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2節(jié) 第二章

月老歷史上最早記載月老的是唐人李復言在《續(xù)幽怪錄》中記載的關于韋固娶妻的故事。元和二年(807),一個叫韋固的人,是個孤兒,四處游蕩。有一天,他來到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住在一家旅店里。一天晚上,他在院子里看見一位老人坐在月下翻檢書信,身邊的布袋子里裝有許多紅繩。韋固就問:“這細繩要用來做什么?”老人仍低著頭說:“這是綁夫妻的腳的,即便是仇人之家、貴賤懸殊、遠在天邊、身處異地,只要是系上了,就會結成夫妻,無論如何也逃不掉……”

韋固問自己將來的妻子是誰,老人說明天你跟我走就能看到。第二天在街上,他們看到一個瞎老婆婆抱著個三歲的小女孩。老人說這女孩就是韋固的妻子。韋固聽后大怒,找刺客去行刺那小女孩。刺客膽怯,慌亂中用刀子戳了女童一刀,就趕忙逃走了。韋固后來參軍,英勇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升為參軍。得到王刺史的賞識,便將女兒嫁給了他。韋固見新娘嬌媚可愛,就是眉間老粘一朵貼花。韋固問她原因。新娘說小時因家中變故,一時與奶娘相依為命。一次在熟睡之時,被歹人刺中,險些丟了性命。后來被王刺史收為養(yǎng)女。韋固聽后大驚,這才恍然,果然被月下老人言中,知道自己最終沒有逃過月下老人系的紅繩,又愧又喜,就把實情告訴了妻子,但妻子并未怪罪于他。

這便是“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由來。月老就是中國古典愛情故事中的“牽繩者”,這就是千百年來許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

“月老拴紅線"是“婚姻前定”宿命論的說法。它成了舊時代悲慘婚姻的“理論根據(jù)”,但也給古時青年男女以美好的向往。

至于拴紅線,后來成為一種婚禮儀式,唐代就有記述。到了宋代,逐漸演化為“牽紅巾”,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嫁娶》中有詳細記載。到了清代,又演變在婚禮中扯起紅帛或紅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牽入洞房”。這種拴紅線、牽紅巾或紅布的風俗,至今在有的地區(qū)還能見到。

和合二仙傳說在我國古老的婚禮喜慶儀式上,經(jīng)常掛有和合二仙的畫軸。但見畫軸之上兩位活潑可愛、長發(fā)披肩的孩童,一個手持荷花,另一個手捧圓盒,盒中飛出五只蝙蝠,他們相親相愛,滿面笑容,十分惹人喜愛。人們借此來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到老,永結同心。和合二仙是我國民間的愛神。

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有講求。荷花是并蒂蓮的意思,盒子象征“好合"的意思,而五只蝙蝠,則預示著五福臨門,大吉大利。

相傳和合二仙的寒山和拾德是唐朝人,他們都住一個村子,親如手足。兩人同時愛上一個女子,但彼此不知道。后來拾德要和那個女子成親。寒山知道后,舍家到蘇州楓橋,削發(fā)為僧。拾德聽說這件事后,也舍女追到江南,尋找寒山。探明其住處后,折一盛開的荷花前去見禮。寒山一見,急持一盒齋飯出迎。二人見面,一荷一盒而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后拾德也出了家。二人在此開山為廟叫做“寒山寺”。我國民間珍視他倆情同兄弟的感情,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好的民間愛神。到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圣”,拾德為“合圣”,和合二仙從此揚名天下。

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寒拾殿現(xiàn)在供奉著寒山拾德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

寒山寺大雄寶殿的后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德寫意畫像石刻。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詩31首。年年的除夕之夜都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聽鐘聲,拜和合二仙。

戀愛神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四大神話傳說(是指“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都是歌頌男女忠貞的愛情的)之首。最初始自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與人格化。中國有不少神的傳說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極老人星等。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牽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椗怯纸刑鞂O,在銀河西,和銀河東的牽牛星遙遙相對。

