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節(jié) 學(xué)習是成功的基石
-
學(xué)習是成功的基石
積累知識對你的成功之路有莫大的影響,見識短淺的人是不可能成大事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我們必須注重自己的學(xué)習能力,必須能夠勤于學(xué)習,善于學(xué)習,并且終身學(xué)習,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成大事者,往往有淵博的學(xué)識,獨特的見解,優(yōu)雅的談吐……而這些莫不是從學(xué)習而來的,成大事,需要從學(xué)習開始。許多成大事的人,并沒有驚人的天賦,只是靠后天的努力罷了。
曾國藩出生在一個耕讀之家,他的父親竹亭老人曾經(jīng)長期苦學(xué),卻為科舉考試所困,43歲時才補為縣學(xué)生員。曾國藩的祖父星岡公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壯年悔過,因此對竹亭公督責最嚴,往往在大庭廣眾之下,就大聲地呵斥兒子。至于竹亭老人,他的才能既然得不到施展,就發(fā)憤教育兒子們。曾國藩曾經(jīng)在信中提到過這樣的事:“先父……平生苦學(xué),他教授學(xué)生,有20多年。國藩愚笨,從8歲起跟父親在家中私塾學(xué)習,早晚講授,十分精心,不懂就再講一遍,還不行再講一遍。有時帶我在路上,有時把我從床上喚起,反復(fù)問我平常不懂之處,一定要我搞通為止。他對待其他的學(xué)童也是這樣,后來他教我的弟弟們也是這樣。他曾經(jīng)說:‘我本來就很愚鈍,教育你們當中愚笨的,也不覺得麻煩、艱難!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曾國藩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曾國藩9歲時已經(jīng)讀完了《五經(jīng)》,15歲時,受教讀《周禮》《禮儀》,直到能夠背誦。還讀了《史記》和《文選》,這些恐怕就是曾國藩一生的學(xué)問基礎(chǔ)。曾國藩在14歲時因一首詩而得了一門親事。他之所以少年能早早顯達,推究其根源,實在是靠家學(xué)的傳授。
對曾國藩來說,美服可以沒有,佳肴可以沒有,華宅也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書,不能不讀書,讀書成了他生命中的最重要部分。
1836年的那次會試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裝,搭乘運河的糧船南歸。雖然會試落榜,但卻使這個生長在深山的“寒門”士子大開眼界,他決定利用這次回家的機會,做一次江南游,實現(xiàn)“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宏愿?墒沁@時曾國藩身邊所剩的盤纏已經(jīng)無幾。
路過睢寧時,遇到了睢寧知縣易作梅。易作梅也是湖南人,與曾國藩家是世交,也認得曾國藩。他鄉(xiāng)遇故人,易知縣自然要留這位老鄉(xiāng)在他所任的縣上玩上幾天。在交談中得知這位湘鄉(xiāng)舉人會試未中,但從其家教以及曾國藩的言談舉止中,便知這位老鄉(xiāng)是個非凡之人,前程自然無量。他見曾國藩留京一年多,所帶銀兩肯定所剩無幾,有心幫助曾國藩。于是當曾國藩開口向易作梅知縣借錢做路費時,易作梅立刻借給了他一百兩銀子,在臨別時還給了他幾兩散銀。
經(jīng)過金陵時,他見金陵書肆十分發(fā)達,流連忘返,十分喜愛這塊地方。在書肆中曾國藩看見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更是愛不釋手,自己太需要這么一部史書了。一問價格,曾國藩大吃一驚,恰好與他身邊所有的錢相當。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部史書買下來,而那書商似乎猜透了這位年輕人的心理,一點價都不肯讓,開價一百兩銀子一錢也不能少。曾國藩心中暗自盤算:好在金陵到湘鄉(xiāng)全是水路,船票已交錢訂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少用。雖然銀兩很有限,但自己隨身所帶的冬季衣物在這初夏季節(jié)也用不著,還可以拿去當了換點盤纏。
于是曾國藩把一時不穿的衣物,全部送進了當鋪,毅然把那部心愛的《二十三史》買了回來,此時,他如獲至寶,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平生第一次花這么多錢購置財物,這就是書籍。此一舉動,足見曾國藩青年時代志趣的高雅。在曾國藩的一生中,他不愛錢、不聚財,但卻愛書、聚書。
家中的老父得知他用上百兩銀子換回一大堆書的消息后,不怒反喜:“爾借錢買書,吾不惜為汝彌縫(還債),但能悉心讀之,斯不負耳!备赣H的話對曾國藩起了很大作用,從此他閉門不出,發(fā)憤讀書,并立下誓言:“嗣后每日點十頁,間斷就是不孝!
曾國藩發(fā)憤攻讀一年,將這部《二十三史》全部閱讀完畢,此后便形成了每天讀史書十頁的習慣,一生從未間斷,一部《二十三史》爛熟于胸。
曾國藩不僅書讀得多,而且讀得極深,他是這樣看待“專”字的:“凡事皆貴專。求師不專,則受益不久;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覽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則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敝螌W(xué)貴專,不專則廣覽而不精,博閱而不深,只能得其皮毛而失其本質(zhì),知其形而忽其實,懂其表而不識其內(nèi)涵。專一是治學(xué)的標尺,越專則標度越深。
他還善做札記。曾國藩說:“大抵有一種學(xué)問,即有一種分類之法;有一人嗜之者,即有一人摘抄之法。”做好札記的筆、紙要準備好,讀書不動筆,等于白讀;讀書不做記,讀也白讀。
曾國藩讀書還講究一個“恒”字,讀書是他堅持了一輩子的事情,日日讀書,日日寫作。在翰林院,曾同藩已經(jīng)是一個做了高官的人,許多人到了他這樣的地位,早已覺得功成名就,可以放下書本了?墒撬麉s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而且還非常認真地制訂了一份詳細的讀書計劃。
1871年,曾國藩的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但就是在這一時刻,他仍不忘寫箴言以警示和鞭策自己。這幾句話是:“禽里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彼J為“暮年疾病,事變,人人不免”,而讀書則貴在堅持,并在讀書中體味出樂趣。
1872年,曾國藩的老病之軀已如風中殘燭了,他自知油盡燈枯,將不久于人世,便抓住生命最后時光做自己最喜愛的事——讀書。就是這樣,在理學(xué)的探究與修養(yǎng)的提高上,可以說他為自己畫上的是一個完滿的句號。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評價:表情: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