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1節(jié) 第一章

 

  湘軍是清王朝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主要軍事力量,其“兵由將選”、“自籌軍餉”的特點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程度私屬性質(zhì)的軍隊。依靠這支軍事力量,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得以發(fā)跡,湘系將領十幾人先后擔任總督、巡撫要職,地方督撫的權勢迅速膨脹,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于晚清政局影響至深。
  曾國藩和湘軍的崛起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1850年2月24日)道光皇帝駕崩,道光朝結(jié)束了。道光的道德操守在清朝皇帝中是最突出的,其勤政、節(jié)儉、仁孝一向為史家稱道。他一生兢兢業(yè)業(yè),如履如臨,希望守住大清的江山,但是他懷著遺恨離去了。繼承他的是奕(即咸豐皇帝),他希望奕能夠重振祖業(yè)。
  據(jù)說道光皇帝生前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頗費斟酌,一度在皇四子奕和皇六子奕䜣兩人間猶豫不決。他喜歡六子奕䜣,奕䜣英俊、聰明、頗有才華,但四子年長(皇長子、次子、三子早逝)、謹慎而無過錯,按傳統(tǒng)應立四子。四子有位師傅杜受田,他猜度道光所好,為奕討得道光喜歡出了不少主意。一天,道光諭令皇子們隨他一起到南苑打獵,杜受田事先囑咐奕說:“今日圍獵時,你只坐觀他人騎射,不發(fā)一矢一槍,并約束從人,不許捕殺任何生物,復命時,只言‘時方春和,鳥獸繁育,不忍傷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競爭。”圍獵時,奕按照杜受田的囑咐去做,一無所獲,而奕䜣則盡逞英豪,所獲頗豐。道光責問奕,奕按照杜受田所教之言回答,道光非常高興,稱贊道:“是真有人君之度矣!”一次道光生病,召兩皇子入對,兩皇子事先各請教自己的師傅。奕䜣的師傅卓秉恬教導說,如果皇上有所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杜受田對奕說:“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奕依言而行,道光很感動,夸獎他仁孝。于是決定立奕為儲君。上面兩則傳聞是否真實,不得而知,但能夠說明道光決定立奕的重要原因——道光喜歡像自己一樣仁孝、守成之人。
  然而奕卻像皇父一樣,無力守成。
  奕于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登基,次年改元咸豐。這時爆發(fā)了太平天國起義,在起義高潮時,英法聯(lián)軍又乘機入侵,爆發(fā)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咸豐在位11年真可謂是內(nèi)外交困,但他還是應付過去了。對于前者,他主要依靠新起的漢族地方武裝勢力全力鎮(zhèn)壓;對于后者,他主要依靠奕䜣等親貴搞妥協(xié)外交。而在他死后,這兩部分力量很快合流,形成所謂洋務派,這是順應形勢而產(chǎn)生的政治派別。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于咸豐元年(1851年)在廣西桂平縣一個偏僻的小村子金田村發(fā)動,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為天王,有明確的奪取政權目標。清政府很快認識到太平天國不同于旋起旋落的天地會起義,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所以派重兵鎮(zhèn)壓。但是腐敗的綠營兵和無能的將領根本對付不了太平軍,敗仗的消息接連傳到紫禁城,咸豐皇帝不得已委派他的舅舅、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去坐鎮(zhèn)指揮,但賽尚阿也無濟于事。太平軍很快越出廣西,進軍湖南。
  咸豐見綠營兵對付不了太平軍,便諭令各地加緊組織團練,以協(xié)助綠營。早在嘉慶皇帝時,為鎮(zhèn)壓白蓮教起義,就要求地方辦團練,結(jié)果練成幾支兇悍的鄉(xiāng)勇,成為起義軍的勁敵。
  咸豐如法炮制,也希望能收奇效,但是最初所辦團練大多不成氣候,直到曾國藩創(chuàng)辦湘軍,才從根本上扭轉(zhuǎn)了局面。
  曾國藩(1811—1872)出生于湖南湘鄉(xiāng)白楊坪。白楊坪位于湘鄉(xiāng)、衡陽兩縣之間的高嵋山下,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讀書識字的人很少。曾國藩的祖父和父親略識文字,并要他刻苦讀書,走仕途之路,以光耀門楣。曾國藩不負家人期望,通過科考,一步一步走入上層社會,成為最高統(tǒng)治集團中的重要成員。他的成功與科舉制度有密切關系?婆e制度雖有許多弊病,但是它也有相對公正的一面,它打破了世襲制,可以使沒有政治背景的中小地主乃至平民百姓通過讀書而致士。科舉制度造就了一批有文化的忠心耿耿的封建統(tǒng)治擁護者。但是僵死的考試制度也排擠了許多不適應考試的人才,其中有的因此不滿而走上反叛的道路。與曾國藩同時代的洪秀全就是一例。洪秀全(1814—1864)是廣東花縣人,也是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長大的,也想走科舉之路,但多次考試不中,遂生反叛心理。據(jù)說他曾擲筆于地說:“將來由我自己來開科取仕吧!”有人推測說,如果洪秀全科考順利,他就不會反叛了。這個推測不無道理。當然,曾國藩和洪秀全走上不同的道路,彼此敵對,并非只因為科舉制度,還有更為深廣的社會原因。
