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當前位置:圖書頻道 > 官場財經 > 中國經濟靠什么贏:中國崛起的后勁 > 第 2 章 日本振興,為何屢屢以中國為對手?
第1節(jié) 繞不開的千年對手

20 世紀80 年代初,中國人已普遍思索著一些共同關心的宏觀問題:

為什么一些傳統(tǒng)的工業(yè)大國(比如西歐國家)抑制不住衰落趨勢, 而一些后起國家卻能躋身世界工業(yè)列強?為什么一些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比如海灣國家)未能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平衡發(fā)展,而一些資源貧乏的國家卻能捷足先登?為什么同為振興民族工業(yè)努力的國家,有些成為工業(yè)發(fā)展的后起之秀,有些(比如拉美國家)卻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或尖銳的城鄉(xiāng)對立、貧富分化局面?

“捷足先登”“躋身世界工業(yè)列強”“后起之秀”所指的,都是當時的日本。那時,中國最大的挑戰(zhàn)、最大的尷尬、最大的覺醒、最大的意外、最大的反思,都來自我們繞不開的千年對手——日本。

|“中國崛起”背后的難言之隱|

1982 年,寶鋼一期工程耗資178 億美元從日本引進設備,幾乎耗干中國全部外匯,導致巨額財政赤字。

1985 年,中國對日貿易逆差達到60 億美元。當年中國進口汽車33.5 萬輛,其中進口日本車25 萬輛,用匯25 億美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告罄。

在20 世紀80 年代,日元貸款占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的40%, 包括35% 的電氣化鐵路、36% 的污水處理設施、12% 的港口,用日元貸款建成的工業(yè)設施遍布全中國。

1995 年,中日家電“價格戰(zhàn)”不斷升級,日本東芝聲稱不惜花費30 億美元擠垮長虹彩電,徹底擊敗海爾冰箱、格蘭仕微波爐。

2000 年,中國向日本出口額最大的前五種商品是:婦女衣料(非針織品)、針織筒形布和套頭襯衣、男西服和夾克、T 恤衫、原油;日本向中國出口額最大的前五種商品是:半導體、產業(yè)用機械、半導體制造裝置、辦公設備零部件、電視機與雷達等設備用的零部件。

2004 年5 月,日本學者長谷川慶太郎在《中國的未來取決于日本》中指出:沒有日本的機床和特殊鋼,中國的汽車產業(yè)將寸步難行;沒有比中國國內價格高20% 的日本建筑用H 型鋼和耐用機械,中國的建筑公司就無法保障高層建筑骨架的安全。離開“日本制造”,中國就會一籌莫展。

據中國科學院2010 年統(tǒng)計,中國數字設備進口依賴程度是:光纖設備100%,高端醫(yī)療設備95%,集成電路設備95%,石油化工設備85%,紡織設備80%,數控機床、膠印設備70%……

以上事實,似乎是在警醒國人:如果“中國制造”的技術競爭力不夠強大,將會面臨被工業(yè)強國“經濟占領”的風險。

戰(zhàn)后迅速復興的日本,將產業(yè)競爭視作一場全面持久的“經濟戰(zhàn)”。商場即“戰(zhàn)場”,企業(yè)家即“將領”,工人都是“武士”,要使日本產品攻占過去戰(zhàn)機、軍艦都未曾到達的地方。

不用槍炮脅迫,“經濟戰(zhàn)”往往是師出有名,言之鑿鑿,代價極小, 獲利極大,還受到所在國的法律保護。

| 難以抗拒的日貨攻勢|

韓國政客總喊“抵制日貨”,不知喊了多少次,但是韓國進口的日貨年年增長,2012 年韓國人均消費日貨1500 多美元,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韓國更“愛”日貨。

2012 年,中日關系因“釣魚島爭端”出現嚴重惡化,國內也在喊“抵制日貨”,但是當年的中日貿易,日本仍贏得260 億美元以上的順差。

日貨沖擊,已成為中國、韓國這兩個制造業(yè)大國“無法抗拒的愛”。為何會這樣呢?

日本企業(yè)軍團對華、對韓形成這樣一個布局:藏在中韓兩國產業(yè)的核心地帶,但兩國民眾并沒有感受到,民眾只知道那么幾個品牌。其實, 索尼、東芝、松下、本田這些所謂大牌,在日本只是“小玩鬧”。真正那種日本的“央企”,不會做具體產品,只做裝備制造、技術專利、金融、商社。

中國制造了全球至少一半的洗衣機、襪子、摩托車、彩電、青霉素、鐘表、玩具、紐扣等產品,但是中國的制造車間里,高精度機床及其他關鍵儀器設備,2/3 要依靠進口。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本土企業(yè)僅占0.03%,99% 的企業(yè)沒有申請專利,60% 的企業(yè)沒有自己的商標。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 至40%,都要交給國外專利持有者。

在這樣的利益格局下,中國當然是很吃虧了,而日本是主要獲利者。世界上最主要的技術專利和工業(yè)設備出口國,就是日本。

在20 世紀90 年代以前,歐美國家都認為“日本人居住在小兔籠子一樣的房子里,從早到晚拼命勞動,瘋狂地向全世界銷售汽車和彩色電視”。可是,從1994 年開始,日本陷入“失去的20 年”。那么, 日本究竟“失去”了什么?

歐洲、美國超市中的生活用品,商場中的玩具、衣服、家電,以前的“日本制造”迅速被“中國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業(yè)企業(yè)出于成本和市場考慮,大量遷往中國大陸。由于制造業(yè)持續(xù)外遷,日本GDP 有20 年時間幾乎沒有增長。

2010 年,日本GDP 已經被中國超越,但并不表示“日本制造”在衰弱。相反,日本經濟(尤其是制造業(yè))的結構正變得更專注、更精細。

如果日本還像三十幾年前那樣,瘋狂地向全球傾銷消費產品,那將成為中國、韓國制造業(yè)的敵對一方。如果銷售的是“資本財富”——生產設備、零部件、原材料,那就會是對方的“同盟”。

日本現在已不再是最終消費品的主要出口國,而是出口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日本制造”一直處在世界產業(yè)鏈上游。

世界產業(yè)鏈第一級是美國,全球70% 的知識產權都掌握在美國手里;產業(yè)鏈第二級是德國,工業(yè)體系很完善、很強大,擁有相當數量的知識產權,應用技術十分發(fā)達;產業(yè)鏈第三級是日本,在多數工業(yè)領域擁有世界最尖端技術,但是工業(yè)體系存在不少短板;至于中國,仍處在世界產業(yè)鏈最低端的第四級,日本正好在我們的上游。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