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3節(jié) 第三章

宗教式的印度文學精神存在于所有的人的心里,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明白這一點。(一)宗教經(jīng)典,文學之源

印度文學,是一種宗教的文學。宗教是印度文學的源頭,所以印度的文學與宗教有著很深的情結(jié)。印度的宗教不僅滲透在文學當中,而且還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印度的民族語言、藝術(shù)、音樂、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屬于雅利安人的文明,雅利安人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在印度的文化中,無不充滿了宗教的色彩。印度的《吠陀經(jīng)》是印度文學的源頭,是印度最重要的經(jīng)典,也是印度宗教文獻的總集。這部經(jīng)書中就蘊涵了許多神妙的思想和精美的哲理,充滿了智慧。在西方人看來,印度正如這本經(jīng)書,是一本翻不開的書,書中許多神秘和晦暗的所指,都是很令西方人頭痛的。

吠陀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巨著,它分為《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毗耶娑吠陀》,其中《吠陀經(jīng)》的最后一部分是《奧義書》!秺W義書》中充滿了很深的哲理,把精神看得很重要,精神為最貴、最至上!秺W義書》中的“奧義”就是說“梵 ”和“我”以及二者合一的道理!拌蟆薄钪嫔鹬颍唤K極的真實!拔摇薄`性、真我、自性。這里的梵我合一和中國的“天人合一”有點類似,但又不同于中國的“天人合一”,其中的“梵”似乎更接近老子的道。《奧義書》的敘述和描寫,自由、流暢,給人一種很圣潔的感覺。書中的每一個寓言都漫溢著心靈的清曲,滌蕩著高妙的智慧,“如初升的朝陽,和煦溫暖,如高山上清新而純凈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中”。

印度的古典就是這樣奇妙、神秘,讓人無法知曉,但卻能深深地吸引人的靈魂,使印度人皈依它、禮拜它,讓西方人和東方人敬畏它、崇拜它。如中國的《易經(jīng)》和詩歌,其中的徹悟和理解只能靠心靈去感知,甚至連心靈都無法感知。

除了《吠陀經(jīng)》外,《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印度的兩部史詩,以瑜伽哲學為中心,成為印度后世文學的源泉。史詩不像其他的著作那樣單一的寫王公貴族的內(nèi)訌,而是色彩分明的寫了弱小對強暴、受壓迫者對驕橫霸道者的斗爭,是那些遭到流放和迫害的貴族大臣們同情、理解人們,堅決對抗驕奢淫逸王者的決戰(zhàn)。史詩除惡揚善,宣傳人間正道,頌揚以堅戰(zhàn)為代表的正義力量,譴責以難敵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堅戰(zhàn)仁慈、謙卑、正義,而難敵貪婪、傲慢、殘忍!暗玫勒,多助;失道者,寡助”,難敵的倒行逆施,甚至俱盧族內(nèi)的一些長輩都譴責和揭露他的暴行,同情和關(guān)懷般度族。在史詩中,反映了人們渴望天下太平,賢君治世的思想,是人們在亂世之中強烈的呼喚!史詩無論怎樣歌頌統(tǒng)治者,但天下的烏鴉一般黑,在內(nèi)容上也沒有對另一方一味的美化。

《羅摩衍那》講的是,一個錫蘭的魔鬼將拉馬的妻子劫持在一個小島上,拉馬千辛萬苦最終從魔鬼的手中奪回了自己的妻子。而《摩訶婆羅多》是意指“婆羅多族中發(fā)生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體現(xiàn)了婆羅多族的偉大”。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的創(chuàng)作很多時候都無法讓人想象,印度的圣歌充滿了神奇的色彩。比起中國來,印度文學更晦澀,深藏著不為人知的奧義,總不是那么清晰明朗。但印度就是這樣被人們記住的,因為它太深奧了,也太讓人們神往遐想了。ǘ┝鱾魃钸h的印度佛教

印度人信奉梵天、毗濕奴、濕婆主神,后來,隨著婆羅門的衰敗,佛教逐漸興起。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chuàng)世人,佛教認為人生皆苦,只有通過苦行修道,獲得解脫,才能走到彼岸,超越六道輪回,升入西天極樂世界。佛教教義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滅的,人死后,靈魂要為他生前的所作所為承擔果報,除非一個人在生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徹底頓悟,明心見性。

佛教的基礎(chǔ)教義是“四諦”、“八正道”和“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這些都是大小乘各派所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佛從緣起思想出發(fā),指出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和“涅槃寂靜”的教義,稱佛法的三法印,此是佛法的最重要標準。一些小乘學者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為戒、定、慧三學、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以及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就是覺者的意思,只有徹底覺悟的人才能為佛,佛就是離苦得樂,擺脫了一切的糾纏,得逍遙大自在,得無上菩提!

佛,究竟是什么?以佛教的觀點而言即是自性的圓滿,一個只不過又回到他以前的狀態(tài)而已。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最清凈的內(nèi)心,只不過受世俗的熏染而迷失了。

印度的佛教流傳到中國、朝鮮、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地,且對這些地方的影響十分深遠。在中國就與中國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中國的宗教。中國的佛教、儒教和道教相互滲透,最終形成了儒釋道合一的局面,而基督教也吸收了佛教當中的許多教義,其中西方的哲學家叔本華、尼采等人都宣揚佛教的教義,他們的思想與佛教的思想不謀而合。

佛教,對于那些想獲得解脫,走向歸途的人也許是個療傷的處所,但對行人處事,積極用世者,卻于事無補。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