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第一章

隱居凈慈寺

就這樣,王陽明在杭州將朱宸濠等一干俘虜交給了張永,退居西湖畔的凈慈寺。那么,王陽明此時的心境又如何呢?

翻開王陽明的詩,便能窺見王陽明此時的內心。接下來介紹幾篇王陽明在這個時期留下的詩作。

感受到直道之難和虛名空虛的王陽明,心中涌起了模仿北宋林逋隱居湖畔深山的念頭,而吟出了坦露其內心情感的《西湖》(《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一詩。

靈鷲高林暑氣清,天竺石壁雨痕晴。

客來湖上逢云起,僧住峰頭話月明。

世路久知難直道,此身那得尚虛名!

移家早定孤山計,種果支茅卻易成。

王陽明將自己征討南贛汀漳諸寇的四年戎馬生涯的思緒全都寄托于詩文。

盡管自己立下了生擒朱宸濠的奇功,王陽明卻又為沒有像醫(yī)生解救病人一樣解救百姓疾苦而感到慚愧。叛亂雖平,但江湘流域的洪災和旱災卻交替而來。想起了中唐詩人賈島旅居并州十年后所作《渡桑干》中的“歸心日夜憶咸陽……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王陽明對江西的掛念總是放不下。

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王陽明作《寄江西諸士夫》(《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一首:

甲馬驅馳已四年,秋風歸路更茫然。

慚無國手醫(yī)民病,空有官銜縻俸錢。

湖海風塵雖暫息,江湘水旱尚相沿。

題詩忽憶并州句,回首江西亦故園。

王陽明生性剛直,與君側的那些佞臣勢不兩立,又不得不為日暮道遠而感嘆。在《太息》(《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一詩中,王陽明寄語于纏繞嘉樹的亂藤,吟道:

一日復一日,中夜坐嘆息。

庭中有嘉樹,落葉何淅瀝。

蒙翳亂藤纏,寧知絕根脈。

丈夫貴剛腸,光陰勿虛擲。

頭白眼昏昏,吁嗟亦何及!

王陽明本打算親自押解俘虜北上,卻受到奸佞小人的阻撓,無法親自面圣。上文中“蒙翳亂藤纏,寧知絕根脈”一句中,王陽明將那些身處君側、遮蔽圣明的奸臣比喻為亂藤,卻無法將之根絕。

以《宿凈寺》為題寫下的四首詩文(《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深刻表現了王陽明當時的心境。四首詩中,前兩首為律詩,后兩首為絕句。第一首中吟道:

老屋深松覆古藤,羈棲猶記昔年曾。

棋聲竹里消閑畫,藥裹窗前對病僧。

煙艇避人長曉出,高峰望遠亦時登。

而今更是多牽系,欲似當時又不能。

第一首詩中,王陽明想到爾后的多難,追憶了當年的快樂時光。

而在第二首詩中,王陽明說自己之所以隱退,不光是因為無法諫阻皇上御駕親征,還因為沒有將朱宸濠等俘虜交到許泰、張忠等佞臣手中,自己的忠誠遭到了懷疑。

在抒發(fā)自己希望拋棄塵世、隱居山林的愿望同時,還隱隱表露了自己深切的憂世之情。雖然宸濠之亂已經平定,江西省也安定下來了,但武宗卻要御駕親征,大舉南巡。昔日,唐朝的張玄素諫阻唐太宗修筑洛陽宮,輔佐唐太宗的魏征曾說過“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而當今的朝廷之中,又有誰能有回天之力,讓武宗改變心意呢?是否也有能讓即將落山的太陽再次升起的諸老呢?倘若有這樣的人在,或許皇上就會聽從自己的諫阻了吧?在詩里,王陽明表達了自己的遺憾。

第二首詩吟道:

?嗳碎g不盡愁,每拼須是入山休。

若為此夜山中宿,猶自中宵煎百憂。

百戰(zhàn)西江方底定,六飛南向尚淹留。

何人真有回天力,諸老能無取日謀?

