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第三章
-
“壽”是一把雙刃劍
關(guān)于“壽”字,有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傻女婿,要到他岳父那兒拜壽。臨走的時候,妻子囑咐他說話時要多帶個“壽”字。于是,他到了岳父家,見了蠟燭叫“壽燭”,見了點心、桃子叫“壽糕”“壽桃”,見了面條叫“壽面”。岳父見女婿說話處處帶個“壽”字,十分高興。 正吃著壽面,看見岳父頭上有一只蒼蠅,傻女婿連忙用手拍過去,一邊拍一邊還說:“不要怕,我不會拍痛壽頭,打傷壽腦的!痹栏嘎犃怂@話,氣得手直發(fā)抖,把碗里的面湯灑在了自己的新衣服上。傻女婿連忙用毛巾替岳父擦干凈衣服,又說:“好好的一件壽衣上澆了面湯,怪可惜的。”岳父氣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吃完了壽面,傻女婿擺弄著桌子上一紅木匣子,當(dāng)著岳父的面說:“這壽木、壽材真夠漂亮的。”岳父聽了,氣得昏死過去了。
傻女婿之所以闖了禍,就是因為他不了解“壽”的含義和用法,沒有區(qū)分“壽”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場合!皦勖妗薄皦厶摇笔恰皦邸钡恼嬗梅,是吉利的字眼,而“壽頭”“壽腦”在吳方言里是“傻頭”“傻腦”的意思;“壽衣”“壽木”“壽材”則是指為人死后預(yù)備的衣服和棺材。故使用“壽”字時一定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詞。
王安石發(fā)明“囍”字
人們結(jié)婚的時候,為了表示對新人的祝愿和增加喜慶的氣氛,都會用紅紙寫上大大的“囍”字貼在墻上。相傳,“囍”字是王安石發(fā)明的。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年輕時上京趕考,路過馬家鎮(zhèn)時,看見馬員外家門外的走馬燈上寫著這樣一句上聯(lián):“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不禁拍手叫好,卻因趕考,沒有停留細(xì)想下聯(lián)。到了京城考完試后,主考官面試考生。輪到王安石時,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念道:“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币醢彩瘜Τ鱿侣(lián)。王安石腦子靈光一閃,“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脫口而出。主考官聽后連聲贊好。
趕考回來,王安石又經(jīng)過馬員外家,便用主考官出的上聯(lián)來對馬員外出的對聯(lián)。馬員外大喜,當(dāng)即將女兒許配給王安石,原來那走馬燈上的對聯(lián)是馬員外女兒的選婚聯(lián)。王安石新婚大喜之日,正巧也傳來金榜題名的好消息,喜上加喜, 王安石提筆就在紙上寫下“囍”字。從此,王安石撿來兩聯(lián),上應(yīng)主考,下獲嬌妻,一時傳為美談。
“喜”從吉,從屮,從口!凹睘榧、吉祥;“屮”是草木初生,可引申為普遍;“口”是發(fā)聲器官,可引申為言語!凹、“屮”、“口”為“喜”,表示人逢喜事普遍要說吉利話使人喜悅,同時也表明喜悅是一種吉祥、吉利的征兆!跋病钡谋玖x是高興、快樂,又可引申為喜愛、喜歡!跋病弊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常指喜慶的事。人們還常把一些美好吉祥的愿望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例如喜鵲報喜。
“!笔且粡埫馑澜鹋
新春佳節(jié),人們喜歡將“!弊謱懺诩t紙上,貼于門上,祈求吉祥幸福。
據(jù)說,貼“福”字的民俗來自于明太祖朱元璋。傳說有一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這一天,朱元璋微服出行,來到一個鎮(zhèn)上,看見許多人在圍觀一幅畫,畫上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著個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婦人腳大(因古代中國婦女以纏小足為美)。朱元璋看后,以為是鎮(zhèn)上的人有意取笑馬皇后,因為馬皇后正是淮西人,而且是大足。朱元璋把這件事記恨在心,回宮后,馬上派部下到鎮(zhèn)上調(diào)查,看看哪些人曾去圍觀,這幅畫出自什么人之手,統(tǒng)統(tǒng)記下來,對于沒有參與嬉笑的人家,一律在他們家的門口貼上一個“!弊。過了兩天,朱元璋的部下便以此為據(jù),來鎮(zhèn)上捉人,凡是門上沒有“!弊值娜思叶家庋辍
此后,每逢春節(jié),各地百姓在自家門上貼一個“福”字,以示“安分守己”,后來便演變成了祈求幸福的意思了。
什么是“!,對于“福”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先民又是如何去造字的呢?
