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當前位置:圖書頻道 > 懸疑推理 > 昨夜長風聽雨聲 > 第 2 章 卷二:我的“插隊落戶”生活
第3節(jié) 第三章

 

大洲“奇人”
我初到金村就聽人說,大洲有一個“奇人”,在鄉(xiāng)民的口中,仿佛是一個“似神似人”的人物,擔任著另一個生產(chǎn)大隊的大隊長,此人叫吳錦堂。
關于他的事跡,在附近村落流傳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故事。此人是轉業(yè)軍人,在部隊時已經(jīng)做到營職干部了。復員后,他竟然不肯留在地方上當官,寧愿回鄉(xiāng)務農(nóng)。
吳錦堂當過多年兵,復員時有一筆退伍費,數(shù)目高達二萬元….對于鄉(xiāng)民來說,一個近乎天文的數(shù)字。他竟然沒有留著自己化,而是見到農(nóng)民貧苦,將二萬錢全部分給了村民,而自己卻仍過著清苦的日子,此事很快傳遍了整個公社。
小溪石斑魚
作為下涯溪源頭的大洲溪,看起來是一條溫順的涓涓細流,溪灘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一條清澈見底的潺潺流水穿村而過。小溪一直往下游流去,一路下來,分布著一個又一個清澈碧綠的澗潭。人們生活在小溪兩岸,溪既是飲用水,也是灌溉農(nóng)田的水源。如果在溪邊蹲下仔細觀察,還會見到潭中穿梭的游魚,稱之“石斑魚”。
這種永遠長不大的小魚,收工以后,山民便會到小溪中捕捉石斑魚,用來改善伙食。
也許是因為它們總是生長在清澈的溪水中,故而,此魚味道特鮮。村婦制作的方法也不復雜,只是將小魚洗凈后,放在熱鍋上烤干,然后烹入咸菜,便是一碗鮮美無比的“咸菜石斑魚”了。并非我在這里“黃婆賣瓜,自說自好”,盡管我離開金村已經(jīng)許多年了,也品嘗過各式各樣的人間美味,但是,此小溪石斑魚,肉嫩味鮮,加上咸菜的美味所調制出來,也許是我平生吃過最鮮美的魚肴了。
吃“蛇肉”
我所在的大洲是建德最偏僻的幾個公社之一。文革時,農(nóng)村生活相當艱苦,但是我們知青生活更苦。因為農(nóng)民畢竟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是有“根基”的,他們很有“生存”之道。盡管生產(chǎn)隊分配的自留地極少,但是,他們仍能想出各種“辦法”度過難關。
生產(chǎn)隊分配自留地生產(chǎn)的蔬菜不夠吃,集體分配的口糧仍不能填飽肚子。
于是,人們會想出各種方法,在當時嚴厲的政策中尋找一些“空子”。他們偷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塢里,或者說經(jīng)常要被水淹的溪灘邊(被集體所廢棄的土地)上種一些南瓜、冬瓜、番薯之類的瓜蔬雜糧。這些作物一般不要太多的管理,春天種下去后,只有抽空去放一把草木灰,或傍晚偷偷澆點肥,秋天就會有收獲。
神不知鬼不覺,度過了來年的“春荒”季節(jié)。
可是,我們只是一些從城市來的中學生,“啥都不懂”。哪有村民的“偷生”技巧。
剛來時,父母給我燒了幾瓶梅菜焐肉、炒醬丁之類的小菜帶著,不幾天就吃光了。
每天除了腌菜、羅卜、番薯、玉米、菜粥之外,就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充饑了。加上超強度體力勞動消耗,也令我們如餓狗一般。
有一天,幾個知青在路上打死一條又粗又長的蛇。聽說,鄰村有一個知青是福建人,敢吃蛇肉,大家便把蛇拖到他那里。這位插友一看見這么大的蛇,就激動起來了:“啊呀,你們有這么好的東西,好吃得很哪!”于是,幾個大膽的知青,便加入了幫廚的行列,剮的剮,洗的洗,切的切,掌廚的還是那位福建插兄。那天燒的是“清燉蛇肉”,不一會兒,湯水就在鍋中翻滾起來了,雪白雪白的,煞是誘人食欲。
幾位小女生嚇得不敢吃,這就讓我們這群“饑民”求之不得。我從沒有吃過蛇肉,但是,也聽說過“龍虎斗”之類的典故。想來既然是上得了榜的“名菜”,而且,蛇肉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的,為啥不吃呢?于是,便將筷子伸進濃白的湯里,撈了一塊,嘗了一下,果然鮮美無比。只是覺得沒有鱔魚那么嫩,蛇肉很有嚼勁,又喝了一勺湯,不僅味鮮可口,而且渾身舒泰。自此之后,大家仿佛找到了“鐘點”,何不“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呢?