東漢之后,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就在民間流傳。大意是:織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愛上了人間的牛郎,并結為夫妻,十分恩愛,并育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覺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解織女回天庭受罰。一對恩愛夫妻被拆散。牛郎悲痛萬分,在老牛的幫助下帶著子女追上天去?熳飞蠒r,王母娘娘拔下頭上金簪一劃,化為天河。牛郎、織女被天河隔開,只有遙望而泣。此事感動了玉帝,便準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由喜鵲架橋,在鵲橋相會。以后,七月初七這一天就變成了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被稱為“七夕節(jié)”或“乞巧節(jié)”。傳說織女心靈手巧,織出的布花團錦繡,上面的花能開,蝶能飛,鳥能鳴。于是姑娘們在七月初七晚上,對空上香禱告,向織女“乞巧”,乞聰明,乞美麗,乞配如意郎君,進而乞富貴,求長壽。

織女是青年女子爭取婚姻自由的榜樣,也是“巧手”神仙。傳說,七夕過后,織女有感于自己不幸的愛情悲劇,決心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便將塵世上未婚男女,按照年齡、緣分等,分門別類予以配對,而后呈報天庭。未婚男女,敬祀織女,就是希望她給自己匹配如意佳偶。

舊時各地都有一些織女廟,把牛郎織女作為自由愛神來拜祭,以江蘇太倉的織女廟最聞名。

嫦娥月神,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靈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月神崇拜,在中國流傳深遠,在世界各國也是廣泛現(xiàn)象,這源自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明;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chǎn)生許多幻想,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因此產(chǎn)生。

“嫦娥奔月”就是其中有名的一個。

傳說在遠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是天帝的十個兒女,他們仗著父親的地位,胡作非為,除了大女兒羲和能按時每天騎著龍從東到西值班外,其他九兄弟要么在東海的扶桑樹上睡大覺,要么高興了就一齊出來,在天上游蕩。當他們一齊出現(xiàn)時,禾苗枯死,土地干裂,江河斷流,連沙石都快熔化了,人們都躲在山洞里不敢出來。后羿帶著妻子嫦娥來到人間?吹秸麄大地滿目蒼涼像火燒一樣。他一怒之下,冒著酷熱,上到一座最高山上,拉開鎮(zhèn)天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而后又搭上了第十支箭,但在眾人的勸說下,留下了老大羲和。眾百姓一齊走出山洞,熱烈歡呼后羿為他們除了害!

天帝失去了九個兒子,大為震怒,便把后羿貶在凡間不準再回天上。

后羿歷盡千辛萬苦到昆侖山找西王母訴苦。西王母賜予他一兩瓣紫豆,說這是長生不老樹上接的種子,這樹一千年生根,一千年發(fā)芽,一千年拔節(jié),一千年成材,一千年開花,一千年結果,一千年成熟,一千年干裂,等它爆開露出果仁,吃了可讓兩個人一齊升天。

后羿回來就將這仙藥交與妻子嫦娥保存。后羿為眾百姓辦了好事,大地上又變得涼爽濕潤,大家擁護他,公推他當了部落首領。后羿整天跑東奔西跑于部落事務,回家次數(shù)很少,冷落了嫦娥,嫦娥非常氣憤。此事被后羿的一個部將寒浞看到了。寒浞是個善于吹牛拍馬的家伙,他買通后羿的徒弟逢蒙。逢蒙于是經(jīng)常對嫦娥挑撥說后羿變心了。嫦娥信以為真,一氣之下,找出王母娘娘給后羿的仙藥。逢蒙一見仙藥,便撲上去搶奪。情急之中,嫦娥一口吞下。誰知剎時渾身輕得如一片羽毛,不由自主地向天上飛升,飄飄蕩蕩直到月中廣寒宮。她知道上了別人的當,后悔已晚。從此,她住在月官,成了月神娘娘。

以后,月神就很廣泛地為民間供奉。我國古代男女熱戀時,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月神。有些分離的戀人也拜祭月神祈求團圓。

“拜月”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也成為風俗,苗族中就有“跳月”活動。

男女青年在“跳月”中,尋求佳偶,借“跳月”尋求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永結同心。

