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1.曲則全者
-
原文: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①。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②。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
譯文:
不自以為有見識,才能見識分明。不自以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榮耀,才能大功告成。不自高自大,才能得以長進。
正因為與世無爭,所以天下沒有能與之競爭的。
古人說“委屈反能保全”,怎么能是空話呢!確實能使人得到保全。
注釋:
①“不自見,故明!薄白砸姟笔亲晕冶憩F(xiàn)!懊鳌笔秋@露出來。句謂,不自己顯露才能顯露。
“不自是,故彰。”“是”是對的、正確的意思!罢谩笔敲骼怼>渲^,不自以為是才能明理。
“不自伐,故有功!薄胺ァ笔强湟肮Α笔枪。句謂,自己不吹噓,人家才會認(rèn)為你有功勞。
“不自矜,故長!薄榜妗笔球湴磷源蟆!伴L”是大家以你為長。句謂,不自高自大,大家才愿意聽你的,讓你為長。
②“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句是對“不自見”、 “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總括,意思是說,這些例子足以說明,自己去爭就都爭丟了,自己不爭反而都有了?梢,正是因為不爭,所以天下沒有哪個人能與你爭。
解析:
老子認(rèn)為“自我”的表現(xiàn)全在“四自”:自見,自是,自伐,自矜。
一個人只有做到不自夸,也不損人,才會得到別人的贊揚、擁護和愛戴。
一個人如果對于自己的成績從不夸耀,心中也就沒有功過的概念,自然也就不會驕傲。一切都能做到順應(yīng)自然,淡然而寧靜。他們不會與人進行殘酷的你爭我奪,始終和大道合為一體。萬物皆源于大道,知大道的人也就擁有了宇宙萬物,還有什么要爭奪的呢?
得道之人不與人爭,不爭也就沒有得;沒有得,也就沒有失。
沒有得失,也就無所謂患得患失,沒有患得患失也就沒有痛苦的折磨。沒有痛苦是美好的人生,這是不與人爭奪的結(jié)果。
委曲求全是一條智慧的處世方略,這是解悟大道之人的行為,也可以說是真正的大德。
故事:
蕭何委屈保全:
蕭何是最早支持并參與劉邦起事的親信,在反秦滅楚興漢的事業(yè)中立有大功,劉邦在論功行賞時,將他排在功臣之首,并給了他可以佩劍從容人宮朝見的特殊待遇,以示恩寵。
后來韓信被誣為謀反,當(dāng)時劉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蕭何為呂后設(shè)計除掉了韓信,解除了劉邦心頭的一大患,蕭何由此從丞相提升為相國,封地增加了五千戶,還給了五百名士卒作他的警衛(wèi)。
朝中大臣無不向他表示祝賀,只有一個叫召平的秦朝遺老獨去致哀,對蕭何說:“你不日將有大禍臨頭了,如今主上風(fēng)餐露宿轉(zhuǎn)戰(zhàn)于外,而足下坐鎮(zhèn)京師,并未立有戰(zhàn)功,主上之所以給你增加封地、設(shè)置衛(wèi)隊,是由于韓信剛剛謀反,主上對你心存懷疑,以此加以籠賂,并非是對你的寵信。請足下讓出封賞不要接受,并將自己的家產(chǎn)拿出來資助前方軍隊,主上必然高興。”
蕭何認(rèn)為他說的十分有理,依計而行,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又過了一年,英布謀反,劉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卻從前線一再派使臣回京師打聽蕭何在干什么。蕭何以為皇帝出征在外,他便盡心盡責(zé)地安撫百姓,籌備糧草,輸送前線,如同他多年來所作的那樣。又有人對蕭何說道:“足下不久將有滅族的大禍了。足下如今位為相國,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關(guān)中十幾年來,甚得民心。
如今主上派使臣來打聽足下的情形,是擔(dān)心足下名聲太大,對他構(gòu)成威脅。足下何不到處壓價買田,高利放債,使民有怨言?只有如此,主上才會對你放心。”
蕭何聽從了他的意見這樣做了,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當(dāng)劉邦班師回朝時,老百姓紛紛攔路上書,狀告蕭何,劉邦一點也不怪罪蕭何,反而將老百姓的狀紙交給蕭何,笑著對他說:“你自己處理去吧!”
低頭無妨:
一次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拜訪,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一邊看著比正常標(biāo)準(zhǔn)低矮的門。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不要忘了!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看成最大的收獲,牢牢記住了前輩的教導(dǎo),并把謙遜列入他一生的生活準(zhǔn)則之中。
在厚重堅固的“門框”前面,暫時的低頭并不意味著卑屈和降低人格,更不表明失去原則和自尊,而是一種藝術(shù)的處世方法和智者的表現(xiàn)。
能屈能伸,剛?cè)峒鏉,從來不失為男子漢大丈夫的氣度和風(fēng)范。一時的低頭是為了長久的抬頭,正如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