  曾國藩十三歲到長沙參加童子試,先后考了7次,二十二歲那年才考中秀才。次年中舉人。二十七歲中進士,為三甲第42名。中了進士便有做官的資格。但是他還不滿足,他還要“點翰林”,以便做更大的官。按規(guī)定,一甲進士三名(即俗稱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授翰林院的官職,二甲和三甲進士則要經(jīng)過朝考,其優(yōu)秀者錄為庶吉士,須在翰林院教習三年,然后再經(jīng)過散館考試,合格者,二甲出身的授為翰林院編修,三甲出身的授為檢討。每次考試曾國藩都順利通過了,以后便官運亨通。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才學,另一方面還因為他有穆彰阿做靠山。穆彰阿很得道光皇帝的賞識和依重,官至大學士、軍機大臣,權傾一朝。他因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主和受到抨擊,但他也有幾分優(yōu)點,據(jù)說他“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他網(wǎng)羅了不少門生,其中不乏真才實學者,曾國藩便是其中之一?恐抡冒ⅲ鴩獛缀鯕q歲升遷,七年中,由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升為從二品的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其速度之快,連曾國藩自己都感到驚訝,以至說“不信書,信運氣”。
  曾國藩在京做官時結(jié)織了一些學者。他曾拜著名理學家唐鑒為師,與理學家、經(jīng)學家倭仁、吳廷棟、何桂珍、邵懿辰等往還,使他的學問大有長進,尤其理學的修養(yǎng)更深厚。他在湖南讀書期間,感受到陶澍、賀長齡等提倡的經(jīng)世致用之風。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理學經(jīng)世派的代表人物。
  在湖南,他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劉蓉、郭嵩燾、江忠源、羅澤南等,他們也和曾國藩一樣,既講理學,又講經(jīng)世,其中羅澤南這位地位低下的教書先生著有重要的理學著作。他們經(jīng)常書信往來,溝通消息。這些人后來都成為曾國藩辦湘軍的骨干。他們的事業(yè)和學風對近代湖南有深刻的影響。
  咸豐三年(1853年)夏天,曾國藩因母親病逝,回籍守喪。次年一月他接到諭旨,要他協(xié)助湖南巡撫辦理團練。他以“守孝在身”為由辭謝。他的好友郭嵩燾勸他說;“你本有澄清天下之志,今不乘時而出,拘于古禮,何益于君父?”其時太平軍已攻下武漢,軍威大震。曾國藩感到家國難保,乃決定出山。
  曾國藩辦團練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將“團”和“練”區(qū)別開來,他說:“團即保甲之法,清查戶口,不許容留匪人,一言盡之矣;練則制械選丁,請師造旗,為費較多。”他所辦的是“練”而不是“團”,并且將“練”發(fā)展為在省內(nèi)外作戰(zhàn)的軍隊,與正規(guī)軍隊無異。這與咸豐的諭令不同,諭令辦團練以協(xié)助綠營安靖地方。
  曾國藩于咸豐四年春天編練成湘軍,有陸師13營,水師10營,共17000余人。他非常重視湘軍將領的素質(zhì)和兵士的出身。將領必須是讀書人,并要具備以下品質(zhì):“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兵士多為山村農(nóng)人子弟,他們“樸實少心竅”。這樣的將和兵的結(jié)合,易于進行思想灌輸。湘軍每日都要操練,并定時進行政治訓話。曾國藩常常親自訓話,每次訓話一個多小時,主要是申明軍紀和講說為人之道。重視政治教育是湘軍的一個突出特點。
  曾國藩自任湘軍統(tǒng)帥,他只管選將,不管招兵,他挑選統(tǒng)領,統(tǒng)領對他負責,統(tǒng)領招募自己的下屬營官,營官招募哨官,哨官招募什長,什長招募士兵,各自對自己的上級負責,全軍只聽命于曾國藩一人。這樣一來,曾國藩就把“兵為國有”變?yōu)?ldquo;兵為將有”,湘軍實際上成為他的私屬軍隊。他開創(chuàng)了近代軍閥的先例,雖然他還不是軍閥。