泗州大圣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不少有情人難成眷屬,于是只能向神仙祭禱,以求神靈幫助。這神仙就是博愛慈善之神——泅州大圣。泗州大圣流傳在廣東、福建一帶。他的產(chǎn)生有段故事:相傳宋朝時期,蔡襄母親懷著蔡襄過洛陽江。洛陽江在福建惠安和晉江兩縣交界處,水深兇險。蔡襄之母過江時.于船上受盡了驚嚇,上岸后說如果她兒子將來能做大官,一定讓兒子在這里架一座橋。后來,蔡襄果然當上了泉州太守。他按老母之愿來江邊造橋?山募,連投放江中的石頭都被沖走了,造橋談何容易!蔡襄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一天,有位白發(fā)老翁駕船而來,船上坐著一位絕色女子。船往江心一停,老翁便向岸上人說誰要能用錢投中了他的女兒,他便把女兒嫁給誰。

一時間江邊圍滿了人。人們向江心投擲錢幣,就是無人能投中那船上美人兒。投來擲去,錢全落在了江中。以后,這父女的船天一亮就搖到江中,傍晚時分才劃走,而投錢的人竟有增無減。幾個月過去了,誰也沒投中那美女,而銀子銅錢卻落入江中成了洛陽橋的墊基石,造橋的愿望終于有可能實現(xiàn)了。就在大功告成的時候,泗州一個機靈的小伙子鳧水到江心,轉到姑娘身后,悄悄登船,把一大把碎銀子拋向姑娘,正巧有一塊落在姑娘的頭上,岸上的人們頓時齊聲喝彩。當下白發(fā)老翁約這位小伙兒上岸到?jīng)鐾ぷh婚。沒想到,小伙兒往涼亭石凳上一坐就再也沒起來。原來那老翁是土地爺變化,而那姑娘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他們暗中幫助蔡襄為民造福,略施妙計為江橋奠基的。為了成全那小伙子,他們將他的靈魂引到西天成佛去了,而讓他的肉身永遠留在亭中,此后他就成了人們膜拜的泗州大圣。

熱戀中的情人,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便求助于泗州大圣。傳說只要在佛像的腦后挖一點泥土,偷偷撒在愛人身上,對方就不會變心了,愛情、婚姻就會得到美滿的結局。但是這樣一來,這座佛像的后腦勺就只好一修再修了。

喜神喜神就是吉祥神。人們總是期望趨吉避兇、尋求快樂,因而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喜神來。民間傳說喜神原來是拜北斗星神的一個虔誠女子,修道成仙時,北斗星君問她有什么需求,她以手抿嘴,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誤解為她想要胡須,就賜了她長須,因為她笑時是喜相而被封為喜神,因有長須,不再讓凡人看到她的形象,從此喜神專管喜慶,卻不顯神形。喜神最大的特征是沒有具體的形象,也沒有專門的廟宇,非常抽象,但后人也有將祖先畫像或商紂王視為喜神進行供奉的。對喜神的敬奉在各種禮俗活動中都很常見,特別在婚禮中。迎喜神時,能在歷書中查詢喜神的方向所在。

床神床神,又稱床公、床母。床神是主管婚姻、生育之神,尤被女子所推崇。他還是孩子的保護神,任何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十六歲,都能受到他的庇護。床神在南方又稱公婆母。公婆母在母親心目中,就是子女的保護神。母親不但自己祭拜,還要抱著嬰兒跪拜。孩子在到十六歲以前,母子會一同祭拜。

祭祀床神的習俗歷史已久,宋朝已盛行。宋人楊循吉《除夜雜詠》詩云:“買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本褪侵讣来采。俗傳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這叫男茶女酒。祭床神時,于寢室放茶酒糕果,祈“終歲安寢”。時間各地不同,有的地區(qū)在除夕接灶神后,接著祭床神;有的地區(qū)在上元日后一日,即農(nóng)歷正月十六祭床神。床公床母通常沒有塑像或畫像,有時在床頭擺上一只插著焚香的粗瓷碗,就是床公、床母的神位了。

子孫娘娘“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以前中國人傳統(tǒng)的文化習俗。為了禮佛拜神、祈求子嗣,許多送子神仙也應運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稱為子孫娘娘。如廣州著名的祈子神廟——金花廟中,主神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張仙、華佗、月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大都與生育有關;還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與生育有關。

臺灣的子孫娘娘稱注生娘娘。“注生”指主管生育之事。這位注生娘娘是從大陸傳過去的,原為福建的臨水陳夫人,又被當做婦女難產(chǎn)之神。

福州的注生娘娘廟在主神兩側競有36婆祖,但臺灣和福建其他地方的注生娘娘廟中的婆祖往往為12位。天津天后宮中的子孫娘娘也頗具代表性:正殿中的主神是天后圣母,左右則是她的化身娘娘,名叫眼光娘娘、子孫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千子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等。

