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2節(jié) 盲點引誘:樂觀的偏見

在“樂觀的偏見”中,人們總是過分強調自己區(qū)別于他人的優(yōu)勢:聰明、成功、富有魅力。而這恰恰是自己的心理盲點,會被他人利用,導致驕兵必敗。


飛機即將起飛,身邊有人上廁所,很急。

想起一則發(fā)生在火車軟臥的笑話,這則笑話放在飛機上的廁所或者一切“封閉的空間”里也成立。故事發(fā)生在一列北京開往深圳的火車上,軟臥,剛好一男一女,女的突然把門一關,對男的說,把你身上的錢都掏出來,不然我就告你非禮我。(現(xiàn)在,不妨想想,如果你是那個男的怎么辦?)事實上,軟臥里的男人只做了三個動作,一是搖頭,二是指了指耳朵,三是拿出一只筆和一張紙,寫下——“我是聾子”。女人寫下:“你不把身上的錢給我,我就告你騷擾我!薄昂玫模F(xiàn)在你可以出去了!蹦腥四弥垖ε斯笮。

這只是一則笑話。

且不說男人有多聰明(雖然我們中絕大多數(shù)人想不到這一招),但我們從笑話里女人的角度分析會發(fā)現(xiàn),她本來有可能贏,但最后輸了。如果她冷靜點,就可以分析出男人是否說謊。她太著急了,以至于根本無法思考:上火車前,男人是否有與人交流?一個軟臥,剛好兩個人,剛好遇見一個聾子的概率有多大?

這個笑話讓我們感覺好笑,是因為我們覺得女人愚蠢,覺得自己比笑話里的女人聰明。但其實,我們每天都像笑話里的女人一樣,總是過于樂觀地讓事情變得事與愿違。

我們并不比她聰明太多。不妨想想,我們有多少次臨門一腳的時候把事情搞砸了?很多企業(yè)的決策性錯誤都發(fā)生在這“胸有成竹”的一秒,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則是:在結果即將呈現(xiàn)前,我們總會過分樂觀,導致盲點呈現(xiàn),最終引發(fā)致命的后果,甚至失去生命。

這樣的樂觀,又稱“樂觀的偏見”,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甚至普遍存在于每一個種族、宗教與經(jīng)濟階層。我們總是低估自己離婚、失業(yè)或者患癌癥的可能性。我們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預設自己比同事更有前途,高估自己的壽命(最好多上幾十年)。大多數(shù)人都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會中大獎,80%的出租車司機都以為自己的技術比別的司機更高明。人類學家賴諾爾·泰格在《樂觀:希望的生物學》中提出,人類之所以在進化中生存下來,正是因為我們對真實世界有著樂觀的幻覺。相信現(xiàn)實會變得比它原來更好的希望驅使著人類去超越自己,發(fā)揮潛能。

在“樂觀的偏見”中,我們總是過分強調(看重)自己區(qū)別于他人的優(yōu)勢:聰明、成功、富有魅力。這種本能讓我們變得好勝而自信。從這個角度來看,它是帶有鼓舞特質的正能量。但我們一旦過于樂觀,甚至“自我膨脹”,對未來過于積極的預設讓我們容易迷失方向。我曾經(jīng)研究過“樂觀的偏見”中“自我鼓勵”和“自我膨脹”是如何抗衡的,后來我發(fā)現(xiàn),“傳播行為”就像催化劑一樣,促使“自我膨脹”產(chǎn)生,讓“樂觀的偏見”變本加厲。

例如,當你對朋友夸夸其談你成功的經(jīng)驗時,你就容易變得盲目自大(你要有自知之明,趕快閉嘴。,又如你對朋友大談特談你即將成功之事時,你其實已經(jīng)提前透支了事情成功后將獲得的成就感,而造成事情并沒有按照你設想的去實現(xiàn)的原因只有一個:你已經(jīng)提前感到滿足了,所以你開始松懈了。

自我感覺良好讓你失去了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

1926年,社會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庫爾特·勒溫稱這個為“心理替代效應”(又稱“心理幻覺效應”)。1933年,偉拉馬勒發(fā)現(xiàn)“當你的目標被別人承認,在你腦子里就好比這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在2009年,皮特哥爾維策做了一個實驗:他讓163個人進行4組不同測試:每個人寫下他們各自的目標,然后一半實驗的人在房間里宣布他們的目標承諾,另一半人保守秘密。接下來每個人有45分鐘來工作,他們可以努力工作直至實現(xiàn)他們的目標,但他們在任何時候也可以停下來工作。

實驗結果:那些不泄露目標的人平均工作了整整45分鐘,在這之后的訪問,他們感到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那些宣布目標的人平均工作大約33分鐘后就放棄了,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們回答他們感到接近目標了。

說出來就過時。如果想事情如意進行,請不要說出來。佛語有“天機不可泄露”,把未來之事說出來,稱之為“違緣”,索達吉堪布在《自我教言略解》里更是直接點明:“恒需隱秘有三種:隱秘自己之功德,隱秘他人之過失,隱秘未來之計劃!蔽野选蹲晕医萄月越狻返脑捓斫獬蓛蓚詞:精進、卓見。簡單說就是“低頭走路,抬頭看天”。

當然,上述是在講如何規(guī)避“樂觀的偏見”,而事實上,從成事的角度,我們倒可以利用“樂觀的偏見”使得企業(yè)在談判中增加成功的概率。在每一次談判中,我們不妨想辦法鼓動、釋放對方的“樂觀”而最終使得對方在“樂觀”中成就我們所設計的事情。而當“樂觀的偏見”遇到“有意圖的定向傳播”時,效果會更顯著。

首先,我們要梳理一個邏輯:

