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計劃帶來的還有道德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很可能比完成醫(yī)學任務本身還要困難。不過,如果人們意識到另一種非常有可能的前景:終有一天會出現(xiàn)能達到無法想象的速度的宇宙航行工具,宇航員以正常的衰老進程也能跨越宇宙的距離。要實現(xiàn)這個技術上的奇跡,就在于從科學上已完全獲得承認的時間膨脹。
我們必須認識并明白這一點:對于參加星際航行的人來說,“地球紀年”是毫無作用的!太空船的飛行速度僅次于光速,船艙內(nèi)的時間,與地球上飛逝的歲月相比,只不過在“爬行”而已。這可以用公式精確地算出來?雌饋硭悄敲戳钊藷o法置信,人們必定會懷疑這些計算結(jié)果;然而,它們已經(jīng)得到證明。
我們應當使自己不受地球上時間計算方法的干擾。時間可由速度和能量來控制。我們進行太空航行的子孫們將會沖破時間的阻礙。
對星際宇宙航行技術的可行性存有懷疑的人們,提出了一條應仔細審核的論點。他們說:即使有朝一日火箭的發(fā)動裝置被制造出來,并能達到每秒15萬公里或更高的速度,星際宇宙航行也仍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宇宙中最小的粒子碰到以這個速度運行的太空飛船的外殼,便具有如炸彈一般毀滅性的穿透力。毋庸置疑,這種反對論調(diào)不是可以輕易駁倒的;但是,這種調(diào)調(diào)究竟還能彈多久呢?在美國和蘇聯(lián),人們已經(jīng)開始研究電磁安全圈,以沖散游移在太空中的危險性顆粒,使其遠離太空船。在此期間,這些研究項目已經(jīng)取得了部分重要成果。
此外,懷疑者們還認為,每秒超過30萬公里的速度完全是空想,因為愛因斯坦已經(jīng)證明,光速是加速度的絕對極限……除非從下列情況出發(fā):未來的太空飛船像迄今為止的那樣,必須憑借數(shù)百萬升推進燃料的能量才能從地面上升,必須憑借這種能量源才能進入宇宙,懷疑者們的這種論點才能站得住腳。如今,雷達上電波每秒的速度已達到30萬公里。那么,雷達電波與未來太空飛船的推動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兩位法國人路易•波韋爾和雅克•貝爾日耶在他們的著作《閃爍的行星》中,描寫了蘇聯(lián)科學院星際聯(lián)系委員會成員、蘇聯(lián)科學家K•P•斯坦尤科維奇了不起的研究項目。斯坦尤科維奇計劃做一個由反物質(zhì)推動的宇宙探測器。因為裝在探測器上的分子放射得越快,探測器飛行得越快,所以這位莫斯科教授和他的搭檔們產(chǎn)生了一個制造“飛行燈”的念頭,這種“飛行燈”使用光輻射來代替然手推進劑。使用這種方法所達到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貝爾日耶對此敘述道:“乘坐這種飛行燈的乘客們根本不會有任何不一樣的感覺。太空飛船里的萬有引力與地球表面上的一樣。從他們的感覺上來講,飛船內(nèi)的時間是勻速流逝的。但是,用不了幾年他們就會到達最遙遠的星球。21年后(按照他們的計時方法),他們就會到達銀河系的中心,那里距地球七萬五千光年之遠。而28年之后,他們將到達下一個星系——距地球225萬光年的仙女座星云。”
貝爾日耶教授——一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他強調(diào)說:“這些計算與科幻小說沒有任何關系;因為斯坦尤科維奇教授已在實驗室里驗證了一個公式,任何一個善于使用數(shù)表的人,都可以檢驗它的正確性。按照莫斯科的這種模式進行計算,對于‘飛行燈’的乘務員來說,宇宙紀元才過了65年,而地球上已經(jīng)過去450萬年了!”
即便是我這樣一個思潮澎湃的幻想者,也猜不透蘊藏在未來迷霧中的發(fā)展結(jié)果。1967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本拉爾德•范伯格,在科學專刊《物理學評論》上發(fā)表了他的快子論。全文并非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嚴肅的科學研究。蘇黎世的瑞士工業(yè)大學已經(jīng)在教授有關這方面的課程!
簡而言之,快子論即:依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個物體質(zhì)量的增加與其速度的增長成正比。達到光速的質(zhì)能(相當于能)會變得無限大。范伯格提供了數(shù)學方面的證明,那就是存在著另一種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的物質(zhì),即粒子。粒子無限快速地運動,但當它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便會逐漸變慢。范伯格教授認為,快子的運動速度比光快億萬倍,然而,當快子的速度降低到光速或光速以下,那么它們便不復存在。
正如相對論(沒有它,如今的物理學和數(shù)學根本無法起作用)經(jīng)歷數(shù)十年也只是在數(shù)學意義上得到了證明,目前快子也無法通過實驗而只能在數(shù)學中得到驗證。范伯格正在致力于用實驗來證明快子的存在。
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因此當我聽說這類研究時,我的想象力伴隨著我通行無阻。只是在過去的一百年里,我們太過頻繁地經(jīng)歷了原以為不可能的事情最終成為工業(yè)生產(chǎn)成品的故事。因此,我可以繼續(xù)發(fā)展一個如前所述尚處在初始階段的思想。
這是給正在宇宙中航行的諸神的紀念碑嗎?在圣盧西亞(危地馬拉)的這座石碑上,右下方的人物形象尤其有趣,他的穿著如同一個現(xiàn)代宇航員。
將來會發(fā)生些什么呢?
如果有人成功地人工制造出或“捕捉”到快子,便可以將快子轉(zhuǎn)變?yōu)樘仗綔y器的推進能量。我想,之后,宇宙飛船就能首先借助于光子推進裝置使飛行速度達到光速。一旦飛行速度達到光速,電腦將自動切換到光子推進裝置。那宇宙飛船將會飛行得多快呢?會達到光速的百倍、千倍嗎?這一點至今無人知曉;有人推測,當飛行速度超過光速時,飛船將會離開所謂的愛因斯坦空間,被甩到一個人類未知的疊加空間里去。但是,在宇宙航行的恒星時間里,時間因素幾乎毫無意義。
我知道很多研究領域,它們的成果最終主要為星際太空航行服務。我曾到過一些實驗室,并和科學家們談過話。沒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原子物理學家、靈魂心理學家、遺傳學家和工程師正在從事能使人們飛回群星世界的工作。人們多次將這些工作統(tǒng)稱為“未來學研究”,盡管這個說法不甚準確。
在我看來,人類的自我評價中存在一個失誤,那就是在日益進步的技術提供的壓倒性證據(jù)前,承認在將來某個時候肯定會有宇宙空間考察,但同時又堅決否認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智慧生物——這些生物在數(shù)千年前就已經(jīng)掌握了星際空間飛行技術,并可能造訪過地球。
自古以來,人類從學童時期開始就被灌輸傲慢自大的觀念,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界中的“萬物之冠”。因此,對人們來說,數(shù)千年前便已存在超越“萬物之冠”的未知智慧生物,是一個革命性的、也明顯難以接受的觀點。不管這種觀點有多令人不舒服,我們最好還是學會適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