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語言即神——感受谷川俊太郎的詩

偶然的機緣,得到了一冊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選。對于谷川俊太郎這樣的一位在日本,乃至世界詩壇都享有盛譽的人,我最早的耳聞來自河南的優(yōu)秀詩人藍藍之口,隨后又詳細聽到《谷川俊太郎詩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世紀世界詩歌譯叢)的譯家,同樣也是優(yōu)秀詩人的田原先生的介紹。不讀其詩,就先自有了肅然之感?墒,我向是那種對耳聞生疑的人,堅信所見,疑于所聽,更何況所見中還時常有著許多的蒙騙之術(shù);再加之,對于詩歌,我也一向認為,作家談詩,多是隔靴撓癢。小說和詩,雖同為文學,其實完全是兩個世界,如同沙漠與海洋,雖同在地球上,卻是完全不同的兩隅天地;沙漠之上和海洋之下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生命。

純粹的小說作者,談詩是一種大忌。這里不是說隔行如隔山,而是說,隔行就是隔了山。然而,《谷川俊太郎詩選》竟讓我一口氣讀了下來,有了寫的沖動。我想,這種沖動并不完全來自于那些簡潔、深奧的詩句,而來自于那些詩句對我淺薄思考的沖撞、證明和反駁。我不認為我讀懂了谷川俊太郎的詩。我想我如果有讀懂詩的本領(lǐng),我的小說就不會總是寫得瑕疵遍地,粗糙得如未經(jīng)鋤整的荒野。可是,讀不懂,又有許多的感受,這就要誠謝語言的功能。誠謝語言中許多詞語的效用。所以,我不能如批評家們那樣,在一個題目下面,鄭重地寫下——論《×××》那樣莊重的副題。我只能說我有了一些閱讀的感受。

對我來說,感受,就是閱讀的全部。

死亡與消失

并不知道谷川俊太郎對戰(zhàn)爭有何樣的理解。他的少年時期,是緊伴了戰(zhàn)爭的炮火。13歲時,二戰(zhàn)結(jié)束前夕的1944年年底,美國B29空軍開始空襲日本領(lǐng)土,轟隆不止的炸彈的聲響,毫無疑問不能不深刻地嵌進一個少年的記憶。次年5月,東京遭受了空前猛烈的巨大空襲,飛機去后,谷川俊太郎騎著自行車在他家的附近走來走去,目睹了遍地被炮火燒焦的尸體,感受了人的生命的消失,就如同風卷殘葉、火吞干草樣的場景;7月,他隨母親疏散到東京以外的外婆家里,8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人類首次向人類使用的原子彈。這樣,戰(zhàn)爭就構(gòu)成了一個少年記憶的棚架,而死亡,成了那棚架下的真正的主角。

午后的陽光

落在剛剛被軋死的貓的尸體上

想停下腳步

可終生滯留在那里的靈魂

卻在瞬間消逝

《Anonym 4》

這樣的句子,所透出的死亡氣息,其實有一種面對死亡時冰冷的感覺。我們不能從詩人的句子中看到他對死亡的嘆息與對生命失去的挽意,反而看到了詩人對“死亡—消失”的一種暗藏的迷戀。也許,正是這首透著對死亡不同一般表達的詩篇,被序排在詩集的前面,才讓我一下子因為詩人對死亡的獨特表達感到了驚異,才使我對詩集有了閱讀一部神秘小說的興趣,不得不一頁頁、一首首地閱讀下去,以尋找詩人對死亡更為深刻的見地?吹讲⒆プ≡娙藢λ劳龅莫毺乇磉_,對我來說,如同找到了一把開啟山門的鑰匙,使我自以為可能越門而入,穿過神秘的隧道,進入谷川的世界,領(lǐng)略谷川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造的風光。及至讀到《然后》時,也就完全被詩人對死亡的認識所振撼,如同在一瞬之間,被雷電擊中一樣。

若是到了夏天

還會鳴叫

煙花

在記憶中

凝固在一起

遙遠的國度

朦朧恍惚

宇宙就在眼前

人能夠死

該是何等的

恩寵

“人能夠死,該是何等的恩寵”,從這樣一句詩,我們無法得知詩人從少年的滿目焦尸到中年、老年都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閱歷,但從他詩中對死亡的冰冷開始,到對“消失”的迷戀,無疑映射著詩人大海樣深不可測的內(nèi)心的孤獨和對世界別樣的看法?梢韵胂螅粋詩人的頭顱,面對世界的寂寞,內(nèi)心是何樣的空曠和荒涼。因此,少年對死亡的記憶,一下子就越過恐懼,坦然地進入到消失的層面,開始影響、形成詩人對生死的看法,對世界的看法,對人類的看法,乃至是對整個宇宙的看法,以致使詩人在《意圖》中,對死亡與消失的表達,顯得是那樣的輕松,甚至有了些許的親切。

