經(jīng)常被描述為“電影學院派一代”,但斯皮爾伯格并未上過電影學院。不像同時代的其他人,比如喬治•盧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和布萊恩•德•帕爾瑪,他們20世紀60年代都在著名的電影學校里學習技術。斯皮爾伯格本質上是個自學成才的人。當時,他在加州大學長灘分校上過一些基本的電影和電視課程,但是他小時候就只做過8毫米電影,所以他還是按照自己異于常人的方式走上職業(yè)導演生涯。
事實上環(huán)球影業(yè)才是斯皮爾伯格上的電影學校。但是在那里的訓練和南加大、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紐約大學的電影學院不同,那里帶給他的教育更加私人化,也比學院派更加傳統(tǒng)。斯皮爾伯格在環(huán)球影業(yè)設計了自己的私人課程表,讓自己沉浸在他認為拍攝電影最重要的課程里,他先是做旁觀者,而后又做了電視導演。在那段時期,環(huán)球影業(yè)同時要拍攝22部電視劇,量大得驚人,足夠給這個年輕人去導演,只要這個年輕人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那樣有前途。
雖然對20世紀60年代的好萊塢來說,斯皮爾伯格的學徒身份是不同尋常的,但這其實很類似20世紀30年代,他也是從電影系統(tǒng)的底層開始學習的。環(huán)球影業(yè)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還保留著好萊塢黃金時代那種制片廠特色的電影公司之一。不論他們的制片方式還是他們的材料選擇,環(huán)球影業(yè)都是個保守的地方,他們堅持認為文化和政治上的劇變會使這個國家陷入危機。斯皮爾伯格在傳統(tǒng)電影公司的堅實基礎,讓他與同時代的同輩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當其他年輕的電影制作人正在試圖改變這個系統(tǒng)時,斯皮爾伯格已經(jīng)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這個系統(tǒng)。斯皮爾伯格早年在環(huán)球影業(yè)的時光,對他之后成為導演后與眾不同的人格特點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不僅是磨練了他的組織能力和技術能力,同樣加強了他本能地拍攝受歡迎電影的親和力。
2
1968年《時代》雜志有一篇文章名為《學生電影制作人》,提到了全國各地的學生“正漸漸把電影當成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這種膠片爆炸的現(xiàn)象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年輕學生中廣泛相信電影是最重要的現(xiàn)代藝術形式。讓•科克托認為,電影永遠也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除非制作電影的材料變得同鉛筆和紙一樣便宜。這個他預言的時代很快就要來臨了”。斯皮爾伯格開始拍攝電影,要早于他同時代的其他著名導演。但他不是當時有名的學校圈子里的人,所以他沒有被那篇預知性的文章提到,那篇文章里著重提到了一些學生作品,比如科波拉、斯科塞斯、盧卡斯和約翰•米利厄斯。
當好萊塢的“電影學院時代”來臨時,一代任人唯親者讓攝影棚成了認親而排外的地方。當時好萊塢工作者的平均年齡是55歲,電影公司用沒有組織性的學習項目來培養(yǎng)他們在這個看似失去生命力的行業(yè)內(nèi)的接班人。當時的攝影棚長期被電視節(jié)目占據(jù)著,下滑的票房、高居不下的成本,一切都在瀕臨崩潰。20世紀60年代后期好萊塢拍攝的電影都顯得傲慢而毫無生命力,越來越與當下的文化政治和年青一代的影迷們脫節(jié)。對于那些下定決心的年輕電影狂熱者來說,未來似乎是很讓人受打擊的,他們生活在60年代,而那個時代被電影歷史學家邁克爾•派伊和琳達•邁爾斯稱為“美國新好萊塢電影”時代。斯皮爾伯格還清晰地記得,他和其他那些“自己開始”的同輩,就像盧卡斯和斯科塞斯,是“如何艱難地開拓他們走向這條職業(yè)生涯的道路,而在當時,這個職業(yè)根本就不給年輕人機會,除了演員或者編劇……我當時試圖進入這個行業(yè)時,根本就沒有樂意的制片人。我遇到的第一個推力就是一大堆惡意”。
