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第三章
-
三皇姑先在翟集西的白雀寺里侍佛,不久被莊王發(fā)現(xiàn),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宮,她執(zhí)意不肯,莊王氣極之下將寺院放火焚毀。王后因此哭得死去活來。其實三皇姑并未被燒死,她被尼姑們救出,藏在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莊王焚燒白雀寺后,三皇姑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他憂慮成疾。八仙中的鐵拐李變作凡人,假扮成郎中,給莊王診病后說:“圣王的病必須用親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為藥引,才能治愈,否則即便神醫(yī),也無可奈何!鼻f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不肯舍己救父。就在莊王病人膏肓之際,門官通報:“三皇姑回來了,請求獻(xiàn)手眼為父治病!鼻f王病好了,他興奮地問妙善需要什么。她說:“我不要江山,也不要財富,只求父王在火珠山上修建寺院,女兒要終身侍佛!
莊王滿足了女兒的愿望,大興土木建起了香山寺。寺院落成后,在大殿要為三皇姑塑像,雕塑匠請示苗莊王:“塑成什么樣子?’’莊王說:“全手全眼!钡袼芙痴`聽為“千手千眼”,于是就雕塑成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塑像。佛陀釋迦牟尼得知妙善的舉動后,大為震撼,決定賜予妙善千手千眼,以便在危難時刻,拯救眾生。
觀音崇拜在廈門民間經(jīng)久不衰,實在值得思考。仔細(xì)想來,原因固然很復(fù)雜,但非常重要的一條便是許許多多并不了解觀世音由來的善男信女對觀音的崇拜,是一種對善的期望和追求。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梵語稱“摩訶那缽”,如今在極樂世界,是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根據(jù)《悲華經(jīng)》的記載,阿彌陀佛以前是轉(zhuǎn)輪王的時候,大勢至菩薩是他的第二太子,名字為“尼摩”。當(dāng)時寶藏如來幫轉(zhuǎn)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后,第二王子尼摩也稟明佛祖,自己愿意繼承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衣缽,做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來促進(jìn)國土世界的清凈莊嚴(yán)。寶藏如來聽了以后,告訴第二太子:“由于你發(fā)誓攝取廣大殊勝清凈莊嚴(yán)的世界的緣故,因此命名稱為‘得大勢’!
因此,大勢至菩薩又稱得大勢至菩薩或大精進(jìn)菩薩,簡稱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據(jù)《觀無量壽經(jīng)》說,大勢至以智慧之光普照萬物,能使人得到無上的力量、威勢,還有傳說大勢至菩薩可除刀災(zāi)、火災(zāi)、血災(zāi),保得四方平安。
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具有賜予利和樂的力量,“藏”表無限的福德智慧,“虛空”表廣大!洞蠓降却蠹(jīng)》指出虛空藏就像富翁,困苦眾生只要到他面前,他就會施予救助。因此,虛空藏菩薩是普濟(jì)眾生的菩薩。
虛空藏菩薩具有無量無邊的福德和智慧寶藏,就像虛空般能夠滿足眾生一切要求,故名虛空藏菩薩!洞蠹(jīng)》卷十四《虛空藏品》中記載,佛告訴速辯菩薩說,虛空藏菩薩就好像一位極其富有的長者,具有無數(shù)寶藏,充滿了財富,他經(jīng)常施舍,并能盡量滿足別人的需求,使眾生都得到好處。
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鹐沙。據(jù)《地藏十輪經(jīng)》講,由于此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據(jù)《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有一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在地獄受苦,遂變賣家宅,獻(xiàn)錢財供養(yǎng)于佛寺。
后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引,夢游地獄,見鬼王無毒,求得母親得脫地獄。婆羅門女醒來方知夢游,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愿:“愿我盡未來劫,應(yīng)有罪苦眾生,廣設(shè)方便,使令解脫!贬屽确鸶嬖V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本褪钦f地藏前世的身世為求母得脫地獄的婆羅門女。
又據(jù)《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說,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的囑托,要在釋迦滅度后、彌勒佛降誕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于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而且他發(fā)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有情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的救濟(jì)。