以為自己還活著

小鳥一邊歌唱一邊交尾著死去

以為自己還活著

專心工作的人死去

我并不懼怕自己的死

怕的是小鳥

和人的死

以為自己還活著

葉片被風吹動著樹死去

大海被月亮守望著死去

以為自己還活著

我寫下的語言死去

在樹木、大海、小鳥和一具死尸之上

以為自己還活著

閱讀《意圖》的感受,使你對死亡有一種如同人們對誕生的向往;對生命消失的親切,近乎于對生的歌頌。不知道《意圖》為什么會給人帶來這樣的“錯覺”;讓認人覺得詩人對“生命的厭煩”和對“死的向往”。“不為死生悲只為活著嘆息”(《嘆息》)——在這首詩里,生,成為多余;而死,則成秋日之果。死,在詩人的筆下竟然成為了一種美好。這使人再次回想到那驚天動地的詩句:“人能夠死/該是何等的恩寵。”這樣的詩句,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閱讀的種子,在你翻動的詩頁中生根開花,蓬勃成蔭,使得你的閱讀與思考,總在死亡與消失的蔭蒙下面。事實上,在《谷川俊太郎詩選》中,死亡與消失,不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思想的籠罩;是一種四處彌漫、無孔不入的氣息,像寒氣彌漫在冬日;像白雪籠罩著大地;還如同,漆黑的云霧,阻隔著我們想要看到的天空中的一切。要走近,走進谷川和他的詩,就要穿過這層無處不在的黑霧,剝離籠罩在詩句身上的寒氣,從而才有可能領(lǐng)略詩人那更為博大、深邃的內(nèi)心與精短惜墨的表達。

“無”的思想

我們完全無法獲知詩人在寫作時對死亡與消失的最為真切的認識,既便他親口對我們說了“恐懼”或“無所畏懼”那樣的話,我們也無法定斷死亡對他的寫作到底有什么更具體、更直接、更為真切和細節(jié)化的影響。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在空襲之后,可以從家里出來,騎著自行車觀看遍地被炮火燒焦的尸體,那樣慘烈的情景,縈繞在一個少年的頭腦中,必然會成為他寫作的一處真正的起筆之源。只有從這里出發(fā),大約才有可能明白谷川詩中對虛無的探尋,何以能夠如此的深入和沉醉;對宇宙的認識,何以能夠成為詩人抒懷的寬闊而又具體、實在的途徑。

你陷入沉默時間凝固

遠處傳來他人

混雜著你呼吸的笑聲

我在飄浮救生索的電話線

你一旦切斷……

我便無處可歸

這首名為《電話》的六行短詩,真的就是寫電話在切斷之后的受話人的失落嗎?在詩里的“你”——他(她)到底是誰?把電話線比做救生索,爾后寫至“你一旦切斷……我便無處可歸”時,“無處可歸”說的是那樣的明確無誤,而“切斷”之前,不僅附加了“一旦”,之后還用了省略號,這一明一暗,一虛一實的對比交替,就已經(jīng)讓我們感受到命運與不可知的力量,讓我們體味到人生是何樣的“命若琴弦”,何樣的輕微與虛無。如果說,《電話》只是一種暗含、隱喻,對虛無還不夠明確的話,那么這首在語言上進行了大膽嘗試的《小石頭》,則是非常明確的對“無”的描述與追尋。

時間

使我

變得愚鈍棱角

被日子的漣漪

磨損

黑黝黝的

肌膚

映著天空

在幼兒的

手掌上

恍惚不定地跌落而下

向著無恥

……向著無

“無”——在《小石頭》中是這樣清晰地成為小石頭的歸宿,成為詩人對生命意義的探尋,成為谷川先生對虛無追向的確定。隨后的《世界》,則和《小石頭》遙相呼應,對《小石頭》“向著無”的回答,對虛無與死亡的描述,又一次到了刻骨的深度:

有一塊磨損的石頭

被雨打風吹

過了一萬年

還是沒有化為無

有一束在宇宙中穿行的光

在仙女星座遙遠的彼岸

過了十萬年

還是沒有抵達……

有一具被射中的小鳥的尸體

沒被人發(fā)現(xiàn)

