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第一章

春節(jié)

春節(jié)的甫來中國的春節(jié)通常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掀開序幕的,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普通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進行祭灶儀式。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準備辭舊迎新,每年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期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春節(jié)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薄霸钡某跏家馑紴椤邦^”,后引申為“開始”,因這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第一天,正月的第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還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作“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名,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伊始。

春節(jié)又叫歲首、歲朝、年、過年,是夏歷新年的第一天。因為歷法不同,各個朝代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樣:夏代用的是建寅的夏歷,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用的是殷歷,以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用周歷,以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用秦歷,以農(nóng)歷十月初一為元旦;西漢前期仍然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用司馬遷、落下閎創(chuàng)制的《太初歷》,又重新運用建寅的夏歷,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直改用建丑的殷歷,唐武后和肅宗時改用建子的周歷外,各朝代都使用夏歷,直到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適應(yīng)農(nóng)時和便于統(tǒng)計,規(guī)定在民間要用夏歷,在政府機關(guān)、廠礦、學(xué)校和團體中使用公歷,以公歷的1月1日為元旦,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確定實行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一般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俗稱陰歷年。

至此,春節(jié)和元旦便成為兩個不一致的節(jié)日。

春節(jié)的傳說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特別兇惡,并且長年深居海底。但每到臘月三十夜里,它就從水底浮出來危害人類。因為這個怪獸非常厲害,人們總是制伏不了它,就不得不在除夕夜里逃往深山,以躲避它的傷害。

有一年的臘月三十夜里,人們還準備像以前一樣逃往深山避難。這時候來了一個須發(fā)皆白的老人。老人對大伙兒說,今年不用上山避難,他有制伏怪獸的辦法?墒牵蠡飪罕还肢F嚇怕了,不敢相信,仍然扶老攜幼逃奔深山。

天黑了,怪獸“年”像往年似的闖進村落,準備危害人類。它剛想竄進一戶人家,猛一抬頭,大吃一驚——一對大紅燈籠高高掛在門上,發(fā)出刺眼的紅光!“年”最懼怕紅色,這是它的秘密!大門上不但掛有紅燈籠,而且兩扇門上還貼了紅紅的門神——門神張牙舞爪,威風(fēng)凜凜,這可把“年”嚇壞了!正在它心驚膽戰(zhàn)的時候,又忽然傳來劈劈啪啪的爆竹聲,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一團團火光在“年”的周圍炸開了!“年”渾身戰(zhàn)栗,轉(zhuǎn)身就跑。原來,“年”不僅怕紅色,更怕火光和爆炸聲!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里,發(fā)現(xiàn)村里平安無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fā)老人是幫助人類降伏怪獸的神仙!神仙留給了大家驅(qū)逐怪獸的三個寶貝——燈籠、門神和爆竹。人們有了這三樣寶物,就再也不怕“年”來禍害了。

從此,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貼紅對聯(lián),燃放煙花、爆竹,燈火整夜通明。

傳說終究是傳說。其實,春節(jié)的來歷與古人對于豐收的慶祝和期盼有關(guān)!澳",這個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是上面部分為“禾”,下面部分為“人”;在金文的寫法也與甲骨文一樣,是上“禾’’下“人”。“禾”是蘸人對于谷物的通稱,是否豐收,主要看“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再有,甲骨文中的“禾”字,看上去都顯得沉甸甸的,足以證明它象征著谷物生產(chǎn)的大豐收。再進一步探究,甲骨文里“年”的寫法,極像是在一個人的頭上頂著沉甸甸的谷子的形態(tài)……因而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年,谷熟也。”年的稱呼是從周朝開始的,至西漢才正式確定下來,一直持續(xù)到今天。

如今,春節(jié)依然是我國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象征著除舊迎新、合家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

年初一到初十習(xí)俗正月初一: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貼畫雞、聚財。

開門炮仗。正月初一清晨,開門大吉,先放鞭炮,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霞,稱為“滿堂紅”。這時瑞氣滿街,喜氣滿門。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象征、喜慶心情的表達。對經(jīng)商人家夾說,放爆竹是為了祈福新的一年大利大發(fā)。舊習(xí)認為,敬財神要搶先,放爆竹要殿后。據(jù)說,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放到最后才算心誠。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春節(jié)時的古老習(xí)俗,是人們辭舊迎新、彼此表達美好祝福的一種形式。古時“拜年”一詞原來的含義是向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行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平安等內(nèi)容。碰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相賀。現(xiàn)在,有些機關(guān)、團體、企業(yè)、學(xué)校,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賀,稱之為“團拜”。