然而,其后王陽明又吟下了第三首詩,表達了自己不為眼前時事所愁,自得孔子對顏淵所講述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的行藏之教,尋求桃源之鄉(xiāng)而居的心境。

百戰(zhàn)歸來一病身,可看時事更愁人。

道人莫問行藏計,已買桃花洞里春。

話雖如此,但王陽明卻憂世至深,自認為根本沒有隱居棄世、悠然自適的空閑,借助山中僧侶的話,吟下了第四首詩。

山僧對我笑,長見說歸山。

如何十年別,依舊不曾閑?

在字里行間,王陽明隱隱表述了自己的處境。

當時,王陽明作《歸興》(《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感嘆圣明天子對自己毫無半點慰藉犒勞,雖然自己此番功績難比韓信,但卻希望能夠像不問世事的邵康節(jié)一樣,隱居于西湖畔的舊居。

一絲無補圣明朝,兩鬢徒看長二毛。

自識淮陰非國士,由來康節(jié)是人豪。

時方多難容安枕?事已無能欲善刀。

越水東頭尋舊隱,白云茅屋數峰高。

其后,王陽明又作《即事漫述》(《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四首。

在第一首詩中,王陽明述說自己到了贛州之后,雖然立下了生擒朱宸濠等戰(zhàn)功,但這一切不過全是些虛名,到頭來,自己卻為思鄉(xiāng)而愁苦。

在第二首詩中,王陽明述說戰(zhàn)亂早已結束,而武宗卻執(zhí)意要御駕親征,自己卻無法阻止,只能為自己的無力而感嘆。在第二首詩的后半段,王陽明吟道:“煙水滄江從鶴好,風云溟海任龍爭。他年若訪陶元亮,五柳新居在赤城!北磉_了自己對不問世間風云變幻、自顧隱居田園之中的陶淵明的羨慕之情。

而在第三首詩中,王陽明講明皇上御駕親征不過是無謂之舉,同時又闡述了自己思慕故鄉(xiāng)親人的歸鄉(xiāng)之情。

最后,在第四首詩中,王陽明說自己本是一介儒生,卻因世事變幻,充當了統(tǒng)率軍隊轉戰(zhàn)南北的將軍。盡管諸葛孔明和戰(zhàn)國名將田單都以其軍事才能而揚名天下,但最令自己羨慕不已的,卻是漁翁一般的閑散生活。

茅茨松菊別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強所不能儒作將,付之無奈數由天。

徒聞諸葛能興漢,未必田單解誤燕。

最羨漁翁閑事業(yè),一竿明月一蓑煙。

對于上述的詩文,東正堂曾評價說:陽明先生用反間之謀使朱宸濠貽誤戰(zhàn)機,于瞬息之間平定天下大亂。我等雖敬服先生對大智的運用,但看此詩文,足見先生心中并未將此看作任何的成功。對于這一點,我等后學該當深思默識,領悟其至誠妙道。(《王文成公全書論考》卷九《詩三》)

與奸臣斗智

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一月,王陽明稱病,于西湖湖畔的凈慈寺靜養(yǎng),而武宗南巡的隊伍已至淮揚。聽聞皇帝身邊佞臣眾多,淮揚周邊人心不安,王陽明打算立刻前往武宗的駐地,諫阻武宗御駕親征。

但大學士楊一清為王陽明著想,阻止了他。

如前所述,由龍場釋放,成為江西省廬陵縣知縣后,三十九歲的王陽明為朝覲而進京,曾與湛甘泉、黃綰一同探討研學。正德五年(1510年)十二月,王陽明被任命為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湛、黃二人為了將王陽明留在京師,曾與友人喬白巖一同請戶部尚書楊一清出面謀劃。正德六年(1511年)一月,王陽明被提拔為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雖是后話,但在此先暫且提一句,楊一清就是日后為王陽明之父龍山公寫墓志銘之人。

