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赫拉克利特:死亡是醒時所看見的一切
-
一
公元前2000年,在愛琴海岸有一個愛奧尼亞人部落,他們本來散居在這里,后來在小亞細亞定居后開始形成一個共同體。公元前6世紀左右,在希臘殖民的愛奧尼亞地區(qū)有兩個最著名的城邦,一是米利都,一是愛菲索。因為地處海上交通要道,這里商業(yè)繁榮,人才濟濟,除了盛產(chǎn)商人外,還有比商人更讓人珍惜的哲人。米利都向人類貢獻了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史稱“米利都學派”。和米利都比起來,愛菲索顯得遜色不少,沒有形成什么愛菲索學派,但也有一位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足以讓后人銘記。
赫拉克利特一生的經(jīng)歷極富傳奇色彩。他出生在愛奧尼亞地區(qū)的愛菲索城邦的貴族家庭里。他是祭司王巴斯魯斯的兒子,原本可以承襲王位,但他還是讓給了他的兄弟;他也可以應波斯王大流士之邀去波斯宮廷講授他的哲學,但他毅然拒絕了,他說他對顯赫有著本能的恐懼,只喜歡所有渺小的東西;他經(jīng)常跑到阿特米斯神廟附近,同孩子們玩擲骰子的游戲,認為這也比同一些人一起參加所謂的政治活動更有趣。他一生沒有結(jié)婚,一生只有一個好朋友——赫爾謨多羅,他的朋友被無故迫害時,他憤怒地高呼:“愛菲索的成年人都應當被絞死,把城邦留給未成年人。因為這些成年人放逐了他們之中最高尚的人。”這個詛咒讓我們看到了高貴的哲學家也是性情中人,為了一個優(yōu)秀的朋友,敢于與整個城邦作對。
他生性孤傲,不屑與任何人為伍。有人因為他行為怪異,竟懷疑他精神是否正常。希臘哲學家講究師承,唯獨他前無導師,自己也說他不是任何人的學生,后無繼承,他也不像別的哲學家那樣招收門徒,延續(xù)譜系,好像天地間偶然蹦出了這樣一個人。世俗的一切,包括家庭、財產(chǎn)、名聲、權力,都不在他的眼里,他譏諷那些有聲望的人說“博學并不能教會人們擁有真正的理解力”,“像荷馬一樣,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往往容易相信表面現(xiàn)象,而荷馬比所有希臘人都聰慧”;他思想獨特,被人稱為“晦澀哲人”;他也曾因認識到“萬物常流,無物常駐”的道理時,十分悲哀地痛哭了一場,被人冠以“哭泣的哲學家”稱號。
二
他的精神品質(zhì)如同夏日正午的陽光,光芒四射,在超越自我、獲得永生的心路歷程中,同他的精神品質(zhì)一樣的還有他的思想。在赫拉克利特一生中,他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哲學思想,賦予哲學“一個完善的開端”。他還是西方哲學史上
第一個用自然的眼光看待死亡的哲學家,他說:“死亡就是我們醒時所看見的一切。”
赫拉克利特有些話確實不好理解卻又似含深意,比如說他有關睡醒、生死的一些話。他在唯一的著作《論自然》中指出,“睡醒”是“從睡夢中醒來”的意思,但是,人們的這種“睡醒”是不是也還是“如睡夢一般地醒著”?即他們以為自己醒著,卻并不知道“他們醒時所做的事情”的意義。我們普通人有時也說:“人生就像一場夢。”但那是比喻。日常生活中“夢”與“醒”還是很好區(qū)別的,只要你用手掐一下自己就知道了。赫拉克利特說:“清醒的人們有著一個共同的世界,然而在睡夢中人人各有自己的世界。”有一些人“不知道他們醒時所做的事,就像忘了自己睡夢中所做的事一樣”。這些話都還好理解,而下面的一些話就不那么好懂了。他說:“人在黑夜里為自己點起一盞燈。當人死了的時候,卻又是活的。睡著的人眼睛看不見東西,他是由死人點燃了;醒著的人則是由睡著的人點燃了。生死、睡醒互相點燃。”“死亡就是我們醒時所看見的一切,睡眠就是我們夢寐中所看到的一切。”他告誡我們:“不可以像睡著的人那樣行事和說話,因為在睡夢中我們也以為在行事和說話。”但赫拉克利特又把睡著的人稱作“宇宙間各種事件的工作者和協(xié)同工作者”。其實他說的睡著的人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睡著的人”即“死者”,我們可以說那些智者雖然死去,但智慧留存下來,給我們以啟迪;另一種“睡著的人”即“蒙昧者”,可是說創(chuàng)造世界必須要由“愛智者”和“蒙昧者”合力才可以完成。而當今處在“創(chuàng)世”的狀態(tài)中,太陽、光明被黑夜遮蔽的時候,我們要尋找一盞燈,為自己點上,繼續(xù)前行。
他說“世界是一團活火”這就是“一切是一”。用“火”統(tǒng)一了世界,“火’是世界的本原,靈魂也是一團活火,“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燃滅”。他把這種規(guī)律稱為“邏各斯”,說它是“駕馭一切的”,以致太陽也“不能超出它的限度”,無論物質(zhì)世界還是精神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眼里都是一團活火。而這個世界又是不斷運動的,他把萬物比喻成像一條河一樣地流著,說“一切皆流,無物常駐”,因此形象地斷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踏進同一條河流的人,會不斷遇到新的水流。他說:“對于靈魂來說,死就是變成水。”
三
這種觀點是樸素的哲學觀點,對世界就是“火”的理解可以看成是哲學家的隱喻。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隱喻竟然在這位哲人身上應驗了,最后真的是被“水”滅了。他在60歲死去時,得了一種很恐怖的疾病,他的身體里充滿了水,這是因為這個奇特的人在生命的最后10年十分厭惡周圍的人,他離群索居,那雙高傲的眼睛始終仰望蒼穹,不愿再看大地上的眾生。于是他離開了城邦,到處流浪,走過山間,穿越森林,因為不食人間煙火,他終日只吃草根啃樹皮,這種飲食使他得了水腫,他把自己關在牛棚里,給自己覆上牛糞,希望熱力會使他變得干燥。但最后,他的生命之火還是被水熄滅了。他說:“干燥的靈魂是最智慧、最高貴的靈魂”,“一個人如果喝醉了酒,那就被一個未成年的兒童領著走。他步履蹣跚,不知道往哪里走;因為他的靈魂潮濕了。”
從他留下的殘篇中可以看到他是個樂觀的人,他相信未來。他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透露了他樂觀積極的性格:“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永遠不斷地更新。”他是相信人的人,他相信每一個人,他說:“思想是人人共有的。”他還說:“每一個人都能認識自己,都能明智。”他相信優(yōu)秀的人的力量。
現(xiàn)在赫拉克利特仿佛已經(jīng)離我們很久遠了,但他永遠不會被人遺忘,因為在未來的時間里,只要我們需要一種本真的求索精神,就需要那絕妙的辯證方法,那么,赫拉克利特就會隨時向我們招手。尼采在《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中為他立傳,把最優(yōu)美、最動人的溢美之詞獻給了他。歷史上愛菲索少了一位國王,但是多了一顆永恒閃耀在人類哲學史上的巨星,愛菲索因為養(yǎng)育了這樣的偉人時常被后人提起。愛菲索,當年你是否知道你的兒子——赫拉克利特,他的哲學是那么燦爛奪目,那么光芒四射,那么攝人心魂?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