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假道伐虢第七
-
核心:假以勢
1.伐虢為何需假道→單刀直入,難以立竿見影;
假手他人,可以事半功倍。
2.對方為何肯假道于我:
㈠曾受吾助
㈡受吾之利
㈢見敵之欺:①內敵
②外敵
3.對方不肯假道當如何:①強過
②滅之
4.本計何時不可用→敵強我弱
5.如何破解本計:①借而約之
②拒而攻之
假道伐虢
困
兌上
坎下
原典: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處在敵我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受到敵人的威脅,我方應根據(jù)情況,因勢而動,借機贏取戰(zhàn)爭。但處于危境中的小國,不會輕易相信我們。
《困卦》的卦象是異卦相疊,坎在下,兌在上?泊硭瑑洞頋,水本該容納于湖澤中,現(xiàn)在卻離開湖澤而下滲,因此湖澤將干涸而受困,而水也因為離開湖澤,流散無歸而自困,故稱為《困卦》。因此本計引用《困卦》卦象的涵義,是說小國處于兩個大國之間,有如《困卦》之勢,受到敵人的脅迫,心里甚為微妙、敏感,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所以我方應當“假以勢”,使對方感覺到危機四伏,孤立無援,因此愿意接受我方的援助,而我則趁機取利,一舉將其殲滅。
為何伐虢需要借道而不能直接進攻呢?因為單刀直入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借他人之手以攻之,有事半功倍之效。
明朝隆慶年間,高拱身居首輔,張居正為次輔,可居正不甘其下,想取而代之,但又不敢明目張膽與他為敵,最終只能找來搭檔,東廠提督馮保,想借馮保之手除掉高拱。居正早知馮保與高拱積怨甚深,原因就是高拱一直瞧不起馮保,讓陳洪援接替了本應屬于馮保的司儀監(jiān)的職位。張居正和馮保內外勾結,一直在尋找下手的機會。后來隆慶皇帝駕崩了,萬歷繼位,馮保就利用自己是近侍身份,私傳遺詔,命張居正和馮保代替高拱輔政,高拱因此被迫下臺,只好歸隱田園了。而張居正則雄心萬丈地開啟了他的改革事業(yè),開辟了“萬歷新政”的中興局面。有些事情自己做不了,有些卻是自己不宜做,所以遇到此尷尬局面時,就不應該自己拋頭露面,而應該物色一個更好的人選,通過第三方這條捷徑實現(xiàn)自己的宏圖偉業(yè),這叫做善于因人成事。
可假道伐虢有一個難題擺在面前,就是對方憑什么愿意把道借給我呢?
第一,曾受吾助。在對方落難蒙塵之時,我向他援之以手,慷慨解囊,幫助其脫離困境,對方必將對我感激不已,有求必應。
戰(zhàn)國的時候,秦異人在趙國當人質,大商人呂不韋認為異人是奇貨可居,就和他交往,而且三天兩頭對他不是贈金就是送玉,幫助他結交賓客,擴大他的人脈和名氣,同時又帶了很多財禮前去秦國游說,炒作異人,最終成功說服太子妃華陽夫人認異人為兒子。一切搞妥之后,不韋知道不出意外的話,異人必將是秦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后來異人當上了秦王,即命呂不韋為相,因為是呂不韋一手將異人從階下囚變?yōu)榫盼逯,從屌絲升級為高富帥的,一切的一切皆拜呂不韋所賜,所以與他共享天下也不為過。助人為樂,既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投資,特別是幫助窮困之人,投資小,風險低,效益高,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而富貴之人,一是不需你幫,二是不屑你幫,你幫了對方,他必以為你是有求于他,是想巴結他,他根本不會知道感激與回饋。
