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孩子是自己的單數(shù)
-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為尋找自己活著的獨特意義而努力了,比如,他看到自己能讓別人笑,他會很開心,認為自己是受歡迎的,是有用的。這會使他能夠修正自己,也更愿意付出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如果他看不到自己活著的獨特意義,那么他就會任憑生活拖著自己走,而不知道去改善。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尋找他活著的獨特意義。
任何一個孩子都有他獨立的生命意義,他的所有觀點、態(tài)度、行為等都會沿著這個意義進行。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生命意義強加給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思維混亂,無法認識自我。
父母總認為孩子是陶土,自己是陶匠,孩子成為什么樣,得看我們做父母的功力。我們把他們捏成什么,他們就會成為什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的作用的確很大,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可以侵犯孩子的思想領地,可以壓制孩子,讓孩子永遠聽自己的話。
小語十歲左右的時候,我?guī)еヒ患彝婢叩,準備給她買一件禮物。在那里,我們碰到了小語的一個同學。兩個孩子圍著玩具店的柜臺轉(zhuǎn),指指點點地評論著那些漂亮的玩具。
小語的同學看見一個玩具熊,覺得很好,就讓她的媽媽給她買。小語見此,馬上也說要買。當時,我對給孩子買這種玩具很不以為然,我以為那種益智玩具才更有意義。
于是,我說:“咱們先看看別的玩具吧,你看那個釣魚玩具不是挺好嗎?”
小語馬上就惱了,說:“是給你買玩具,還是給我買玩具?”
她的聲音特別大,引得她的同學和同學的媽媽都看我們。我覺得特別下不來臺,就說:“你知道什么?那個釣魚玩具更適合你。”
“是你玩,還是我玩?”小語不甘示弱。
我嚴肅起來,眼睛緊緊地盯著她,希望她能夠意識到我生氣了。
但這對小語根本就不起震懾作用,她反而也瞪著我說:“天天說教育,你懂什么是教育?這是給我選禮物,不應該是讓我滿意才對嗎?你喜歡釣魚,不代表我喜歡。別拿你那套理論來套我,否則,我就變成白癡讓你看看。”
我尷尬極了,簡直想抽她一巴掌。我連忙走到另一條通道上,讓自己平靜下來。誰知就這一剎那的工夫,小語就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了玩具。
買完之后,小語看我的臉色不對,就說:“媽,你天天說,我自己的人生我做主。為啥我連個玩具的主都做不了呢?”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沒有說話,我不是生小語的氣,我是在想自己:為什么我每做一件事情,總是想著讓它對小語更有意義呢?
對孩子來說,快樂地玩就是最大的意義。別擔心,孩子的玩,不只是玩,還是一種自我成長。就像玩具熊,它能讓孩子擁抱自己,能在大人無法安慰孩子的時候給孩子力量。
我特別希望小松和小語能夠?qū)W會時間管理,就經(jīng)常在他們耳邊叨叨,比如,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都想好,該準備好的作業(yè)和書本都裝好,避免第二天臨時亂抓。
小語的時間管理很合我的意,小松就差了。小松特喜歡玩,做作業(yè)的時候也會玩。每次,小語都準備睡覺了,小松的作業(yè)還沒有做完,而他的作業(yè)量比小語少得多。
為此,我給小松規(guī)定:第一,放學回家,馬上做作業(yè);第二,每道題規(guī)定完成時間,超時要懲罰;第三,做作業(yè)時,隔三十分鐘后才能休息,否則要懲罰。
這一辦法對小松果然有效,特別是第二條,它使得小松做作業(yè)中間沒時間玩了。
可是這樣實行了大概一個月,小松就不干了,回家也不做作業(yè),即使拿起作業(yè),也是東張西望,拿這個玩玩,拿那個瞅瞅。
我要懲罰小松,小松就抗議道:“不行,我學習了一天,你就不能讓我玩會兒嗎?你就不怕我成為機器人啊?”
我說得多,小松的抗議就多,那套時間管理規(guī)定對他的約束越來越差。我很沮喪,幾乎要停掉這套辦法。
可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其實有個漏洞,那就是放學后就做作業(yè)。這對孩子來說不公平,剛放學時,他的精神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根本就不想繃緊。
于是,我把第一條改成:放學后,隨意玩三十分鐘,然后開始做作業(yè)。
這樣做以后,小松果然不再反抗了。
孩子反抗父母的話總會有原因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強行讓孩子實行自己的政策,而是根據(jù)孩子的需求,改變自己的策略,讓自己的教育策略更適合孩子。
奶奶特別討厭小語的同學姍姍。原來,姍姍有一次在早市上和奶奶過過招,從奶奶手里高價搶走了一個小玩具。
盡管后來,姍姍認識奶奶后,向小語說明那是買給自己生病的弟弟的,希望奶奶不要見怪,但是奶奶就是無法喜歡姍姍,她總說姍姍心眼太多,怕小語吃虧。
每次姍姍來的時候,奶奶都不熱情;她走后,奶奶還不斷跟小語嘮叨:“你個傻姑娘哎,你就不聽老人言吧。這個姍姍心眼忒多,早晚有一天,她會把你慢慢吃了。”
奶奶一說這話,小語就特別來氣,說奶奶啥都不懂,就知道添亂。
奶奶本來一肚子火,一聽小語這么說,就更生氣,找陶京評理:“你說這個丫頭咋這么不聽我的話呢?難道我會害她嗎?我是她親奶奶。”
陶京笑了,說:“哎,媽,您甭理她,她自己撞在釘子上,就知道了。”
孩子喜歡自己做主,即使是忠言,他也會覺得逆耳而選擇不聽。這時父母不要急著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聽從自己,而要給他一個緩沖的時間,讓他慢慢認識自己的錯誤。
蒙老師心語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軌跡,盡管他童年、少年時期的成長軌跡可能會和父母重合,但這種重合只是一種騰飛前的準備,父母千萬不要力圖讓孩子的生命軌跡永遠和自己重合,否則,你就無法讓孩子獲得起飛的能力,無法讓孩子飛得更好。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發(fā)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