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第二章
-
那一年,電視劇《士兵突擊》轟動一時,行里要求每一位員工都要深入學習主人公許三多,各部門組織集體看電視,所有員工都要求提交一篇觀后感,類似的觀后感或讀后感幾乎每兩三個月就要寫一次。這里每年年終都會舉辦一次文藝演出,內(nèi)容大多充滿革命情懷,且耗資巨大。更有特色的是,每年行里都會挑選一個周末把所有的員工送到郊外的軍營里進行兩天兩夜全封閉式的軍訓。軍訓的內(nèi)容大致有:列隊操練,如站軍姿、稍息立正、踏步、走正步、跑步、喊口號等;看紅色電影,幾百號年輕人在大操場上排好隊坐在木頭小板凳上觀看京劇《沙家浜》,由于規(guī)定看電影時不允許說話,于是發(fā)信息、打瞌睡和發(fā)呆就成了大多數(shù)人的優(yōu)先選擇;半夜吹哨緊急集合,為了應付這個隨時可能發(fā)出的命令幾乎所有人都是躺在打包好的被子旁睡覺的;投稿比賽,國際部要求每人至少提交五份廣播稿,內(nèi)容要積極上進,最重要的是份數(shù)一定要交齊,如果公布名次的廣播里傳出哪個部門的投稿數(shù)量相對落后的話勢必會影響到老總的面子;還有部門間的各種戶外游戲比賽,操練評比,演講比賽,等等。吃飯時,在容納數(shù)百人的大食堂里嚴格聽從指揮入座、開始吃飯、起立、收拾碗筷,整個過程不允許說話……置身于充滿革命情懷的老電影和激情澎湃的演講中,你會懷疑自己是否一不小心掉進了時光穿梭機回到了幾十年前。
這樣的環(huán)境使我在銀行里話很少,大多數(shù)時候我都在觀察,每天都有一些事情觸動我敏感的神經(jīng),告訴我,我不屬于這里。
安全感與恐懼
在得到銀行的工作機會的同時,我也收到了一個外資公司面料采購職位的聘用邀請,因為對“安定”二字懷抱著諸多期待和幻想,我便選擇了銀行。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什么是“安定”,所謂安定就是安全的、穩(wěn)定的、沒有風險的、可以十足掌控的。再讓我們來推敲一下“安定”是否真的存在呢?從出生到現(xiàn)在,你的身體和容貌不斷地在演變,你會成長、茁壯、成熟然后還會生病、變老、死去。即使是昨天和今天的你都已經(jīng)不再完全是同一個人,也許你的臉上冒出了一顆痘痘,也許是昨天還在的那塊瘀青已經(jīng)消失,也許是不幸被一輛車撞倒從此再也無法行走……即使什么也沒有發(fā)生,你也比昨天更加衰老和接近死亡。你的想法、感受、內(nèi)心狀態(tài)、性格、興趣、喜好甚至價值觀也在不斷地變化。小時候你想當科學家,現(xiàn)在你想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小時候一到過年你就很開心因為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現(xiàn)在一到過年你就很焦慮因為要給出很多壓歲錢;大學時你是個揚眉吐氣呼風喚雨的學生會主席,現(xiàn)在你是個垂頭喪氣心力交瘁的公務員;小時候你活潑快樂,現(xiàn)在你憂郁沉默;小時候你喜歡淡淡的藍和稚嫩的粉紅,現(xiàn)在你喜歡神秘的紫和高貴的黑;小時候你喜歡《格林童話》,現(xiàn)在你喜歡艱深晦澀的哲學;去年紅燒肉對你來說還是人間美味,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是個覺得肉腥味很難聞的素食者……不僅如此,你的人際關系也在不斷地變化,你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你不斷地認識新的人,結交新的朋友;你跳槽了、轉行了、創(chuàng)業(yè)了;你戀愛了、分手了、結婚了、又離婚了……“安定”只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中,真實的生活所唯一能夠呈現(xiàn)出來的只有——無常。
其實,你只要打開新聞,就會發(fā)現(xiàn)每天都有許多事情在提醒著我們:生命是何其脆弱,世事是何其無常。
世事既然無常,人們?yōu)槭裁磪s爭先恐后、樂此不疲地對“安定”窮追不舍呢?這份對安定的執(zhí)著正是源自人們內(nèi)在基本的不安全感和恐懼。