第二,受吾之利!坝绣X能使鬼推磨”,對方不情愿借道給我,那就賄賂他,向他獻予厚利,我就不信對方不會動心上當。
春秋的時候,晉獻公想攻打虢國,必須經過虞國,獻公擔心虢、虞乃鄰國,虞國不肯借道給自己,正納悶之際,荀息獻計說:“大王不是剛得到一匹屈地產的良馬和一對垂棘的寶玉么?這可是稀世珍寶,價值連城!只要大王肯將它們作為誘餌,送給虞君,就不怕他不會上鉤!他既然接受我們的寶物,就一定會借道給我們,到時候我方消滅虢國返回時,就出其不意也把虞國消滅掉,這樣,寶貝又回到大王的身邊,不僅沒有損失,還能得到兩個國家的土地!鲍I公聞言,贊不絕口,最終果不出荀息所料,獻公一箭雙雕,同時吞并了虢、虞兩國。所謂“無功不受祿”,“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雙手接受了別人的賄賂,就必須得放下道德與良知,為其辦事。官商勾結的開始,則始于官員摒棄底線,接受奸商賄賂的那一刻,因此愿意充當其“保護傘”,為對方撐腰,開后門,批項目,有求必應。
第三,見敵無欺。而敵人亦有內敵和外敵之分。
甲,內敵。對方的國家如果有權臣作亂,君主不能奈其何,想借用我方的兵力剿滅他,我就乘機帶兵進入對方的境內,幫助他平定叛亂,而后攻下他的國家。
春秋的時候,潞國鄷舒篡權專政,朝野皆側目。有一次,潞國國君和臣子在玩打彈的游戲,結果被鄷舒?zhèn)窖劬,可鄷舒居然不以為意,連句道歉的話都沒有,毫無臣子之道。潞君不堪其辱,于是秘密寫信給晉君,希望晉國發(fā)兵相救,討伐逆臣鄷舒。伯宗覺得這是千載難逢之機,遂向晉景公進諫道:“如果干掉鄷舒,吞并潞國,而后乘機兼并鄰國,盡據(jù)狄地,則可以開拓我方西南的疆域,充實我方的兵賦,實乃天賜良機,一舉數(shù)得。大王不可錯失機遇啊!”伯宗的一番說辭令景公茅塞頓開,晉師就打著討伐叛賊的旗幟進軍潞國,先搞定了鄷舒,既而連潞國也一起拿下了!扒骞匐y斷家務事”,所以內政問題最好不要上升為外交問題。內政矛盾解決不了,最多是改朝換代,如果上升為外交問題,那極有可能是亡國滅種。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結果讓滿族統(tǒng)治了漢族;臺灣問題也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即使用武力解決問題,那也是中國人的領土,不會丟;如果臺灣當局引狼入室,勾結外敵對抗大陸,縱然成功了,那也將面臨亡國滅種之災。
乙,外敵。對方受到外敵的威脅,難以抵御敵國的入侵,因此向我求助,我就順勢幫其共抗外敵,而后再趁機將其消滅。
東晉的時候,桓溫帶兵攻打燕國,燕國自知不敵,只好向秦國求救,并答應將虎牢關以西的土地獻給秦國。苻堅得報,即刻召集大臣商議,群臣大多數(shù)不同意援助燕國,因為以前桓溫攻打秦國之時,燕國是袖手旁觀,只有宰相王猛力排眾議進諫說:“如果不援救燕國,燕國必將被桓溫吃掉,而桓溫勢力增強,對秦國不利,這也是大家不愿見到的。所以不如聯(lián)合燕國共同抗擊桓溫,一可擊退桓溫,二可勞敝燕國,最后我們趁燕國元氣受損之際,一舉消滅對方。這不是兩全其美么?”苻堅聞言大喜,遂依計而行,將桓溫打敗,于是向燕國索取土地。沒想到燕國耍賴不答應,這正中苻堅下懷,給他出兵攻打燕國找到好借口,最終燕國被秦軍占領了,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當面對強敵時,最好是轉移其打擊目標或引友殺敵或令其后院起火,不要輕易求救。當你將脆弱展示給盟友時,你也命系于他,而且是更直接,就像有人要劫你錢,你求救于別人,別人是將盜賊趕走了,卻要趁機劫色或者要你命,可謂因小失大。
而我借道,對方卻不肯應承,又當如何是好?
