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三、官員該怎樣對待百姓(一)
-
認識清楚官員和人民之間的關系,這是前提,而要將這種思想認識轉化為行為,就要求為官者要將一心為民貫徹在日常的所有工作之中,從點點滴滴做起,從實際做起,真真正正通過自己的工作,做到一心為民。
實際上,官員與老百姓之間的關系,正是各級領導干部所要面對的重要現(xiàn)實問題。2011年,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官員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一心為民,而不是脫離群眾呢?擇其要者,關鍵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1.時刻想著百姓
行動是受思想和情感所支配的,要做到一心為民,首先要在心底裝著老百姓,時刻想著老百姓。
在這方面,周恩來是一位楷模。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時時刻刻想著人民、為著人民,他對人民的愛,是自覺的,完全融化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
他見到群眾參加國慶游行淋了雨,馬上給北京市委領導打電話,要他們給大家熬姜湯喝,預防著涼感冒;到工廠參觀時,他見工人熱得流汗,便立即替他們搖扇驅熱;三年困難時期,聽到各地的災情匯報時,他流下了淚水;去田間地頭了解情況,他把旁邊唯一的一把椅子讓給剛剛忙碌完的農業(yè)專家;視察地震現(xiàn)場時,他緊緊握住因失去兒了而痛不欲生的老媽媽的手說:您就把我看成您的兒子吧……周恩來是一位大國總理,所要管的事何其紛繁復雜、所要面對的人何止成千上萬,但他總能想得周到、做得周全,重要的一點就在于他是真正在心底里裝著一國人民。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時,已年屆73歲。面對當時的情況,他說,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做官,一種是做點工作。他通過一些簡單樸實的話語,表明他自己的選擇,也實實在在地表明他自己一心為民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他說:“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應該老老實實地履行黨員的責任,在不多的余年里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通訊《焦裕祿¬¬——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嚴冬,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開會。人們到齊后,他并沒有宣布議事日程,只說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領著大家到火車站去了。當時,蘭考車站上,北風怒號,大雪紛飛。車站的屋檐下,掛著尺把長的冰柱。許多逃荒的災民扶老攜幼擁擠在候車室里,他們正等待著國家運送災民前往豐收地區(qū)的專車從這里開過……”
即使在今天讀來,這段話仍然使人有眼眶濕熱的感覺,這種樸素純粹的對老百姓的感情,具有最強大的打動人內心的力量?追鄙诖髮W漫天的日子進入老百姓家中,一句“是毛主席讓我來看您老人家的”,定格在了多少人的心里,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力量帶來的感動。
官員時刻想著老百姓,還常常表現(xiàn)為一種思想、情感上的憂民精神。胸懷黎民,心憂天下。
憂民精神的代表是范仲淹,他在《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已成為千古流芳的名句,在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都是他“憂樂思想”的表現(xiàn)。
《岳陽樓記》寫于1046年,此后的近千年間,這篇文章為歷朝歷代的人們所傳誦,范仲淹的憂樂思想,舉起了一面憂民憂政的思想大旗,備受人們推崇。
清代的鄭板橋有一首詩《濰縣署中畫竹》,寫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當時是一位小小的縣令,但像他這樣的小官吏,哪怕一點一滴的小事情,都要想到老百姓,甚至在當他聽見風吹竹子的聲音,都要仔細地聽聽是不是老百姓因疾苦而發(fā)出的呼號聲。
憂民精神背后反映的,是一種深刻的政治態(tài)度、政治思想,是為政者與老百姓之間深切的感情,是對老百姓疾苦深入負責的態(tài)度。憂民精神是一種徹底的、純粹的為人民,這與中國共產黨所提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致的。都要求官員能在心里裝著老百姓,主動地去了解民情,調查研究,懂得老百姓的疾苦,思老百姓之所思,想老百姓之所想,更好地做到一心為民。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很多一心為民,為人稱道的官員,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可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學習到這樣一種美德,并提高為一種思想境界。
文天祥也曾以詩句表達了自己關心百姓,一心為民的思想,“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糧。我名渾小事,我死庸何傷!”在他心里,百姓疾苦的重要超過了他的生命。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之后,隨即被革職查辦,發(fā)配伊犁。當他到新疆之后,卻不顧年高體衰,一心只想為老百姓、為國家做些事情。他到各地實地勘察,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當?shù)氐?ldquo;坎兒井”和紡車。人們?yōu)榧o念他的業(yè)績,稱這井和車為“林公井”、“林公車”。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