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第一章

七里坪鎮(zhèn)位于大別山南麓的鄂豫兩省交界處,省道陽福線和大別山旅游公路在鎮(zhèn)區(qū)交匯,是紅安縣的北大門。全鎮(zhèn)版圖面積362平方公里,總人口9.8萬,轄69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耕地面積11.68萬畝。

七里坪鎮(zhèn)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重建地,是鄭位三、秦基偉等143位將軍和高級干部的故鄉(xiāng),是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境內現(xiàn)有國家級文物38處,省級重點保護文物4處,縣級保護文物168處。在全鎮(zhèn)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七里坪鎮(zhèn)先后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鎮(zhèn)千村重點鎮(zhèn)、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和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zhèn)創(chuàng)建單位,榮獲湖北省文明鄉(xiāng)鎮(zhèn)、全省鄉(xiāng)鎮(zhèn)黨委十面紅旗、全省城鎮(zhèn)規(guī)范建設管理“楚天杯”獎和湖北旅游名鎮(zhèn)等榮譽稱號。

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以科學發(fā)展為主題,搶抓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試驗區(qū)建設機遇,走產業(yè)強鎮(zhèn)、旅游興鎮(zhèn)之路,創(chuàng)4A景區(qū),把七里坪鎮(zhèn)建成紅色旅游、綠色生態(tài)旅游、紅綠相間的旅游大景區(qū),旅游業(yè)已成為該鎮(zhèn)新的經濟支柱產業(yè)。

【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紀念碑】

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紀念碑位于七里坪鎮(zhèn)。紀念碑占地1200平方米,高16米,寬2米,為長方立柱形鋼筋混凝土建筑物,碑的正面和背面鑲嵌了漢白玉石,上面分別鐫刻著徐向前題寫的碑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地”和紅安縣委撰寫的碑文。碑下這塊地原屬倒水河灘,后變成菜地。1979年10月,為了修建紀念碑,紅安縣委派人到現(xiàn)場踏勘,經當年親歷者回憶,最終選定在這里建碑。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仍然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繼續(xù)“圍剿”紅軍,對鄂豫皖根據(jù)地層層包圍。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中央分局決定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以粉碎敵人的又一輪“圍剿”。

1931年11月7日,七里坪萬人空巷,西門外河灘上人山人海,紅旗如林,刀槍耀目,觀聲雷動。紅軍將士個個昂首挺胸,精神抖擻,凝神注目。周圍的田坎、山坡上,聚攏了無數(shù)前來祝賀的群眾。寬敞的沙灘上,舉行著盛大的閱兵儀式。上午十時許,在閱兵總指揮王樹聲的陪同下,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騎著高頭大馬,從隊列前緩緩走過,然后站到隊列前中央,發(fā)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當徐向前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成立”時,口號聲、歡呼聲、鑼鼓聲、鞭炮聲匯成一片。人民群眾歡呼雀躍,將一頭頭宰殺好的肥豬,刨光皮,吹足氣,寫上“支援紅軍,慰問前線”的字樣,送到成立大會現(xiàn)場。

之所以選擇11月7日在七里坪召開紅四方面軍的成立和檢閱大會,一是為了慶!笆赂锩(jié)”;二是七里坪乃黃麻起義時隊伍首次集合出發(fā)地,因此也成為大別山區(qū)第一支工農紅軍的誕生地。

剛成立的紅四方面軍,下轄紅四軍、紅二十五軍和彭楊軍政學校,總兵力近3萬人。總指揮部設在長勝街。

紅四方面軍的成立是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志著黨領導的鄂豫皖根據(jù)地武裝斗爭走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湖北旅游名街——長勝街】

長勝街位于七里坪城區(qū)中心,是鄂豫皖蘇區(qū)黨政軍主要機關所在地和政治經濟中心,現(xiàn)存革命遺址遺跡7處,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勝街全長600余米,住戶187家,街道地面由石條鋪成。街道兩邊的房屋清一色青墻黑瓦,木格窗戶,木板門扇,房屋的山墻或隔火墻為龍蛇鳥獸造型裝飾,至今整條街仍保持著半個多世紀前的風格,見證著那段歷史的輝煌。

