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我希望我做一個聰明的主持人——楊瀾
-
在我們的工作中,始終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在工作中缺乏激情,有的只是被動地應付,甚至投機取巧、逃避責任,以至在工作中忌得患失,心懷不滿。
這些人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不僅能從工作中得到樂趣,而且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不論我們的工資多么低,不論老板多么不器重,只要我們能忠于職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漸漸地我們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受人尊重會獲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主人翁和勝利者的心態(tài)去對待工作,工作自然而然就能做得更好。
一個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個無法體會快樂真諦的人。這樣的人在不快樂中工作著,最終還是過著并不幸福的生活。即使偶爾做出一點成績,但還是品嘗不到快樂,更談不上什么成就感和自豪感,在這些人眼里“那都是為別人創(chuàng)造的”“是別人的幸!薄H绻覀冊诠ぷ魃夏芫礃I(yè),并且把敬業(yè)變成一種樂趣,那么我們一輩子都會在工作中得到無窮無盡的快樂。
楊瀾出生時,爸爸正在阿爾巴尼亞做外援專家,出生后不久,她就被媽媽從北京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養(yǎng)。1978年,她才被接回北京,回到日夜思念的父母身邊,這份遲來的家庭快樂是她最為珍惜的幸福。
沒上高中時,母親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家里的掃地、洗床單、買菜、做飯、換煤氣等雜事,都由楊瀾一手承擔。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開始為整個家庭拿主意,過早地操持家庭生活,造就了她獨立的個性,也為她以后的人生之路鋪好了堅實的路基。
“雖然我不敢說我很漂亮,但我認為我有氣質”
1990年,一個很偶然的機遇使楊瀾成為電視主持人。當時,她即將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yè)。中央電視臺籌備中的《正大綜藝》總導演在北京的各大院校物色女主持人。因為輔導老師的青睞,楊瀾被推薦去參加面試。
此前,楊瀾沒有考慮過選擇主持人作為職業(yè),對如何做主持人也很少關心。1980年7月12日,中央電視臺《觀察與思考》片尾第一次打出了“主持人”這個稱謂,從此中國才有了“主持人”這個職業(yè)。那時的主持人風格更接近播音員,相貌和語音是挑選主持人時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大教室里,《正大綜藝》的最后一輪復試在進行著。最后面試的題目是這樣的:第一,你將如何做這個節(jié)目的主持人;第二,介紹一下你自己。楊瀾是這樣開始的:“我認為主持人的首要標準不應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不是有強烈的和觀眾溝通的愿望。父母給我起名瀾,就是希望一個女孩子能有海一樣開闊的胸襟,自強、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一點……”楊瀾侃侃而談,一口氣講了半個小時。講完后,屋子里非常安靜,聽眾都被吸引住了……
楊瀾以其自然清新的風格、鎮(zhèn)定大方的臺風以及出眾的才氣脫穎而出。但是,面試時直到第六次試鏡她仍未獲通過,而只是在“被考慮范圍之列”。楊瀾知道后,就坦率地告訴導演:“雖然我不敢說我很漂亮,但我認為我有氣質。如果能夠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希望做一個聰明的主持人!
正是這種坦率和執(zhí)著打動了導演,楊瀾贏了。
做一名真正的傳媒人
《正大綜藝》是中國最早開始娛樂實踐的綜藝類節(jié)目。在錄制第一期節(jié)目時,初出茅廬的楊瀾一臉稚氣,緊張得雙手冰涼,全身冷汗。在那個電視欄目極其匱乏的年代,除了新聞,就是生活服務類節(jié)目,還有就是引進的譯制片和僅有的幾部國產(chǎn)電視連續(xù)劇!墩缶C藝》猶如一股清風,獲得了億萬觀眾的關注和認可。每到周六,看完《新聞聯(lián)播》,各家各戶的電視保準一色地調到中央二套。在外遛彎的,聽到電視里傳出來的《正大綜藝》的片頭曲,來不及往家趕,就會到附近找個小店或就近到朋友家看完節(jié)目再回家去。年齡小的會模仿電視中的楊瀾,先一歪頭后一伸手再說出“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成年人會在周一上班時相互比試誰更多地回答準了節(jié)目中的問題。那時的觀眾很寬容,即使楊瀾偶有口誤,也不會追究,一笑了之。倒是爸爸媽媽會把每期節(jié)目都用錄音機錄下來,記錄下一大堆毛病。父母的支持和鼓勵總是給楊瀾無盡的溫暖。