相傳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道場。據(jù)說唐代有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泛舟渡海,來到中國。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于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據(jù)說他那時雖已60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他選擇了東崖巖石,終日坐禪誦經(jīng),后被山民諸葛節(jié)發(fā)現(xiàn),民眾大為感動。其事跡傳開后,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廟,辟道場。金喬覺去世后,葬于神光嶺的月身寶殿,俗稱“肉身塔”。據(jù)《宋高僧傳》、《重僧搜神記》等稱,金喬覺“趺坐函中,遂沒為地藏王”,過了三載,“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jié)俱動,若撼金鎖焉,隨(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傳說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rèn)定他是地藏菩薩轉(zhuǎn)世。九華山也就被認(rèn)為是地藏菩薩道場。而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在民間也越益流行。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日,即傳說的地藏菩薩誕辰之日,各地前來九華山朝拜的信徒絡(luò)繹不絕。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象也很有特點,一般菩薩為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則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據(jù)《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jīng)》等記,由于地藏菩薩在無佛的“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jì)渡眾生,為了讓眾生能深信因果,歸依三寶,所以顯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薩像還常有以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為坐騎的,名號日:“謗昕"或“善聽"。
地藏殿的脅侍為金喬覺修道時曾資助過他的閔姓山主及其兒子。二人后來皆隨金喬覺出家。九華山成了地藏道場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薩的脅侍。
地藏菩薩因立下度盡六道中生死流轉(zhuǎn)的眾生的大愿,故而常現(xiàn)身于人、天、地獄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稱。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釋迦寂滅后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里,擔(dān)當(dāng)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dāng)于“代理佛”!兜夭乇驹附(jīng)》
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為是罪苦六道從生廣設(shè)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經(jīng)·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稱為“大愿地藏”,以與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音的“大悲”相呼應(yīng)。
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是智慧的象征。他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妖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執(zhí)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jīng)卷寶,象征他具有無上智慧。
據(jù)《文殊師利涅槃經(jīng)》記載,文殊出生在古天竺舍衛(wèi)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后來跟釋迦牟尼佛出家。佛滅后,文殊曾為五百仙人講解十二部佛經(jīng),后回到家鄉(xiāng),在尼拘陀樹下靜思,人于靜涅槃。文殊游行、居住、為眾生宣揚佛法的勝地之五頂山。中國的漢地佛教覺得五頂山便是山西五臺山,因此五臺山便成了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是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他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yán)三圣"。他是佛陀的大徒弟,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是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賢“大行”并稱四大菩薩。
普賢善薛《法華經(jīng)》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xiàn)并守護(hù)此人,使他身心安穩(wěn),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镀召t延命經(jīng)記》
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年益壽的不可思議之力量。
