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的一個主要功效乃是使人心中由各種情感引起的郁積和縈繞的心事得以宣泄和釋放。
我們知道,閉塞和窒息是人體內(nèi)最危險的疾病。在人心上也不外如此。你可以服肝精以養(yǎng)肝,服鐵質(zhì)物以健脾,服硫華以潤肺,服海貍以補腦。但除了真正的朋友之外,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可以舒心。面對真心朋友,你可以借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懺悔或自白,傾吐你的憂愁、歡樂、恐懼、希望、疑慮、忠告,以及任何壓在你心底的事。
以上這些對朋友的精辟而深刻的認識,出自一位近代哲學家之口。這位哲學家就是近代英國經(jīng)驗論的開啟者、著名的唯物主義者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
從出身來看,培根可謂顯貴。他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倫敦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母親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嫻熟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12歲時,培根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15歲作為英國駐法大使的隨員來到了法國。在旅居巴黎兩年半的時間里,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接觸到不少的新鮮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1582年,培根取得律師資格,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602年,培根受封為爵士,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污受賄,被判處罰金四萬磅,監(jiān)禁于倫敦塔內(nèi),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后來罰金和監(jiān)禁皆被豁免,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
即便在仕途正順的時候,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也不在政治活動,而在于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shù)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經(jīng)歷變故之后,培根不理政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1597年,培根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論說隨筆文集》。他在書中將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和思考,以及對人生的理解,濃縮成許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培根原打算撰寫一部六卷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科學的大復興》(又名《偉大的復興》),這是他要復興科學,要對人類知識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預(yù)期的計劃,只完成了前兩部分,這就是《論學術(shù)的進展》(又名《論科學的價值和進展》)和《新工具》。1605年,培根完成了《論學術(shù)的進展》。這是以知識為其研究對象的著作。培根在書中猛烈抨擊了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論證了知識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識不能令人滿意的現(xiàn)狀及補救的辦法。在這本書中,培根提出一個有系統(tǒng)的科學百科全書的提綱,這對后來18世紀的狄德羅為首的法國百科全書派編寫百科全書,起了重大作用。
《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在書中培根提出了經(jīng)驗認識原則和經(jīng)驗認識方法。這本書的“新”,是與亞里士多德的《工具篇》相對而言的。在書中,他還進一步揭露了人類認識產(chǎn)生謬誤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說”。第一種是“種族假相”,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認識錯誤;第二種是“洞穴假相”,是個人由于性格、愛好、教育、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認識中片面性的錯誤;第三種是“市場假相”,即由于人們交往時語言概念的不確定產(chǎn)生的思維混亂。第四種是“劇場假相”,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權(quán)威和傳統(tǒng)而造成的錯誤認識。他認為這是在人心普遍發(fā)生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而非在某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迷惑與疑難。培根指出,經(jīng)院哲學家就是利用四種假相來抹殺真理,制造謬誤,從而給予了經(jīng)院哲學沉重的打擊。“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也是在這部著作里提出來的。
培根在結(jié)束其政治生涯后,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紀》一書,得到后世史學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近代史學的里程碑”。大約在1623年,培根寫成了《新大西島》一書。這是一部未完成的烏托邦式的作品,他在書中描繪了自己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會藍圖,在他設(shè)計的虛構(gòu)國家里,科學主宰一切,這是培根畢業(yè)所倡導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現(xiàn)。此外,培根在逝世后還留下了許多遺著,后來,由許多專家學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論事物的本性》、《迷宮的線索》、《各家哲學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論人類的知識》,等等。
1626年3月,培根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應(yīng)用問題。一天,他坐車路過一片雪地時,突然想進行一次實驗。他宰了一只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體孱弱,經(jīng)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復發(fā),病情惡化,于同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身后,盡享尊崇。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培根被視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在科學史上,培根開創(chuàng)了以經(jīng)驗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經(jīng)驗哲學的新時代,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人類哲學史、科學史都做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為此,羅素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qū)”。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死后,人們?yōu)閼涯钏,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志銘:
圣奧爾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yīng)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
智慧感言
知識就是力量,曾經(jīng)成為多少人激勵自己進步的座右銘!
是知識,讓人類社會告別蒙昧和野蠻,走向現(xiàn)代文明;是知識,讓山野村夫告別貧窮和落后,找到新的方向……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成就夢想!看起來,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振奮、鼓舞人心的命題!
但知識也會給我們帶來災(zāi)難。關(guān)于核能的知識,可以給我們無窮的能量,也給人們帶來核武器的威脅;很多高端的技術(shù),可以改進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也會成為犯罪分子改進犯罪手段的基礎(chǔ)……還有,知識多了、感情沒了,文化高了、信任沒了,等等之類,不勝枚舉。
所以,我們不得不再次限定:知識是否推進社會發(fā)展,要看什么人使用,如何使用。
知識也是雙刃劍,玩不好是會傷到自己的。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