《正大綜藝》是楊瀾從青澀走向成熟的人生階梯,更是決定她命運的一個巨大的契機。1994年,從事電視主持僅僅四年的楊瀾就獲得了首屆中國主持人“金話筒獎”,這是中國電視主持人的最高榮譽。在很多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心目中,楊瀾是當時最杰出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四年央視主持人的職業(yè)生涯,不僅開闊了她的跟界,更確立了她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傳媒人。向復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作為中央電視臺的當紅主持人,楊瀾主持了央視那個時期幾乎所有的重要晚會。一次春節(jié)晚會本來準備有6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后,導演組突然決定不用其中一位主持人,但卻沒人去通知她。那天,被撤換下來的主持人興沖沖地拿著禮服到化妝間,化妝師說沒她名字,她只有黯然神傷地走了。坐在一旁的楊瀾突然產(chǎn)生了一絲危機感,從那一刻起,她覺得自己應該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不要再沉迷在鮮花和掌聲中了。
1994年1月,在錄制完《正大綜藝》第200期特別節(jié)目的第二天,楊瀾登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在美國求學期間,楊瀾利用業(yè)余時間與上海東方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了《楊瀾視線》。這是一個關于美國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jié)目,也是楊瀾頭一回以獨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時擔當策劃、制片、撰稿和主持,總共40集的《楊瀾視線》發(fā)行到國內(nèi)52個省市電視臺,楊瀾由此實現(xiàn)了從一個娛樂節(jié)目主持人向復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進軍商界
1998年1月,《楊瀾工作室》在剛剛成立的香港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正式開播。在“工作室”里,楊瀾不只是主持人,還是當家人。自己篩選題,自己負責預算,組里所有的開支,她都必須精打細算。剛開始她還很不適應,因為內(nèi)地的電視臺做節(jié)目時只需要考慮節(jié)目如何才能做得好,成本和收益由專門的部門負責,但這對楊瀾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不久,內(nèi)地的電視欄目也廣泛采取了這樣的操作模式。在隨后的兩年時間里,楊瀾一共采訪了120多位名人。這些重量級的人物為她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人際資源,與不同行業(yè)不同背景的嘉賓交流,也讓她的信息量獲得極大的豐富。兩年后,她已經(jīng)有了質的飛躍。對她而言,進軍商界所欠缺的只是資本而已。還好,她的先生正是深諳資本運作的高手。1999年10月,楊瀾辭去了鳳凰衛(wèi)視的工作。4個月的沉寂后,她突然宣布收購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wǎng)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殼上市。2000年8月7日晚,以歷史文化及人物傳記為主題的衛(wèi)星電視頻道——陽光衛(wèi)視在香港開播。楊瀾始終站在陽光衛(wèi)視的前面,高調地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對傳媒資源的駕輕就熟,使得她的陽光衛(wèi)視一出生就有了許多優(yōu)勢。但楊瀾創(chuàng)業(yè)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經(jīng)濟不景氣,這個一心想做好節(jié)目的傳媒人卻要天天想著公司的經(jīng)濟效益。做到第三年的時候,“陽光文化”已經(jīng)很難再融資了,面對“應該轉型”的善意提醒,楊瀾還是選擇了堅持。先生一直堅定地支持她,夫妻又投入了一大筆資金,但短短三年間,陽光衛(wèi)視累計虧損超過2億港元。2005年,夫妻倆將共同持有的陽光集團權益的51%無償捐獻給社會,同時辭去了包括陽光媒體投資董事局主席在內(nèi)的所有職務。楊瀾坦言自己“到底不是一個商人的料”,她選擇了重回她所熟悉擅長的文化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中。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當楊瀾選擇重做主持人的時候,正好趕上了中國電視業(yè)迅猛發(fā)展的浪尖,衛(wèi)星頻道、有線頻道、數(shù)字頻道甚至境外落地頻道百舸爭流,頻道專業(yè)化、欄目個性化、節(jié)目精品化成為相互之間競爭的目標。而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漂亮面孔”也被“智慧大腦”所取代,觀眾對主持人知識廣泛性、實用性、幽默性的要求超過了對其外貌的欣賞。
2005年,楊瀾開始主持針對中國都市女性觀眾的大型談話節(jié)目《天下女人》。她沒有奢望《天下女人》能像當年《正大綜藝》那樣老少皆宜,僅僅把受眾群鎖定在25歲到38歲的都市女性,內(nèi)容也只是探討關于她們生活與工作的經(jīng)驗和存在的問題。還是每周六晚上,當年《正大綜藝》的觀眾中的一部分還會守時地與楊瀾相約在電視機旁,聽這個她們看來具有大智慧的小女人與嘉賓談論屬于自己的話題,而更多的觀眾只是在偶爾碰到與楊瀾相關的報道時想起當年的那個青澀女孩,先一歪頭,后一伸手,再說出“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