民問互訪拜年的行為,依據(jù)彼此的社會關(guān)系,大體可分四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一定要帶著禮物到父母家。進家后先朝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一一跪拜?梢粤粝鲁燥、玩耍。

二是禮節(jié)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只朝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是平輩,則只要拱手一揖而已;對方要比自己年長,仍須主動跪拜,主人應(yīng)走下座位作攙扶狀,連說免禮以示謙恭。這種情況通常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須告辭。主人受拜后,應(yīng)擇日回訪。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對一年來欠別人人情的(如老師、律師、醫(y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謝。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平日沒有多少來往,但能說得來,到了年節(jié),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fā)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須拘泥禮節(jié)。

如果因故未及按例行禮,日后補行的,謂之‘‘拜晚年”。拜年的習(xí)俗從漢代開始,唐宋之后很是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祝賀。

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稱“門簿”。

隨著時代的進步,拜年的習(xí)俗也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前的拜年方式外,又流行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手機短信拜年等。

占歲。舊時民間以新年前幾天的天氣陰晴來預(yù)測本年的年成。此說法源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天晴朗,則所主之物豐登;當天陰,則所主之物不昌。后代傳承下來,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晴朗,無風(fēng)無雪為吉。后代由占歲演化成一系列的祭祀、慶;顒。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習(xí)俗。

貼畫雞。古時春節(jié)在門窗上畫雞來避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寫道:度朔山上有棵大樹,樹上棲只天雞,當?shù)谝豢|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jié)所剪的雞,所貼畫的雞,其實就是代表著天雞。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身的說法。據(jù)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驅(qū)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期盼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每年都來,人們就刻了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上,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用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的樣子與雞類似,以后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就成為后世剪紙藝術(shù)的來源。

我國古代特別注重雞,稱雞有五德,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伴,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僅在春節(jié)時剪雞,并且也把新年的第一日定為雞日。

聚財。相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會把“掃帚星"引來,招來霉運。假如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外邊掃到里邊。這一天還不能向外潑水和倒垃圾,怕因此破財,F(xiàn)在許多地方還留有著這一習(xí)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大年初一不用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只大桶,來盛廢水,當天不外潑。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二,是開齋日,也是米娘娘生日,又是祭財神日。這天清晨,住戶和商號都要祭財神。大多住戶家常年無供奉的財神像或牌位,就臨時到香蠟鋪請一位極糙的木刻版、水彩印刷的‘‘增福積寶財神”碼兒,或是將除夕接進的那些財神夾在木制夾子上,設(shè)一祭壇;店鋪則仍在原奉祀的“三財”神龕前設(shè)壇。這日有登門售財神像者,如不購買,只能回答“已有”,忌諱說“不要”,以避不吉。

買賣人家祭財神通常用五宗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求當年發(fā)大財。住戶祭財神則用豬、羊肉各一方,饅頭三碗,每碗五個,湯三盅,茶水一杯。買賣人家由掌柜的掌管致祭,住戶則由長輩掌管致祭,程序是燃燈、拈香、叩首,然后將財神碼兒放在院中錢糧盆內(nèi),用松樹枝、芝麻稈一同焚化,同時院中鞭炮聲似爆豆響起來。

正月初三:小年朝。

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边@一天,凡是住宅周圍有井的人家,一早要拿香火、素菜供在井欄,并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拿開,叫開井。這天又叫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是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掌管夏天。所以“小年朝”按例應(yīng)祀祖祭神。

小年朝又為谷子生日,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xí)俗,認為如有犯者,會使谷物減產(chǎn)。

正月初四:禁出門。

傳聞這天為灶君下界查戶口日,因而各家各戶都要禁忌外出。

正月初五:迎財神、開市。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認為破五前的許多禁忌過此日都可破。按照舊的習(xí)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F(xiàn)在有的人家只吃兩三天,有的隔一天一吃,但是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這樣,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彼此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回娘家。還有一種說法覺得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不順。破五習(xí)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迎財神、開市貿(mào)易。