長勝街原名“正街”。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在七里坪一帶與清軍作戰(zhàn),當?shù)厝讼M杰娊藴缜遘姡L期打勝仗,遂將“正街”改名為“長勝街”。

大革命時期,七里坪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后,黃安縣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27年8月,以鄭位三、戴克敏、吳煥先、陳定候、戴季英等為首的共產黨員在這里秘密開會,重建黃安縣委,提出“以革命發(fā)展革命,以革命繼續(xù)革命”的口號,在黃安縣北領導農民自衛(wèi)軍和革命群眾堅持斗爭。1927年11月,在黨的“八七”會議指引下,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領導下,黃麻特委以七里坪為中心進行組織和策劃,成功舉行了黃麻起義。從1927年到1932年,黃麻起義總指揮部、中共鄂豫皖臨時特委、鄂豫皖臨時軍事委員會和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先后駐扎過七里坪,主要在長勝街。長勝街被后人譽為“紅軍街”。

1930年2月17日,鄂豫邊特委和蘇維埃政府為表彰七里坪蘇區(qū)人民為革命所做的貢獻,根據(jù)特委委員徐寶珊的提議,決定以偉大導師列寧的名字將七里坪鎮(zhèn)命名為“列寧市”。

為紀念“二七大罷工”,南昌起義,十月革命,國際勞動節(jié),以及吳光浩、張南一、彭湃、楊殷、顧正紅等著名革命英烈,分別將七里坪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命名為“二七門”“八一門”“十月門”“五一門”,小北門命名為“光浩門”,小南門命名為“南一門”,河街命名為“彭湃街”,南街命名為“正紅街”,長勝街又被命名為“楊殷街”。紅四方面軍西征后,又改為長勝街。

【雙城塔】

雙城塔亦稱大圣寺塔,在七里坪南3公里(紅坪公路西)柳林河南岸的周家墩。元末徐壽輝起兵,鄒普勝、馮瑄等助之,曾駐扎于此,并修建此塔。明初,雙城巡司設于此。1958年,雙城塔尚存。塔碑記載,該塔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

雙城塔為磚砌,仿木結構。東西向,平面六角,底層面積25平方米,共13層,高35米。該塔通體比例均衡,收分圓和,形態(tài)壯美,氣勢凝重。各層斗拱勾欄、門窗、神龕均以特制磚件拼裝,榫卯相扣,嚴絲合縫。塔上所有蓮瓣、牡丹花、雙線等裝飾花紋,玲瓏有致,布局精巧。塔的檐角上均掛一碗口大銅鈴,風吹有聲。塔內有階梯,盤旋至頂,眺望四周,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令人心縱神往。據(jù)省內專家考證,該塔始建于元代,為宋型塔。紅安縣文物部門分別于1964年、1982年對該塔進行了兩次維修,現(xiàn)保存完好。2013年,雙城塔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

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原為蔡氏祠堂,在七里坪鎮(zhèn)鹽店河村蔡家;軍部坐東朝西,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鋪蓋;面闊五間,東西寬9米,南北長8.5米。室內有兩列龍門式木質梁架,和一列抬梁式木質梁架,均7米長。前檐前有1.5米封閉走廊。大門開在南面山墻上,高2米,寬1米。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紅二十八軍集結于七里坪地區(qū),軍部即駐此地。

【紅軍招兵營】

紅軍招兵營在七里坪鎮(zhèn)鹽店河村秦羅莊的新屋崗,現(xiàn)為村民住宅。招兵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鋪蓋,前后二進,每幢面闊六間,總面積380平方米。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紅軍第二十八軍在此設新兵營招兵處。

【抗日軍政學校】

抗日軍政學校在七里坪鎮(zhèn)鹽店河村秦羅莊附近,原為秦氏祠堂,現(xiàn)為福德中心學校。學校坐東朝西,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鋪蓋,有三進,每幢面闊五間。三進通長40米,寬15米。外山墻均為迭落山墻,幢與幢之間有走廊和廂房相連。1937年12月,紅軍第二十八軍在此舉辦抗日軍政干部學校。

【紅軍兵工廠舊址】

紅軍兵工廠舊址位于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羅畈村席家崗,原為席氏宗祠。兵工廠坐南朝北,磚木結構,面闊五間,深二進,兩幢之間以廂房、天井相連。室內為抬梁式木屋架,風火山墻,懸山頂,屋面小青瓦鋪蓋,屋檐下有彩繪,面積353.5平方米。