送子觀音送子觀音,是觀世音被引人中國并徹底漢化后,中國人在多子多福的觀念下,給觀音在諸多功能中又增添的一項送子功能。觀音或坐或站,懷抱一小兒,稚氣可掬;蝌T在麒麟上,身前有一個手持蓮花的幼兒,寓“麒麟送子”之意。送子觀音樣式多種多樣,并不局限佛像觀音的固有格式。

人們崇拜送子觀音,因此那些沒有子女的婦女要到觀音廟里“竊取”

供桌上的蓮燈。由于“燈”是“丁”的諧音,偷來觀音的“神燈”,家里就會“添丁”。不過“竊燈”時不可以少交香火錢。還有些人家怕兒女活不長、長不大,便把孩子送到觀音廟里去“寄名”。他們把孩子的名字寫在紅布上放到觀音懷里,認為把孩子交給觀音菩薩“照看”,一定安全無憂。這當然也要自愿地交上“照看費”的布施了。

送子觀音在佛經(jīng)上找不到,是中國民間的創(chuàng)造。這也說明,外來神明要想在中國混上“綠卡”,必須中國化和世俗化。

風伯又稱風師、箕伯,他的名字叫做飛廉,是蚩尤的師弟。他相貌奇異,長著鹿一樣的身體,長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他的頭就像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奇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他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為師父,在祁山修煉。

修行的時候,飛廉看到對面山上有塊巨石,每遇風雨來襲便飛起如燕,等天放晴時,又安伏在原處,不由暗暗稱奇,于是細心觀察起來。

有一天半夜,只見這塊大石又動了起來,轉眼變成了一個形同于布囊的活物,往地上深吸兩口氣,仰天噴發(fā)。頓時,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巨石像飛翔的燕子一樣,在大風中盤旋。飛廉身手不凡,一躍而上,將它抓住,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運氣候,掌八風信息的風母。于是他從風母那里學到了治風、收風的奇術。

風伯作為天帝出巡的先鋒,負責掃除路上的一切障礙。每當天帝出巡,總是雷神開路,雨師灑水,風伯掃地。風伯的主要工作就是主管八面來風,運通四時的節(jié)日氣候。

雨師神話中掌管雨的神仙,叫屏翳,也叫號屏、玄冥,即赤松子,又寫作“赤誦子”。傳說是炎帝神農(nóng)氏時布雨的雨師,掌管布雨施霖之事。

神農(nóng)氏成仙后,黃帝接任首領,九黎的頭領蚩尤不服,興兵叛亂。連赤松子也投奔了過去。等黃帝率領眾部落與蚩尤大戰(zhàn)于涿鹿之野時,赤松子化為一條虬龍,飛廉變?yōu)橐恢恍÷,一起施展法術。剎那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暴雨。黃帝連連后撤,一直退到泰山。

黃帝在泰山召集群臣,商議了三天三夜后,終于設計出兩件制敵法寶——指南車和牛皮鼓。

蚩尤仍使飛廉和赤松子呼風喚雨。這一次,黃帝靠著司南車,始終沒迷失方向,堅持戰(zhàn)斗。緊接著,大臣容成等人,率人擂起牛皮鼓來,頓時驚天動地,裂石崩云,嚇得飛廉和赤松子魂飛魄散,趕緊還原本相,跟著蚩尤一塊兒逃跑。黃帝揮師追擊,一直追到涿鹿,大獲全勝,還活擒了赤松子和飛廉。因為這兩個人都會法術,黃帝仍命赤松子為雨師,又封飛廉為風伯,要他們棄惡從善,為民造福。

五帝后,世間再沒人管得了風伯、雨師了,于是對他們的祭拜,被列入國家的祀典,目的在于祀禱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雷公電母雷公又稱雷神、雷師,為司雷之神。道教認為雷公能替天行道、鎮(zhèn)妖驅邪、懲治忤逆不孝之人。

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圣母、閃電娘娘,還有傳說電母是雷公的配偶神。

雷公電母之職,原本是管理雷電。但是從先秦兩漢起,民眾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功能。認為雷公能辨別人間善惡,代天執(zhí)法,替人間收拾惡毒的歹人,主持公道。