“吃鼠肉”
女生陳美兒,個小瘦弱,生產(chǎn)隊照顧在倉庫看管糧食。有一天,偷偷告訴我們,曬谷場后面,堆稻草的破屋里有一窩老鼠,碩大肥壯,嚇得她不敢進去。
眾知青聞訊大喜。那天傍晚,幾個大膽的知青悄悄爬了上去,果然是一窩碩鼠,其中還有不少粉紅色的幼鼠在爬動。眾人四周團團圍定,沖上前去,一陣猛砸,幾只老鼠抽搐了幾下,便倒下了。這次掌廚的,還是那位福建老兄。他用開水將老鼠一淋,便輕巧地剝下鼠皮。大家七手八腳地忙開了,有的開膛破肚,有的生火燒水。
然后,切成小塊,放上鹽酒,在小火中清燉,不一會兒就香氣四溢了。
我們當中有一位是金華人,他說,在他家鄉(xiāng)還有一種燒鼠肉的方法,味特醇。做法是將洗凈的鼠肉用竹葉、荷葉包好,放在燒盡的熱炭灰中烤,蘸著鹽巴吃,味特好。我們試了一下,果然味香肉嫩。這一次,連幾位膽小的女生,也當仁不讓的大嚼起來。
“吃狗肉”
這時,鄰村有一個知青對我們說,他們村里有一條惡狗,看見別人都不咬,唯見到知青便亂叫亂咬,還有咬傷人的,許多膽小的人,夜間都嚇得不敢出來。有人便提議說:“何不‘替天行道’,殺掉這條惡狗,‘為民除害’!”但是,“兔子不吃窩邊草”,此事不能由當?shù)氐闹喔,否則張揚出去,壞了我們知青的好名聲。
于是,那一天該村的幾個知青假裝進城去了,由遠村的知青將惡狗誘出村子。眾知青一擁而上,一陣亂棍,將狗打昏了。于是,把狗抬到別村的知青點烹煮。
此時,大伙已經(jīng)“老道”,早已準備好了醬油、老酒、生姜、大料等調味品。知青們撿柴的撿柴,燒火的燒火,掌勺的掌勺,還有知青打來米酒,一陣忙亂。
等到屋里狗肉飄香的時候,大家圍著桌子坐定,吃肉飲酒,半導體里放出激蕩的革命歌曲,眾人此時不由“意氣風發(fā),奮發(fā)圖強”。
“做番薯粉”
秋后,到了收獲季節(jié),特別是收獲番薯的日子,村民將番薯從山上收獲回來,挑到小隊倉庫,晚上大家按人口分到家。一般每家每天多能分到一擔或幾擔的番薯,幾天分到的番薯便會在家里堆得成一小堆,那么許多番薯一時是吃不掉的呢?
社員們一是儲著,攤在干燥通風地方,放著慢慢代替糧食吃;二是用番薯喂豬,豬吃了番薯、番薯藤切碎燒的飼料長得更快了;三便磨番薯粉了。
雖然村民們的“過年豬”在年初或者三、四月份就開始養(yǎng)了。但是,豬飼料太差了,村民有“豬吃百樣草”之說。平時,孩子們課后的一項主要工作便是“裸豬草”,將山上、地里各種野草挖來,倒進淘米泔水,煮熟了給豬吃。吃野草的豬那能長“膘”呢?