1930年春,中央指示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和六安中心縣委,將鄂豫皖三省二十一個縣(區(qū))劃為特別區(qū),建立中共鄂豫皖邊特別區(qū)委員會。3月下旬,特委根據(jù)中央指示,將紅十一軍改編為紅一軍,軍長許繼慎,政委曹大駿,副軍長徐向前。紅一軍軍部下設政治部、參謀部、軍需處、軍械局和軍醫(yī)院。紅軍在戰(zhàn)場上不斷勝利,繳獲了敵人不少兵工設備,軍械局于此開辦了紅軍兵工廠,有工人53人,先是負責修理槍械,后發(fā)展到造槍和手榴彈。1932年底,鄂豫皖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失利,兵工廠搬遷。該舊址是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里坪革命舊址(群)的組成部分之一。

【鄂豫皖軍事委員會舊址】

鄂豫皖軍事委員會舊址在檀樹崗戴世英村,舊為戴氏祠堂,現(xiàn)為村小學校舍。軍委會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鋪蓋,面積294平方米。原為三進,現(xiàn)存二進,每幢面闊三間,前幢每間進深8.5米,闊4米;后幢每間進深10.5米,闊4米;兩幢相距5.5米,東西兩頭各有一間闊4米、深5.5米的廂房相連,中間形成院落,院中有用石條砌成的天井。1930年2月,中共鄂豫皖特區(qū)委員會和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鄂豫皖特區(qū)軍事委員會駐此。

【彭楊軍政學校舊址】

彭楊軍政學校舊址在檀樹崗楊李家村祠堂(亦名聶家河),原系聶氏祠堂。學校坐西朝東,磚木結構,懸山頂,小青瓦鋪蓋。原為兩進,現(xiàn)存后幢,進深8.8米,闊18.7米,其內墻為龍門式梁架木板墻。1931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原軍委所屬軍事政治學校第四分校改名為“彭楊軍政學!保V吩O此,F(xiàn)存后幢的南廂房為校長蔡升熙的辦公室兼宿舍,北廂房為傅鐘和李特的宿舍。

【徐向前元帥舊居】

徐向前舊居位于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檀樹鄉(xiāng)程維德村,原是該村的程氏祠堂。1929年9月,擔任紅十一軍第三十一師副師長的徐向前率部駐扎程氏祠堂。當年冬,徐向前與該村婦女干部程訓宣在程氏祠堂結婚并在此居住,直到1932年10月徐向前作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率部西征,前后在此生活戰(zhàn)斗三年多。程氏祠堂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徽派建筑風格,前廳曾設“紅軍招募處”。2005年,程氏祠堂進行了修復,占地面積為300平方米。

【天臺山風景區(qū)】

湖北天臺山風景區(qū)位于鄂豫之交的“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縣境內,屬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面積120平方公里,距武漢市110公里,有武麻高速相通。

天臺山系長江淮河分水嶺。群峰連綿,溝谷縱橫,植被豐富。春天櫻花爛漫,秋日落紅繽紛,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是珍稀植物庫和野生動物的樂園。這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2~14 ℃,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35 ℃,是理想的休閑避暑勝地。景區(qū)由主峰、九焰山古兵寨、愛河風情谷、對天河漂流區(qū)、香山湖、天臺鎮(zhèn)六大景區(qū)組成,是武漢市百公里區(qū)間內生態(tài)保護完好,氣候宜人,功能齊全的旅游度假區(qū)。

天臺主峰海拔817米,因“山形類臺、巧若天造”而得名,其臺拔地而起,直插蒼穹。峰頂有伯臺、仲臺、叔臺、小臺四臺;告天爐、撫松巖、了心關、賓陽壁、留月巖、坐忘臺、臥龍洞、作霖池、抱奇窟、披云峰十景。須依次穿過離垢門、息緣門、達天門方可到達山頂。