《悲華經(jīng)》記載:寶藏佛時期,阿彌陀佛為輪王,第八太子名泯圖,對佛發(fā)十大誓愿,于是佛為其更名普賢。普賢菩薩的“賢”是“善”的意思,而“普”就是將愿行普及所有地方,“普賢"也就是把“善”普及到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普賢菩薩是佛陀釋迦牟尼的右脅侍,其道場在四川的峨眉山。據(jù)說普賢菩薩時常騎著白象普度眾生,因為白象能夠堅忍負(fù)重,是“理德”與“大行"的象征。
閻羅王中國民間最知名的冥府主宰當(dāng)數(shù)閻羅王,俗稱“閻王”或“閻王爺”。原為古印度神話中陰間的主宰。傳說他手下有18個判官,分管18重地獄。在中國民間,閻羅王為天帝的部下神,掌管陰曹地府,司職人之生死禍福,役使鬼卒,追攝罪人。
在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里面,人死后要去陰間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閻王是陰間的主管,掌管人的生死與輪回。閻王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當(dāng)某人陽壽已盡的時候,閻王就會派遣無常鬼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訊。
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包拯為公正的代表。相傳他死后成為閻羅王,繼續(xù)審理陰間的案件。有的則認(rèn)為他‘‘日斷人間,夜判陰間”,就是說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人死后,靈魂到陰間接受包拯的審判。如果確實是受人陷害,包拯會把他放回陽間活命;如果的確有罪,則被送入地獄受罰。閻王的判決取決于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惡:生前積德行善立功的人,閻王會讓他成為神仙,或者給他一個好的來生;生前行兇作惡之人,閻王會讓他下地獄,接受各種懲罰,或給他安排一個不好的來生。這便是因果報應(yīng)、抑惡揚善等民間信仰在“閻王"思想上的體現(xiàn)。
不動明王不動明王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時,都能掃除障礙的法力。他顯現(xiàn)出憤怒的法像,使擾害眾生的邪魔因畏懼而遠(yuǎn)離,特別適合協(xié)助雞年生人修道從善、積福積德。
不動明王梵名阿遮羅曩他,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也叫“不動使者”!安粍印敝复缺膱怨,無法撼動,“明”指智慧之光明,“王”指駕馭一切現(xiàn)象者。依密教所傳,明王是如來為懾服頑固眾生,并傳播真言妙法所變化的形象,所以說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的一種化身。他法像威嚴(yán)、憤怒,能焚燒一切孽障、穢垢,摧毀魔軍怨敵,還舍身為如來及密教行者的奴仆,受行者的殘食供養(yǎng),晝夜保護(hù)行者。在佛教中,不動明王就是斬妖除魔的代表。
流年神太歲太歲,本為道教的星辰尊稱,或稱為“歲神”、“歲君”、“歲星”、“大將軍”等,是諸神之中權(quán)力最大的年神,掌控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統(tǒng)治眾神,有“年中天子”之稱。太歲神共有六位,是中國民間信仰中著名的兇神,人們對太歲的信仰與歲星有關(guān)。由于歲星是天上的星體,人們想象在地下有一個神。于是,為了方便紀(jì)時,至遲從西漢起,人們便創(chuàng)造了太歲。俗語常說:“不得在太歲頭上動土!”人們以為太歲每年所行經(jīng)的方位,與動土興造、遷徙、嫁娶的禁忌有關(guān)。
奄本命神本命神的說法源自道教。道教吸收民間盛行的“本命"說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論。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自然與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著自然的親和關(guān)系。對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統(tǒng)稱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為首,六十年內(nèi)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本命神。六十干支也演繹成“六十元辰本命神”,稱太歲大將軍。每位太歲都有他的姓名,順序值年,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停,從甲子年的金辨大將軍至癸亥年的虞程大將軍,依六十甲子輪流主管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故又稱值年使者,或信年太歲。他們分別是:
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戊辰太歲趙達(dá)大將軍、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庚午太歲王濟(jì)大將軍、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己卯太歲龍仲大將軍、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癸未太歲魏仁大將軍、甲申太歲方杰大將軍、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丁亥太歲封濟(jì)大將軍、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己丑太歲傅佑大將軍、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甲午太歲張詞大將軍、乙未太歲楊仙大將軍、丙中太歲管仲大將軍、丁酉太歲唐杰大將軍、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己亥太歲謝太大將軍、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己酉太歲程寶大將軍、庚戌太歲倪秘大將軍、辛亥太歲葉堅大將軍、壬子太歲丘德大將軍、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戊午太歲黎卿大將軍、己未太歲傅黨大將軍、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辛酉太歲石政大將軍、壬戌太歲洪充大將軍、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