將朱宸濠等一干俘虜交給張永之后,王陽明上疏說希望能夠退職歸隱。張永見到武宗后,奏明王陽明忠心耿耿,還請武宗切勿準許王陽明的退職請求。因為江西諸寇大都雖已降伏,但情緒依舊不定,眼下之所以能夠安寧無事,皆因王陽明所指揮的官軍防備森嚴。因為不知諸寇何時會再掀叛亂,武宗命王陽明兼任巡撫江西,由西湖啟程返回南昌;氐侥喜螅蹶柮魇艿搅塑姳桶傩盏臒崃覛g迎。

在王陽明回南昌的路上,許泰、張忠等佞臣又向武宗上奏說“寧王余黨尚多,臣等愿親往南昌搜捕”。得到武宗的許可后,許泰、張忠等人率領北軍約兩萬人,搶在王陽明之前到達了南昌。他們接連不斷地挑起事端,想要激怒王陽明,以圖陷害王陽明,但王陽明卻泰然自若,以禮相待,下令負責維持地方治安的巡捕官盡力維持治安。

不僅如此,王陽明還為隨武宗南巡的北軍著想,犒賞北軍兵士,盡力安撫軍心。在路上遇到北軍出喪之時,詢問情況,賜下棺柩,與眾兵士一同奔喪。因此,北軍兵士反而心服于王陽明,盡思北歸。

期間,還發(fā)生過一段有趣的故事。許泰、張忠等人想讓王陽明在北軍面前出丑,于是共同謀劃。自以為北方人擅長射箭,而王陽明出生于南方,想其射箭工夫一定很糟,所以提出比試射箭。王陽明答應了他們的請求,雙手挽弓,飛箭離弦,三發(fā)三中。每見王陽明射出的箭命中靶心,在場參觀的北軍就高舉雙手大聲贊嘆,許泰等人明白自家的兵士已經全部心服王陽明,于是早早地帶著部下離開了。

上述內容是基于《年譜》的記錄寫成的。雖然《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一書的文體為小說,但因為其中的記述更為精彩,所以這里簡要摘錄了其中的內容。

某日,許泰、張忠、劉翚三人借演武之名,向王陽明發(fā)起挑戰(zhàn),要和王陽明比試射箭。因為三人三番四次地執(zhí)拗邀請,王陽明無法謝絕,所以只好回答說:“某書生何敢與諸公較藝,諸公請先之!

聽了王陽明說的話,劉翚以為“王先生果不習射矣”,心中頓時意氣風發(fā)。于是,許泰說:“吾等先射一回,與老先生看,必要求老先生射一回賜教!比齻人一同站到了射箭場上。射箭場黑壓壓的全是人頭,北軍南軍的兵士都睜大了眼睛盯著箭靶。

許泰等三人每人三箭,總共射了九箭,但結果卻令人遺憾。除了許泰的一箭射到了箭靶的上方,張忠的一箭射到了箭靶的角落上,其余的七箭全都偏離了箭靶。

究其原因,“一來是欺先生不善射,心滿氣驕了;二來立心要在千人百眼前逞能炫眾”,所以“就有些患得患失之心,矜持反太過,一箭不中,便著了忙,所以中者少”。三人面紅耳赤,但依舊逞強說:“咱們自從跟隨圣駕,久不曾操弓執(zhí)矢,手指便生疏了。必要求老先生射一回賜教。”不管王陽明如何推卻,三人都不肯放過。三個人想,雖然自己搞砸了,但如果王陽明射得比自己還差的話,那么自己也就能挽回顏面了。

迫不得已,王陽明只好讓中軍官取來弓箭,對許泰等人說:“下官初學,休得見笑。”王陽明站到射箭場上,集中精神,平心靜氣,“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兒”。搭弓引箭,嗖的一箭,正中靶心。在場的兩軍兵士盡皆拍手喝彩,響若萬雷。許泰等人見狀,心知無趣,說“是偶然幸中”。然而,其后的第二箭第三箭也都射中了靶心,兵士們發(fā)出的歡聲震撼大地。北軍兵士們贊道:“咱們北邊倒沒有恁般好箭。”許泰等人說:“是老先生久在軍中,果然習熟。已見所長,不必射了!睙o趣退場。

