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上篇
-
巴黎塞納河左岸的盧森堡公園,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不但聽說,也看見過,當然,看到的是照片。那照片不是單純的風景照,上面有人物。有的人物是熟悉的,比如大姑媽和二姑媽,她們都曾在法國留過學。有的只知道跟兩位姑媽有這樣那樣的關(guān)系,所以會一起在盧森堡公園留影,但究竟何許人也,父母說出過幾位,留下模模糊糊的印象,再有的,則父母也說不清了。隨著我告別少年時代,進入青年時期,社會環(huán)境使得家里那樣的照片深藏起來,對照片上的人物,父母即使知道也緘默不語了,我呢,也漸漸失掉了探究的興趣,因為,對那樣一些影像刨根問底,屬于危險的興趣。再后來,大風暴襲來,人們在恐懼中紛紛毀滅舊照片。風暴過后,天空晴朗起來,我家收拾舊照片,居然也還殘存一些,在巴黎盧森堡公園里拍攝的,剩有四五張。1986年至1987年,我在《收獲》雜志開了個《私人照相簿》專欄,在《留洋姑媽》那篇里展示了兩張。其中一張有著盧森堡公園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那兩邊有著巨杯形花缽裝飾的寬闊臺階。
盧森堡公園號稱巴黎最大的市內(nèi)公園,但是跟北京的北海、景山、天壇、陶然亭等公園比較起來,卻是小巫見大巫。最近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一位到巴黎自由行的“驢友”抱怨,說那盧森堡公園令他失望,一無蓮池錦鯉,二無曲徑通幽,三無疊石怪趣,四無游廊山亭,他去那天還起風,公園碎石路面上旋起沙塵,令他十分掃興。個體生命對同樣景物的感受往往差異極大,我很尊重那位“驢友”的感受。我1983年第一次造訪巴黎,就去了盧森堡公園,后來每次必去,特別是2000年那回,借住在朋友家,他們家就在盧森堡公園旁邊,幾乎天天要在那公園里穿行,用中國古代文人的語言來形容,是“十二欄桿拍遍”,那公園,似乎也成了一個熟稔的法國朋友。我的感受是,盧森堡公園體現(xiàn)著西方的一種造園理念,就是那空間不是用來讓人驚艷,而是用來讓人放松的,因此,它里面雖然有著古典式的宮殿建筑(現(xiàn)在是法國眾議院),有著美迪奇噴泉那樣的園林小品,更分布著若干圓雕,以及大片的花壇,但那些事物對游人眼球的吸引力有限,它的主打布局是隨意栽種的樹林與林蔭道,還有草坪花壇邊碎石地面上那些可以隨意移動使用的鐵椅。在我看來,盧森堡公園之美,樹木花草、圓雕噴泉都在其次,那些在樹下花前,坐在鐵椅上放松自己,或讀書報,或撫琴弦,或緊依緊偎,或老少互嬉……的普通巴黎市民的自然生態(tài),是最美的。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