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過午不食
-
在禪林中,僧眾用齋的儀式與規(guī)矩相當(dāng)嚴(yán)格。首先是進(jìn)入齋堂的順序,有著嚴(yán)明的紀(jì)律,在大長老和瑪欣德尊者來到之前,其余人是不可以領(lǐng)先進(jìn)入齋堂取食的;而在所有人取食完畢之前,即使領(lǐng)了齋飯也不可以擅自食用。
——這兩大紀(jì)律,是我入寺第一天犯過錯之后,才謹(jǐn)記于心的。
后來便學(xué)會了觀察。
進(jìn)入齋堂和法堂、禪堂一樣,都需要脫鞋,赤腳或著襪而入。齋堂窗下排長桌,上面放著托盤、湯桶,陳列著各種食物,大多為素食,偶爾也有三凈肉。因?yàn)榉鹜訒r期,比庫依靠施主的奉養(yǎng)而存活,人家舍什么,便須吃什么,不能拒絕也不可挑揀,但不可以食用包括人肉、象肉、馬肉、狗肉、蛇肉、獅子肉、虎肉、豹肉、熊肉和鬣狗肉等十種動物肉,并須堅持“三凈肉”。
《律藏》第三冊“大品”中規(guī)定:“諸比庫,不得明知而食用指定殺的肉。若食用者,犯惡作。諸比庫,我允許三際清凈的魚、肉:不見,不聞,不疑。
由此可見,在佛陀的律典中,佛弟子是可以吃葷的。因此南傳佛教并不戒葷。
但是因?yàn)槭艿奖眰鹘瘫姷挠绊,或是為健康故,園中仍然尚素食,齋堂廚房是從不主動整治葷菜的,但如果有園外施主供奉三凈肉則不拒絕,不過我也從未見僧尼們食用。
所有比庫、沙馬內(nèi)拉、近事男用餐都在二樓,十戒尼與我們這些在家女眾則在一樓用齋。
十戒尼取得食物后,會在佛案前找一處空地,將肩上的褐色雜布取下來成方塊形鋪在地上,然后跪上去叩拜三次,表示對佛祖的禮敬,對奉養(yǎng)者的感恩。
近事女的禮儀也是一樣,只不過鋪地的白布是從公用臺子上取的。取食跪拜后便跪坐于布上靜候,等待所有人一一取食完畢,尊者帶頭念經(jīng),感謝奉養(yǎng),如理省思,大意是:“我如理省思所受用的食物,不為嬉戲,不為驕慢,不為裝飾,不為莊嚴(yán),只是為了此身住立存續(xù),為了停止傷害,為了資助梵行。如此我將消除舊受,并使新受不生,我將維持生命,無過且安住!
念經(jīng)之后,方可開始用齋。吃齋飯不可剩一粒米,一口湯,吃完后碗里要干干凈凈,最多只可有果皮、紙巾等。飯后,仍要雙膝跪地,三叩拜以示感謝,而后將白布疊好放回屋角桌上,拿了碗出去洗干凈。
每一餐都是奉養(yǎng),每一餐都是感恩,每一餐都是施與受的福緣,所以午前經(jīng)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修行者來說,受用一切資具,比如衣物、食品、寢具、藥物等,都須省察,心懷恭敬,惜福自重,這不僅是對施主的感謝,也是對食物的誠意,不然就是“借受用”,是欠了債,接受并享用未經(jīng)省思的物品,是犯惡作的。
而從排隊入齋堂、依次取食、取布鋪地、用餐,直到離去,整個過程不可說話。
齋堂上下兩層樓坐了一百多人,可是聽不到一句說話聲,碗筷輕拿輕放,食物輕嚼慢咽,偶爾有一兩聲咳嗽也都小心翼翼。
每餐都會有水果供應(yīng),偶爾也有各種干果。我每餐都會取兩小塊蘋果,但咀嚼時總擔(dān)心咬蘋果的聲音好大,不知左右是否聽到?吹接腥四勉Q子夾核桃,清脆的爆裂聲大得刺耳,真佩服此人的勇氣,但也不免覺得太貪吃了,為了一只核桃發(fā)出這么大的動靜來招人關(guān)注,實(shí)在犯不著。