第一,強過。我在沒有得到對方允許的情況下,強行通過他的地盤,對方必怒而阻攔我,這樣我則可師出有名,名正言順地討伐對方。
春秋的時候,晉國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莊王遂答應出兵援救鄭國,為了組織強大的陣容,楚莊王決定派人聯(lián)絡齊國,共同出兵抵抗晉國?墒侨R國必須經過宋國,宋、楚關系不是很好,莊王擔心宋國不肯借道,可強行通過又有失道義,實在是左右為難。莊王正無計可施時,嬰齊向楚莊王獻上一條妙計,他知道無畏和宋君有仇恨,于是向莊王舉薦讓無畏出使齊國,無畏路過宋國時,必為宋君所殺,這樣便有了攻打宋國的借口了。莊王依計而行,將無畏改名為申舟,也不給他借道文書,直接派他出發(fā)。申舟途經宋國時,由于沒有簽證,結果被吏役所拘留,送與宋君處置。無畏雖然改了名字,但宋君還是認出他的容貌,因此生氣地把他殺了。莊王聞訊,即以私殺楚國良民為由,率軍攻打宋國,強行過境。所謂的強過就是故意找茬,凌辱對方,如果對方在我鐵騎的蹂躪下,尚能忍氣吞聲,我倒也不會趕盡殺絕;若對方奮起反抗,這正中我下懷,可以趁機將其一網(wǎng)打盡。
第二,滅之。我發(fā)兵偷襲對方,把它一舉攻下,那么他的道路成為我的地盤,我的地盤我做主,又何須再低三下四地向別人借道呢?
春秋的時候,晉文公打算要分兵攻打衛(wèi)國和曹國,可郤縠卻進諫說:“主公分兵伐衛(wèi)、曹,不若先攻下衛(wèi)國,而后再出兵攻曹?晒バl(wèi)之前,卻要打著討伐曹國的旗號!蔽墓珕柕: “這是為何?”郤縠回答道:“伐曹必經衛(wèi),而曹、衛(wèi)正交好,我方向衛(wèi)國借道,對方必不答應,而我軍卻可趁機從南河渡過,出其不意,直抵衛(wèi)境,一舉克之,而后趁勢攻打曹國。曹伯一向不得民心,再加上懾于我軍打敗衛(wèi)國的威望,必為我軍所破無疑!”文公覺得郤縠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采納了他的建議,結果真如郤縠所料,晉軍順利拿下衛(wèi)國之后,又成功攻克曹國。兩軍結盟時,必知唇亡齒寒之理,故必生死相依,因此我攻打其中一方時,一要出其不意,使對方防不勝防;二要速戰(zhàn)速決,使另外一方無法與之聯(lián)手,合兵一處。而當其中一方被我攻克時,另一方孤立無援,亦難以茍存。
而假道伐虢的計謀何時不可用呢?借道之人,當脅之以勢,也就是強者對弱者。故己弱而敵強,則不可濫用本計,不然必將害人害己。
春秋的時候,蔡國和息國關系很好,只因為息侯的夫人經過蔡國,沒有被用上賓的禮節(jié)對待,息侯見夫人受到怠慢,極為生氣,決定為夫人出出惡氣,好好教訓蔡國一頓。息侯與楚國密謀,令楚王發(fā)兵攻打息國,息國假裝難以抵擋就向蔡國借兵,等蔡國出兵支援息國的時候,息國就和楚國聯(lián)兵攻打它。楚文王高興地應承了,結果可想而知,蔡軍幾乎全軍覆沒,蔡侯也淪為階下囚?刹毯铍y平心中之怨,于是私下告訴楚文王說息夫人乃絕色美女,見者必黯然銷魂。文王本乃好色之徒,聽他這么一說,即垂涎三尺,遂設下宴席邀請息夫人給自己獻酒。文王一見則動了色心,因此設計擒獲了息侯,奪其妻而滅其國。這個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如果弱者尚不能團結起來抗衡強者,而是自相殘殺的話,那么在殘殺中,自己的實力則會削弱,同時也省去了強者的很多心思;二是弱者越倒下,自己越容易成為強者的下手目標;三是當自己“一枝獨秀”時,若受到強者攻打,則必求救無門,只能坐以待斃。
而如果敵人想用假道伐虢的計謀對付我,我又當如何應對呢?
