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書山也能“抄近道”
好成績不一定是題海堆成的,掌握了“偷懶”的妙方,擁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輕松學習,事半功倍,并不是那么遙遠。
我從來不是個“好學生”。這是我一直引以為傲的一點。
當老師、同學、父母眼中的“好學生”們勤奮專注、嚴肅認真、心無旁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之時,我卻總是嘻嘻哈哈、玩玩鬧鬧,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無論身邊學習氛圍怎樣緊張,我也是吃喝玩樂樣樣不落下,就是不愿多花一點工夫在枯燥的學習上。學習那么無聊,那么煩,誰喜歡啊?
但,我這個不學無術的“壞學生”,卻很離奇的有還拿得出手的成績。這并不是因為我神通廣大、天賦超群,而是得益于我的一個特點:懶。
有的同學要奇怪了:“哎,你懶,我也懶,怎么我越懶成績越差,你越懶成績就越好呢?”非也非也,此懶非彼懶也:我的懶可不是什么也不做、消極怠工的“懶”;而是為了省力省勁兒,凡事總找捷徑、尋小路,來節(jié)省必要工作時間的“懶”。
正所謂“懶惰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我們都愛偷懶,就像爬山時坐纜車或抄近道一般稀松平常。那么面對學習這項躲不開的苦差事,何不也抄抄近道、偷偷懶呢?
偷懶偷出好成績的方法其實并不復雜。只要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兩招必殺技,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學習玩樂兩不誤,成為旁人膜拜的“大神”級人物。
記得升入高中時,我是班里拖后腿的“大尾巴”,對于那些似乎毫不費力就能夠掌握知識、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同學,我只能酸酸地說一句“聰明人就是不一樣啊……”。但是,幾次偶然的機會,我“偷”來了不少優(yōu)等生們的獨門秘訣。
坐在我后面的阿鵬有著整齊精練的語文易錯字詞、成語積累本,考試前在所有人都抱著厚厚的卷子、復習資料焦頭爛額的時候,阿鵬卻只拎著這個小本子看,最后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有“四兩撥千斤”的風范;
還有班長小野,總是在數學課上一心二用,抓緊老師講他已經會做的題目的時間,研究自己不會的內容或是寫作業(yè),結果常常是一放學他便輕輕松松地打球、玩游戲去了,每每考試還能得到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成績,留下一個“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背影;
……
看著身邊各有奇招的同學們,我不禁自愧不如。原來好成績不一定是題海堆成的,掌握了“偷懶”的妙方,擁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輕松學習,事半功倍,并不是那么遙遠。
心動不如行動!我趕緊著手優(yōu)化了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現在來和你分享。這些小技巧雖然不一定對每個人都適用,但希望多多少少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首先,是要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筆記。我平時便喜歡收集裝幀精美的小物件,信紙、貼畫、包裝紙,花里胡哨地裝了滿滿一抽屜,每一件我都拿起來就不舍得放下。這次我抓住自己這個心理,購置了一套精美簡潔、質量上乘的筆記本,并在封面上寫好了對應的科目名稱。捧著賞心悅目的筆記本,是不是會有一種往上寫字的欲望呢?在課上,我開始努力更加筆跡清晰、內容有條理地記筆記,盡量保持本子的整潔,因為我知道筆記最大的價值是用來復習,而如果自己寫的東西亂七八糟,看著就鬧心,記過一遍連翻看的欲望都沒有,那么用了再精美的筆記本、記了再豐富的筆記,也只怕是“暴殄天物”,既浪費了紙張,又浪費了墨水。
第二,錯題本的作用不可小覷。對于錯題,我曾經毫不重視。每每發(fā)下作業(yè)或者試卷,滿篇紅紅的叉子像瞪著小眼睛責備我的無知,心里怪不舒坦的。再一掃,都是那么難弄明白的題,我便往往沒骨氣地采取“鴕鳥戰(zhàn)術”——將頭埋在沙子里,果斷將作業(yè)本合上、將錯題拋到一邊,假裝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錯了的題我甚至都懶得費工夫徹底弄懂,更不要提認真地將它們梳理并記錄下來了。
后來我漸漸明白,錯題是寶,因為每道錯題都涵蓋了我知識上的某個甚至是好幾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整理錯題就好像是在掃雷,好不容易在大考前發(fā)現了一個雷區(qū),如果把這些錯題放過去、任由這些炸彈繼續(xù)悄無聲息地埋在地里,不是在等著下次接著挨“炸”嗎?難怪討厭整理錯題的我,花了大把時間做題,結果卻是會的題反復做,不會的題依然不會,在考試的時候被“炸”得東倒西歪、體無完膚。
為了你能吸取我“血的教訓”,早日做好“排雷”工作,讓我來和你分享一下建立錯題本的小經驗。
我的錯題本根據題的錯因分兩種,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第一種是難解題本,第二種是易錯題本。難解題指的是比較難的、壓根就不會做,所以做錯了的題;而易錯題,則是指那些不是很難,方法是掌握了的,卻因為有很復雜的過程而讓自己在“陰溝里翻船”的題。
在整理錯題本時,我們常常會感覺如果把所有錯的題目都抄下來,再把答案完整寫一遍,工作量很大,錯題如果多的話更是讓人不耐煩,很有再次搬出“鴕鳥戰(zhàn)術”一躲了之的沖動。那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的方法便是“抓重點”:在滿篇的解題步驟中,抓出自己不會做或者反復錯的“卡殼點”和“易錯點”,集中優(yōu)勢兵力,重點打擊。我們可以重新組織語言,只記錄這一部分而略去題目的其他部分,也可以完整地記錄解題過程,之后用紅筆標出重點,以便在日后的復習中快速找到題目的要害。
錯題本的意義十分重大,一來,整理錯題本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易錯難解題的再梳理,可以強迫自己對于錯題不得過且過,而是真正弄懂弄明白;二來,錯題本更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個性化復習資料,里面都是自己容易錯的、不熟悉的解題思路,并且因為有了先前對重點的提煉概括而更加簡明扼要。考試之前,錯題本實在是查缺補漏的“備考利器”。相比其他同學埋在題海中大氣喘不過來的苦大仇深的樣子,我們呢,輕松極了:只要認真地將錯題再做一遍,掌握不會的、記住易錯的,就仿佛掃清了道路上所有的地雷,在考試中便可以所向披靡、旗開得勝、笑傲考場。
值得注意的是,同筆記一樣,錯題本的內容也應盡量整潔、清晰,具有可讀性,否則面對本來就時常做錯令人反感的題目,再配上亂七八糟的筆記,誰有毅力耐著頭皮認真復習呢?