雖然《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中并沒有記載,但如前所述,年輕時候的王陽明,曾經沉溺于 “五溺”,即任俠、騎射、辭章、神仙與佛氏,直到三十五歲時,他才開始崇信儒教。因此,王陽明擅長射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僅如此,當時王陽明甚至已經達到了所謂無我無心的境界。

另外,“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兒”這句描寫,也展現了弓術的至高境界。前文中曾經提到過,德國哲學家歐根·赫立格爾曾在大正年間來到日本,一邊于東北大學執(zhí)掌教鞭,一邊修習弓術和禪道。在他的演講錄《日本的弓術》中寫道,弓術的阿波師范曾經教育他說“弓不能靠腕力來拉,而要用心來拉。學的時候,一定讓肌肉徹底放松,松懈自己身上的氣力才行”,而處在西歐理性主義立場上的他,剛開始的時候完全無法理解。

在這里,最重要的是“用心來拉弓”。也就是說,心中有了拉弓的想法,“想要去拉”的心的主體就是“我”,弓則是與“想要去拉”的我對立的。因此,如果希望做到“用心來拉弓”,就必須舍棄“我”,進入“無我”的境界。做到了“無我”,那么事物與“我”之間的對立就會消失,變得“物我一體”。

如果想著要做到“無我”,那么就需要“無心”。一旦做到“無心”,弓和“我”就會融為一體,不再是由“我”來拉弓,而是由弓自己來拉弓,神技也就由此誕生了。王陽明之所以能夠三發(fā)三中,或許是因為他達到了這種境界。

此外,在《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里,還記錄了因此事引發(fā)的后事。比試過射箭之后,當天夜里,劉翚派出心腹,到北軍中去打探兵卒們對此事的看法,兵卒們都說:“王都堂做人又好,武藝又精,咱們服事這一位老爺,也好建功立業(yè)。”

第二天,劉翚對許泰、張忠說:“北軍俱歸附王守仁矣,奈何?”幾個人商量了一番,最終決定率領北軍離開南昌。然而,這群惡棍在離開南昌之際,殺害了數百名遠近的良民,說是朱宸濠的殘黨余孽,把這當成自己的功勞。當時,武宗由淮揚抵達京口,暫且在楊一清的宅邸中逗留,許泰、張忠等人謁見武宗,謊稱自己已經將殘留南昌的朱宸濠殘黨徹底肅清。其后,武宗一行渡過長江,駐扎在南京。

身陷讒言佞辭

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許泰、張忠等佞臣在南京向武宗進讒言,說王陽明企圖謀反。張永沒有和他們一同進讒。武宗聽聞后,便讓許泰、張忠等人列舉王陽明企圖謀反的證據,許泰等人說道:“只須遣召之,他必不來。”

于是,武宗頒下圣旨,命王陽明立刻前來謁見。一直敬重王陽明人品和忠心的張永,立刻便將許泰、張忠等人的奸計告知了王陽明。王陽明即日啟程離開南昌,前赴武宗的行在所。許泰、張忠等人害怕自己向武宗進讒的事被人發(fā)現,便在王陽明抵達蕪湖5時發(fā)出偽詔,令王陽明在蕪湖待命。

在前往南京的途中,王陽明宿泊于曾給他留下深刻回憶的金山寺,作《泊金山寺》(《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二首。其中的第二首吟道:

醉入江風酒易醒,片帆西去雨冥冥。

天回江漢留孤柱,地缺東南著此亭。

沙渚亂更新世態(tài),峰巒不改舊時青。

舟人指點龍王廟,欲話前朝不忍聽。

最后兩句,王陽明吐露了自己憂郁憋屈的心情,說艄公指著祈雨用的祠堂,準備講述一些前朝的故事,但王陽明卻想到自己的現狀,不忍聆聽。

當時王陽明受奸佞迫害,所處境地極為艱難,于是留下了不少寄情山水之間的詩。在《舟夜》(《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一詩中,王陽明講述寧王已然被擒,可武宗的親征軍卻依舊駐留南京,表達了自己為風云變幻的世事?lián)鷳n的心情。詩中吟道:

隨處看山一葉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華此際游何地,畫角中宵起戍樓。

甲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散楚江頭。

洪濤滾滾乘風勢,容易開帆不易收。

另外,王陽明又作了一首名為《舟中至日》的詩,吟道:

歲寒猶嘆滯江濱,漸喜陽回大地春。

未有一絲添袞繡,謾提三尺凈風塵。

丹心倍覺年來苦,白發(fā)從教鏡里新。

若待完名始歸隱,桃花笑殺武陵人。

在這首詩里,王陽明說宸濠之亂已然平定,百姓也漸漸迎來了否極泰來的時期。自己盡忠職守,平添了白發(fā)。天子的輔翼卻沒有立下任何的功勞。雖然自己渴望能像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一樣,隱居于桃花源中,但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就為時已晚了。這首詩表明了王陽明既希望能夠退隱,又懷有成為天子輔翼的誠意,內心的情感交錯復雜。

王陽明擔憂宸濠之亂威脅到民眾的生活,內心一直期盼能夠救濟窮苦的百姓,讓百姓們生活得平穩(wěn)富足。下述的《阻風》一詩(《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便恰如其分地展現了王陽明當時的內心。

冬江盡說風長北,偏我北來風便南。

未必天公真有意,卻逢人事偶相參。

殘農得暖堪登獲,破屋多寒且曝檐。

果使困窮能稍濟,不妨經月阻江潭。

詩文中說,王陽明因為不巧遇上南風而無法出船,但溫暖的南風卻能激勵農民,促進收割等農事,就算自己被南風阻擋一個月也無妨。整首詩里,表現了王陽明為疲憊不堪的農民們著想的心情。

此外,在以相同韻律答復伍汝真的詩《用韻答伍汝真》(《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中,王陽明表達了自己即便面對讒言與誹謗,依舊心如鋼鐵、不為世間的毀譽褒貶所動的意志,又說靜寂的山水才是自己的歸處,毫無陰霾的青天白日,才是自己的知己。

有人說,這個伍汝真其實就是在宸濠之亂中跟從王陽明,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的吉安知府伍文定,但這一說法尚未得到證實。

莫怪鄉(xiāng)思日夜深,干戈衰病兩相侵。

孤腸自信終如鐵,眾口從教盡鑠金!

碧水丹山曾舊約,青天白日是知心。

茅茨歲晚饒風景,云滿清溪雪滿岑。

下面一首詩提到了兩個人:屈原、楊朱。屈原蒙受讒言離開朝廷,卻依舊對楚王一片忠心,苦惱地徘徊于洞庭湖、湘江之濱,最終拋棄塵世跳入汨羅江而死,王陽明覺得屈原忠誠投江,雖然可敬,但還是顯得心胸過于狹窄,放不開。而對于站在歧路岔口,因不知該向南走還是該向北走而哭泣的楊朱,王陽明也覺得頗為可憐。因此,在詩文《過鞋山戲題》(《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中,王陽明吟道:

曾駕雙虬渡海東,青鞋失腳墮天風。

經過已是千年后,蹤跡依然一夢中。

屈子漫勞傷世隘,楊朱空自泣途窮。

正須坐我匡廬頂,濯足寒濤步曉空。

以上詩文中提到的鞋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府東南方,是一座聳立于鄱陽湖最北端湖面上的孤島。因其形狀與草鞋相似,故得名。相傳,這座山是昔日仙人乘坐雙頭小龍飛過鄱陽湖時,不慎將草鞋落于此地而形成的。

與楊一清的交往

雖然王陽明為武宗身邊的佞臣奸邪所苦,但武宗身邊依然有張永、楊一清這樣能夠理解王陽明、對王陽明伸出援手的人。王陽明曾對大學士楊一清表示過敬意,而楊一清也體察到了王陽明的隱退想法。

王陽明作《楊邃庵待隱園次韻》(《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五首。楊一清有一座庭園,名為待隱園。王陽明造訪待隱園,會見楊一清,彼此暢談了一番。