因而,一到番薯收后,也是豬吃得最“豐盛”之時,將過年豬催肥了,準備著“過年”。
秋天到了金村,一眼望去,總會見到農(nóng)民在忙忙碌碌地做山粉、或曬咸菜之類的活計。所謂“山粉”,也就是番薯粉。人們先將收到的番薯挑到溪灘邊,放在蘿筐中洗凈,然后,用石磨將番薯磨成番薯糊,再挑到溪灘上將番薯糊用紗布過濾到一個大木桶中,經(jīng)過紗布過濾過的就是山粉番薯淀粉,過濾后的番薯渣,便成了過年豬的美餐。也是一年中豬吃得最好的日子。
我們知青一般不會做番薯粉,而做番薯粉需要全家?guī)兔σ黄鹱觥V嘀还律硪蝗,做山粉就麻煩了。但是我們也不急,因為房東或平時與我們較接近的鄉(xiāng)民便會自薦來幫我們做;蛘,他們將番薯拿去,換給我們山粉。知青一般不養(yǎng)豬,番薯渣對我們用處不大。我們多將番薯渣作為酬勞,送給幫我們做番薯粉的農(nóng)家。知青可以省事,而農(nóng)家也能得到番薯渣作為酬謝,而且各家做幾百斤也不見得多了什么麻煩事,雙方一舉兩得。
“殺年豬”
遇到雨雪天,鄉(xiāng)里的興修水利、“畚田”等工作大多停了下來,準備過年了。接下來,便是準備著“殺年豬”了。說到鄉(xiāng)下殺豬宴的豪放,農(nóng)村出來的人大抵耳聞目睹,不肯掉以輕心。城里人在菜場買菜,天天可以買肉吃。但是,鄉(xiāng)下就不同了,特別是像大洲這樣一些偏遠村落,遠離集市,村里不常殺豬,山里人又不常進城,所以,一、二個月也難聞到一點肉腥味,故而,家家戶戶有殺年豬之舉。也就是說,平時想吃肉憋得慌,到了年末,家里養(yǎng)的大肥豬開殺了,那只大豬不是拿到市場上去切肉賣錢的,而是留著自家吃。
一家有幾口人?那里可能一次吃掉一口大豬的道理。臘月,天氣寒冷,先將豬殺了,大塊的肉、整只的豬腿等腌在大缸里,做成咸肉之類的腌制品,等以后農(nóng)忙時慢慢吃。
建德雖在行政隸屬杭州七縣之一,其實民風鄉(xiāng)俗還是受蘭溪一帶影響。殺年豬后的肉,多做成“金華火腿”:將肉做成咸肉、風肉,然后,咸肉放在灶間灶臺上吊著煙熏,制成地道的金華火腿。
其余的肉,特別是難于久存的豬下水、豬脖圈肉等拿出來大塊吃肉,這就是所謂“殺豬宴”。此時,父母一般都不攔阻孩子們的胃口放開肚皮吃大肉,吃個痛快!
一般來說,殺豬宴比年夜飯還要豐盛、料足,什么清燉大塊肉、炒豬肝、粉腸蒸咸菜、豬血豆腐湯、山筍滾豬肺等等都擺上了桌面。年夜飯酒菜雖豐盛,但是,一般人在殺豬席上大多就已經(jīng)吃了不少葷腥菜,肚里油水有了,故而,就是肥肉上桌,大抵品不出啥滋味來?墒菤⒇i宴就不同了,大伙平日缺油少鹽,肚里“燥”得很,想吃肉想瘋了,一遇上好菜,狼吞虎咽,大吃大嚼,猶如“酒逢知己千杯少”,才能真正覺出食物的真味。
一般來說,殺豬宴多數(shù)不邀外鄉(xiāng)親友來團聚,而只請本村親朋好友上桌。
知青平時在地里干活,又累又饑,小菜大抵不講究,只是一點咸菜,什么青菜、豆角、蘿卜干、燉菜干之類粗菜淡飯,也是缺油少鹽的;偶爾去溪溝摸點小魚小蝦,只能聊以解讒;做個荷包蛋之類的葷菜,已經(jīng)算是打牙祭了。農(nóng)民連買鹽的錢都拿不出來,只能用雞蛋去換點食鹽,平時用辣椒干來取代鹽巴。農(nóng)友一生面朝黃土,背負青天,肚子“刮”得很。
一聽說吃“殺豬宴”,無不個個喜形于色,心想,這一下可算要好好大吃一頓了,以填補往日的饑燥。殺豬宴的豪放,久聞其名,幾年知青生活下來,總算是開眼界了。
殺豬宴多擺在自家客堂里的,屋內一連三桌,多是同宗兄弟叔伯、鄰居好友,請來一醉方休。這些人不是一般親戚,而是至朋好友。家里若遇到個急事,總得請人幫個忙吧,特別是遇到各家各戶需要蓋屋等大事,雇人工那個錢是化不起的,便是村子親朋好友相互幫個忙吧,你家蓋屋,我去幫忙;它日我家造房你來幫忙;還有些瑣碎的小事,臨時缺了個人手,相幫的人大多是自家村坊的親朋至友,錢是拿不出手的-----到時總得酬謝人家呀,請吃個殺豬宴,既能增進鄰里親朋關系,又是聊表謝意的最好方式。