在一些規(guī)模宏偉的道觀和廟宇中,常供奉有雷公電母。雷公長得像大力士,袒胸露腹,背上生雙翅,臉呈紅色猴面,足像鷹爪,左手執(zhí)楔,右手持錐,作欲擊狀。自頂至旁,環(huán)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世稱雷公江天君。電母則像一位高貴典雅的貴婦,雙手執(zhí)鏡,號電母秀天君。雷公神誕之日為六月二十四日。道教信徒大多在祈求雨雪時才奉祀雷公電母,專門奉祀的已不常見。但大型齋醮儀禮中仍設有雷公電母之神位。

佛教諸神佛、菩薩與羅漢是佛教諸神中的主神。神主要是相對于人而言的。在佛教所劃分的10類生命體中,高于人類的“四圣”與“諸天”當然屬于佛教諸神的范疇,至于其他5種生命體尤其是人類,則只有做出超凡的業(yè)績并具有廣泛的影響時,才能被允許進入佛教諸神的行列。

釋迦牟尼佛作為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的釋迦牟尼,他也經(jīng)歷了一個由人而神的過程。

一般來說,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佛”,民間則俗稱“佛爺”或“老佛爺”。除此之外,釋迦還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世尊“十大名號”。其中,以“如來”

和“世尊”最常用。

“如來”可以說是釋迦最流行的名號!叭纭奔础罢嫒纭,意為一切事物的真實狀況,亦即“絕對真理”!叭鐏怼眲t指從如實之道而來,或云“如實而來”,是開示真理者!叭鐏怼币餐ㄓ糜谒械姆。

世尊,是佛經(jīng)中最常用的名號!笆雷稹北臼瞧帕_門教對長者的尊稱,佛教借以尊稱釋迦牟尼!笆雷稹庇袨槭浪稹⒂谑廓氉鹬。

釋迦牟尼的形象經(jīng)常被供奉,是佛教藝術中最常見、被人最熟悉的題材。他的塑像須嚴格遵守佛經(jīng)所規(guī)定的有關儀軌,一般不能有所增減,也沒有“憤怒相”。佛教認為,釋迦生來超凡脫俗,容貌奇?zhèn),不同于常人;其特征總稱“相好”,具體地說,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

釋迦佛有坐像、立像、臥像三種。釋迦牟尼像的坐像一般為釋迦佛修行時的姿態(tài),坐姿主要有三種:結跏趺坐,就是左足放在右大腿上,右足放在左大腿上,這個姿勢使人心中最穩(wěn)定,所以又稱金剛跏趺坐;半結跏坐,就是右足放在右大腿上,左足放在右大腿下,這是造像中最常見的坐姿;善跏趺坐,就是兩足下垂,又稱倚坐。

釋迦牟尼的手勢,則稱作“印”或“手印”。釋迦結跏趺坐最常見的手印是“禪定印”,雙手上下相迭放于小腹前,手掌向上,表示禪定;還有“說法印”,左手放在足上,右手舉起,屈指作環(huán)狀,這種造型也就是“說法相”。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在出家前所做的種種犧牲,唯有大地才能證明,這種造型稱作“成道相”。

釋迦牟尼立像一般為釋迦佛游行說法的姿態(tài)。立像多為左手下垂,右手曲臂上伸。右手屈臂前伸,手掌向前,手指向上,叫“施無畏印”,表示能除眾生苦;左臂端起,左手食指向下伸屈,手掌向前稱“與愿印”,表示能滿眾生愿。這種造型也叫“旃檀佛像”。

臥像一般表示釋迦佛最后去世涅槃時的情況。其姿態(tài)大多為右脅而臥,有的還在其身后塑造繪出眾多弟子悲哀哭泣的形狀,以表現(xiàn)他們對佛涅的悲傷心情。這種造型也稱“涅巢像”,俗稱“臥佛”。

釋迦的坐勢與手印可謂印度傳統(tǒng)文化的產(chǎn)物。其坐勢大約與瑜伽功有相通之處,手印則與印度民間舞蹈重手指動作不無聯(lián)系。若從塑像本身而言,釋迦的相貌特征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不容許藝術家發(fā)揮,唯有坐勢和手印可以變換,藝術家可能正是通過這些細微的變化來賦予塑像更多的內(nèi)容與個性的。