迎財神。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大年初一,接著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夕,每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均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鄙虾Ef歷年有搶路頭的風(fēng)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敲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敬拜財神。初五俗傳是財神生日,為爭利市,故于初四先接之,名日“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寓“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因“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財神顯靈,便可發(fā)財致富。因而,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點,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希望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能發(fā)大財。

開市。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因正月初五為財神生日,認為在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正月初六:送窮。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頗具特色的歲時習(xí)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據(jù)宋陳元靚《歲時廣記》

引《文宗備問》記述:顓頊高辛?xí)r,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后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日“今日送窮子”。送窮之俗在唐代非常流行,唐詩人姚合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睆淖詈髢删淇梢钥闯鏊透F習(xí)俗在當時已非常盛行。

宋以后,送窮習(xí)俗依然流行。送窮風(fēng)俗具體的儀式,按《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表n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jié)柳作車,引帆上墻”。這就是說,送窮時不僅要為“窮鬼”準備象征性的車船,還要為“窮鬼”帶上吃的。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方式?磥,各地;送窮,各有各的形式。民間廣為流傳的送窮習(xí)俗,反映了我國人民都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

正月初七:人日。

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jié)”或“七元日”。民間相傳,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在古時候,“人日”有戴“人勝”的習(xí)俗!叭藙佟笔且环N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于屏風(fēng)或窗戶、戴在頭發(fā)上的風(fēng)俗,所以,“人日”也稱“人勝節(jié)”。

我國南方一些地區(qū)還流傳“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xí)俗,蘊含“越撈越高,步步高升”的含義;而在中國北方則流傳用炒過的大米拌上飴糖,做成球狀或方狀食品食用的風(fēng)俗,叫“響太平”,寓意“太平安康”。

正月初八:谷日、放生祈福。

相傳初八是谷子的生日。一旦這天天氣晴朗,則預(yù)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里養(yǎng)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自然。初八放生,不僅表現(xiàn)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伊始,期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老鼠嫁女。

石頭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均不能動,甚至設(shè)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叫“石不動”、“十不動”。河南習(xí)俗這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飯必須吃饃餅,人們認為初十吃餅一年之內(nèi)就有財運。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活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jié)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清晨,用繩系罐鼻,由十個小伙子輪著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表明當年豐收。

賀老鼠嫁女。在正月舉辦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各地不一致,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qū)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面餅放墻根兒,名日“賀老鼠嫁女”。湖南寧遠是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天忌開啟箱柜,怕驚擾老鼠。還有的地區(qū)在老鼠娶妻這天很早就上床睡覺,也怕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老鼠嫁女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對年邁的老鼠夫婦住在寒冷陰濕的黑洞里,眼看著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漸漸長大。夫妻倆想為女兒找一個最好的婆家,脫離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

于是,老鼠夫婦出門尋親。剛一出門,看見天空中明晃晃的太陽。它們琢磨著,太陽是世間最強大的,任何黑暗鬼魂都害怕太陽的光芒。女兒嫁給太陽,不就是嫁給了光明嗎?太陽聽了老鼠夫婦的請求,皺著眉頭說:“可敬的老人家,我不像你們想象得那么強壯,黑云會遮住我的光芒!崩鲜蠓驄D啞口無言。

于是,它們向黑云提親。黑云卻說雖然它有遮擋光芒的力量,但是只要一絲微風(fēng),它就云消霧散了。老鼠夫婦于是找到了能吹散黑云的風(fēng)。風(fēng)說它雖然可以克制黑云,但是只要墻一擋它就沒辦法了。老鼠夫婦又去找墻。墻卻恐懼地說它最怕老鼠,任憑再堅固的墻也抵擋不住老鼠打洞。老鼠夫婦面面相覷,我們老鼠又怕誰呢?對了!自古以來老鼠怕貓!于是,老鼠夫婦找到了花貓,非要把女兒嫁給花貓;ㄘ埞笮Γ瑵M口承應(yīng)了下來。在迎娶的那天,老鼠們用最隆重的禮儀送最美麗的女兒出嫁。豈料,花貓從背后竄出,一口吃掉了自己的新娘。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我國非常流行。“老鼠嫁女”、“老鼠娶親”