我們知青在村中也有一些朋友,到時他們會上門來邀請去吃“殺豬飯”。
進入農(nóng)舍,只見女人們在屋下灶房內忙上忙下,分外勞碌。洗的洗、燒的燒,廚房里不時傳出炒菜的聲響,堂前火塘中焐著燉豬肉,散發(fā)出誘人的肉香,小孩子們發(fā)出歡快的笑聲,真比城里過節(jié)慶的氣氛還要熱鬧。
大伙正說著,一大碗燉豬肉就擺在眼前了,定睛看去,只見粗瓷碗中,豬肉切得方方正正,豆腐干大小,用山泉、米酒、辣椒干,放在火爐土制瓦罐中燉制的豬肉,確是不同凡響。肉燉得酥爛,入口嫩滑,鮮而不膩。不知是我們每天在山上奔波過于饑餓勞累了呢?還是此山豬肉確是味好,每人一連吃了兩大塊肥肉,還不過癮。
鄉(xiāng)人最喜吃的另一碗金村名肴,便是“干菜蒸肥腸”。這道菜,城里館子不曾聽說過,可是在大洲鄉(xiāng)間卻是家常菜。干菜中伴有青椒,使得肥腸的油滴滴滲進干菜、青椒里,別具一股鮮香。
上山勞作時,農(nóng)婦常在飯盒中給丈夫放進這碗菜,一是味道好;二是天熱時,此菜不易變質;三是鮮咸。鄉(xiāng)民在山脊上勞作,會出大量的汗,此菜能補充身體鹽分不足。它的做法、味道與實際的需要的巧妙結合,恐怕城市居民是很難想象的。
山民的下飯,不同于平原地區(qū),大抵是講究一個字“爽”。另一個大菜是肺頭豬骨燉山筍,整只鍋子連菜帶湯一起上桌,此時,席上香氣四溢,令人不由垂涎欲滴。
做法是先將肺頭燒酥,再放進野竹筍、紅辣椒。細細的筍尖,浸泡在濃濃的肺頭鮮汁中,不僅色澤亮麗,而且原汁原味;肉汁令筍尖又鮮又嫩,加上紅辣椒佐餐,令人胃口大開。
眾人不由一陣歡呼。此菜特色是汁濃味厚,豬肉不膩,豬肺酥爛,鮮嫩可口。食客一個勁地往湯鍋里撈山筍吃,此山筍浸泡在如此濃郁的湯汁中,又鮮又辣,口味自然不一般了,個個吃得滿臉大汗,仍不肯息手。
吃豬頭肉
當時,對于城里人來說,也許豬身上的東西,豬頭肉最不討人喜歡了,又難看,又多毛。聽人說,舊時豐年足月時節(jié),殷實人家拿來供神祀祖,酒席上大多擺不上桌面。
可是,金村人做的豬頭糕就特別美味,事過了多年還念念不忘。臘月,人們把豬頭肉做成肉凍糕,風味獨特,反而成了大家爭吃的食物。
鄉(xiāng)下殺年豬,村人吃豬肉很有經(jīng)驗,凡寒冬殺的豬,當天有一點氣味,稱之豬水味,一般要經(jīng)過一夜冰凍,肉味才夠鮮美。在殺年豬之后,大冷天放在零下的空氣里凍上一夜。做豬頭糕的方法也很不一般,先把豬頭上的毛褪盡,連骨帶肉一劈為二,洗凈放入鍋中,另外放些豬腳、豬骨、豬皮或切碎的雜肉,加入清水,水深至少要把全部豬頭的肉淹滿,用旺火猛煮;到開鍋后,再改為文火,一直煮到豬頭的肉和骨能分開時。
農(nóng)家的柴灶煮后,再放在碳爐微火慢煮。數(shù)小時后,將豬頭自鍋中撈出,此時已經(jīng)燒爛,他們將骨肉分拆開,骨頭放在鍋中繼續(xù)煮。拆下的豬頭肉,趁熱將其卷起,倒入湯滷, 用石磨重壓一天一夜。吃時,再切成薄片。豬頭糕味道極美,且不油膩。外觀有云層似的花紋。
此菜只要一上桌,必然片刻一掃而空。作為下酒菜最適宜。豬頭肉這樣一道豬下水,居然成了宴席的上品菜也就不足為奇了。
煮的方法也有講究,當然一定要放進桂皮及、生姜、料酒醬油等。金村人做的豬頭糕不同于尋常,鍋中還要加入紅辣椒干,另放入甜面醬,或土制紅糖加色,與頭肉同煮,使湯色更濃稠;入鍋后,須等肉皮膠脂煮出,碎肉煮爛,骨頭撈出不用,只留下肉湯,湯質發(fā)粘,就算大功告成。肉湯放入盤中,厚度大約二十厘米左右。晚上放在室外結凍。

  第二天上桌時,用刀切成片,觀肉色,紅橙相間的透明體,進入嘴中軟韌相宜。凍頭肉糕端上桌,外觀紅白相間,特別誘人,食之鮮辣可口,軟韌相間,口感特好,已經(jīng)成為浙西特色濃郁的菜肴。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