為了消除我們內(nèi)在基本的不安全感和恐懼,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為什么我會產(chǎn)生不安全感和恐懼?這個所謂的“我”到底是什么?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過我們是由物質、身體、心智、靈魂與靈性組合而成的,靈性是我們的真我——真實本性。通常我們所說的“我”并不是指這個真我,而是貼在物質、身體、心智與靈魂等現(xiàn)象上的一個標簽。我們也已經(jīng)探討過我們的身體、想法、感受、內(nèi)心狀態(tài)、性格、喜好等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這個稱為“我”(或稱“自我”、“小我”)的標簽是貼在一個不穩(wěn)定的、不斷在變化的、沒有真實存在基礎的一組現(xiàn)象上的。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曾提到佛陀對于“真實”的看法,他說:“要確定某個東西真實存在的唯一辦法,就是證明它獨立存在,而且不需要詮釋,不能造作,不會改變。”正是因為這種不穩(wěn)定性和缺乏真實存在的基礎,“我”產(chǎn)生了不安全感和恐懼,為了應付這種不安全感和恐懼,“我”總是在確認和鞏固自己的存在——也就是使自己有一個身份可以認同。
于是為了獲得安全感、使自己有一個身份可以認同,人們竭盡所能地從外在世界中抓取各種事物,比如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一段婚姻、一個或數(shù)個孩子、金錢、房產(chǎn),等等。這些策略在一段時間內(nèi)會發(fā)揮它的功效,然而它治標不治本。拿外在的事物來填補內(nèi)心的空缺就好像墻上破了一個洞你卻拿一些稻草來遮住這個洞,但這個洞始終存在著,它只是暫時被掩蓋了起來,一旦揭開這些虛掩著的稻草,墻上的破洞就會重新裸露出來。然而,并不是說追求這些外在的事物有什么不對,而是它們無法從根本上為你解決安全感的問題。
事實上,只要我們?nèi)匀惶幵?ldquo;我”即物質、身體、心智、靈魂的層面,我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這個“我”所依附的內(nèi)容無論是物質、身體、心智還是靈魂都是不穩(wěn)定的、不斷在變化的、找不到任何真實存在的基礎的。因此,佛陀認為“我”是一種幻覺,是不真實的。
為了擁有真正的安全感,我們就要了悟內(nèi)在的真我,只有在這個空間才可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而我們的真我永遠都是處在當下的。
當不安全感和恐懼浮現(xiàn)時,請允許并接納這份感受,不去否認它或拿外在的事物來掩蓋它,而是勇敢地承認它,和它在一起;誠懇地潛入自己的內(nèi)心去體會這種匱乏和緊縮的感覺,對它保持覺察。如果你能夠全然地處在當下與這份感受同在,你便能認清這個會感到不安全和恐懼的并不是真正的你,即你的真我,而是那個虛幻的“我”,那個有著飄忽不定、不斷變化的思維的“我”。思維不是在過去就是在未來,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都只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中,而不是真實的存在,因而是無法掌控的,如果你認同了這個你無法掌控的東西,自然就會產(chǎn)生不安全感和恐懼。當我們認清這個模式和過程時我們便能夠理解它,并且不再認同它。
你可以問自己:“當下的我有什么問題嗎?”你會發(fā)現(xiàn)當下的你是安全的,那個會感到不安全和恐懼的你必然是不在當下的你。每當你隨著你的思維跑到了過去或未來而沒有全然安住在你當下的身體里時,你就無意識地被這個虛幻的不穩(wěn)定的自我牽著鼻子走并且完全失去了對它的控制,因為你生命的房子里沒有主人,于是很自然地你會沒有安全感。
越是能夠安住在當下,你就會擁有越多的安全感,事實上,你本來就是安全的,使你感到不安全和恐懼的只是自我的詭計罷了。認出這個詭計你便不會再認同它。
全然地活在當下,你便獲得了與不安全感和恐懼共處的能力,并從最根本的層面使這個不安全感和恐懼的坑洞[注:“坑洞理論”由《鉆石途徑》的創(chuàng)始人阿瑪斯(A.H.Almaas)提出,本書將在第三篇《不快樂情緒的療愈》一章中做更詳細的介紹]漸漸消融,回到那安全的居所——當下。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