楊一清所說的隱居,并非道士的真隱,而是一種隨時準備迎接時機、為國家挺身而出的“大隱”。這樣的“大隱”,也可以說是一種“儒隱”。在這五首詩文中,王陽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自己對這種“大隱”境界的思慕之情。

“平難心仍在,扶顛力未衰。江湖兵甲滿,吟罷有余思!钡谌椎暮蟀攵,尤為展現了王陽明當時的心境。平定時難的雄心依舊在,拯救國難的氣力也未衰,但對長江和鄱陽湖周邊到處都是親征軍的現狀表達了一番感慨。

在第四首詩中,王陽明將楊一清比作謝安,稱贊他即便隱退,民眾們也必定會期待其展現才能。在第五首詩中,王陽明講述自己在待隱園中與楊一清相會,彼此敞開心扉,暢談不已的情景。詩中吟道:

芳園待公隱,屯世待公亭。

花竹深臺榭,風塵暗甲兵。

一身良得計,四海未忘情。

語及艱難際,停杯淚欲傾。

如前所述,正德十四年十一月,王陽明在南昌百姓的歡迎聲中返回了南昌城。返回途中,王陽明曾在鄱陽湖中的小孤山上作《登小孤書壁》(《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一首。

“奇觀江海詎為險?世情平地猶多艱。嗚呼!世情平地猶多艱,回瞻北極雙淚潺!”末尾的四句是說,山水雖險,卻可以很輕易地登涉,而塵俗世間雖宛如平地,卻困難多多。最后一句展現了王陽明對北極,也就是天子的忠誠之情。

十一月,王陽明回到南昌,隨后迎來了正德十五年的正月。但此時的王陽明,心中卻感慨萬千。當時,他作《元日霧》《二日雨》和《三日風》(皆出于《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三首。《元日霧》一詩將武宗身邊的佞臣比喻為濃霧,暗示佞臣們設計阻撓自己,表達了希望能夠驅散云霧見青天的心境。詩中吟道:

元日昏昏霧塞空,出門咫尺誤西東。

人多失足投坑塹,我亦停車泣路窮。

欲斬蚩尤開白日,還排閶闔拜重瞳。

小臣謾有澄清志,安得扶搖萬里風!

詩文中的“蚩尤”,是傳說中喚起大霧想要阻攔黃帝,卻最終滅亡了的諸侯。在這里,王陽明將其比擬為君側的佞臣,表達了希望能夠斬殺蚩尤,驅散濃霧的愿望。而最后一句則寄語于《莊子·逍遙游》篇中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也表達了希望能夠扶搖而起,肅清君側佞臣的意愿。

而《二日雨》里,王陽明則表達了自己為時世擔憂的憂慮之情;在《三日風》中,表達了王陽明在為戰(zhàn)亂平息后的百姓祈求安福的同時,又掛念親征軍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情,希望他們能夠以年飯和濁酒來慰藉自己的心。詩中這樣寫道:

一霧二雨三日風,田家卜歲疑兇豐。

我心惟愿兵甲解,天意豈必斯民窮!

虎旅歸思懷舊土,鑾輿消息望還宮。

春盤濁酒聊自慰,無使戚戚干吾衷。

簡而言之,在這三首詩中,王陽明寄語于霧風雨,吐露了心中的憂世、清澄之情。

逃過佞臣一劫

許泰、張忠等佞臣向武宗進讒,說王陽明有謀反之志,讓武宗將王陽明招至南京行在所?墒牵紓儏s沒有想到,王陽明果真按照武宗詔書中所說,啟程前往了南京。為了阻止王陽明前往南京面圣,許泰等人設計阻止了王陽明,讓王陽明在蕪湖待命。

在此之前,許泰、張忠等人也曾發(fā)出偽詔,想將王陽明召喚到行在所。他們本打算發(fā)出偽詔,讓王陽明前赴南京,然后再以擅離職守的罪名來陷害王陽明。張永卻立刻派出幕士順天、檢校錢秉直找到王陽明,報知了實情,所以王陽明才得知此乃偽詔,而未做出任何反應。而這一次張永也立刻將佞臣們的讒言和奸計報知了王陽明。