佛燃燈燃燈佛,又譯作“錠光佛”!洞笾嵌日摗肪砭耪f:“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初,釋迦佛前生還是儒童時,曾花了五百錢從王家姑娘手中買了五枝青蓮花,奉獻燃燈佛。有一次他跟燃燈佛出門,見地面很泥濘,就脫下衣服蓋在上面,請師父踩在上面走。燃燈佛就給這個乖巧虔誠的儒童授記:“是后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瑞應經(jīng)》卷上)由此也可看出雖為三世佛,但并非前后相接的劫世。燃燈作佛的莊嚴劫與釋迦作佛的賢劫之間有九十劫的間距,如照一劫43億2千萬年的最保守的說法,師徒的間距也有約3900億年。在中國,燃燈佛后來成了一些神魔志怪中的重要角色,也深受白蓮教及諸種會道門的崇信。在白蓮教編造的大量經(jīng)書、寶卷中,“古佛”、“燃燈”、“真空老祖"等名號比比皆是。燃燈佛在寺廟的三世佛塑像中,常居左,F(xiàn)在佛則是指釋迦牟尼佛,他在寺廟的豎三世佛塑像中位居中央。

彌勒佛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非常流行的一尊佛!皬浝铡毕佃竺糇g,意為慈悲。據(jù)說此佛常懷慈悲之心,故以“慈”氏為始。他名叫阿逸多,意為“無能勝”。據(jù)佛經(jīng)記載,彌勒出生于古代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他與釋迦佛是同時代人。后來他隨釋迦出家,修習佛法,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人滅之前先行去世。據(jù)說釋迦佛曾預言,他離開此世間后,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后56億7千萬年時,才從兜率天宮下生,來到人間。據(jù)《彌勒下生成佛經(jīng)》記載,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住的“有情世界”)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彌勒屆時將托生于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渚事,一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后,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在我國,彌勒信仰很早就已流行。西秦時就已出現(xiàn)了繪制的彌勒像(甘肅炳靈寺石窟)。五代、宋以前的彌勒像,主要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大類,分別根據(jù)《彌勒上生經(jīng)》和《彌勒下生經(jīng)》所作。菩薩形的彌勒像主要表現(xiàn)了彌勒菩薩上升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這時的彌勒像是身穿菩薩裝,兩腳交叉而坐;蚴且宰竽_下垂,右手扶臉頰的半迦思惟形,表示了彌勒在兜率天宮等待下生的情形。如來形的彌勒佛像表現(xiàn)了彌勒下生成佛后的形象,與釋迦佛像的造型沒有多大區(qū)別。在我國,大約北魏時漸漸流行對彌勒下生的信仰,同時也開始出現(xiàn)穿上佛裝的彌勒佛像。五代以后,民間還有笑口彌勒像。笑口彌勒(大肚彌勒),是一種中國化的彌勒佛,其形象如同一位胖大和尚,袒胸露腹,大腹便便,喜眉樂目,笑口常開,有時還搭一件布口袋。相傳這種形象就是根據(jù)五代后梁時期一位叫契此的和尚的形象而塑造的。契此又名“長汀子”,長得矮胖,肚子奇大,常用竹杖挑著一個大布袋在鬧市中出現(xiàn),他言語無常,寢臥隨處,面帶笑容,四處化緣,時人稱之為“布袋和尚”。大約在947年,契此來到浙江奉化岳林寺,坐在盤石上說偈日:“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辟十吋窗踩蛔。此事一傳開,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就是彌勒的化身。于是后世佛寺中常以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彌勒佛,并供奉于天王殿正中。

“大肚彌勒”一方面沖淡了佛寺的嚴肅氣氛,為游人提供了喜聞樂見的佛教藝術形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宗教的民族性,說明人們還是喜愛土生土長的與自己模樣相仿的神靈。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無量愿力誓度一切眾生,不舍悲愿,以無量光明照觸行者,業(yè)障重罪盡皆消散。誠心信奉者,生前獲佛護佑,消除一切災禍業(yè)苦,亡后到達極樂凈土,得享一切安樂。

