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第3節(jié) 有一種智慧叫“放下”

 

  從前,有個和尚,破衣芒鞋,云游四方。他在化緣的時候,常常背著一個布袋,人稱“布袋和尚”。
  別人看他背著這么大一個布袋,以為是他們僧團用的,就一直不停地供養(yǎng)。后來和尚嫌一個布袋不夠,就背了兩個布袋出門化緣。
  有一天,他裝了滿滿兩大袋的食物回去,走到半路,因為太重,就在路旁歇息打盹。
  突然,他聽到有人說:“左邊布袋,右邊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他猛然驚醒,細(xì)心一想:對呀!我左邊背一個布袋,右邊背一個布袋,這么多東西縛住自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如果能夠通通放下,不是很輕松很自在嗎?
  于是,他丟掉了兩個布袋,幡然頓悟。
  無獨有偶,印度佛教里也有著相同的故事。
  有一位梵志,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世尊對梵志說:“放下!”
  梵志隨即將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世尊又說:“放下!”
  梵志又把他右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然后,世尊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梵志大惑不解:“我已經(jīng)兩手空空,世尊還要我放下什么?”
  世尊說:“我要你內(nèi)放下六根,外放下六塵,中間放下六識,十八界一起放下,放到無可放之處,便是你安身立命處。”
  梵志這時才真正領(lǐng)會了“放下”的真諦。
  是的,我們生活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中,背著各種各樣的包袱,頂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
  對功名利祿放不下,出現(xiàn)了跑官、買官、貪官;
  對金錢富貴放不下,催生了貪污、受賄、盜竊;
  對愛情婚姻放不下,產(chǎn)生了癡男、怨女、殉情;
  ……
  這種種的壓力和重負(fù)又豈止梵志手中的花瓶?
  當(dāng)我們不堪生活的負(fù)荷、需要解脫的時候,不妨學(xué)會“放下”。
  許由不受堯讓位,跑到潁水邊洗耳,是放下;
  屈原遺世獨立,“眾人皆醉我獨醒”,披發(fā)行吟,投身汨羅,是放下;
  范蠡功成身退,隱姓埋名,攜帶西施,泛舟西湖,是放下;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解甲歸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放下;
  李叔同從貴胄公子到云水高僧,棄絕繁華,割舍妻子,從此,青燈伴佛眠,不問身外事,是放下;
  ……
  佛家云:“勘破、放下、自在。”一個人只有經(jīng)歷了漫長的人生跋涉后,才能最終明白生命的意義,其實并不在于獲得,而在于放下。
  你只有放下一粒種子,才能收獲一棵大樹;
  你只有放下一處煩惱,才能收獲一片清涼;
  你只有放下一種偏見,才能收獲一種幸福;
  你只有放下一種執(zhí)著,才能收獲一種自在。
  當(dāng)你足夠放下的時候,如脫鉤的魚、出岫的云、忘機的鳥,心無掛礙,來去自如,表里澄澈,“風(fēng)來疏竹,風(fēng)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才會發(fā)現(xiàn)生命竟可以如此充實、如此美好,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風(fēng)!
  放下,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精神。但是,也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智慧。
  “自在”一詞,本為佛家語。進退無礙,隨心所欲,謂之自在。它是諸佛菩薩具足的無上功德(故佛亦稱自在人,觀世音又名觀自在),沙門僧伽追求的理想境界,亦是凡夫俗子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
  自在有物的自在和心的自在。“自在飛花輕似夢”、“自在嬌鶯恰恰啼”,還有《窮爸爸富爸爸》里講的“財富自由”理念,都是物的自在。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當(dāng)你擁有了豪車廣宅,踏遍了千山萬水,嘗遍了珍饈美味,閱盡了人間春色,為什么還是郁郁寡歡、悶悶不樂呢?原因是你只是獲得了物的自在,而沒有獲得心的自在。
  只有獲得心的自在,方為自在人。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不自在,不是因為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因為我們想要的太多。從而欲壑難填,逐物迷己,心隨境轉(zhuǎn),永遠(yuǎn)不得自在。
  禪門中有這樣一則公案:
  一日,有源律師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用功。”
  問:“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問:“一切人總?cè)缡,同師用功否?rdquo;
  師曰:“不同。”
  問:“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禪師一語道破了眾生不得自在的癥結(jié)。
  無獨有偶,禪門還有另一則公案:
  一個秀才,到廟里去拜訪一位禪師。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老禪師。到了廟里,秀才與禪師一邊品茗,一邊聊天。梵唄聲聲,茶香裊裊,很是愜意。秀才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什么是團團轉(zhuǎn)?”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
  秀才聽了,目瞪口呆。
  禪師見狀,問道:“為何如此驚訝?”
  “師父,我驚訝的是,您怎么知道?”
  秀才接著說:“今天在來的路上,我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掙脫繩子,到草地上去吃草,可是,牛的鼻子被繩拴著,吃不著,就圍著這棵樹不停地轉(zhuǎn)圈子,您是怎么知道我看到的那件事情,而且知道原因是繩子沒有斷呢?”
  禪師哈哈大笑,告訴他:“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wù)纏繞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
  秀才當(dāng)下大悟。
  我們的人生,又常常被什么拴住了呢?
  你是財奴,喜歡賺錢,金錢就是拴住你的繩子。
  你是房奴,喜歡房子,房子就是拴住你的繩子。
  你是色奴,好色成性,美色就是拴住你的繩子。
  你是官奴,喜歡職位,職權(quán)就是拴住你的繩子。
  我們就這樣被金錢拴住,被房子拴住,被美色拴住,被職權(quán)拴住。
  佛說,人有八萬四千煩惱。這八萬四千煩惱,就是八萬四千根繩子。我們就是被這么多繩子拴著,永遠(yuǎn)不得解脫。
  要做個自在人,就要掙脫這些無形的繩子。
  那么,如何做個自在人?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即為自在人;
  “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即為自在人;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即為自在人;
  “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始空”,即為自在人;
  “眼內(nèi)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即為自在人;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若春夢了無痕”,即為自在人;
  “何處青山不道場,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即為自在人;
  “竹密何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即為自在人;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即為自在人;
  “閑觀葉落地,靜坐一杯茶”,即為自在人;
  “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即為自在人。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yán)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