第一,借而約之。我可以借道給對方,可在我的地盤上,對方一定要聽從我的安排,不可以違背我的意愿。否則,后果自負。
民國的時候,紅軍由于“左傾”思想的錯誤影響,導致與國民黨交手時,損兵折將,形勢岌岌可危,被迫進行長征?墒Y介石哪會錯過斬草除根的大好時機啊,派人一路窮追,并且命令全國各地方軍幫助殲滅。紅軍到達云南時,云南軍閥龍云也得到蔣介石圍剿紅軍的命令,可龍云識破這是蔣介石假道伐虢的計謀,想借著圍剿紅軍的機會,趁機將力量滲透到云南,削弱自己的勢力。龍云也不是吃素的,他即刻向蔣介石請示,中央軍進入云南境內時,應當在他指定的路線上走動,否則,傷亡自負。蔣介石不得已聽從了,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紅軍就憑借他們雙方的疑慮,巧妙跟他們周旋,并順利脫身虎口。蔣介石雖貴為國軍總司令,可進入云南境內時,也不敢明目張膽,而是要先征得龍云的同意,說明他對他還是有所忌憚的,不敢在對方地盤上撒野。龍云正是猜透他的這一心思,所以才敢強勢跟對方提條件,令中央軍不敢肆意妄為的。
第二,拒而攻之。我假裝借道給對方,而后伏兵以待,對方以為我上當了,防備之心必下降,而我則出其不意,縱兵逆襲對方。
東漢末期,赤壁之戰(zhàn)時,劉備與孫權聯(lián)手對付曹操,當時劉備尚無安身之地,孫權遂將荊州暫借與劉備容身?烧l知劉備竟據(jù)而不還,東吳多次派人催劉備交還荊州,劉備總是以各種借口推托了,后來實在不好意思含糊推辭,遂稱等自己攻下西川,便拱手奉還荊州。周瑜聞訊,就想用假道伐虢的計謀,把荊州奪回來。周瑜派人向劉備說,東吳愿意幫助劉備攻下西川來換取荊州,只是途經荊州,劉備必須借道讓吳軍通過,等劉備率軍迎接自己時,再趁機殺他個措手不及。周瑜此番用意又如何能騙過孔明,孔明將計就計,先讓劉備答應下來,而后設下伏兵,等周瑜領兵趕到時,即命伏兵從四面八方包抄過來,將吳軍團團圍住。周瑜無計可施,陰謀再次落空。借道時,關鍵是要“假以勢”,使對方喪失安全感,從而接受我的援助。周瑜的失策便在于,西川并沒有威脅到荊州,或者說劉備至少沒有被西川吞并的危險,所以他的巧言難以蒙蔽對方。
大俠點評:假道伐虢,是借勢之計。我假裝向甲借道,而后奪取甲的地盤或者消滅乙后一起把甲也給消滅掉,然而不以勢脅之,對方必不信任而不借道給我,因此我必須讓對方感覺到危機感,四面楚歌,從而接受我善意的救援和保護,不起疑心而借道于我,如此,攻取甲或者乙皆乃易如反掌之事。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
中立 好評 差評 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