在枯葉上

靜靜地腐爛

在這里,虛無成為詩人對生命意義的最后的追尋,靜靜腐爛的小鳥的尸體與枯葉緊密地連在一起,就不能不使人想起少年的谷川看到滿地橫尸的那一情景,不能不使人聯(lián)想那一情景的潛意識對谷川先生終生寫作的影響。我們不敢大膽猜測,那遍地橫尸到底對谷川的東方虛無思想的形成有著什么效用,但虛無在谷川的詩里,卻是東方文化與思想最普遍、也最深刻的表達!秹簟,這首共有28行的詩里,“然而夢它會破滅吧”這樣的疊問占了8行,這種強烈的對夢的追問,當然不是為了詩歌斷層的意味。它最根本的意義,仍然是對“無”的進一步的追尋與逼問,“無”的表達,在《夢》里轉(zhuǎn)化成了“夢”的表述,使“夢”成為“無”的代言。

世界提問我時

回答的只有我

我提問時

回答的只有世界……

對話只在我獨自的心中

永久地沉默

無奈地成熟

這首《問與答》,抒寫的也正是詩人對人生意義迷惘的問答與巨大寂寞的人生自語。是“無”在更深層、更哲學層面的思考。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谷川“無”的思想在他的詩里就是虛無的詩述。而恰恰相反,“無”,在谷川的詩里是一種“存在”的詩敘,是一種哲學的詩闡,我們不光應該看到“橫尸遍地”對他生死觀的影響,對他寫作的影響,而且還應該明白,谷川先生的父親,是日本現(xiàn)代著名的哲學家、文藝理論家。出生在哲學家的家庭,父親對他的影響,自然就使他的詩天然地含帶著哲學的意味。這種暗含哲思的詩歌,也正是谷川的一種詩風,是谷川的詩“大”“深”“奧”的根源,是他的詩跨越國界的思想之本,同時,也是他“無”的思想既符合東方“虛無”思想,又使“虛無”在詩歌中能夠轉(zhuǎn)化為“存在”的根本。存在的“小石頭”,存在的“世界”,存在的“夢”,正是這種“存在”表達了“無”,又正是這種“無”,豐富、深化了存在的現(xiàn)實。

看最小的東西

看飛去的電子

但卻看不見無

看最大的東西

看遠方的渦狀星云

但卻看不到無限

《看》

從存在到無,再到宇宙,這種存在—無—宇宙的“無的思想”的演化,使我們想到博爾赫斯的宇宙觀。博爾赫斯常常通過宇宙來反觀人類,而谷川俊太郎則總是通過“無”來思考宇宙。這是東西方思想的差異,也正是地球那邊的博爾赫斯這位思想型作家與地球這邊的谷川俊太郎這位哲學型詩人的共通之處。

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出發(fā),用筆與語言,朝著同一方向在不懈地邁進。

存在與現(xiàn)實

存在,是谷川俊太郎詩文中的一個重大而深刻的命題。

存在作為一種哲學思想,不僅表現(xiàn)在谷川先生的詩中,而且更實在、更明確地表現(xiàn)在谷川先生這本詩選中的散文詩中。這組取名為《定義》的散文詩,在他的詩選中占著相當?shù)捻摯a和份量。而這組所謂的散文詩,按中國的文體分類,其實稱其為“哲學隨筆”更為恰切。甚至,我們以粗暴的方式,有可能把其中的許多篇章歸其為“關(guān)于存在的隨想”。如《非常困難之物》,全文一百余字,對存在的描述,顯得是那樣的客觀、冷靜、具體而又堅定。作為“散文詩”存在的許多作品,在詩選中的文學意味竟被詩人剔除得一干二凈;而當我們把它視為哲學隨筆時,似又恰如其分。

其表面被涂成灰色和白色,其容積不超過半立方米,側(cè)面印有索伏特斯高提•R•弗利福魯?shù)碌淖謽。它正好可以容納四百頁柔軟的白色紙張,而紙張的用途則任購買者隨意。而今,我抽出最上面的一張,擤了擤鼻子。

它占有了某個空間。所以,它當然也要遵從時間這個存在方式。我無法斷言它是美是丑。它是什么?我是否已經(jīng)告訴了讀者?