喬治•盧卡斯是南加州大學的學生,他說“電影學校每天灌輸給我們的教條就是,在這個行業(yè)里沒人能找到工作。你從電影學校畢業(yè)后,只能去迪士尼當一個賣票的,或者到堪薩斯去從事一些工業(yè)設備的工作。沒有人能真正地去好萊塢拍電影”。
“南加州黑幫”——同時包括了斯皮爾伯格未來的合作伙伴,比如約翰•米利厄斯、羅伯特•澤米基斯、羅伯特•蓋爾、賀爾•巴武德、馬修•羅賓斯、格羅里亞•卡茨和威拉德•赫依克,他們不愿意就這么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用電影塞滿了自己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把前輩投身在寫作或繪畫上的熱情投注在電影上。頂級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在那個時代出了很多杰出的學生,包括科波拉,導演、編劇保羅•施拉德和科林•辛吉斯,還有導演卡羅•巴爾蘭德——鼓勵著學生走自己的電影道路。南加州大學的米利厄斯這么定義兩所學校對于電影制作的差別:“我們總是努力做得職業(yè)和模仿好萊塢。而他們總是有漂亮的裸體女孩從墓地里跑過。他們,嗯,我想你可以這么說,他們更加左翼和激進一點。他們用更強烈的化學品,他們吸更勁爆的東西。”
諷刺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科波拉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進入了好萊塢,超過了所有其他電影學校的學生。按斯皮爾伯格的話來說,他成為了“我們所有人的教父”。就像很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一樣,科波拉的電影受到很深的文學和戲劇的影響。但他非常實用主義,所以他是拍攝色情電影起家的,他還為“B級片之王”羅杰•科曼工作,當時他是好萊塢唯一一個愿意經(jīng)常給年輕電影制作人機會的制片人?撇ɡ诮拥饺A納的一個撰寫劇本的工作后,放棄了學業(yè)。他的好萊塢電影處女作是《如今你已長大》(1967年),這不僅僅是華納七藝制片的,同樣也是他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藝術學碩士學位論文,這樣一箭雙雕的成就激起了很多他的同輩的嫉妒與敬仰。
主要由于科波拉的開創(chuàng)性范例,很多電影學校的畢業(yè)生開始得到機會,電影行業(yè)開始挖掘年輕市場,而那些攝影棚的高層大佬對這個市場知之甚少,只知道這是個未被開發(fā)過的、有利可圖的受歡迎的資源。丹尼斯•霍珀在1969年的反主流文化電影《逍遙騎士》的短暫成功之后,“歷史開了個口子,”盧卡斯這么說,“讓我們蜂擁而至地進來。然后這條縫又被填滿了。”
1967年的一天,斯皮爾伯格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羅伊斯音樂廳參加學生電影節(jié),展出了該校和南加州大學的學生電影作品。這些作品中包括盧卡斯的未來主義短片《THX1138:4EB》(又名《電子迷宮》),這部短片盧卡斯在之后擴展成了一部華納兄弟的電影《THX1138》。
看到這部短片的時候,斯皮爾伯格覺得“很嫉妒那種骨子里表現(xiàn)的精髓。我當時18歲(其實是20歲),已經(jīng)導演了15部短片,而這部小電影比我制作過的所有的電影合起來都要強。我的榜樣不再是約翰•福特、沃爾特•迪士尼、弗蘭克•卡普拉、費德里科•費里尼、大衛(wèi)•里恩、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或是邁克爾•柯蒂斯,而是這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人,一個我可以真正地去了解、去競爭、去激發(fā)我靈感的人……
“那天我遇到了喬治,而當時我意識到那時候的整整一代人都是來自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而我就像是個被拋棄的孤兒,在長灘的一個大學,這所大學里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學院,所以當時我甚至加倍努力想要進入那兩所大學(加州的兩所大學)。而每次我申請轉學,他們總是說:‘不行,你的年級還不夠高。’我還記得南加州大學有個老師這么對我說:‘你大概總歸會去越南的吧。’”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