阿彌陀是梵語Amita,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又意甘露(所以密宗稱阿彌陀佛為甘露王),所以阿彌陀佛又被稱為無量佛。傳說阿彌陀佛曾發(fā)了四十八個愿。

后來,法藏比丘發(fā)的四十八個愿均實現(xiàn)了,他終于成了佛,即阿彌陀佛。他成了壽命無量、光明無邊、威力無邊的佛,建立起光明美妙的凈土;眾生只要聽到持念他的名號而起信發(fā)誓,都被他接引到極樂世界這片凈土上來。所以,佛教中后來形成了專念“阿彌陀佛”而往生凈土的“凈土宗”。

阿彌陀佛創(chuàng)造了西方極樂世界,人們尊稱他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

藥師佛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又叫藥師琉璃光佛、藥師佛、大醫(yī)王佛、醫(yī)王善逝。《藥師經(jīng)》中說他曾發(fā)十二誓愿,主要的有“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之愿,“轉女成男”之愿,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愿,“使饑渴眾生得上食”之愿,“使貧乏無衣者得妙衣”之愿等等。而在信仰體系中被強調(diào)的無疑是“除眾病”的誓愿與能力。在《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脫經(jīng)》還專門記載有藥師佛救助病人的方法:“救脫菩薩(即藥師佛)白佛言:若有贏痛惱,請諸僧七日七夜齋戒誦經(jīng),勸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xù)命神幡四十九尺,燈亦復爾。七層每一層七燈,轉如車輪,其遭厄難,可以過度!

藥師佛有在大雄寶殿與釋迦、彌陀合供的,藥師佛常作一手持缽狀,表甘露;另一手持藥丸。彌陀佛常作兩手相托或兩手交叉,兩大指對頂?shù)氖钟,有的掌中有蓮臺。此系接引眾生的姿勢。而釋迦佛的立像則為左手“與愿印”,右手“施無畏印”。

大日如來佛大日如來佛是密宗的最高本尊,梵文稱摩訶毗盧遮那。摩訶,意為“大”;毗盧遮那,意為“日”,故譯為“大日”。毗盧遮那又有“光明遍照”之意,故“大日如來”又稱“遍照如來”,或稱“最高顯廣眼藏如來”。世間的太陽只照外不照內(nèi),只照白天不照黑夜,照亮一面必然照不到另一面,但大日如來的光輝則完全不受內(nèi)外、方位、晝夜的局限,“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無內(nèi)外晝夜之別,世間之日無可比擬。大日如來被看做釋迦牟尼的法身,是表示絕對真理的佛身。

千手觀音菩薩觀音是大乘佛教中眾人非常熟悉的一尊菩薩,我國絕大多數(shù)的佛教寺院均供有觀音像。如天臺宗、密宗分別傳有“六觀音”,禪宗亦塑有各種觀音像。凈土宗更是把觀音作為“西方三圣”之一來供奉。自隋唐以來,民間更是形成了普遍的觀音信仰,并逐步形成了以敬奉觀音為主的三個農(nóng)歷宗教節(jié)日:二月十九為觀音誕生日,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為觀音出家日,民間有的將這三日并稱為觀音菩薩圣誕。每逢這三個節(jié)日,寺院均要進行慶祝儀式。廣大佛教徒慶祝觀音圣誕的香會稱作觀音會。普陀山是觀音會的中心,為觀音道場,因此香會更加宏偉、壯觀。佛教認為,觀世音可以在世間人遭逢苦難或祈求幸福時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他可以化身為33種不同的形象和身份,法像最特殊的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

關于觀音的身世有這樣的故事:春秋時期,有個國君苗莊王,生有妙顏、妙音、妙善三個女兒,因為妙善為王后夢中孕育而生,所以被視為掌上明珠。妙善幼年就能吟詩作賦,不慕榮華,獨喜佛法,她厭惡王室的殘暴,同情宮女的遭遇,被宮女們尊稱為“三皇姑”。三皇姑13歲就出落得俊俏極了,莊王為了討好鄰國的國王,便將三女兒許配其太子。三皇姑寧死不從。莊王無計可施,挑選了一個媒婆前去勸說。媒婆使出渾身解數(shù)均無濟于事。莊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于后宮,她一連幾天水米不進,容顏憔悴。王后心疼女兒,悄悄放她逃生。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