王陽明在蕪湖逗留了半個月,無奈之下,只得上了九華山,每日于草庵中靜坐。不過武宗聽從了楊一清的諫言,為了探明王陽明的真意,派出部下打探了王陽明的動靜。打探清楚情況之后,部下向武宗上奏說:“王守仁學道之人,若下詔召喚,必定前來。何謂企圖謀反。”于是,武宗下令,讓王陽明返回南昌。

先前王陽明因許泰、張忠等進讒而奉命前往南京,是正德十五年的正月,而出發(fā)的幾天前,恰巧就是立春。立春之后,便否極泰來。因此,王陽明作《立春》(《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詩二首。

在第一首中,王陽明為自己致仕不成而感慨萬千,寄語春秋時代隱者老萊子七十高齡依舊身著五彩衣服,如嬰兒般戲耍以寬慰老母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歸省孝親的愁苦心境。詩中吟道:“孤云渺渺親庭遠,長日斑衣羨老萊。”

而第二首詩中,則充滿了王陽明憂國憂民的至情。他借用了乘坐車駕巡游南方而忘記返回,最終導致治世變得紛亂的周穆王的故事,和每年大興土木,流于奢侈,因而被匈奴奪走輪臺,發(fā)出《輪臺詔》安撫天下的漢武帝的故事,暗中向武宗進諫,說即便能刮起讓百姓變得富足的東風,也會因為武宗的出游而使百姓痛苦不堪。

在這首充滿憂國之情的詩中,王陽明吟道:

天涯霜雪嘆春遲,春到天涯思轉悲。

破屋多時空杼軸,東風無力起瘡痍。

周王車駕窮南服,漢將旌旗守北陲。

莫訝春盤斷生菜,人間菜色正離仳。

當初,王陽明接到讓自己前往南京行在所的詔書,抵達上新河6后,因佞臣向武宗進讒,阻礙了他謁見武宗。當時,王陽明半夜靜坐,聆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音,說道:“以一身蒙謗,死即死耳,如老親何?”接著又對門人說道:“此時若有一孔可以竊父而逃,吾亦終身長往不悔矣!庇纱丝梢,當時王陽明抱定的巨大的決心。

此外,當時武宗的寵臣江彬也欲不利于王陽明。王陽明看破了這一點,打算把江彬拽到武宗的面前,說他圖謀危害國家社稷,罪當處死。如此一來,天下人的憤怒也會稍稍有所緩解。但隨后刑部拘捕了江彬,對其展開了調查,代替了王陽明的設想,如此也算是了結了一樁事情。

而對于上述這段記錄在《年譜》中的事跡,東正堂說道:將江彬拖至武宗面前,控訴其罪,此舉實在是無謀至極,楊一清堅決阻止,也乃至當處理。陽明先生雖不至想出此種輕率舉動,但或其用意實在于憑借此計威嚇江彬,以挫其奸心。我等后學當洞察其間事情,以曉陽明先生心法之妙。

一月三十日,在返回南昌的途中,王陽明再次前往廬山南麓的開元寺。當時,王陽明記錄了宸濠之亂的始末,以及憑借皇威生擒朱宸濠的事跡,在該寺的讀書臺刻下了如下文字: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寧藩濠以南昌叛,稱兵向闕,破南康、九江,攻安慶,遠近震動。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復南昌,宸濠擒,余黨悉定。當此時,天子聞變赫怒,親統(tǒng)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于赫皇威!神武不殺,如霆之震,靡擊而折。神器有歸,孰敢窺竊。天鑒于宸濠,式昭皇靈,嘉靖我邦國。正德庚辰正月晦,提督軍務都御史王守仁書。從征官屬列于左方。(《王文成公全書》卷三十三《年譜二》)

不知當年親手生擒朱宸濠,而不得不將功績歸于武宗,刻下這篇石刻的王陽明的心境究竟如何。實際上,此文中其心已是昭然。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