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前言
-
俾斯麥的“自御”
奧托•馮•俾斯麥締造了德國,但從未統(tǒng)治它。他曾是三位皇帝的臣子,卻沒有任何一位帝王可以隨時解除他的職位。1890年3月,有一位皇帝這么做了。那一次,俾斯麥的公開講話缺少了所有我們通常稱之為魅力的特質(zhì)。而就在1878年9月俾斯麥個人權(quán)力與名譽達到巔峰的時候,當時的一家報紙《施瓦本商業(yè)之神》(Schwäbische Merkur)還這樣描繪俾斯麥在德國國會的一次講話:
那些第一次聽到他演講的人要多么吃驚啊。他的聲音并不算洪亮有力,話音之中沒有預料的那樣悲痛,語速也不像傳統(tǒng)的雄辯方式那樣激情洋溢地滔滔不絕。相反,他吐詞輕松舒緩,口氣像日常對話,有時稍作遲疑,迂回前進,直到自己找到正確的詞語或者詞組,再精確地推出恰如其分的表達。一開始,聽者簡直就會認為發(fā)言的人是感到尷尬。他左右擺動自己的上半身,從身后的口袋掏出手帕,擦擦眉毛,又放回口袋,然后再一次把它拽出來。
俾斯麥從未在公眾大會上講話,只是在他卸下高位以后才吸引到民眾的目光,那時他儼然已成為一代傳奇人物。
1862年9月至1890年3月,俾斯麥一直在德國發(fā)號施令,職位卻僅僅是在議會頻頻露面的一名部長。從1847年起,他就一直在多種議會的機構(gòu)發(fā)表上述這類演講,直至1890年離職。盡管向聽眾釋放著如此強大的個人魅力,俾斯麥卻從未領(lǐng)導過英國人概念中的任何一支政治黨派?v觀俾斯麥的職業(yè)生涯,無論是德國保守黨、國家自由黨,還是天主教中央黨,這些德國最大的政黨都不信任他,與他保持距離。俾斯麥所屬的黨派是所謂的“自由保守黨”,它的成員很有影響力,但它在內(nèi)閣以外卻沒有大批追隨者。俾斯麥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都致力于政府管理的具體事務。從處理各項國際條約到確定郵政匯票是否收取印花稅,他打點一切,事無巨細。很奇怪的是,印花稅問題倒成為俾斯麥多次辭職的原因之一。
俾斯麥沒有軍界的資歷。他服役時間很短,年輕時很不愿被編入后備役部隊(實際上,他試過逃兵役,但他的官方記錄省略了這段不光彩的過去),而他能讓那些“真正的”士兵們尷尬或是憤怒的只有那些他經(jīng)常穿的軍裝。被冠以“神人”稱號的毛奇元帥世家有這樣一位家族成員—中校布隆薩特•馮•舍倫多夫(Bronsart von Schellendorf )。他曾在1870年寫道:“那位身著法國胸甲騎兵馬甲的公務員日復一日越發(fā)厚顏無恥了!
俾斯麥的名字之中一個“馮”,這個古老的普魯士姓名代表著一個“好”的家庭出身。但歷史學家特萊齊克1862年撰文透露,俾斯麥顯然就是個“淺薄的鄉(xiāng)紳”。他為自己的社會等級自豪,但也心知肚明,很多人都比自己的等級高。一名俾斯麥內(nèi)閣成員回憶了這樣一個例子:
大多數(shù)正式商議都是首相發(fā)起的……哈慈菲爾德(Paul Count vonHatzfeldt-Wildenburg)也會一同交談。因為在首相眼中,他的社會地位最高。其他內(nèi)閣成員通常保持沉默。
俾斯麥和自己的兄長繼承了田莊,但都算不上富足。他仕途生涯中多數(shù)時候不得不一直降低開銷。在那個朝廷與權(quán)臣占據(jù)著政治生活與陰謀核心的社會,俾斯麥待在家中早早吃晚餐,過著不入流的生活。在從政晚期,他大部分時間都盡可能遠離柏林。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