天臺山是紅安的文山。明萬歷年間戶部尚書耿定向曾歸隱此山設天臺書院,廣收門徒講經論道,引得眾多文人墨客慕名而至,并留下不少詩文。文學家、思想家李贄,從萬歷八年至萬歷十二年定居此山!俺瘉碓旗F千峰閉,恍惚仙人在上頭”,便是當年贊美天臺山的詩句。焦竑是萬歷十七年的狀元,曾拜耿定向為師,并求學于天臺書院。金榜題名后,焦竑帶六名弟子重訪天臺山,并寫下“盡將雙腳壓崔嵬,下視青天萬里開,飛騰莫訝不知險,曾踏羊腸百折來”的詩句,后人將焦竑及其六名弟子坐過的巨石稱為“七子臺”,挑燈夜讀過的山洞稱為“狀元洞”。

天臺山佛源悠久,香火旺盛。據(jù)考證,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智大師晚年曾在全國修建了36座“赤城寺”,天臺山赤城寺(后更名為天臺寺)便是其中之一。

天臺山亦是紅色圣山。紅四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主力部隊被迫西征。部分婦女干部傷員轉移到天臺山林區(qū),鄂豫皖省委機關就設在對天河村劉家灣,省委書記沈澤民同志于1935年春天病逝在這里,當年老鄉(xiāng)救助過他的山洞至今保留著。

九焰山位于景區(qū)東北部,這里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原始林區(qū),古木參天,巨石羅列,半山腰的古寨墻及東西南北四門保存完好,寨內山坡上到處殘留著半人高的石頭廢墟。從傳說中的“薛剛反唐”到元末明初農民起義再到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此山歷來是兵家用武之地,山中的一處摩崖石刻清晰地記述了清初兵部尚書張敬彥率兵“恢剿至此”的歷史。在九焰山的東面絕壁處有一石洞,名曰止止洞,傳說是古代高僧、道士閉關修煉的仙洞。

發(fā)源于天臺山和九焰山的愛河風情谷,谷底是一條幽靜的小溪,小溪穿過幽谷,九曲十八拐流入香山湖。香山湖宛若明珠鑲嵌在林海之中,湖汊延伸到每個山谷,庫容4500萬立方米。湖畔林木蔥蘢,湖水干凈清澈,波光粼粼,如詩如畫。對天河大峽谷位于景區(qū)西部,紅安縣政府在山谷中開發(fā)漂流項目,在這里漂流既能欣賞兩岸美景,又能體驗驚心動魄的刺激。

天臺主峰往南三公里左右便是天臺小鎮(zhèn),這里是景區(qū)服務中心,也是游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這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夏無蚊蠅。一幢幢白色別墅、度假山莊、農家旅館隱藏在這青松翠竹之中,宛如世外桃源、人間天堂。

[天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安不僅紅色旅游資源豐富,而且人文積淀豐厚,山川秀美,名勝古跡眾多。有三雕藝術珍品吳氏祠堂(磚雕、木雕、石雕),有“文脈”天臺山,“武脈”九焰山,下面介紹被稱為紅安“文脈”的天臺山。

天臺山距七里坪鎮(zhèn)21公里,地處七里坪東北部與河南新縣交界處,海拔817米。當?shù)赜幸环N說法:“狗叫驚三省,雞鳴聞四縣!碧炫_山因山頂似臺而得名。

天臺山風景秀麗,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壯麗的自然景觀,四季有著不同的韻味和風姿。紅安有首民謠是這樣贊美天臺山的:“天臺在天上,一步高一丈;人在云里走,水在霧中淌;抬頭頭齊天,低頭望長江!笨梢娚絼葜骐U。山上有十景:告天爐、了心關、留月巖、披云峰、坐忘臺、賓陽壁、撫松巖、臥龍洞、探奇窟、作霖池。自2005年以來,天臺山還開發(fā)了新的旅游項目——對天河漂流,童子沖森林探險樂園、天臺禪樂表演等,吸引了不少游客。

天臺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靈秀”而著稱,更有“紅色圣山”之譽。天臺山是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臺宗的起源地。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這里不僅走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這三支紅軍主力部隊,還誕生了秦基偉、陳錫聯(lián)、劉昌毅等二百多位將軍,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老一輩革命家也都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神奇秀麗的香山湖,湖面蜿蜒曲折,形態(tài)俊美,就宛如巨大的翡翠鑲嵌在群山之中,聚小三峽之壯麗,集瘦西湖之秀美于一身。湖內泛舟,遠眺天臺山主峰,青山碧水盡收眼底。香山湖水質清悠甘甜,可以直接飲用,整個天臺山的居民飲用水都來自于此。而驚險刺激的對天河探險漂流風景區(qū)就隱藏在香山湖的盡頭。