的年畫和剪紙在我國民間被視為“吉祥物”,過年過節(jié)時貼在墻上和窗戶上,表示喜慶。

春節(jié)十日歌年初一,一覺醒來太陽照東窗,起身忙換新衣裳,家堂君親天香點,祖宗尊像掛中堂。九子果盤裝齊整,預(yù)備客人來來往;今朝叮囑傭人莫掃地,小兒吃飲莫討湯。

年初二,兒童更歡喜。昨日初一不出戶,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牽。東家留吃飯,西家擺酒筵;臨到走,還有一份壓歲錢。

年初三,去拜丈母娘。姑爺姑娘一同來,人得門,笑口開。拜見丈人道恭喜,拜見丈母說發(fā)財。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問姑娘,啥時候,踏月養(yǎng)個小寶寶。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財神,處處放吉鞭。五路正神當中坐,招財利市分兩邊。金頭蠟燭煌煌亮,齊供羊頭元寶魚;丶野莨蛎β德,一心奉敬亦至矣。嗚呼,哪有千萬財神爺,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伙友要吃開張酒。酒酣快猜拳,五對八馬不離口。有個朋友聊下去,有個朋友要分手。來來去去各自忙,來者心歡喜,去者心悲傷。

勸君莫悲傷,以后須要巴巴結(jié)結(jié)爭個好面光。

年初六,仍穿新衣服。鑼鼓聲喧震耳聾,預(yù)借元宵習(xí)練熟。元宵鬧花燈,各處有風(fēng)俗,龍燈身裊裊,虹燈芒簇簇;叮囑小兒勿買糖,省下錢來買蠟燭。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畢取秤來,稱出輕重最劃一。哥哥稱了六十斤,弟弟稱了四十七,開口向哥道,休發(fā)詡,明年弟弟多吃肉,發(fā)個大塊頭超過你。

年初八,麥生日,農(nóng)戶家家祈豐年。世間一日沒了麥,將有何物來充饑。一粒麥,種下田,等到秋成九月天,不知費了氣力幾多許,才得摔摜稻子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間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年無事都念經(jīng),修得百年無毛。唤缓眠\,退災(zāi)星,好行方便發(fā)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谷都生地,菜蔬風(fēng)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jié)義,地維賴以立;做事須求腳腳踏實地。

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的由來農(nóng)歷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首個月圓之夜,古人稱夜為“宵”,又因為正月為元月,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叫上元節(jié)。依照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要點起萬盞彩燈,以表慶賀,并要出門賞月、燃放煙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闔家團聚、共慶佳節(jié)。

元宵節(jié)始于漢朝,據(jù)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shè)。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姓篡權(quán),呂氏宗族掌管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鏟除了呂姓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從此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訪,與民同樂,以表紀念。并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也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jié)列為重要的節(jié)日。

元宵節(jié)又叫燈節(jié)。元宵燃燈的習(xí)俗也源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尤為興盛,皇宮里、街道上到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景象:“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宋代更注重元宵節(jié),賞燈活動尤為熱鬧,燈的形式也更豐富。元宵節(jié)燃燈的風(fēng)俗,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燈式越來越多,燈的花色內(nèi)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風(fēng)燈、琉璃燈等。元宵節(jié)除燃燈之外,還要燃放煙花助興。

元宵節(jié)的傳說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據(jù)說紫姑原名何媚,字麗卿,唐武則天時人。因為她相貌出眾,壽陽刺史李景便害死她的丈夫并把她納為侍妾,對她特別寵幸。李景的原配夫人十分妒恨,于是就在正月十五夜里暗暗地將她害死在廁間。天帝同情她,就將她封為廁神。也有的傳說說紫姑是一個善良窮苦的姑娘,因貧窮死亡。民間有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夜里迎廁神紫姑的風(fēng)俗,其做法大多是在正月十五夜里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一般的紫姑肖像。讓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干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并燒香祭拜她,以占卜年景的豐歉,甚至是占卜眾事。

鬧花燈。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鬧花燈的風(fēng)俗,據(jù)說起源于一個神話傳說。