甲骨文的“!庇疫吋础笆尽保緸椤办`石”,代表祖先的神主。左邊則是酒壇子的象形字“酉”字,“酉”是裝酒的器皿,古代又叫尊(樽)!坝稀边用 雙手捧著,表示虔誠。可見“!笔怯伞笆尽奔由稀坝稀倍傻臅庾,其意思是將一壇酒供在神主面前,祈求祖先保佑,即“求!。這就是“福”字的本義。
到金文時代,“!弊钟疫吺恰笆尽保筮吺恰爱w”。小篆的“!睂懽饕雅c今天的楷書形體接近!爱w”的本義是“滿”,即酒滿。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畐,滿也!庇终f:“福,畐也,從示,畐聲!庇谑恰案!北愠蔀橐浴笆尽北砹x,以“畐”表音的形聲字了。
可以彈奏的“樂”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重慶奉節(jié)縣云霧鄉(xiāng)興隆洞發(fā)現(xiàn)了14萬年前的中國古人類手工創(chuàng)制的樂器——石哨,吹奏它可以獲得一個清晰悅耳、穩(wěn)定的音頻。專家推測,這應(yīng)該是人類最古老的樂器。而弦樂器的發(fā)明較晚,相傳“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才成了今天的七弦琴。音樂是一門古老的藝術(shù),那么,“樂”字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樂器可以彈奏出動人的音樂。音樂有娛目悅耳的作用,能使人感到快樂,所以“樂”字又可用作動詞,有喜悅、快樂、歡喜等義。段玉裁也說:“樂之引申為哀樂之樂!庇米鲃釉~的樂字不讀“yuè”,而讀”lè”,例如成語樂不思蜀、樂此不疲等。
“音樂”能使人快樂,所以人們都很喜歡它,因此“樂”又引申出“喜好”“愛好”的意思。如《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此處的“樂”字要讀“yào”。 王安石“用”書童
關(guān)于“用”字的本義,《說文解字》云:“用,可施行也!睂τ谶@個解釋,自古以來眾說紛紜,至今莫衷一是。這是由于“用”的字形不能夠鮮明地顯示字義,所以引起各種猜測。
有人認(rèn)為,“用”字像灼燒甲骨時候卜紋的走向,本義是刻在盤子中央表示可以施行的卜辭,如用兵如神。引申義有委任、使用、需要、憑借、使用的效果、財物、吃喝等。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用”的形狀像一只木桶,木桶可用,故會意為“用”,繼而引申為施用之用,分別有使用、功用(作用)、費用等義。
關(guān)于“用”字,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王安石想招一個書童,就派人傳出消息,凡是想當(dāng)書童的,必參加考試,考試的題目就是猜謎語。這一天,來了一個孩子,他的家里雖然很窮,但是他學(xué)習(xí)刻苦、聰明伶俐,王安石接連出了三個謎,他都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身邊的人問王安石:“這個孩子用還是不用?”王安石一言不發(fā),拿起筆又寫了一則字謎:“三山倒掛,兩月相連;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一家有六口,兩口不團(tuán)圓!鄙磉叺娜诉在奇怪呢,那孩子卻高興地跳起來,連聲對王安石道謝。原來,王安石的謎底就是“用”字。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