天臺山是革命的山,是紅安的驕傲,它以它的風景名勝聞名遐邇,它之所以被稱為革命的山,還因為它在戰(zhàn)爭年代是革命大本營。李先念主席對天臺山有著特殊情結,中原突圍以后,李先念的幾個部下帶領一支隊伍曾在這里開展游擊活動。著名的“平臺嶺血案”就發(fā)生在這里,僅那一次,國民黨軍隊就屠殺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2400多人。這里一直是敵我拉鋸戰(zhàn)的戰(zhàn)場,到劉鄧大軍南下時,方圓數(shù)十里的160個村莊幾乎變成了無人區(qū),原來的4000多人僅剩下183人。后來李先念揮師南下時,曾與劉、鄧首長商定留下一個營的兵力,一是堅持斗爭,二是幫助這里的人民重建家園,可以說李先念對天臺山的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沿著盤山公路再往前走就是天臺山的“五拐”了,之所以稱為“五拐”,就是說有五處急彎,角度多為銳角,因此非常危險。

天臺山可以稱作是一座自然博物館。山上有千年銀杏樹,銀杏樹全身都是寶,每到夏季,銀杏果掛滿枝頭。銀杏樹被稱做子孫樹,往往是上一代栽種,下一代受益,這是因為它的生長周期長,十年之后才掛果。它也是我國三大活化石之一,屬于上古物種,此外天臺山上還有靈芝、何首烏、安桔、天麻等名貴中藥材。天臺山地區(qū)現(xiàn)在把種植和銷售中藥材作為龍頭產業(yè)來抓,力求讓一方鄉(xiāng)民脫貧致富。天臺山還有煨葫蘆、珍珠花等山珍特產,游客到天臺山賓館就能品嘗到這些美味。

再往前去就是天臺山的主峰了。主峰海拔817米,因其峰頂似臺,勢若接天而得名,史稱“淮南第一峰”,主峰四面峭壁如削,挺拔壯觀。

“天臺山者,楚魏之交山也。其山形類臺,巧君天造故名天臺山……”主峰門內的石屏上刻著明代戶部尚書耿定向的《天臺勝記》。耿定向出生于黃安杏花鄉(xiāng)墳山洼村,明代嘉靖中進士,歷任戶部尚書等職,是黃安建縣創(chuàng)始人。耿定向既是理學家,又是文學家。耿定向退職返鄉(xiāng)后在天臺山創(chuàng)辦了天臺書院,讀書人稱他為天臺先生,家鄉(xiāng)人都親切地稱他為“耿天官”。耿定向在這篇游記中,詳細介紹了上天臺山的路徑、沿途自然風光,天臺十景的命名和由來,以及天臺山地區(qū)的自然風景。如果能看懂這塊碑文,那也就對天臺山了解了一半。石屏兩邊有兩幅圖,名曰“論道圖”和“斜感圖”,這兩幅圖描繪的就是耿定向在天臺山創(chuàng)辦天臺書院,講學論道時的景象。天臺書院當時在全國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吸引了很多文人雅士前來講學論道。除了耿氏三兄弟外,還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理學泰斗二程(程顥、程頤),以及著名學者焦竑、周子征、鄒善、吳心學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使得天臺山聲名鵲起。

登山也許是一件苦差事,但登上這“狗叫驚三省,雞鳴聞四縣”之地,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苦事也變成樂事了。上山的石階都是從河南運過來的。

漫漫登山路上,一棵櫻桃樹經歷了千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以它獨有的姿態(tài)站在這里,好像就是為了歡迎人們的到來。

站在休息臺朝下看,就是杜鵑谷了。每年5月杜鵑花開的時候,這里紅似一片火海,景致美不勝收。順著杜鵑谷往下看,就是新建的天臺寺,天臺宗在中外佛教史上極具影響力,此派的創(chuàng)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富貴和尚智(湖北荊州華容人)。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