  湘軍練成后,宣布出師,并發(fā)布《討粵匪檄》,其中說:“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圣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浄烁`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農(nóng)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貨皆天主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jīng),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shù)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檄文》站在封建主義和儒家文化的立場上,抨擊太平天國的平均平等思想及其宗教信仰,既反映了地主階級和農(nóng)民階級的對抗,也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宗教的對立。
  太平天國的理想是在人間建立“小天堂”,按照洪秀全的設計其生活方式應該是這樣的:每25戶為一個基層組織,稱為“兩”,由兩司馬管理行政、生產(chǎn)、分配、宗教、司法、教育、賞罰、保舉、警衛(wèi)等事;每兩設一圣庫、一禮拜堂;土地平分,耕者有其田,男人耕田,女人養(yǎng)蠶織布,每家都必須種植桑樹,養(yǎng)2只母豬、5只母雞,農(nóng)閑時做陶冶木石等副業(yè);各家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所得除留給自己食用外,其余都得繳給圣庫,銀錢也不得私有;遇有婚喪等事,由圣庫按照規(guī)定支給銀錢。這種理想生活與幾千年前孟子的理想是很相似的,孟子的理想是:五畝之田,樹之以桑,使鰥寡孤獨皆有所養(yǎng)。十分動聽的小天堂只是將小農(nóng)經(jīng)濟理想化、固定化而已。它不具有實踐意義,
  太平天國基本沒有實行這種圣庫制度,只是在定都天京(南京)之后在天京部分實行了。當時規(guī)定取消家庭,將全城男女分別安排在男館、女館居住,夫妻不得同居;土地、房屋和其他財產(chǎn)都歸公有;廢除商業(yè)和手工業(yè),手工業(yè)者都被組織起來從事集體生產(chǎn),不計報酬。這樣一些制度實行后,引起天京居民、特別是手工業(yè)者的強烈不滿,乃至反叛。空想越美妙,越難以實行,就不得不依靠強權和暴力,于是成為一種反動。洪秀全的烏托邦是他發(fā)動起義的一個有力武器,也是他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秀全還借鑒西方的基督教,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會,要求人人都得信從和禮拜那位被中國化的洋上帝,用洋上帝來對抗中國民間信仰的諸神諸仙及儒教的鼻祖孔子。他又稱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也和耶穌一樣,為救民救世而降生凡塵。這種外來宗教,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信仰相去甚遠,很難為中國人接受,它特別引起受過儒家教育的知識分子的反感。比較湘軍和太平軍的構(gòu)成可以看到,湘軍中吸納了一批很有才干的知識分子,而太平軍中則相反,拜上帝會不能吸引儒家知識分子,這是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洪秀全生活在廣東,是近代中國較早接觸西方文化和最先認識到清朝統(tǒng)治必須被推翻的先進人物,但是他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太膚淺,他企圖建立一套神權統(tǒng)治體系,既不符合中國世俗政治的國情,也背離了世界近代歷史發(fā)展的大潮流。他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討粵匪檄》極力誣蔑太平天國反清的正義性,但也確實擊中了太平天國空想主義和“竊外夷之緒”的要害,發(fā)生了不小影響。
  湘軍出師后,很快成為太平軍的勁敵。但是初創(chuàng)不久的湘軍作戰(zhàn)并不很順利,遭到幾次重大的慘敗,而且大多與曾國藩指揮不當有關!断孳娭尽返淖髡咄蹶]運曾評論說:曾國藩“以懼教士,以懼行軍,用將則勝,自將則敗”。這是符合事實的。
  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初曾國藩親自指揮靖港之戰(zhàn),湘軍水陸兩師遭到重創(chuàng),他羞恨交加,投水尋死,被部下救起。次年1月他親自指揮湖口之戰(zhàn),損失戰(zhàn)船百余艘,他再次投水,又被救起。咸豐十年十一月(1860年12月),他設在祁門的大本營被圍,這是最危險的一次。祁門在安徽省,處于群山之中。曾國藩于咸豐十年六月進駐祁門。不久,太平軍開始第二次西征,西征南路軍楊輔清、李侍賢等部進入皖南,兵鋒直指祁門。十一月,太平軍主將之一李秀成率大軍進抵黟縣,距曾國藩大營僅80里。當時曾國藩身邊只有3000防兵,異常危急。有人勸他移營南昌,他不同意,說:“吾初次進兵,遇險即退,后事何可言?吾去此一步,無死所也。”太平軍晝夜環(huán)攻大營。大營中人心惶惶,亂作一團,許多人打好行李,準備逃走。曾國藩內(nèi)心之驚懼不亞于他人,但表面鎮(zhèn)定如常。他寫好遺囑,帳懸佩刀,表示與大營共存亡。又向幕僚和下屬表示,想要離開的請便,他發(fā)給路費,將來愿意回來的還可回來。這樣一來,人心反而安定下來。不久湘軍悍將鮑超率軍趕來,擊敗李秀成,祁門解圍。鮑超率親兵至大營拜見曾國藩,曾國藩至營門迎接,他抱住剛剛下馬的鮑超,說:“不想乃能與老弟見面!”言罷,淚如雨下,不能自持。由此可見在被圍時他遭受了非同尋常的煎熬。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