為了不頻繁起坐惹人注意,我每次取食都盡量一次取完,飯菜面湯都盛在一個碗里,上面還堆著水果。這飯量對我來說實(shí)在有點(diǎn)大,但我每次都吃得一粒不留,因?yàn)橐约赫f:今天就這一頓了,可不能餓著,指望這些能量堅持到明天早上呢。
禪林中規(guī)定“過午不食”,正午之后,連牛奶、巧克力、糖果等也是不允許的。這對于很多在家眾來說,是很難堅持的。
但不知是因?yàn)樘焯珶徇是持戒清凈,又或是因?yàn)槲颐刻熘形缍汲缘煤茱,這條規(guī)矩對于我來說倒是輕松執(zhí)行,毫無難度,從來沒有過饑餓的感覺。有一天因?yàn)榇蜃貋矸咐,誤了午齋,便餓著肚子一直堅持到第二天早晨,也沒覺得怎樣。
因?yàn)檎凳罴伲瑫屑议L趁這段時間送孩子來受戒。有段時間寺里忽然來了四個小男孩,每到開飯時都要搶先排在男眾最前面。我不只一次看到尊者示意他們與前面的尼師保持距離,不可跟得太近。然而他們只是點(diǎn)點(diǎn)頭,把身子往后擰一下,連腳步都不曾后退,眼睛更是自始至終盯著食物,沒兩秒鐘就忘了叮囑,又躥到前面去了。
饑餓是人與生俱來的至大煩惱,獵取食物的本能在這幾個小孩子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連尊者也覺得無奈了。
印度最初實(shí)行禪修營時,曾有人質(zhì)疑“免費(fèi)食宿”的可行性,因?yàn)橛《忍喔F人與流浪漢,如果禪林提供食宿,會不會變成乞丐集中營呢?但長老說:那就看看他們能堅持多久吧。
黎明即起,一天四坐,止語經(jīng)行,過午不食——這些規(guī)矩決定了禪修者必須清凈自持,謙卑沉著,堅毅有信心。而如果一個人具有這些德行,又怎么會淪為乞丐?
而且,乞丐雖然長期饑飽無度,但卻是自由的,任性的,什么時候討到了食物便要立刻享用,反而最不能忍餓。讓他們長久地打坐,緩慢穩(wěn)重地經(jīng)行,禁語冥想,幾乎比坐牢還慘。一方面他們似乎被正常的社會秩序拋棄在外,但另一方面,他們才是擾擾紅塵最熱切的實(shí)踐者。
因?yàn)榍逡?guī)戒律,方有清心寡欲。清凈,與貧窮無關(guān)。
有一天,一位已經(jīng)修到“四禪”的賢友請假出園去采購,回來時已經(jīng)是下午了。晚課后,她經(jīng)過我們的孤邸時,忍不住向我隔壁的李蓮姐姐抱怨說:平時在園里不覺得,下午去了一趟俗世,回來后發(fā)現(xiàn)可真是餓啊。
“俗世”,這個詞若在平時聽來一定很可笑——我們又不是天上的神仙,怎么倒稱外邊是俗世呢?然而在園中,這卻是非常自然的一個說法——對比寺中世外桃源一樣的生活,園外的人生可不就是“俗世”么?
人在俗世中,目迷五色,耳聞五音,各種五花八門的色彩和噪音爭著裹脅你,逼著你不得不去面對,去辨識,去思考,去抵御,不餓才怪!而在園中,無思無欲,心靜身凈,自然就沒有那么強(qiáng)烈的饑餓欲了。
在無法滿足卻又不能抵御的欲望面前,人人都是乞丐。
只有戰(zhàn)勝欲望,方能剛強(qiáng)自重。
而經(jīng)過了半個多月的閉關(guān)生活,當(dāng)我結(jié)束禪修,回到“俗世”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不需要減肥也瘦了十斤,這可真是意外之喜,也算是禪修的福報了。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