第三,有側重地學習。這也是提高時間利用率的制勝法寶。
高三時,為了保證復習質量,老師會發(fā)下鋪天蓋地的題目,文科生還稍微好一些,理科生需要解決的題目尤其多。記得每當遇到個兩三天的假期,老師們都會擺出一副自己是圣誕老人的架勢,笑瞇瞇地對我們說:“我給你們帶來了小長假的禮物喔,你們要認真對待……”然后,毫不留情地發(fā)下鋪天蓋地的白花花的卷子,讓我們“享用”。換句話說,如果想把每個老師出的每一道題都做完做好,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又不至于把自己累垮,我開始有選擇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比如,對于我相對較弱的數學,每一次的作業(yè)我都要一絲不茍地完成;而對于基礎較扎實的英語,我深知學校的練習題并不能給我多大的提升,因此學校作業(yè)基本是不做的,而是自己通過看原版書籍、外國電影來提升能力。這樣一來便可以減少做無用功,好鋼都用在了刀刃上,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再有,進行階段的學習總結也是很重要的。
總結有兩種性質,第一種是知識性的,在文綜三科的學習上成效最為顯著:無論是歷史、地理還是政治,每學完一個單元,我都會自己找張白紙,將這一單元的東西整理下來,夾在書里保存好,這樣既可以使知識體系化,加深印象,又能便于日后的復習,省去翻書的麻煩。別小看了我這一張張小紙片,它們可都是我的寶貝!考試之前翻看,感覺比看那一本本啰啰嗦嗦、廢話連篇的教科書,可要省事兒,也清晰、親切得多。這個習慣我一直保持到高考前,每次總復習,我都會跟著老師的進度做整理,總結個三四遍之后,文綜的脈絡便基本了然于胸,那三個寫滿了總結的筆記本也沉甸甸的,于我分外珍貴。
第二種總結,是整體性的,側重于學習狀態(tài)與方向的把握。在每次大考之后,老師都會要求我們根據自己的試卷,分析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方法、學習重點上的得與失,暴露出了哪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并寫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以及下一個階段的目標。
這個妙招讓我受益可不小,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全面崩盤的模擬考試過后,我像一個房子被原子彈轟炸了的難民一樣,面對慘不忍睹的成績手足無措。但是老師要求的總結,還是照例要做,誰知這一總結,我心里馬上跟明鏡兒似的,哪兒的錯題是因為考試狀態(tài)、臨場發(fā)揮因素沒做好,哪兒的錯題是因為偷懶偷過頭、手感全無,哪兒的錯題是我一直就沒有攻克的堡壘……這樣一分析,反倒沒有那么強的挫敗感了,也知道了該往哪些地方努力。這不,下一次考試,我便打了翻身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交流,尤其是與老師交流。
平時在課堂上,老師常常以嚴肅甚至古板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挨過幾次批評之后我們對老師更是會心生畏懼之情。這在我們學生之間,再正常不過了,畢竟老師這個身份很特殊,怎可能與我們像同學一樣親密無間?但是,其實老師并不可怕。再嚴厲的老師都有親切溫柔的一面,他們擺出一副威嚴不可侵犯的樣子,通常只是為了讓我們能不打折扣地認真學習,是為了我們好。我們可以把老師視作朋友,在有不懂的問題時及時提出來向老師請教,在迷茫時也可以找老師談心,解開心結,重新找到方向。
在學術問題上老師可以給的幫助自然不必說,在生活上,老師也可以幫助我們渡過難關。老師是“閱人無數”的過來人了,正所謂“流水的學生,鐵打的老師”,一屆又一屆學生教過去,與你我相似的人、相似的境遇,他們已經不知道見過了多少。如何才能解決問題并且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老師們這些“看破紅塵的旁觀者”自然最具有發(fā)言權。而我也是到高三的后一個階段才明白這個道理,在課堂上成了積極提問發(fā)言的活躍分子,課間便經常出入在老師身邊,更是辦公室的?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