1.任何思考,無非是重組偏見的過程;

2.把思考通過語言傳達給別人,就是傳播的過程,也是減少信息不對稱、引發(fā)共鳴的過程;

3.我們通過語言傳播,鼓動對方的樂觀偏見;

4.人因為樂觀的本能,比較容易接受贊美之語,而極少否認自己;

5.通過認可對方,最終使得對方認可你。

正如美國杰出的企業(yè)家、作家和演說家奧格·曼狄諾所說的:“我贊美敵人,敵人于是成為朋友;我鼓勵朋友,朋友于是成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贊美別人,絕不搬弄是非,道人長短。想要批評人時,咬住舌頭;想要贊美人時,高聲表達。”贊美對方是友善對話的基礎,也是誘導對方樂觀本能的第一步。

而在具體談判過程中,我們不妨在滿足對手“樂觀”本能的基礎上,通過暗示式的提問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的答案暗示給對方,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思路給予配合。

行為心理學專家指出,談判中要明白“先聲奪人”——第一個發(fā)言提問者往往勝算更大,畢竟很多人在你提出問題時腦海里并沒有答案。

曾經(jīng)有一個實驗,讓180個人看一部5分鐘的MV?赐闙V后,專家分成三組進行測試:

第一組:專家問:“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個穿紅裙子的女孩子,對嗎?”60個人里有37個人認為是的,另外23個人認為不是。接著,專家又問:“畫面上的氣球一共出現(xiàn)了4次,對嗎?”31個人認為是,29個人認為不是。專家問最后一個問題:“畫面最后是一個孩子的笑臉,對嗎?”其中41個人認為是,19個人認為不是。

第二組:專家問:“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個穿裙子的女孩子,她的衣服是紅色還是藍色?”60個人里有45個人認為是藍色,5個人認為是紅色。專家接著問:“畫面上的氣球一共出現(xiàn)了4次還是3次?”26個人認為是4次,34個人認為是3次。最后一個問題:“畫面最后出現(xiàn)的是孩子的笑臉,還是男人的鼻子?”結果57個人認為是男人的鼻子,3個人認為是孩子的笑臉。

第三組:專家問:“你一定是個擅長觀察的人,所以畫面上的女孩子穿的是紅色裙子。”其中45個人認為是。專家接著問:“讓人欣慰,在你們其中一部分人的確是很仔細地看了MV,那么,畫面上的氣球一共出現(xiàn)了4次,對嗎?”接下來,有41個人認為是。最后一個問題,專家說:“很好,你們中已經(jīng)有人兩題答對了,那么最后一個問題是,畫面是以孩子的笑容結尾的?”結果42個人認為是。

真正的答案是:藍色、3次、男人的鼻子。

(表格)

在列表中,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組調研對象錯誤率都在50%以上,絕大半數(shù)人在面對問題時沒有答案,一般的人很容易受提問的內容影響。這里就有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在敘述同一樣事情時,說話者描述方式不同會影響聽眾的認知。例如,如果我說,我認為世界上95%的人是非常值得我們信任的。你會認為我其實是信任你的,因為你把自己往95%的人中歸類。而如果我說,我始終認為世界上有5%是根本不值得信任的。你則會覺得我根本不信任你?梢妰热輰蚝苋菀渍T惑人。

而在第二組調研結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旦你給調查者多樣選擇時,對方往往會更理性地思考,讓他們自己選擇,這樣,錯誤率大大降低。而在個別需要記憶的問題里,錯誤率上升,但還是有一定的正確率。

在最后一組調研對象中,三個問題都有鼓動“樂觀基因”讓訪談者內心自我膨脹的語境,錯誤率因為對象“自我感覺良好”而大大提升。而且,雖然是三個不同的問題,但錯誤的概率都保持在一定的區(qū)間68%~70%,而其實如果理性思考,錯誤的平均概率應該在50%左右,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樂觀的偏見”強化了錯誤出現(xiàn)的概率,使得錯誤具有連續(xù)性。

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后,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對方的樂觀天性進行“反問式誘導”了。

所謂“反問式誘導”,就是:不是直接對這個言論行為本身發(fā)問,而是對言論行為的前提提問。提問的結果使得對方行為的前提不能成立,達到否定該言論行為的目的。更詳細的解釋就是:它不是直接陳述一件事或直接說出說話人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而是通過對對方的言論行為的前提的提問,誘導受話人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引導受話人自己得出否定性結論,從而自己否定自己的言論行為。

例如:“難道你不認為我已經(jīng)給你最優(yōu)惠的價格了?”和“對于一貫精打細算的你,恐怕你已經(jīng)看出我現(xiàn)在這個價格已經(jīng)是最低了吧?難道你真的沒有發(fā)現(xiàn)?”后者區(qū)別于前者,不直接說結果,而是誘惑對方去認可結果。當然,“反問式誘導”還可以通過連續(xù)發(fā)問的形式讓對方按照你的邏輯思維去判斷。例如:

1.“很明顯,你那么聰明,一眼就知道我給你的價錢是最優(yōu)惠的吧?”

2.“好像不是?難道你見過有比這個價格更低的嗎?”

3.“那誰拿到了最優(yōu)惠的價格?我和他很熟嗎?有比你更熟嗎?”

4.“為什么?你的情況和他一樣嗎?”

5.“所以,根據(jù)你現(xiàn)在的情況,我給你的價格是最優(yōu)惠的了。”

不過,話說回來,對方對拋出一連串問題的本質在于構造一套“認可的邏輯”。在想得到對方認可前,不妨想想,如果你是對方,你會怎么想?

一切成功,都來自換位思考。換個角度,讓自己冷靜下來,看到自己樂觀背后的盲點,讓自己更智慧些。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