0

0

這篇《非常困難之物》因言簡意賅而意味深長!拔页槌鲎钌厦娴囊粡,擤了擤鼻子”,使全文的靜敘中的唯一之動顯得突兀而醒目,如同一張白色的靜物畫中突然跳出的一粒刺眼的紅點。緊隨文后的“我無法斷言它是美是丑。它是什么?我是否已經(jīng)告訴了讀者?”的陳述與連續(xù)的疑問,也正是一種鮮明的聲稱:存在就是存在,無所謂意義和美丑。或者說:存在,就是意義。

存在——在谷川先生的這冊詩文選中,與死亡和無,構(gòu)成三角鼎立的思想之柱,使《谷川俊太郎詩選》顯得堅實、牢固,而又高聳入云,有不可攀登之勢。這種存在的思想,在類于哲學隨筆的散文詩中,幾乎成為每篇的思想靈魂,使這22篇每篇都不超過800字的短文,每字每句,都有不可替代之感,都在闡釋著存在和存在與世界的構(gòu)成關(guān)系。剪子在世界上存在,“有著從我身上抽取語言的力量,我會時時面臨這樣的危險:被語言之絲拆解開,在不知不覺間,變成比它還要稀薄的存在”(《剪子》)。蘋果在世界上存在,“不能說蘋果的顏色有多紅,蘋果只是蘋果。不能說蘋果的形狀有多圓,蘋果只是蘋果。不能說蘋果有多酸,蘋果只是蘋果……無法講述,最終只能是蘋果……”(《對蘋果的執(zhí)著》)。還有《對杯子的不可能接近》中的杯子,在《與無可回避的排泄物的邂逅》中的排泄物,《推敲去我家的路線》中的路道與道旁的物體,《關(guān)于灰之我見》中的顏色,這22篇散文詩的寫作,大都是從物的存在寫起,論及存在與世界萬物的關(guān)系,反及人和世界在存在中的存在。除此之外,還必須注意的一個景觀是,在谷川先生筆下被描述的與存在相對應的對象,還大多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一些靜物,除剪子、杯子、紙張、蘋果、顏色與道路和建筑物外,還有樹葉、草莓、臼齒、虹膜、畫框、窗戶等等。一切靜物都成為谷川存在的闡釋。而既便是動,也多是靜中之動,自然之動。如《棲息的條件》中的“律動”,《玩水的觀察》中的“水”與“鱒魚”,《風景畫從畫框里流走了嗎》中的“風景”,《打開的窗戶的例句》中的“窗戶”等等。當描寫對象出現(xiàn)時,它們的“動”,都是相對的,是與靜組成的對應之動;是靜中之動,其基調(diào)還是一種靜。動成為靜的組成。這種以靜為主對存在的反復的拆解、描述和重新的確立,使我(們)在閱讀中更深地體味了“永恒”和“不變”,體味到了現(xiàn)實與歷史的“恒定”。從而,使我(們)感受到詩人對現(xiàn)實的介入和認識,是以避而進,以壓抑的冷靜、客觀而顯示現(xiàn)實對人的擠壓與迫害。靜與物,在這些散文詩中成了主體,出演了現(xiàn)實的主角;而人,只是物的構(gòu)成、搭配與襯托。

這讓人想起了卡夫卡的《變形記》,人(格里高爾)在現(xiàn)實中變成了甲蟲,而到了谷川先生的筆下,人沒有變成蟲,卻在現(xiàn)實中成為“物”存在的配角和條件,而因此使人也成了物或近于物。

這似乎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躲避,卻又是一種更深的進入;似一種對客觀的描述,卻又是一種對現(xiàn)實更深的批判,更闊大的把握。

以避而進、以靜而動、以物而人,在谷川先生的詩文中成為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進入方式,成為他認識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對現(xiàn)實的超越。《谷川俊太郎詩選》是谷川先生各個寫作時期的選作,而在這本選作中,篇數(shù)不多的直面當下、直面現(xiàn)實世界的詩歌僅有幾首(篇),在這幾首中,《胡蘿卜的光榮》堪稱是谷川先生面對世界時最復雜、最有力,也最為沉重的感嘆,是他作品中少有的直面人類社會的發(fā)言,是他面向巨變的世界時的一聲巨大的嘆息。因此,這首短詩,也成為他在巨大的現(xiàn)實面前,最直接、最真切的聲大如呼的自語:

列寧的夢消失普希金的秋天留下來

一九九〇年的莫斯科……

裹著頭巾、滿臉皺紋、穿戴臃腫的老太婆

在街角擺出一捆捆像紅旗褪了色的胡蘿卜

那里也有人們在默默地排隊

簡陋的黑市

無數(shù)熏臟的圣像的眼睛凝視著

火箭的方尖塔指向的天空

胡蘿卜的光榮今后還會在地上留下吧

這首《胡蘿卜的光榮》,是一首真正能給人帶來巨大思考和傷痛的作品。它的傷痛,不光是俄羅斯的傷悲,而且是人類在歷史進程中痛心疾首的哭喚。現(xiàn)實在詩人的筆下,不是一個人,一件事,一段過程,而是一個國家,整個世界,整個人類和人類的歷史!逗}卜的光榮》是一首可以讓任何人長篇大論的真正的大作,無論是藝術(shù)的,還是思想的,在谷川先生的詩中都顯得格外醒目。但我以為,它在谷川的詩選中出現(xiàn)時,最為有價值的,還是它所表現(xiàn)的詩人那巨大而細微、深刻而真切的現(xiàn)實觀。是那種在詩歌中表達的對現(xiàn)實存在介入的方式和認識的態(tài)度。