如某人生于哪一年,那當(dāng)年值年之神就是他的本命神,禮祀本命神可保佑一年諸事順利,運氣亨通。民間叫拜本命神為“求順星”或“求保護(hù)神”;如得罪了本命神,就有性命之憂。所以人每過十二年便遇一個本命年,活到六十歲就過五個本命年。如是農(nóng)歷辛丑年生人,屬相是牛,每逢牛年都是他的本命年,就要到廟里去給生肖保命真君和楊信大將軍磕頭上香。民間小孩的本命年,要給孩子穿紅肚兜、紅褲衩,或在衣襟縫個紅色吉祥結(jié)。老人到了本命年,閨女要送紅襖、紅腰帶,以求順利度過這道門檻。老人活到六十歲,正好是第五個本命年,也是六十干支的一個輪回,要隆重慶賀。老人一到六十歲,頭發(fā)要變得花白,這一年也稱“花甲之年”。老人一到七十歲,稱“古稀之年”,是從“人活七十古來稀”來的,死亡的威脅日復(fù)一日。又因為孔子逝于七十三歲,周文王活到八十四歲,人們覺得這是年齡的極限,就有俗語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到了這兩個關(guān)口,老人及兒女們要揪心一年,閨女又要送紅衣、紅腰帶、紅吉祥結(jié),有的還季給生肖保護(hù)神磕頭許愿。
諸神誕日正月初一至初十為人畜谷物生日。
正月初五,財神誕日。初四夜,各商店敬財神。武原鎮(zhèn)上玄壇廟的財神菩薩出巡,大的商號門前設(shè)香案,鳴禮炮,磕頭禮拜,叫“接財神”。
正月初七為人日,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等。相傳,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共同生日。
人日還與人生轉(zhuǎn)世的思想有關(guān)。古人認(rèn)為,人在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死去,靈魂則在正月初一寄生于雞體內(nèi)。初一的雞死后,靈魂在初二轉(zhuǎn)寄于狗。之后靈魂又分別在羊、豬、牛、馬中轉(zhuǎn)生,初七轉(zhuǎn)生到人體。靈魂在轉(zhuǎn)生到人體后,開始以人的形象出現(xiàn)。但不久這個轉(zhuǎn)世的人就會死去,靈魂便寄于谷物中。隨后靈魂再次轉(zhuǎn)生,完成第二次再生。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
這一傳說到后來,變成了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羊……初七不行刑的習(xí)俗。
初九為玉皇大帝誕辰。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三元中尤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jié)或燈節(jié),是民間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也是春節(jié)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復(fù)正常,所以民間隆重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正月十九日,是邱真人的生日。十八日凌晨,神仙變化來此,凡有緣分者,便能相會。善男信女們在此整夜不眠,專為與神仙結(jié)緣。次日上午,有“宴邱會”,又稱“燕九會”。“燕九會”,是為邱真人過生日的專門慶典。到時,還有許多檔花會表演,因此民間有“耍燕九”的說法。
正月二十七日三官生日。
二月初八祠山菩薩生日。有的地方有祠山殿,祀漢張勃治水之功。
傳祠山有“風(fēng)雨雪火”四個女兒,每年要回家拜壽,一路上必定刮風(fēng)下雨飛雪,“火女”來往會發(fā)生火災(zāi),祠山不許她來。過去張渚、丁山有廟會,常演雙人假面古典舞蹈“男歡女喜”。
二月十八日太上老君生目。
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
農(nóng)歷三月十九為太陽公生日:太陽公生日實際是古代祭拜日神生日的中和節(jié)。而據(jù)《唐書》記載,中和節(jié)是在唐德宗親自倡議下興起的一個節(jié)日。說明這一習(xí)俗源自唐代,隨后傳至潮汕。潮人有用面條和紅糖等祭品祭拜太陽公之風(fēng)俗。
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誕辰,又叫“媽祖生日”。天后為海神之一,亦稱“海神娘娘”。天后多為沿海一帶所奉祀,北京也有其廟。天后廟亦稱天妃廟、媽祖廟、天后宮等。
四月初八為佛祖釋迦牟尼生日,又稱浴佛節(jié)、佛誕節(jié)。當(dāng)日僧尼皆香花燈燭,置銅佛于水中,進(jìn)行浴佛。大多民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民間舉行各種廟會。
傳說農(nóng)歷四月十四是呂洞賓生日。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這天要化身乞丐、小販,到人間度化世人。所以,市民和四鄉(xiāng)農(nóng)民都要來“軋神仙”,可以借到“仙氣”消災(zāi)祛病,延命益壽,吉祥如意,歲歲平安。呂洞賓是民間信仰中很有影響的八仙之一。道家注重?zé)挼ぃ鄠鲄味促e在醫(yī)學(xué)上頗有建樹,因此被中醫(yī)奉為祖師。每到軋神仙這天,神仙廟附近攤肆林立,出售花草樹苗的最多,不少花草帶有吉祥名稱,如“萬年青”、“吉祥草”、“神仙花”。舊時習(xí)俗,仙誕前夕,剪“千年運”老葉鋪在路上,讓各路來慶壽的仙人路過,可沾仙氣。造屋得把“龍爪蔥”放置梁上,取個吉利。