古代,有一只天鵝飛臨人間,被獵人誤傷了。玉皇大帝聞聽十分惱怒,便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命令天兵天將下凡,將地上的人畜全都燒死,以此來為他寵愛的天鵝復(fù)仇。面對人間將要降臨的巨大禍端,一位仙人冒著巨大危險趕在天兵天將下凡之前前來相救。他出手相救,囑咐人們,只要在正月十五的夜晚,家家戶戶點起火把,亮起燈籠,就可避免厄運。人們按照這位仙人的提示做了。隨后,這位仙人又馬上上天去報告玉皇大帝,說是已經(jīng)火燒人間了,不必再動用天兵天將的大駕。玉帝率眾神到南天門一看,只見人間是一片火光沖天,一片通紅,就信了他所說的,不再窮追不舍了。就這樣,人類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zāi)。從此,每年正月十五張燈、觀燈就成為風(fēng)俗,一直流傳到今日。

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情人會面。元宵節(ji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因為在封建社會,年輕女孩不可以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jié)時卻可以結(jié)伴出來游玩。元宵節(jié)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往的好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為自己物色對象,也有很多情人借此相會。

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有的實心,有的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均可。開始,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圓”。吃湯圓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追念離別的親人,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賞花燈。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與節(jié)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fā)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jié)期長短而言,漢代只有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jié)相接,白晝?yōu)槭,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jié)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猜燈謎!安聼糁i”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fēng)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每逢農(nóng)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jié)日氣氛,所以響應(yīng)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jié)不可缺少的習(xí)俗。

耍龍燈。耍龍燈起源于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我國古代人民為寄托美好愿望而創(chuàng)造了龍的形象。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的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fēng)格不一,各具特色。

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于演員踩蹺比一般人高,便于遠近觀賞,而且流動方便無異于活動舞臺,因此深受群眾喜愛。踩高蹺不但扮演的人身著戲裝,濃妝艷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裝扮戲曲折子,如《管甫送》、《鬧天宮》、《八仙過!贰ⅰ端鹕健返鹊。

舞獅子。舞獅子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shù),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xí)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劃旱船。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姑娘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diào),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貝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于我國很多地區(qū)。

走百病。元宵節(jié)除了慶;顒油猓有信仰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加者多為婦女,她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除災(zāi)祛病。

春龍節(jié)春龍節(jié)的由來農(nóng)歷二月初二,為古老的“春龍節(jié)"。此時正逢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驚蟄"前后。天氣轉(zhuǎn)暖,河水解凍,春歸大地,萬物復(fù)蘇,大自然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主管云雨的龍,也要從嚴冬的沉睡中醒來,所以人們常說“二月二,龍?zhí)ь^”。我國北方廣泛流行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的諺語。事實上,“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和古代天文學(xué)有關(guān)。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標志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并判斷季節(jié)。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就像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fēng)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

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故稱“龍?zhí)ь^”。

春龍節(jié)的神話傳說關(guān)于春龍節(jié)的來源,民間流行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就下令三年內(nèi)不許向人間降雨。但掌管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zāi)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知道后,將它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guī),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yōu)榱苏扔颀,四處尋找開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突然想起,這玉米就仿佛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里擺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好讓玉龍和玉帝看見。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詔玉龍回到天庭,繼續(xù)給人間興云施雨。從此,民間形成了這一習(xí)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春龍節(jié)的習(xí)俗引田龍。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qū),每當春龍節(jié)來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喻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豐登”,表示吉慶。

、    剃龍頭。有些地區(qū)的習(xí)俗是:二月二這天,給小孩“剃龍頭’’,即理發(fā),以示走好運;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里挑水,要在前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不然就觸動了“龍頭”。

迎富。相傳,富神本為另一戶人家的兒子,被他貧窮的鄰居于二月初二求得而歸養(yǎng)。沒想到鄰家不久就變得富裕,后來竟然成為良田萬頃、牛馬成群的一方富戶。這個被鄰家求得的兒子也由于樂善好施、心腸仁厚,死后被薦為“富神”。因此,后人覺得二月二是個由窮變富的吉日,于是人們就于此日祭祀富神來迎富,后來演變成習(xí)俗。據(jù)說富神活著的時候,生活儉樸,粗茶淡飯,最愛吃野菜,尤其是“茵陳蒿”。于是人們就在二月二這天挑野菜獻給他,并形成了挑菜的風(fēng)俗。

吃豬頭肉。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jù)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饑餓,于是闖人一鄉(xiāng)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zhuǎn)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并為此賦詩日:“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無毛根來比并,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fēng)趣別致的“豬頭詩”甚是高興,于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豬頭不僅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轉(zhuǎn)危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標志。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