語言即神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談谷川先生,我們都不能忘記他是一個詩人。首先是一個詩人,之后才是別的什么。作為日本詩人的谷川,我們只能通過翻譯來感受詩人和他的作品。翻譯是由此抵彼的一段道路,是將此岸之“物”,運送到彼岸的一條船只。因為運送途中道路或河流的緣故,沒有人能夠保證途中之物不發(fā)生絲毫的損傷或變化,尤其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中尤其是詩。詩是譯者手中超薄的玻璃器皿,腦中易變的一張試紙。對《谷川俊太郎詩選》的翻譯,我們無法用尺度來衡量、判斷它保全或鞏固了原詩、原文中多高的藝術(shù)品質(zhì),但當我讀這本譯文、譯詩時,仍然能清晰地從多側(cè)面、多角度感受到谷川先生詩文的豐饒和藝術(shù)上不懈的追求,這該感謝譯者深厚的翻譯功力,感謝譯者本身就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正因為這樣,詩,作為語言的鉆石,經(jīng)過譯者從彼岸往此岸的譯送之后,使詩的語言仍然閃灼著語言的鉆石之光,使我們依舊能夠充分地感受到作為詩人的谷川先生,在語言上所表現(xiàn)的智性、感性、理性、知性和想象力,都在他的經(jīng)過翻譯的詩句中傳導給了我們,使我們感受到了谷川先生無論是作為語言的追隨者、創(chuàng)造者的那種“語言即神”的對語言的敬仰與追求。這是一個詩人的本質(zhì),也是詩之所以為詩之根本。在詩中舍棄對語言的敬仰與追求,一切的豐饒與深刻,都將無從談起。我們也許不能說谷川就是一位語言之神,但我們能夠多說谷川先生“語言即神”的寫作,在他的寫作中,尤其在他詩選中的短詩集《Minimal》里表現(xiàn)的異常突出。這三十首精短的詩作,每一首都體現(xiàn)著谷川以語言為神的對寫作的信仰。如《然后》《拒絕》《冬天》《坐著》《小石塊》《正午》《睡床》《嘆息》和各個時期詩作中的《家族肖像》《牧歌》和《八月》等,它們的精短、樸素、純凈與它的字面的曉白和意義的深遠,它們因詩人對時空的認識與組合,而形成的新的時空結(jié)構(gòu)等,都是谷川那種“語言即神”的寫作、實踐與證明。如:

枯枝是

世界的

骨骼

靜謐是回答

寂寥是

歡樂

不知為何

將為何

忘卻

走過樹叢的是

冬季

這首翻譯過來僅有35個漢字的《冬天》,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回味天地和思索的空間。同樣只有30多個漢字的《血》,瞬間的閱讀,卻把我們帶進了永久的情感的漩渦:

男人

因戰(zhàn)斗

流血

女人的血

是為了

新的生命

子宮

是不歌唱的

華彩樂章

懷疑愛情的

最后的

堡壘

讀完這首短詩,我們究竟是該對語言更加崇敬,還是對愛情更加崇敬?語言是谷川詩歌的寫作之神?還是生命是谷川的寫作之神?

有灌水的

和吃粥的

以及果酒

還有支撐它們的

笨重的飯桌……在樸素的祭壇

燈光閃閃

夜晚靜靜地

抵達黎明

《家族肖像》

這樣的詩句,這樣通過詩句呈現(xiàn)的語言,其實,都已完全溶入了生存、生命之中。是語言表達了生命,也是生命呈現(xiàn)了語言。關(guān)于谷川先生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與成就,編在《谷川俊太郎詩選》之后的譯者,田原先生的《上帝死了,語言活著——谷川俊太郎詩集“minimal”論》的長篇論文,已經(jīng)分析得十分透徹。那是一篇關(guān)于谷川詩論的黃金文章,也是一篇有關(guān)整個詩歌的白銀文章,讀之必然會給人帶來許多啟悟。而有關(guān)“語言即神”的谷川先生對語言的敬仰和追求,當我們體悟之后,同樣的、超乎尋常的,能給我們這些以寫作為生的人,打開一條尋找寫作信仰的通道。

2004月4月14于北京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