四月二十八日為藥王生日。俗說藥王生于農(nóng)歷四月二十八日,到時要舉行藥王廟會等紀(jì)念活動。
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為關(guān)圣帝生日。
六月二十二日為馬王日。這一日要殺豬祭祀,希望能夠免除牲畜的瘟疫。祭馬神說明東北各族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jì)對馬的依賴性很強。錦州地區(qū)歷史上是皇家的馬場和邊貿(mào)馬市所在,大大小小的馬王廟遍布城鄉(xiāng)。因此各縣縣志都有馬王日的記載,并稱“此祭極為重要”。
六月二十四日為雷祖生日。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地藏菩薩)。據(jù)說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也是地官赦罪日。地藏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民眾到地藏菩薩廟擺鮮花、水果祭拜。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月神是女性神,據(jù)說為日神的配偶神。人們戶外院內(nèi)設(shè)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焚香燒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團(tuán)圓的氣氛中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nóng)夫們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竿一根,上端綁以金紙。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做拐杖用的,并祈禱明年會有更好的收成。
農(nóng)歷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
下元節(jié)的由來與道教有關(guān)。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jié)”、“中元節(jié)”、“下元節(jié)”。下元節(jié),便是水官解厄嚦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這日,水官依據(jù)考查,上奏天庭,為人解厄。在民間,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xí)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自道教用爐煉丹。
十二月十二日為蠶花生日。
傳統(tǒng)行業(yè)的祖師或守護(hù)者舊時各行各業(yè)均有自己的祖師爺或保護(hù)神,供奉的方式通常有木雕神像、畫像、牌位等。平常供奉在家中設(shè)個神位即可,逢年過節(jié),插一炷香上點供。有作坊的供在作坊,并在開業(yè)、點火批量生產(chǎn)前以及祖師爺生日、忌日舉辦祭拜或迎神儀式。有時同行業(yè)間還要進(jìn)行賽會什么的,此時儀式就鄭重多了。學(xué)徒拜師、出師時,也要先對祖師爺磕頭叩拜。
這樣一來,一戶人家除供奉正神天爺、灶君、財神等之外,家里如有從事不同職業(yè)的幾個人,則又要另供幾尊祖師神位。有些人家供的神遠(yuǎn)比本家人口多。
綢緞業(yè):關(guān)圣。
棉紡業(yè):黃道婆。
算盤業(yè):孔子。
紙店鋪:文昌帝君。
紙業(yè):蔡倫。
墨業(yè):呂洞賓。
筆業(yè):蒙恬。
景泰藍(lán)業(yè):大禹。
木瓦石匠:魯班。
鑄劍業(yè):歐冶子。
扎彩業(yè):魯班、吳道子。
傘業(yè):荷葉仙師(魯班妻)。
酒醋醬業(yè):杜康、儀狄(糯米酒)。
竹匠:泰山(魯班之子)。
扇業(yè):齊桓公。
鹽業(yè):管仲。
相聲:東方朔(兼制燈業(yè)神)。
皮匠:白頭佛。
小偷:時遷。
小爐匠、秤業(yè):胡頂真人。
膏藥:李鐵拐。
道情戲:張國老。
蓮花落:藍(lán)采和。
染坊:梅福、葛洪二仙。
妓女:管仲、潘金蓮、白眉神。
扎柳匠:范丹。
鐵匠:太上老君、尉遲恭。
白鐵匠:白云老祖。
磨刀匠:馬上皇帝。
修腳匠:陳七子。
花行、花農(nóng):桃花仙子。
茶業(yè):陸羽。
豆腐業(yè):劉安、樂毅。
屠宰業(yè):張飛。
印刷業(yè):畢舁。
化裝業(yè):觀音。
旅游業(yè):徐霞客。
商業(yè):范蠡。
中醫(yī)內(nèi)科:孫思邈。
中醫(yī)針灸:王惟一。
中醫(yī)外科:華佗。
中草藥行:李時珍。
中醫(yī)婦科:陳靖姑。
獸醫(yī)行:伯樂。
饅頭業(yè):諸葛亮。
北京烤鴨:朱元璋。
水產(chǎn)業(yè):龍王。
臭豆腐業(yè):王致和。
戲曲業(yè):唐明皇。
吹鼓手:師曠。
雜技戲法:呂洞賓。
相面行:劉伯溫。
看風(fēng)水:郭璞。
鏢行:達(dá)摩。
土匪行:達(dá)摩、關(guān)羽。
武術(shù)行:張三豐。
咸菜行:秦始皇(修長城時人每天吃咸菜)。
花炮業(yè):祝融(火神)。
度量衡業(yè):伏羲、神農(nóng)、黃帝。
裁縫刺繡業(yè):黃帝、三皇、嫘祖。
搭棚業(yè):有巢氏、魯班、華光大帝。
金銀銅鐵錫業(yè):老君、窯神、羅煊。
蠟燭業(yè):關(guān)圣、葛仙、黃昆、九天玄女。
燒炭業(yè):孫臏、陳爺爺、陳老相公、窯神。
油漆繪畫雕塑業(yè):吳道子、普庵、王維、孫臏。
玉器業(yè):丘處機、白衣觀音、周宣王、周靈王。
針業(yè):劉海(因劉海常在街上自己縫衣服)。
編織業(yè):魯班、劉備、泰山、荷葉仙師、張班。
梳篦業(yè):張班、陳七子、皇甫祖師、赫胥、赫連。
廚業(yè):漢宣帝、彭祖、易牙、詹王(鼠)、雷祖。
紙店:文昌帝君。
制鞋業(yè):孫臏、黃帝、鬼谷子、達(dá)摩祖師、白豆佛。
占卜算卦:文王、周公、鬼谷子、玄武祖師、桃花娘娘、戚姑、何仙姑等。
蠶絲業(yè):馬頭娘、嫘祖、蠶花五圣、三姑、青衣神伯余、黃帝、張衡、織女、黃道婆等。
乞丐祖師:范丹、李后娘娘(宋)、伍子胥、高文舉(后唐狀元)、朱元璋、索祖師(救過朱元璋)、康熙(封過丐頭)。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